2014年的元宵節和情人節重合,這個特殊的日子,有著特殊代表性的季節性糖果―――巧克力,備受追捧。在各大超市中,各式各樣的巧克力被擺在顯眼的位置。
1月,《消費者報導》 送檢了德芙、好時、明治、瑞士蓮和金帝5品牌可可脂巧克力,以及德菲斯、徐福記、金絲猴和怡濃4品牌代可可脂巧克力進行第三方檢測,以期給消費者選購提供參考。
反式脂肪酸有危害
反式脂肪酸是對植物油進行氫化改性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不飽和脂肪酸(改性後的油稱為氫化油)。這種加工可防止油脂變質,改變風味。反式脂肪酸有天然存在和人工製造兩種,在餅乾、奶油、巧克力、薯條等食品中都存在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增多以後,它可以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性。」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李廣平對記者分析道。
本次送檢的9品牌巧克力進行了反式脂肪酸的檢測,檢測結果顯示9品牌巧克力均含有微量反式脂肪酸,其中德芙香濃黑巧克力和明治黑巧克力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為0.13%;代可可脂巧克力中,怡濃代可可脂巧克力和徐福記奇歐比金心型牛奶巧克力(代可可脂)的反式脂肪酸最低,僅為0.03%。但是這9品牌巧克力的配料表中,反式脂肪酸標稱為零或不標註。
國產巧克力難辨「含金量」
能否通過檢測來了解巧克力中真實的可可脂含量,避免花高價卻買了劣質代可可脂巧克力?目前,這在中國還無法實現。
在企業的宣傳中,巧克力除了被賦予感情上的意義之外,還被認為是健康的食品,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實際上,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又分天然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巧克力產品,真正起到保護心血管作用的主要是可可粉含量高的品種,而並非人工製造的代可可脂。
代可可脂成本低、工藝簡單,但其與天然可可脂完全不同。然而,不僅一般人肉眼很難分辨兩者,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相關標準中並無可以依據的檢測方法來辨別巧克力的「含金量」。
選巧克力看可可脂含量
眼下,各大商場最醒目的位置擺滿了多種不同品牌的巧克力。這些巧克力除了外形不同之外,價格差異也非常大。一款可可脂含量在32%以上的瑞士蓮巧克力,售價高達35元/100g。而代可可脂巧克力的價格相對較低。其中,金絲猴Love牛奶巧克力(代可可脂)售價僅為7.56元/100g。
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鄭建仙教授向記者解釋,可可脂是在製作巧克力和可可粉過程中從可可豆抽取的天然食用油,是製作真正巧克力材料之一,價格非常貴。而代可可脂是以植物油為原料,經人工方法製成的一種熔點和口感近似於可可脂的配料,價格比較便宜。據《消費者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