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二十五方御寶,為何用得最多的「皇帝之寶」是木頭製成的?

2021-01-21 左都御史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一生共用過二十五方印璽,但為何這個數字是二十五,恐怕很多人就不大了解了。這背後有著深刻的寓意。其實,清初時期,即順治、康熙、雍正三代帝王,在發布詔書、敕命的時候所用的印璽多達三十九方,乾隆繼位後,經過精心篩選,欽定其中二十五方為御用之璽,存放交泰殿,剩下的十四方送到盛京故宮,藏於鳳凰樓上。

玉璽作為最高權力的象徵,由來已久。最初,印、璽之稱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即便是普通百姓的印章,也可以叫璽。但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時,才規定只有皇帝、皇后的印才能叫璽,其餘的一律叫印。

不久後,秦始皇又詔令篆刻「皇帝之璽」、「皇帝信璽」、「皇帝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天子行璽」六方玉璽,作為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時使用的印章,其中的「皇帝之璽」最為尊貴。這種制度後來一直被歷朝歷代沿襲,一直到武則天時代才有所變化,皇帝御用之璽改為「御用之寶」,掌管御系的「符璽郎」更名為「符寶郎」。

武則天之所以將「璽」改為「寶」,是她認為「璽」字與「死」字音近。此後,大多數朝代都以「寶」為御璽之稱。因此,乾隆皇帝御用的二十五方璽印也就被稱為「二十五寶」了。

乾隆帝的二十五方璽的大小、形質、質地、用途各異,根據《清史稿》的記載,這二十五寶分別是:

大清受命之寶,白玉質;皇帝奉天之寶,碧玉質;大清嗣天子寶,金質;皇帝之寶(頒布詔書),青玉質;皇帝之寶(以肅法駕),檀香木質;天子之寶,白玉質;皇帝尊親之寶,白玉質;皇帝親親之寶,白玉質;皇帝行寶,碧玉質;皇帝信寶;白玉質;天子行寶,碧玉質;天子信寶,青玉質;敬天勤民之寶,白玉質;制誥之寶;青玉質;敕命之寶,碧玉質;垂訓之寶,碧玉質;命德之寶,青玉質;欽文之璽,墨玉質;表章經史之寶,碧玉質;巡狩天下之寶,青玉質;討罪安民之寶;青玉質;制馭六師之寶,墨玉質;敕正萬邦之寶,青玉質;敕正萬民之寶,青玉質;廣運之寶,墨玉質。

這二十五方寶,或用於發布詔書,或祀天地神靈,或諭臣僚,或崇古訓,或張徵伐。但其中用得最多還是檀香木的「皇帝之寶」。這方寶為方形,盤龍紐,邊長15.2釐米,通高15.6釐米。滿、漢文均為篆書,是皇帝籤發詔書的專用御璽,皇帝即位、大婚、冊封皇后、發布進士金榜時所鈐蓋的均為此璽。

用檀香木作為御寶材質,為歷代獨有。乾隆皇帝為什麼一改秦以後用上好玉材為國璽原料的慣例,用木料刻制用璽嫩?他在御製《國朝傳寶記》中給出了答案,說:「君人者在德不在寶,寶雖重,一器耳。明等威、徵信守,與車騎章服何異?德之不足,則山河之險,土宇之富,拱手而授之他人,未有徒恃此區區尺壁,足以自固者。故寶器非寶,寶於有德。」

二十五寶是乾隆皇帝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選定的。自秦始皇定」六璽「,各朝基本沿襲其規制。南宋時,御璽數量開始增多,但在御璽最多的明代,也只有二十四方。為什麼乾隆帝卻是二十五方呢?

選用二十五這個數字,是乾隆帝根據《周易》典故中有「天數二十有五」之說,二十五是個吉祥數,選二十五方國璽,是預示大清能傳至二十五世。

對漢文化和歷史極為熟悉的乾隆帝甚至,自古以來沒有哪一個王朝可以長久不衰,他鑑於歷史上最長久的東周也不過二十五代,於是就以東周世襲代數選二十五為國寶定數,寓意大清也能像東周那樣延續到二十五代。可惜,乾隆帝的希望還是過高了,從順治帝入關到溥儀退位,清朝總共不過十代。

相關焦點

  • 以乾隆25方寶璽中唯一一方金璽「大清嗣天子寶」為原型,再創中國首尊花絲鑲嵌寶璽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刻造了第一枚「傳國御璽」起,作為象徵國家與至高權力的帝王信物,御寶具有極為崇高而神聖的地位,其工藝與材質居古代所有工藝品之上,是「君權神授」的中國政治文化中的典型象徵。作為皇權下達各官的憑證與信守,於御寶的鈐用更有著一套嚴格的制度。二十五寶收貯於交泰殿,並設八品首領太監二名,俱侍監太監六名,專司印璽保管之事。
  • 皇帝之寶玉璽,解釋皇帝印璽之一,是慰勞王公的文書頒布詔書之用
    從秦代開始,用玉做璽是皇帝的專用,指喻皇位,玉璽世代相傳,擁有者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皇帝之寶的解釋皇帝印璽之一。用於慰勞王公的文書頌布詔書之用,參見「 皇帝行寶 」(寳) bǎo 玉器,泛指珍貴的東西:寶貝。寶劍。寶物。寶藏(z刵g )。國寶。財寶。珍寶。傳(chu俷 )家寶。如獲至寶。寶貴。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寶座。登大寶,皇帝登基的玉印章等。
  • 乾隆爺:十足的璽印發燒友
    清乾隆帝御寶青玉 「太上皇帝之寶」交龍鈕方璽 10月5日,清乾隆帝御寶青玉「太上皇帝之寶」交龍鈕方璽即將出現在香港蘇富比拍賣場
  • 乾隆「太上皇帝之寶」印璽將拍賣 估價過億港元
    乾隆「太上皇帝之寶」印璽將拍賣 估價過億港元 (1/3) "← →"翻頁
  • 帝王璽寶,談歷代帝王之寶!
    「神璽」和「傳國璽」表明皇權受之於「天運」,平時主要供陳列使用,皇帝臨朝,座位前右邊放「神璽」,左邊放「傳國璽」。皇帝的印綬,用蒼、青、朱、黃、白、元、紅、紫、碧、綠等十二色的絲線編成。  到唐代,武則天忌諱「璽」與「死」的讀音相近,改璽為寶,中宗復位後又改回來稱璽,到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年)又稱為寶,從此以後的各代皇帝印章,一律稱「寶」。
  • 乾隆「太上皇帝之寶」璽將亮相拍賣行 估值高達1.2億港元
    9月8日消息,清朝乾隆帝御寶青玉「太上皇帝之寶」交龍鈕方璽將亮相10月初香港秋拍,據介紹,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皇帝禪位,尊為「太上皇帝」,特製御璽以記,此次呈現的方璽正是當中寶璽之一。據新華社報導,該拍品預估價為8000萬至1.2億港元。
  • 清朝皇帝所用的印章,都是用什麼材質做的呢?
    印章在古代是經常用到的公文材料之一,在籤署條約和文件時都需要用到印章,只有皇帝過目過的文件就會得到皇帝的印章,所以印章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當然皇帝所用的印章材質也一定是最好的,那麼皇帝所用的印章是什麼材質,我們來一起看看。
  • 乾隆皇帝的玩具箱
    本文由無相有道原創並首發百家號,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在位時間長達60年,退休後又做了3年太上皇。他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在位時間也最長的皇帝。乾隆不僅時時把玩這些工藝精美、瑩潔可人的玉器,同時還進行考證和研究。史傳乾隆皇帝不僅辯玉、識玉,甚至能鑑定出古玉曾兩次入土。這當然有清朝臣子附會金口的杜撰成分,但也可從一個側面看出乾隆確實痴迷玉器。
  • 那些拍出天價的皇帝玉璽,你知道幾個?
    和田玉作為中國四大名玉之首(其三為陝西藍田玉、遼寧岫玉和河南獨山玉),在世上是留下了許多驚世駭俗的名品,今天主要說一下有哪些帝王的玉璽是用和田玉作為原料製作的。玉璽,專指皇帝的玉印,至高權力的象徵,除皇帝之外還有皇后皇太后的能稱為璽,大臣平民只能叫做印。第一枚玉璽據說秦始皇帝取藍田玉,命李斯用小篆刻之。璽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想表達我的權力是天所賜予的,這枚玉璽就是證物。先說珍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西漢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
  •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相比較前兩位烏拉那拉氏的皇后來說,第三任皇后就有些悽慘了,不僅沒有受到皇帝的寵愛,還遭到皇帝的厭惡,這位便是乾隆的第二個皇后那拉氏。那拉氏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嫁給了乾隆,不過此時的乾隆已經有了嫡福晉富察氏,所以當時的那拉氏只是一個側福晉。
  • 滿清皇帝有二十五顆玉璽,都是什麼樣子的,現在都在哪裡保存呢?
    滿清皇帝有二十五顆玉璽,都是什麼樣子的,現在都在哪裡保存呢?說到玉璽,大家都知道那是皇帝的專用用品,其實玉璽就是皇帝的印章,只不過皇帝使用的印章成為玉璽,而老百姓使用的印章只能稱作印。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一塊玉璽就是傳國玉璽,據傳說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雕琢而成的一塊玉璽,並且名李斯在上面刻制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這枚玉璽,被秦始皇稱為傳國玉璽,作為王朝傳遞的信物,被皇帝珍重的保存著。秦朝滅亡後,傳國玉璽流傳到了漢高祖劉邦手中,這枚玉璽又成了漢朝的傳國玉璽。據說,西漢末年,王莽篡漢。
  • 古代皇帝所用的印章,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呢?
    印章是古代經常用到的公文材料之一,籤署條約和文件時,需要蓋章,只有皇帝看過的文件才會有皇帝的印章。因此,印章在古代非常重要,當然,皇帝使用的印章必須是最好的材料,那麼,皇帝所用的印章是什麼材質,我們來一起看看。
  • 為了一塊木頭,乾隆下旨挖人家祖墳做起盜墓賊,自己終不得善終
    大家都知道,乾隆是清朝比較著名的一個皇帝。這個人很有點本事,為人英俊瀟灑,豔遇不斷。在治理國家方面乾隆也有自己的心得,不僅把清朝搞得越來越好,還讓自己得到了一個明君的稱號。但是,治理國家歸治理國家,乾隆也搞過一些小動作,那就是盜別人的墓。
  • 乾隆皇帝包裹遺體的被子,拍出了1.3億,為何值如此天價?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也是皇帝用的,而且是乾隆皇帝用的,不過並不是他生前的物品,而是他死後用的,這件物品就是包裹乾隆皇帝遺體的被子(俗稱裹屍被)。說到這,不少人就說了,這玩意誰會收藏,死人用的,也不吉利吧,不過有些人並不這樣想,而這條被子還進入了拍賣市場,並且拍出了1.3億,那麼它為何值如此天價呢?
  • 乾隆皇帝得知他繼位後,為何大哭不止?
    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在他知道自己繼承皇位後痛哭有什麼好奇怪的呢?我們要知道,他的繼位一定是在他父親雍正死亡的前提下,他的父親去世了,乾隆作為人子,他不難過,卻只為他自己繼承皇位而高興,這也不正常呀!再說中國歷來是以「仁、孝」治天下,乾隆如果對他自己的父親的死活都不在意,他還怎麼做皇上?所以,在弘曆得知自己繼承大統時痛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乾隆皇帝與劉墉的絕對
    乾隆皇帝和大臣劉墉都是才子,出口成章。 只是君臣之分,平時都愛做個詩,出個對聯。有一天,早朝完畢。乾隆皇帝來了興致,說劉墉:劉愛卿今天閒來無事,陪朕釣釣魚吧。劉墉說,好啊,能陪皇上釣魚是臣的榮幸。 君臣二人就在釣魚亭前開始釣魚,也不知怎麼的,劉墉不一會就釣了好幾條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