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太上皇帝之寶」璽將亮相拍賣行 估值高達1.2億港元

2021-01-21 第一財經

9月8日消息,清朝乾隆帝御寶青玉「太上皇帝之寶」交龍鈕方璽將亮相10月初香港秋拍,據介紹,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皇帝禪位,尊為「太上皇帝」,特製御璽以記,此次呈現的方璽正是當中寶璽之一。

據新華社報導,該拍品預估價為8000萬至1.2億港元。論尺寸,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所藏另一從未使用之和田玉「太上皇帝之寶」御璽為最大,而此拍品次之。

在媒體預展上看到,用新疆和田青玉琢制而成的方璽,質色純美,體積碩大,高約11公分,長約13公分,在燈光下現出耀眼的光輝。方璽底部則工整刻著「太上皇帝之寶」六個字。

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及主席仇國仕介紹,此次拍賣的方璽是私人藏品中最大的,良玉質地也十分罕見,是極為珍貴的拍品。

當天,在預展上還有其他重點拍品,如乾隆時期御製「湘江秋碧」琴、乾隆時期粉彩粉地包袱式四系蓋罐一對等。仇國仕表示,此次拍賣將呈現一系列中國藝珍,從四世紀佛教傳中原之銅像精品到十八世紀清代華雅細膩之宮廷重器,應有盡有。

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品秋季拍賣會將於10月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屆時將呈現近300件珍貴拍品,除了上述珍品,還包括明末清初黃花梨家具、明朝萬曆年間五彩瑞獸紋蓋罐等,總估值約8000萬美元。

相關焦點

  • 乾隆「太上皇帝之寶」印璽將拍賣 估價過億港元
    乾隆「太上皇帝之寶」印璽將拍賣 估價過億港元 (1/3) "← →"翻頁
  • 乾隆爺:十足的璽印發燒友
    清乾隆帝御寶青玉 「太上皇帝之寶」交龍鈕方璽 10月5日,清乾隆帝御寶青玉「太上皇帝之寶」交龍鈕方璽即將出現在香港蘇富比拍賣場
  • 雍正皇帝常用29枚玉璽,而乾隆最終規範為25枚?
    到了明清,玉璽的神聖性早已大大降低,乾隆一生刻玉璽1800多方,目前還有兩三百方流失海外,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些乾隆寶璽在拍賣行上開拍。例如,2011年12月6日,在北京保利2011秋拍夜扯中國古董珍玩夜場上,一件白玉御題詩「太上皇帝」圓璽以6800萬起拍,最終以1.4億的價格落槌成交,加上佣金共1.61億,刷新了御製玉璽和白玉拍賣世界紀錄。
  • 康熙「敬天勤民」璽寶 和近年御璽的拍賣記錄(下)
    是寶也,經三世而一例用寶,且將垂之奕禩而無窮」。所有的御璽都「制箱以藏之」(康熙時有119方,到乾隆時已達千方)。唯有「敬天勤民」璽不入箱而在乾清宮三世同用,這是一種特殊的對待。但關於此璽雖然三世同用承傳有緒,卻並非是因為檀香木御璽名貴,也不僅僅是因為這是從皇爺爺康熙處傳來,從乾隆立場上說,他曾經反覆表示,並不只以璽印視之:「匪貴其材,實珍其義」、「豈以追逐其章哉?蓋取義有足重耳」!
  • 乾隆皇帝瘋狂收藏1800多枚,玉璽到底有什麼魅力?
    古代的大臣和部分百姓也有自己的印章,於是秦朝的時候將皇帝用的印章稱為璽,臣民用的印章稱為印,以示區分。大部分皇帝雕刻玉璽是為了蓋章,雖然不同業務用到的玉璽不同,但是數量也不會太多,大多在二十枚以內。乾隆御覽之寶乾隆皇帝的玉璽大部分不是用於工作,而是在玉璽上雕刻自己的詩文、記載自己的豐功偉績。
  • 乾隆有二十五方御寶,為何用得最多的「皇帝之寶」是木頭製成的?
    其實,清初時期,即順治、康熙、雍正三代帝王,在發布詔書、敕命的時候所用的印璽多達三十九方,乾隆繼位後,經過精心篩選,欽定其中二十五方為御用之璽,存放交泰殿,剩下的十四方送到盛京故宮,藏於鳳凰樓上。玉璽作為最高權力的象徵,由來已久。最初,印、璽之稱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即便是普通百姓的印章,也可以叫璽。
  • 皇帝之寶玉璽,解釋皇帝印璽之一,是慰勞王公的文書頒布詔書之用
    清朝皇帝印章襲唐以來稱寶的傳統,僅有個別稱璽的,玉一直是皇帝帝後印章的專用材質。皇帝之印稱寶為清制,皇帝的印信稱為御寶,清初設御寶於交泰殿,成立尚寶司。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考定玉譜,藏於交泰殿之印25方。
  • 用來給乾隆皇帝包裹遺體的裹屍布,為何能拍出1.3億的天價?
    提起乾隆皇帝的陵墓——清東陵,就一定少不了民國時期的著名盜墓軍閥孫殿英。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如果不是軍閥孫殿英偷偷挖開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墓葬,並將其內部難以數計的殉葬品挖掘出來,可能直到今天,乾隆皇帝的墓葬及其殉葬的無數珍奇異寶,如同永陵、福陵、昭陵一樣,依然安穩的深埋地底。
  • 香港蘇富比2018年拍賣總成交額76.8億港元 為成立以來最好成績
    本年最高成交拍品趙無極《1985年6月至10月》5.1億港元天價成交– 香港拍賣史上最高成交畫作香港蘇富比2018年拍賣總成交額高達76.8 億港元(9.85億美元),為亞洲蘇富比成立45 年以來最高,收穫12場白手套,誕生7件過億港幣拍品,刷新四十多項拍賣紀錄。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表示:「2018年是蘇富比紮根亞洲以來成績最好的一年。本年度拍賣總額高達10億美元,連續三年領先同儕,進一步鞏固蘇富比於亞洲市場之領導地位。
  • 乾隆皇帝案頭最愛的文玩雅物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田黃三聯璽,清乾隆,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釐米,邊長26釐米;中「樂天」,橢圓形,高1釐米,長徑3釐米,短徑2.3釐米;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釐米,邊長2.6釐米。此聯璽是淸高宗乾隆皇帝作太上皇時所鐫,系由一塊相當大的田黃石雕刻而成,三璽之間由田黃石鏈連接,顯示出雕刻者極高的造詣和工藝水平。此三聯璽雕刻精絕,原是乾隆帝御用寶璽中的精品,常鈴蓋於御筆書畫上,以後各帝亦十分珍視。
  • 寶璽真相 武則天忌諧音改"璽"為「寶」
    他規定天子之印獨稱「璽」,群臣官印及百姓印章只能稱「印」。又規定以玉作為「璽」的專用材料,官印和百姓印不得以玉為材。這樣,玉璽便成為皇帝的專利。  「寶」字最早用於皇帝印始於武則天。據史籍記載,武則天晚年忌諱「死」字,因「璽」字和「死」字諧音,她厭惡「皇帝之璽」、「天子之璽」的稱謂,認為很不吉利,就下令改「璽」為「寶」。
  • 琺瑯彩千葉蓮盌,估價1億港元 它是康熙執政最後一年的圓夢之作
    2019年11月27日,佳士得香港將單獨為一件拍品——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盌——呈現拍賣專場,專場名字就叫「圓夢」。這個盌,將以諮詢價(估價1億港元)上拍。琺瑯彩瓷可能是中國瓷器中最珍貴的品類,存量極少,而且都是清宮秘藏,只有皇帝才能擁有。直到民國初年紫禁城開放之後,外界才得以窺探琺瑯彩的真面目。它每一次在拍場上亮相,都會掀起巨瀾。2013年4月8日,這件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盌曾經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以7404萬港元成交。
  • 以乾隆25方寶璽中唯一一方金璽「大清嗣天子寶」為原型,再創中國首尊花絲鑲嵌寶璽
    二十五寶收貯於交泰殿,並設八品首領太監二名,俱侍監太監六名,專司印璽保管之事。當用璽時,由內閣請旨,然後會同內務府總管監視鈐用。凡內閣諮文到日,總管內務府大臣同內閣學士等於乾清門,由交泰殿保管太監從殿中取寶,至乾清門共同監視鈐用。用畢,登記用寶名稱與數目,再由內監等捧寶返回殿中原位安放。
  • 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的玉璽,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原來是這個樣子
    【玉璽】在我國歷史上,玉璽是至高權力的象徵,只有皇帝用的才稱之為璽。古代印、璽通稱,以金或玉為之。據說始於秦始皇。璽始出於周,到了秦朝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璽,而臣民所用只能稱為印。【田黃三聯璽】這件田黃玉璽,是清代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所用,現在收藏在故宮博物院,非常珍貴。
  • 永樂青花梅瓶 拍出1.68億港元(圖)
    本報訊 10月1日開槌的香港蘇富比2011年秋季拍賣會6日結束。3400餘件拍品成功拍出3000多件,總成交額為32億多港元。
  • 那些拍出天價的皇帝玉璽,你知道幾個?
    玉璽,專指皇帝的玉印,至高權力的象徵,除皇帝之外還有皇后皇太后的能稱為璽,大臣平民只能叫做印。第一枚玉璽據說秦始皇帝取藍田玉,命李斯用小篆刻之。璽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想表達我的權力是天所賜予的,這枚玉璽就是證物。先說珍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西漢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
  • 武則天忌諧音改「璽」為「寶」 傳國玉璽歷盡滄桑
    他規定天子之印獨稱「璽」,群臣官印及百姓印章只能稱「印」。又規定以玉作為「璽」的專用材料,官印和百姓印不得以玉為材。這樣,玉璽便成為皇帝的專利。  「寶」字最早用於皇帝印始於武則天。據史籍記載,武則天晚年忌諱「死」字,因「璽」字和「死」字諧音,她厭惡「皇帝之璽」、「天子之璽」的稱謂,認為很不吉利,就下令改「璽」為「寶」。
  • 武則天把「璽」更名為「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他規定天子之印獨稱「璽」,群臣官印及百姓印章只能稱「印」。又規定以玉作為「璽」的專用材料,官印和百姓印不得以玉為材。這樣,玉璽便成為皇帝的專利。  「寶」字最早用於皇帝印始於武則天。據史籍記載,武則天晚年忌諱「死」字,因「璽」字和「死」字諧音,她厭惡「皇帝之璽」、「天子之璽」的稱謂,認為很不吉利,就下令改「璽」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