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璽】在我國歷史上,玉璽是至高權力的象徵,只有皇帝用的才稱之為璽。古代印、璽通稱,以金或玉為之。據說始於秦始皇。璽始出於周,到了秦朝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璽,而臣民所用只能稱為印。
【田黃三聯璽】這件田黃玉璽,是清代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所用,現在收藏在故宮博物院,非常珍貴。後來的清代皇帝代代相傳,最後傳到末代皇帝溥儀手裡,跟隨他顛沛流離至東北。1950年,溥儀將此物捐獻給國家。 「乾隆宸翰」,正方形,邊長2.6cm;「樂天」,底為橢圓形,長徑3cm,短徑2.3cm;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邊長2.6cm。三枚印章的高相同,均為1cm。
【材質與設計】三枚玉璽由石環鏈聯結而成,每一個石環均為完全閉合。也就是說,這三枚玉璽和石鏈來自一塊完整的非常大塊兒的田黃。石環採用鏈雕工藝,環環相扣、活動靈活,而且每個石環都光滑細膩,設計打造過程均非一日之功。
【文化傳承】璽文分別為「惟精惟一」、「樂天」、「乾隆宸翰」。其中,「惟精惟一」出自《尚書》,可以看做是乾隆皇帝對自己的警醒,體現了他居安思危的治國思想。「樂天」源自《周易》,意思是要順天而為,合於自然之道,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乾隆宸翰」,宸翰指皇帝的親筆,這裡指乾隆御筆,也就是說,這屬於乾隆皇帝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