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5日訊(記者朱國旺 郭文培)繼2020年12月31日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就「艾芬醫生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回應「醫院醫療規範、不存在篡改和調換病例」後,1月4日,愛爾眼科方面對此再回應,「經核實,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落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不過,當事人艾芬對此核查結果並不認可,直指其「避重就輕、混淆視聽、管理混亂、推卸責任」。
患者艾芬:沒有檢查眼底就做晶體植入,延誤治療時間
艾芬是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據上遊新聞報導,由於雙眼視力下降,艾芬於2020年5月22日接受了愛爾眼科的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治療。6月,她右眼視力未見好轉,前往愛爾眼科複查。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王勇稱,這屬正常現象,過一段時日便會恢復。10月,視力仍未好轉,她來到武漢市某醫院檢查,病歷顯示:艾芬,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呈灰白色隆起,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視)。
更令艾芬氣憤的是,多名眼科醫生告訴她,眼底變性後惡化是導致前述症狀的主因,早發現,早治療,病情可能不會這麼嚴重。而檢查眼底是否變性,本該是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前的常規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艾芬去年6月找到愛爾眼科時,院方出示的病例上載明,眼底未查,術後視力取決於眼底。
12月29日,艾芬找到王勇尋求解釋:「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前,應該檢查眼底是否變性,再決定是否實施手術,這是眼科醫生應該具備的常識。然而,你們沒有檢查眼底,就做晶體植入,這延誤了治療時間。我現在視網膜脫離,右眼只能感覺到光,你們是否該承擔責任?」
武漢愛爾眼科醫院首次回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就上述疑問,王勇深表遺憾。他表示,手術前檢查了眼底,但檢查不夠徹底,沒發現眼底變性,願意友好協商解決。
不過,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說辭卻不一致。
2020年12月31日,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對此回應稱,經醫院核實,該患者右眼為高度近視並發性白內障,有手術適應症,該患者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同時,患者自主提供的三甲醫院術前B超和0CT檢查結果,均顯示眼底視網膜平復;武漢愛爾眼科醫院2020年5月24日術前眼底檢查結果也顯示其眼底視網膜平復,未發現視網膜脫離,周邊部分被白內障遮擋,與術前患者提供的其他眼底影像學檢查相符合,有白內障手術指徵。此外,術後複診結果顯示,患者視力較術前明顯提升,眼底視網膜平復。同時,醫院不存在對患者病歷和檢查資料進行篡改和調換的情況。
患者艾芬:希望醫院公布正確的術前白內障照片
針對此聲明,1月1日,艾芬醫生在其微博@急診向日葵艾芬對此表示質疑。她表示,檢查有沒有異常和眼底視網膜平復不是一個概念,希望愛爾眼科醫院公布其正確的術前白內障照片。「希望有一個誠實解決問題的態度,而不是私下想找我『聊聊』。」
愛爾眼科: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
1月2日,輿論持續發酵,愛爾眼科在其官網微信發布通告稱:對於艾芬女士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已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於2021年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集團對艾芬女士所述病痛表示關心和同情,並願意為其後續治療提供幫助。
時隔兩日,1月4日,愛爾眼科公布核查報告稱,經核實,艾芬醫生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此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首先,艾芬手術過程順利,無併發症;其次,其視網膜脫離發生在白內障手術5個月後;最後,術眼眼軸29.06mm,屬超高度近視,是視網膜脫離的高危因素。
對於爭議焦點——白內障術前、術後是否做了眼底檢查,愛爾眼科表示,艾芬醫生的病歷記錄上有術前眼底檢查記錄和術後第1天眼底檢查記錄。此外,該核查報告還稱,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深刻反思、自我檢討了本次診治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比如僅有術後第一天的複查記錄;未明確交代術後複查時間;術後其他時間的複查未掛號,也未作病歷記錄等。
患者艾芬:避重就輕、混淆視聽、管理混亂、推卸責任
不過,對這一核查結果,當事人艾芬醫生並不認可,直指其「避重就輕、混淆視聽、管理混亂、推卸責任。」 艾芬醫生稱,12月29日,她就眼部病情與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王勇通過電話。王勇在電話中說,做白內障手術前,檢查了眼底,但只檢查了眼底中央,沒有檢查眼底周邊,未發現眼底變性。「愛爾的兩份通報,我絲毫看不出任何認錯的態度,接下來,我會一一公布,用證據說話,用證據合理提出問題。我不是醫鬧,我是一名醫生,不是為了錢,是為了真相,為了防微杜漸。」
1月5日,艾芬醫生再次在其微博@急診向日葵艾芬公開質疑。就愛爾眼科於1月4日發布的核查公告中「術後其他時間的複查未掛號,也未做病歷記錄」這一調查結果,艾芬醫生公開了自己於2020年6月3日(術後一周)的病歷和繳費掛號單。她表示,自己地反覆對王勇訴說其做了手術的右眼視物暗淡無光,王勇醫生還為其做了幾項檢查,只不過還沒來得及看檢查結果,檢查報告就被拿走了。
網友評論:有相似的就醫經歷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愛爾眼科首次出現這樣的問題。據金融界報導,2019年10月,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一位患者與太原愛爾眼科醫院的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二審判決書。該判決書予以採信的司法鑑定書顯示,太原市愛爾眼科醫院於2010年5月份在對患者胡某的診療過程中存在醫療過錯,該醫療過錯與損害後果存在因果關係,醫方應承擔同等責任,胡志峰的損傷構成八級(捌級)傷殘,判決太原愛爾眼科承擔50%的責任,賠償原告34萬元。
2020年1月,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民事判決文書信息顯示,雲南曲靖愛爾眼科醫院也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根據原告表述,2017年3月,愛爾眼科工作人員稱患者劉某左眼內長了胬肉需要進行手術,當天用車把劉某拉到曲靖愛爾眼科醫院並對其實施了左眼胬肉切除術,向原告收取了300元治療費但未開具收費票據,手術當日也並未建立醫療檔案。
此外,記者注意到,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發布的聲明下方,有個別患者直言有相似的就醫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