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臨江一點,第53篇,1296字。
技術創新是現代企業生存的根本之一,那麼技術創新有哪些模式?又存在什麼問題?知識管理對技術創新又有什麼作用呢?
01技術創新有哪些模式
根據企業主體與外部經濟形勢以及市場需求關係,可以將技術創新的模式分為四類,①引進模仿創新模式;關注重點是引進技術的有效性,以「拿來主義」和「短平快」的方式實現規模化生產並形成低成本的市場競爭力。
②合作創新模式;關注的重點是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模仿。比如中國的高鐵技術,通過大力引進歐、美、日等國家的先進技術,並加以適當的消化吸收,實現商業化、生產規模化,進而進一步增進吸收先進技術的能力,實現了中國高鐵的技術創新和發展。
③自主創新模式。以加強基礎性、創造性的研究開發為重點,實現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④知識創新。知識創新模式是從以往的市場驅動型向知識創新驅動型的轉變。它是技術創新的基礎,通過科學研究獲得新的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知識的過程,包括高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創新、產品標準化與系列化創新等等。
02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的知識管理的問題
目前國內很多企業的知識管理工作基礎薄弱,僅僅局限於技術知識收集層面,而對於技術知識共享、評估和再利用方面缺少系統統籌和管理。如新產品開發應用對前期已完成項目成果借鑑率低,導致不斷進行重複開發,開發成本高、周期長。同時,新產品開發結束後,基本沒有相關的重用開發和評估。
知識管理對技術創新的導向作用是通過相互之間的信息流傳遞得以實現的。
03不同來源的知識對技術創新有何作用
對企業有用的三種類型的知識:與產品工業開發有關的知識、與生產管理有關的知識、與客戶有關的知識。
有學者對各種知識來源對技術創新的影響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從用戶那裡獲得的主要是信息和技術;從供方服務中得到的實效主要是提高產品質量;從企業內部R&D機構所獲取的實效主要是解決技術問題和新產品開發;從外部獨立科研機構那裡獲得的收益主要是新產品開發;從大學或取得收益以解決技術問題和新產品開發為主;從工業協會獲取的收益主要是信息和技術;從學術團體獲取的收益主要是啟發新思路。
調查結果還表明:從技術創新的信息源分布情況看,企業內部R&D部門佔42%,用戶佔30.4%,再加上「同行業其他企業」佔有2.9%,三者共佔75.3%,這一點突出說明了技術創新的信息主要來自公司內部與市場需求。
04知識管理對技術創新有哪些作用
一是應用知識管理的方法結合企業的具體業務流程,通過知識的交流與反饋,不但使創新各階段達到知識共享,而且優化了技術創新流程;
二是通過增加對新知識的研究開發的投入,在組織結構和企業文化上,創造一個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的氛圍;
三是建立知識管理資料庫,通過知識共享,確保新知識在企業能及時擴散、學習和利用;
四是知識的外部交流,主動與其他科研機構或是企業合作形成創新的價值鏈,鏈條的上遊是各種科學研究機構,下遊則是供應商的研發能力。
關於知識管理和技術創新,你有哪些看法和思考?歡迎留言討論。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也許你還感興趣:
扁平化管理的缺點之我見
個人、企業和國家,不同層面的基因決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