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閒置、管理機制不順 農村敬老院 如何煥發新活力?

2020-12-19 人民網安徽頻道

原標題:農村敬老院 如何煥發新活力?

安徽省將農村敬老院建設、運行維護納入民生工程,對保障農村特困老人基本生活權益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農村敬老院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資源閒置、管理機制不順等問題——

● 「敬老院顯得空空蕩蕩、了無生氣,這麼多床位就幾個人住,實在浪費。 」 ——合肥市民左女士

● 「敬老院開辦已有近10年,受資金制約,他們只能勉強支撐,無力更新硬體設施和聘用專業醫護人員。 」 ——合肥市一農村敬老院負責人許先生

床位空置多設施不健全

最近,合肥市民左女士決定把年邁的父親從鄉下敬老院接回家。這家能容納30個床位的敬老院,只住了不到10人。「敬老院顯得空空蕩蕩、了無生氣,這麼多床位就幾個人住,實在浪費。 」對這家敬老院的未來,左女士並不看好。

省老齡辦發布的《安徽省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2016)》中顯示,我省農村老年人口862.76萬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78.68%。我省將從2046年開始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比全國平均水平提前5年。據省民政廳的調研數據顯示,我省現有農村特困人員40.3萬人,農村敬老院床位已達27.7萬張,但集中供養對象只有9.8萬人,集中供養率僅24.3%,床位利用率38.8%,這意味著尚有近18萬張床位處於閒置狀態,沒有發揮出應有的社會效益。

除了閒置率高,部分敬老院的設施條件也不容樂觀。 7月4日,記者來到合肥市肥東縣一家敬老院,看見5位老人擠在一間15平方米的房內,床挨著床,老人行走十分不便,甚至有的床頭呼叫器都失靈了。天氣炎熱,房間裡並沒有開空調。 「空調噪音大,製冷效果差,不如不開,扇扇子得了。 」70多歲的王奶奶說。

記者發現,該敬老院廁所沒有安裝方便老人行動的扶手,地磚也很滑,存在安全隱患。還有老人抱怨,護工只會做飯、清潔等工作,不具備診斷、理療等專業能力,老人們萬一有個頭疼腦熱,還要自己想辦法去醫院。對此,院方負責人許先生解釋,敬老院開辦已有近10年,受資金制約,他們只能勉強支撐,無力更新硬體設施和聘用專業醫護人員。

● 「母親覺得自己不是孤寡老人,住養老院很沒面子,怕被別人誤解。 」——黃山市民洪先生

● 「目前農村敬老院入住率偏低的現象較為突出,有的鄉鎮敬老院僅幾位老人入住,而運轉成本卻基本不變。 」——祁門縣民生辦主任鄭忠

觀念跟不上機制不科學

這幾天,黃山市民洪先生正為母親的養老問題發愁。他和兄弟姐妹長期在外地工作,80多歲的老母親獨自在老家祁門縣平裡鎮生活,讓子女很不放心。 「她過不慣城市生活,不願意給我們增加負擔。 」洪先生坦言,鎮上的養老院老人不想去,母親覺得自己不是孤寡老人,住養老院很沒面子,怕被別人誤解。

「我有手有腳,住在自己家多好,為啥要去養老院呢?」祁門縣溶口鄉溶口村鄭大爺的觀點,在農村老人中很具有代表性。據黃山學院文學院教授郭宏斌分析,受「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影響,一些農村老人不願意住進養老機構;有些人覺得,在家自理生活花費更少,不會增加負擔;還有些人不習慣集體生活,覺得沒有在家自由。

入住率不高,運營成本卻不低。祁門縣民生辦主任鄭忠告訴記者,目前農村敬老院入住率偏低的現象較為突出,該縣有的鄉鎮敬老院僅幾位老人入住,而運轉成本卻基本不變。受飯菜口味、管理模式和人際交往等原因影響,能自理的農村五保老人也儘量選擇不去敬老院生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鄭忠坦言。

管理機制僵化和資金投入不足,也制約了農村敬老院發展。記者採訪中了解到,農村敬老院大部分是公辦性質,所有支出都由鄉鎮政府承擔。由於其公益屬性,敬老院優先安排年紀大、無子女或能自理的當地五保戶入住,很少或者根本不接收其他老人。而更該得到照顧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後,農村敬老院就要相應增加人手、增添硬體設施,但一些鄉鎮政府財力有限,難以對敬老院加大投入,結果造成寧願床位閒置,也不肯擴大「客源」。

● 「山王鎮敬老院果斷改革,探路公建民營方式,推動傳統敬老院轉型升級,不僅接納五保老人,也吸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及留守老人。 」 ——淮南市八公山區山王鎮敬老院院長蔡茂

● 「相關部門應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養老服務供給,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養老市場,吸引專業服務人員提供養老服務,提升農村敬老院的管理服務水平。 」 ——安徽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王雲飛

改革「一子落」資源「滿盤活」

7月5日中午,淮南市八公山區山王鎮敬老院內,幾位老人午飯後正在散步。該院有70多位老人入住,年齡從70多歲到近百歲不等,其中包括10多位五保老人。

山王鎮敬老院院長蔡茂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農村五保老人越來越少,一些公辦敬老院隨之出現床位閒置等問題。為此,山王鎮敬老院果斷改革,探路公建民營方式,推動傳統敬老院轉型升級,不僅接納五保老人,也吸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及留守老人。目前,該敬老院按自理型、半自理型和護理型3檔收費,價格分別為每月1000元、1600元和2080元。

通過「公建民營」,敬老院由政府投資建設,民間機構自行運營,在收住五保老人的同時,也向社會其他普通老人開放。蔡茂表示,只有以改革的思維,大膽吸納民間資本投入,方能有效促進農村敬老院管理服務升級。

「農村敬老院實行公建民營模式,是國家提倡的方式,符合未來農村養老發展趨勢。 」鄭忠認為,由於設施優良、服務周到,城市公辦敬老院往往一床難求。而農村敬老院空氣環境好,整體生活節奏慢,也具有自己的優勢。有需求的城市老人,可以考慮到一些交通便利的農村敬老院生活。鄭忠建議,鄉鎮政府和農村敬老院應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對符合入住條件的老人的摸底工作,及時滿足老人入住需要。此外,農村敬老院可相應打造「養生+養老」模式,滿足多樣化需求。

「相關部門應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養老服務供給,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養老市場,吸引專業服務人員提供養老服務,提升農村敬老院的管理服務水平。 」安徽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王雲飛認為。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將在優先滿足特困人員供養需求前提下,利用閒置供養能力,推行公建民營、委託管理等運營模式,盤活存量資源,開展農村社會化養老服務。此外,我省將改革敬老院管理和運營體制,謀劃設立區域性中心敬老院,統籌調配供養資源,鄉鎮按照入住人員情況,承擔區域性中心敬老院部分費用,提升敬老院總體運行質量和服務水平。(記者 殷驍、李浩)

 

·得失談·

雙管齊下解難題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加快推進具備向社會提供養老服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為企業或開展公建民營,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全面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為老人創造幸福的晚年生活,離不開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共同發揮作用。

城市養老機構一床難求,農村敬老院床位卻大量空置。供不應求、供過於求並存,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資源配置不合理。比如,不少公辦養老機構缺乏對老年人統一、規範的入住標準審核,把健康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料混在一起,一定程度上造成養老資源浪費。多數養老機構認為,只要解決老年人的吃穿住問題就可以了,較少從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出發,導致養老機構服務同質化。此外,一些機構缺乏個性化、親情化的管理理念,不僅沒有滿足老人的真正需求,還造成老年群體對公辦機構養老的刻板印象。解決這些問題,既要政府積極作為,更要市場有效作用,才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任何一個行業要實現持續發展,都離不開市場這隻「無形之手」的引導。養老服務業也不例外。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只要市場能做好的,儘量由市場去做;凡是能利用市場機制的,儘量引入市場機制。對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申請興辦養老機構,應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落實好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投融資、稅費、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充分利用供求、價格、競爭和風險等市場機制,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養老供給體系。藉助市場激勵作用,提高供給效率,培育形成可以滿足老人不同需求的多種養老服務機構,切實彌補養老服務供給不足的難題。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讓「有形之手」在養老服務領域看得見、用得好。養老服務具有公共屬性,政府應切實發揮宏觀調控作用,促進養老資源在城鄉和區域之間均衡配置,滿足更多老年人對晚年美好生活的嚮往。應根據養老服務的發展需要,完善制度設計和規劃體系,打破形形色色的「玻璃門」「彈簧門」,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要當好養老市場運行的裁判員,糾正不合理、不合法的市場行為,彌補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等問題,確保養老服務市場健康運行。

最美桑榆景,人間重晚晴。為老人提供有品質、有溫度的日常生活服務,構築幸福養老家園,需要政府和市場協同配合,也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 「常懷敬老之心,常揚尊老之德,常興助老之風,常做為老之事」,才能讓每個老人安享最美「夕陽紅」。(柳文)

·面對面·

盤活閒置資源打造養老樂園

農村敬老院入住率低的原因有哪些?盤活農村敬老院可採取哪些措施?記者就此採訪相關專家——

對話人:省人大代表謝瓊

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吳樹新

記者:農村敬老院入住率低的原因何在?

謝瓊:農村敬老院原本是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機構。一方面,隨著近年來農村五保老人數量減少,農村敬老院入住率相應出現下降,造成不少床位閒置;另一方面,由於後續投入不足,農村敬老院缺乏運營經費,在設施維修、日常管理方面跟不上,養老服務質量下降,使得很多老人不願意入住。

吳樹新:農村敬老院入住率低存在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原因。主觀方面,受習俗影響,老人雖然生活較困難,卻情願在家而不願意入住敬老院,寧可獨居也不願與別人一起生活;客觀方面,由於政策和財力支持不夠,資金匱乏、供養標準低,敬老院基礎設施陳舊落後,一些生活必需品欠缺,加上管理不善、護理人員不足、文化生活欠缺等,使得老人生活質量不高,敬老院入住率自然低。

記者:提升農村敬老院的利用效率,有什麼現實意義?

吳樹新: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是民生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提高集中供養能力和服務水平,是改善當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居住環境、生活條件的重要途徑,也是黨和政府對社會最弱勢群體關懷的體現。可以說,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也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記者:盤活農村敬老院,有何意見建議?

謝瓊:盤活農村敬老院,要走社會化的路子。隨著老齡化社會來臨,人們的養老需求越來越強烈,農村敬老院要向有需求的老人開放,不能僅僅停留在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的層面上。要引入社會力量,採取公辦民營方式,增加投入,強化管理,提升軟硬體水平,在滿足五保老人集中供養需求的基礎上,兼顧市場效益,吸引更多有需求的老人入住。

吳樹新:提高敬老院入住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政策和相關法規的宣傳。對分散供養五保對象進行溝通引導,通過組織參觀、體驗、交流等活動,讓他們早日加入到集中供養的行列中來。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要積極爭取民生工程財力和政策的支持,加快新建和改擴建標準化鄉鎮敬老院,建成內部設施齊全、管理規範、五保對象滿意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服務體系。三是注重文化建設,豐富老人精神生活。在敬老院裡可以組織開展一些適合老人特點的文娛活動,聯繫志願者、有關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到敬老院開展演出聯歡活動,切實滿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老人生活質量。(記者 範孝東)

·微話題·

7月6日,本報法人微博發布微話題「農村敬老院,如何盤活閒置資源? 」引發網友關注——

@一碗涼粉:農村空巢老人多,缺人照顧。升級農村敬老院的服務,對農村老人以及老人家屬都是福音。

@訟師老馬:在不改變公益性質,滿足農村五保對象需求的情況下,通過「公建民營」等形式,將閒置床位交由民營團體運營,開展養老服務。政府由養老服務提供者轉為監管者,改變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情形,把主要精力放在督促養老機構提升服務水平上。

@ω杺誑嘢ming:由於我國老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受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擇去養老機構生活。因此,不解決觀念層面的問題,恐怕很難徹底改變農村敬老院入住率低的現狀。

@東山謝氏:公建民營是可行,就怕收費太任性。政府有必要制定不同服務級別的收費標準。同時,對敬老院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等問題,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

@中年girl秀然:要引入市場機制,用市場手段來解決問題,一味投入資金興建養老院,這種粗放式的公共投入很難解決根本問題。

@夢想或憂傷:既需政府創新機制、加大農村公共服務投入,也要社會力量的積極配合。政府資金、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形成合力,才能緩解農村老人的空巢之痛。 (記者 許忠德 整理)

(責編:關飛、郭宇)

相關焦點

  • 講好示範村故事|「寓見徐姚」讓閒置民房在鄉村振興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對接城鎮溢出功能走出激活存量農房資源新路重固鎮是青浦區最具發展潛力與活力的地區之一,承接服務保障進博會和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兩大國家戰略,已被列入國家發改委第三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國家重大市政工程領域PPP創新重點城市名單。
  • 陝西留壩:農房變民宿 鄉村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留壩縣利用秦嶺生態稟賦、地域文化特色、當地閒置房源等資源,用特色民宿增色美麗鄉村,打造了旅遊「新名片」,實現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通過閒置房屋改造的『樓房溝』精品民宿,雅致舒適,現代化的設施與古樸的鄉村風情相融合,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自從村裡有了民宿,來我們這的遊客日漸增加。」
  • 播州區:補充新鮮血液 讓農村發展煥發新活力
    為了讓農村發展煥發新的活力,保障村居治理有章有法、公道正派,今年,遵義市播州區啟動鄉村振興村級後備幹部培訓班,讓部分學員成長為村級班子接班人,成長為發展村集體經濟的「領頭雁」。通過幾個月的培訓,他對農業、農村有了新的認識。       「要想改變農村發展現狀,必須要從改變自己開始,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相關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為鄉村振興事業增磚添瓦。」何永浪說。
  • 五大定位,五大優勢,廣州將這樣煥發老城市新活力!
    4月10日,廣州日報刊發了署名「廣言」的《奮進的城市出新出彩》大述評,在全市掀起了一場「搶抓大機遇 煥發新活力」坐言起行大討論。如何善用「老城市」的優勢、摒棄「老城市」的疲態、破解「大城市」的難題,搶抓大灣區的機遇,煥發新時代的活力,文章拋出的一系列問題引發社會各界熱烈討論。
  • 農村留守老人已近5000萬 敬老院2/3無合法身份
    對於此次輿論擔憂的沒錢沒房低收入者今後如何養老問題,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將完善公共財政支持政策。國務院《意見》提出,要加快建立養老服務評估機制,認真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建立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  全國老齡辦2012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約有3300萬失能老人,全國4億家庭中,大概三分之一的家庭受到照料失能老人的困擾。
  • 臺灣寫真:瑞芳老礦區煥發新活力
    中新社臺北4月10日電 題:瑞芳老礦區煥發新活力  中新社記者 鄭巧 董會峰  臺灣知名導演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讓鏡頭裡的九份小城聞名遐邇,幾乎成為到臺灣的遊客必去之地。而同屬瑞芳區的金瓜石、水湳洞,近年來也有了特殊風貌,讓整個老礦區煥發了新活力。
  • 老牌景區如何煥發新活力?
    尤其是放在經濟下行壓力大、旅遊景區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來看,以冠豸山為龍頭的連城旅遊產業老樹開新花,讓人看到其巨大潛能。  然而,這老樹開新花的過程頗為不易。目前來看,這類老牌景區的旅遊品牌成色不足,缺乏國內頂級和世界級旅遊品牌支撐。這讓這個30年前即與武夷山齊名的「丹霞一絕」,掩蓋在廈門、武夷山等強勢旅遊品牌的陰影下。
  • 鳳城煥發新活力
    值得關注的是,未來順德大良老城煥發新活力,將以清暉園片區城市更新撬動中心城區品質提升。打造「清山河宴」、魅力十足的順德古城,建設大清暉都市文化圈,帶動中心城區城市更新。關鍵詞:城市環境城市將向東西「網絡化」轉變報告表示,「村改」即將打開100平方公裡新空間,順德要牢牢把握城鄉形態重塑的寶貴機遇,率先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順德如何做?
  • 【深化城市活力建設】活力海城 產業興人才旺
    本報今起開設「深化城市活力建設」專欄,介紹各地區、各部門貫徹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部署,全面深化城市活力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激勵和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共同努力,不斷深化城市活力建設,為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新貢獻。 活力海城 產業興人才旺 初夏時節,海城市經濟開發區的高端裝備製造業融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迸發出新的活力。
  • 關於南譙區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改革試點方案的政策...
    ,以提高農村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投入「三農」,大力發展農業農村新業態,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變「三權分置」,構建農村閒置宅基地、閒置住宅流轉平臺,建立健全盤活利用政策和機制,以「農民
  • 揚州: 八年科教合作新長徵 千年古城煥發新活力
    原標題:揚州: 八年科教合作新長徵 千年古城煥發新活力本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葛羽豐 許 婷8年前,揚州市吹響了科教合作新長徵「集結號」,啟動實施「科技創新提升工程」,以「科技+人才+載體+資本+產業」的模式,引入各類創新資源,培育科技「小巨人」,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 永春:留住「古早味」煥發新活力
    永春縣在傳統村落保護過程中,不斷挖掘文化內涵,讓老傳統、老工藝、老行當煥發新彩,成為開啟當地群眾走向富路的「金鑰匙」—留住「古早味」 煥發新活力劈竹、剖篾、編制、上漆……6月2日,永春縣仙夾鎮龍水村古大厝漆籃製作中心,幾位村民正按照各自分工有條不紊地進行漆籃製作
  • 內江三大國有農場煥發新活力
    近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通過推進國有農場改革發展,內江市種豬場、市中區國營園藝場、資中縣良種場三個國有農場,土地資源有效盤活,煥發新的活力。內江市種豬場成立於1938年,主要負責內江豬純種繁育,並開展與國外良種的雜交改良試驗,進行改良和推廣。市中區國營園藝場成立於1973年,共有7個果園,分布在3個鄉鎮。
  • 溫泉小鎮煥發新活力為有源頭活水來
    日前,海爾產城創集團與日本極樂湯株式會社攜手在即墨打造世界級溫泉康養目的地——海爾極樂湯海洋溫泉酒店;利用山地資源,引進中國藍谷山地自行車運動健康公園項目,投資1.5億元建設了20公裡的山地自行車騎行道,打造即墨首個山地自行車運動公園……今年以來,溫泉街道圍繞打造「中國海洋溫泉小鎮」,聚焦資源低效利用、發展空間不足、高端項目不多、城市化水平不高等堵點難點,通過盤活老資源激發新活力,開拓發展空間引進產業項目
  • 貴陽白雲:回訪教育讓「掉隊」幹部煥發新活力
    時隔數月,面對白雲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的再次回訪,蔣某表示,是回訪教育讓自己重新樹立了信心、煥發了活力。「對『掉隊』幹部,不能『一處了之』『一曝了之』『一訪了之』,要通過紀律教育和心理疏導,讓『問題』幹部變成『有為』幹部。」該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 留壩山間「民宿」煥發鄉村新活力
    日前,CCTV17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鄉土中國》欄目對留壩縣山間民宿進行了專題推介。走進小留壩村,村內一年四季青山綠野、炊煙嫋嫋,山林間,幾間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坐落其中,景觀別致,遠離塵世喧囂,頗有閒適恬靜的感覺。通過閒置房屋改造的「樓房溝」精品民宿,雅致舒適,現代化的設施與古樸的鄉村風情相融合,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招牌。
  • 留壩:山間「民宿」煥發鄉村新活力
    近日,CCTV17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鄉土中國》欄目對留壩樓房溝民宿進行了專題推介,留壩民宿的優勢和魅力何在?走進街道辦事處小留壩村,村內一年四季青山綠野、炊煙嫋嫋,山林間,幾間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坐落其中,景觀別致,遠離塵世喧囂,頗有閒適恬靜的感覺。
  • 千方百計讓「老校區」煥發「新活力」
    第二,辦學上要有活力,要緊扣新形勢,突出時代感、現代感,要積極探索研究「小班化教學」等特色辦學,」想方設法、千方百計讓「老校區」煥發「新活力」。第四,管理上要高標準,尤其是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方面,要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入手,要高標準、嚴要求,不折不扣、保質保量地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實地考察點位測評等各項創建工作。
  • 農村宅基地閒置現狀及其成因
    ◆有學者提出,「農村閒置土地是指在農村由於各種人為原因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荒廢的、具有生產力或生產潛力的土地。農村土地閒置包括農用地的閒置和非農用地的閒置,其中包含多種土地類型。」還有學者認為:「所謂閒置土地,通俗地講,是指空閒擱置而未得到利用的土地,即拋荒地、撂荒地。
  • 河南光山:做好「五篇文章」 扮靚新農村
    提升村容村貌 煥發鄉村「新顏值」光山縣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為主線,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作。改造提升所有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通村道路,實現1000餘個自然村通硬化道路,共安排各類交通扶貧項目1600多個,資金12.4億多元,完成農村公路1400公裡,橋梁20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