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閒置現狀及其成因

2020-10-18 無知一熊

一、概念辨析

有關農村的論述中,常提到閒置土地、閒置宅基地、閒置房屋、空心村等概念。無論是法律規定還是理論研究,對這些概念的定義還沒有統一的認識。

1、閒置土地

閒置土地就是一定年限內未被有效利用的土地。問題出在「一定年限」究竟多長,半年、一年或三年?何謂「有效利用」?可參考《閒置土地處理辦法》和有關學者的觀點。

國土資源部於1999年頒布、2012年修訂的《閒置土地處理辦法》中,規定閒置土地是「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超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合同或者劃撥決定書約定、規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國有建設用地。已動工開發但開發建設用地面積佔應動工開發建設用地總面積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資額佔總投資額不足百分之二十五,終止開發建設滿一年的國有建設用地,也可以認定為閒置土地。」

《閒置土地處理辦法》第31條規定,集體所有建設用地閒置的調查、認定和處置,參照本辦法有關規定執行。宅基地作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參考這一規定來認定哪些屬於閒置宅基地。

有學者提出,「農村閒置土地是指在農村由於各種人為原因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荒廢的、具有生產力或生產潛力的土地。農村土地閒置包括農用地的閒置和非農用地的閒置,其中包含多種土地類型。」

還有學者認為:「所謂閒置土地,通俗地講,是指空閒擱置而未得到利用的土地,即拋荒地、撂荒地。衡量農用土地閒置與否的條件,一般以主要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為準,假若某塊農田已拋荒半年以上,就可稱其為閒置地。」

2、閒置宅基地

仿閒置土地的定義,閒置宅基地是指一定期限內沒有被充分利用的宅基地,而不論宅基上是否有建築物存在,包括佔而不建和建而不住兩種情形。具體有以下6種類型:

一戶擁有多處宅基地,且面積超過政府規定標準以外的宅基地(屬於多佔或亂佔宅基地);

經批准後兩年內未建成住宅且不再需要使用的宅基地;

新建房屋後,未拆除舊房的宅基地;

廢棄的、無主的宅基地;

空閒或房屋滅失兩年以上未恢復使用的宅基地;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3、閒置(空置)房屋

指宅基地上建築物的閒置(空置)和荒廢。這裡的閒置(空置)應不是指某一時刻的「短暫」現象,似應指某一段時間的「經常」現象。

閒置房屋必然導致閒置宅基地,但因有些閒置宅基地上根本就沒建房屋,閒置宅基地卻不一定導致閒置房屋,有必要區分閒置宅基地和閒置房屋兩個概念。

4、空心村

「空心村」「外面像個村,進村不是村,老屋沒人住,荒地雜草生。」其研究從上個世紀末就開始了,但是關於「空心村」定義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個人認為,「空心村」應用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常住人口佔戶籍人口比例低於50%或30%來定義,而不應用閒置宅基地或閒置房屋來定義。以下是部分學者的觀點。

「空心村就是村莊面積盲目擴大,新住宅多向村外發展,村莊內部出現了大面積的空閒宅基地的一種特殊結構布局的村莊。」

「空心村是在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中,由於農業經濟和就業結構的轉變造成村莊內部建設用地閒置的一種聚落空間形態的異化現象。」

「空心村是在城市化滯後於非農化的條件下由迅速發展的村莊建設與落後的規劃管理體制的矛盾所引起的村莊外圍粗放發展而內部衰敗的空間形態的分異現象。」

「即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莊外圍,而村莊內卻存在大量的空閒宅基地和閒置土地,形成了內空外延的用地狀況。」

二、閒置宅基地的現狀及成因

1、閒置宅基地現狀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19年4月28日發布的《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8~2019)》報告,2018年,農村宅基地空置率為10.7%,樣本村莊房屋空置率最高達71.5%。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村莊宅基地的閒置率分別為13.5%、7.7%、11.4%和11.1%,呈現東部最高、西部次之、東北第三、中部最低的格局。另據測算,全國約有360萬畝農村宅基地空置。

2、宅基地閒置的原因

直接的也是表象的原因是「人走房空地閒置」,具體表現主要有長期外出務工、在城鎮購房和在村外建房3種。城市虹吸效應吸引農民長期外出務工在城鎮購房是農村宅基地閒置的主要原因。為改善居住條件,村內建有其他住房,是第二個主要原因。

根據《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到2018年全國農村戶籍人口56401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多達17266萬人,其中不少是拖家帶口外出務工,造成房屋和宅基地空置。

東部地區宅基地閒置成因比例,城鎮有房比例高達30.8%,家庭成員長期外出務工比例達27.3%。

中部地區宅基地閒置成因比例,城鎮有房比例為27.6%,房屋損毀無法居住造成宅基地閒置比例高達27.3%。

西部地區宅基地閒置成因比例,農民外出務比例38.0%,村內有房27.0%,只有城鎮有房20.5%。

東北地區宅基地閒置成因比例,城鎮有房34.3%,家庭成員長期外出務工32.6%。

深層次原因主要是,

(1)法律制度的因素。根據我國《物權法》、《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宅基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以「戶」為單位、根據「一戶一宅」原則申請和無限期無償使用。宅基地轉讓受到嚴格的限制。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62條的規定,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再申請的不予批准;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管理的決定》和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中》規定: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

《物權法》第184條第2項和《擔保法》第37條第2款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不得抵押;

宅基地的轉讓只限制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宅基地不得單獨轉讓等。

有些地方也已經開始試行宅基地的抵押等措施,但是從法律規定來看,這些都沒有明確得到法律的承認,對農民宅基地流轉還有很大的制約,造成大量宅基地被閒置。

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城市居民想到農村買一塊宅基地蓋房子,但現行法規政策是不允許的。但受法律法規約束,宅基地屬於農村集體所有,農民只有該村的宅基地使用權,不能轉讓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外的人。

(2)規劃管理的因素。從村莊規劃的角度看,多數自然村依然是以當地地形地貌、水源、氣候等為基礎自然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沒有統一的規劃,在村內隨便選址建設,且不退回原宅基地或沒有舊宅基地的改造利用規劃,凌亂無序。從村莊管理的角度看,造成宅基地閒置的原因主要是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力度不夠。

(3)城鎮的虹吸效應。城鎮資源優勢明顯,城鎮務工收入明顯高出種地收入,國家鼓勵城鎮化,鼓勵農民在城鎮購房。

(4)人口變化的因素。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農村人口出生率降低,對宅基地的需求隨之減少,導致原有宅基地的閒置。而且有些是獨女戶,一旦父母去世,女兒出嫁,原有的宅基地也會被閒置。

(5)傳統文化的因素。傳統的「祖宅」觀念導致舊宅基地「永久」保留,傳統的分家方式可能導致一家佔有兩套或更多的宅基地,傳統迷信的思想導致宅基地廢棄閒置。

三、閒置宅基地的改造利用

閒置宅基地不僅浪費土地資源,而且極易成為衛生死角、影響村容村貌、導致安全、治安隱患,急需改造利用。如何改造利用,尤其是偏僻鄉村的閒置宅基地如何改造利用,是一大課題。各地可根據閒置宅基地主要成因思考對策。

相關焦點

  • 鼓勵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是什麼意思?允許城裡人到農村買房了嗎?
    近年來,農村宅基地和住宅閒置浪費的問題日益突出。在2019年國家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關於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的通知》、新《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文件中都提出了,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
  • 關於南譙區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改革試點方案的政策...
    《關於組織申報開展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試點示範有關事項的通知》(皖農合函〔2020〕151號)文件精神,依據滁州市農業農村局《關於組織申報開展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試點示範有關事項的通知
  •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宅基地...
    《農業農村部關於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的通知》(農經發〔2019〕4號)提出,依法保護各類主體的合法權益,推動形成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盤活利用的主體主要包括以下三類:一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
  • 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 建設休閒旅遊農家樂
    隨著農家樂等餐飲、休閒服務業的發展壯大,村民閒置宅基地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舊宅裝修,使村容環境也得到改善,村民收入同樣水漲船高。紅網時刻嶽陽樓區12月17日訊(記者 劉瑤 通訊員 張妮)「鄧老闆,今年醃製了這麼多臘肉啊!」
  • 海南省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政策解答
    什麼是農村宅基地和宅基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是農村村民用於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的集體建設用地,包括住房、附屬用房和庭院等用地,不包括與宅基地相連的農業生產性用地、農戶超出宅基地範圍佔用的空閒地等土地。 宅基地使用權是一種用益物權。
  • 農村宅基地改革後,三大「紅線」要注意,違者宅基地將會被收回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農村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土地改革不僅僅提高了農村的土地價值,也給予農民朋友土地權益保障,隨著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開展,農村宅基地改革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與開展之中,宅基地確權、三權分置等等政策都在提高宅基地的使用效率,以及提高農村宅基地的價值,在宅基地的改革過程中國家不僅在保障農民朋友的權益
  • 農村宅基地歸誰所有?農村宅基地制度經過了哪些發展演變?
    農村宅基地歸誰所有? 農村宅基地歸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 農村宅基地制度經過了哪些發展演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宅基地制度的演變,以改革開放、物權法頒布、土地管理法修訂為標誌,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49年至1978年,集體所有制逐步建立。1954年《憲法》規定了農民宅基地所有權。
  • 農村宅基地可以買賣或轉讓嗎?
    在這種情況下,農村有大量的閒置房,閒置的宅基地。那麼,農村的宅基地可不可以買賣或轉讓?宅基地是農民安身立命之本,由國家分配。用於建造住房、庭院、沼氣池、禽獸舍、柴草堆放等。2、受讓人在村集體中符合要求,也就是說滿足能分配宅基地的條件。3、受讓人在村裡面沒有宅基地,比如一家2個兒子,但只有一處宅基地,而結婚後分家,由於沒有多餘的宅基地,還是在一起居住,這種情況就可以。4、轉讓必須經過村集體的同意,也就是先去村集體申請,等批准後,就可以進行轉讓了。
  • 宅基地管理法律政策54問答
    因此,從土地性質和用途上來說,農村宅基地屬於集體建設用地。按照2017年發布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17),土地進一步分為耕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其他土地等12類。其中,農村宅基地屬於住宅用地,農村道路佔地屬於交通運輸用地。3.農村宅基地歸誰所有?
  • 高金登 陳畑畑:《土地管理法》修正背景下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
    內容摘要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三權分置"改革成功後,2018年黨中央一號文件又明確提出了"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的新議題,旨在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進一步穩定、有序地盤活閒置的宅基地資源,促進農村資源優化配置。
  •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實踐與探索——基於寧波市的分析
    摘 要: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現象在我國農村大量存在。基於寧波市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現狀的調研,分析寧波市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實踐中的有益做法、存在問題,剖析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影響因素,探討促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途徑。
  • 農村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問題解答
    《物權法》對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是分別章節的,集體所有土地作為建設用地也就是集體建設用地是在建設用地使用權一章。歷次部文件也是將宅基地使用權與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並列的。本文發出後有專家認為宅基地屬於建設用地,單獨列出不利於盤活閒置宅基地。
  • 夾江縣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央農辦 農業農村部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中農發〔2019〕11號)和《農業農村部 自然資源部關於規範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的通知》(農經發〔2019〕6號)等文件的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 農村宅基地法律問題24條
    農村宅基地概念及分配方式是什麼?農村宅基地是指農村村民基於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於修建住宅的集體建設用地,農民無需交納任何土地費用即可取得,具有福利性質和社會保障功能,一般不能繼承。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則屬於村民個人財產,可以依法繼承。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 重磅消息,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可以出租給城鎮居民,但不可買賣
    根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指出,鼓勵村集體和農民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託經營等方式,依法依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遊等。
  • 農村宅基地能不能買賣?我想買農村的宅基地怎麼辦?
    那隨之而來的就是農村的宅基地能不能購買的問題?我想買農村的宅基地怎麼辦?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經濟狀況良好的家庭不再在城市購買房屋,而是選擇購買農村的宅基地。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吸引更多的人到大城市裡去謀一桶金,而鄉村綠色的田園生活,也使無數厭倦了燈紅酒綠的人過起了歸隱的田園生活。但是,農村的宅基地可以購買嗎?
  • 農村土地確權、宅基地糾紛調解六大秘籍
    二、在糾紛解決之前,土地要保持現狀。農村土地目前就三種權利。耕地和宅基地所有權歸集體,這是毫無疑問的。耕地地又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宅基地分為使用權。所以在當前階段去農村買賣宅基地還是有一定風險的。因為不管你的協議如何籤,本身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 上海金山: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民宿盤活閒置農宅
    近日,上海市金山區舉辦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推進會,該區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通過發展民宿經濟等方式盤活閒置房屋和宅基地,到目前為止民宿業已盤活農民閒置房屋10萬平方米。作為全國5家新型職業農民激勵計劃試點區之一,金山區出臺了系列激勵計劃試點文件,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參加社會保險補貼,已有174名新型職業農民參加社保交費,去年入選全國100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範例。同時,金山區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通過項目扶持、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 戶口遷出農村,可以回農村在父母宅基地上建房嗎?答案來了
    文/農村打工仔阿龍2019年農村土地確權結束,土地、宅基地歸屬問題得到明確。不論是耕地還是宅基地土地所有權都歸國家所有。農村宅基地所有權歸屬集體,農村戶口按照「一戶一宅」政策執行,凡是屬於農村戶口家庭一戶只允許擁有一處宅基地。農民享有宅基地申請資格權利和使用權利,而不擁有所有權。對於戶口已經遷出的農民,不再享有申請宅基地資格,對於能否在父母的宅基地上建房需要分情況看待。
  • 論我國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制度的完善
    關鍵詞:宅基地;流轉;抵押;租賃  宅基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村民 )在依法取得的集體組織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自有房屋及其附屬設施,並對宅基地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有限制處分的權利。[1] 宅基地使用權是物權法律體系中直接涉及農民權益的核心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