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致唁電悼念李家振先生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原負責人、顧問李家振先生,於2020年1月18日19時零5分在上海安詳舍報,享年84周歲。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李家振先生以弘揚佛教文化為己任,協助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居士從事佛教文化工作,為佛教學術研究、佛教文化藝術傳播、佛教人才培養、佛教文化對外交流付出了辛勤努力,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致唁電悼念李家振先生,表達對李家振先生的深切緬懷之情。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唁電如下:

李巧女士並轉李家振先生各位親屬:

驚聞李家振先生因病逝世,我謹代表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全體同仁致以深切的哀悼!

李先生在擔任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負責人期間,在弘揚佛法、推進中國佛教學術發展事業方面盡心盡力,貢獻卓著。

李先生還是我所創所所長方立天教授的老朋友,通過兩人的友誼,兩個研究所在共同舉辦學術會議、共同培養佛教人才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方立天教授在生前曾多次表達對李家振先生的崇敬之意。

李先生一生歷以坎坷,但對佛教事業念茲在茲,對後輩學人提攜有加。佛教學術界的晚輩永遠感念李先生的開拓之功、提攜之恩。

祈願李家振先生往生淨土,乘願再來!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全體同仁 敬輓

2020年1月18日

相關焦點

  • 第三屆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專業研究課程班圓滿結業
    本屆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佛教文化)專業碩士課程研究生班於2012年10月29日開學,期間來自青海、山東、浙江、福建、貴州等來自全國各地數十名學員,分階段學習聆聽了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國家宗教事務局政法司、中國佛教協會及中國佛學院等教授、專家學者和大德法師關於宗教傳播、禪學歷史與思想、當代宗教政策與問題研究、當代宗教政策等方面的授課內容
  • 首屆人大宗教學(佛教文化)專業碩士研究生班開學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郝立新教授講話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樓宇烈教授講話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方立天教授講話佛教在線安虎生總幹事講話學員代表曙提法師代表全體學員發言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郝立新教授,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樓宇烈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方立天教授、執行所長張風雷教授、何建明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李向平教授,佛教在線安虎生總幹事等出席了開學典禮。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魏德東教授主持典禮。
  • 李富華:沉重悼念聖嚴法師_佛教_鳳凰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李富華(圖起前排右一)突聞臺灣聖嚴法師圓寂的消息,十分震驚與悲痛!他的圓寂不僅是臺灣佛教界的損失,也是全中國佛教界的損失。 聖嚴法師是一位涉足很廣的佛學大師,就是在佛教典籍的研究方面大師也曾做出過突出的貢獻。上世紀80年代,臺灣學者蔡運辰先生著述了《二十五種藏經目錄考釋》一書,這是近代以來關於大藏經研究的一部鴻篇巨製。是聖嚴法師為這部書寫了一篇學理性很深的序言,高度評價了這部書的學術價值。它從一個方面表明了大師深厚的佛學功底。
  • 李富華:永遠銘記任繼愈先生對我30年的教誨
    他畢生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工作,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和圖書館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師德風範和學術成果將成為北京大學寶貴的精神財富! 為悼念任繼愈先生,李富華老師滿懷悲痛之情,講述了和任老先生之間的故事。 他教我如何進行研究工作;他指導我如何做好由他牽頭、由我具體負責實施的重大研究課題,如《中國佛教叢書·禪宗編》、《中華大藏經》等,就是在這種親密無間的關係中展開的。30年前我寫的第一篇論文《略論禪宗的形成》及之後的多篇文章如《趙城金藏研究》等,都是經他親自修改後發表的。我雖然沒有正式的名份,但我在學業上的每一點進步都飽含著先生的教誨,任先生是我永遠銘記在心的恩師!
  • 新祥旭:中國人民大學21年宗教學考研經驗備考指導匯總
    1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簡介:碩士點研究方向有:宗教學原理,宗教哲學,佛教歷史與思想,道教歷史與思想,基督宗教歷史與思想,伊斯蘭教歷史與思想,宗教社會學,宗教實證性研究。3宗教學參考書0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上、下冊)肖前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02《宗教學基礎十五講》王曉朝著北京大學出版社42020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分數線
  • 廈門市佛教人士研修班在中國人民大學圓滿結業
    、副局長蘇人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廈門市佛教協會會長、閩南佛學院院長則悟大和尚,學員代表廈門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廈門梵天寺住持仁慈法師等分別在開班儀式上發表講話,開班儀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郝立新主持。
  • 中國人民大學2012年度宗教學獎學金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哲學院院長郝立新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基金會劉麗婭老師,獎學金捐助方代表、北京佛教居士林辦公室主任吳炎先生、山西太谷縣天寧寺代表徐建立先生以及人大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何光滬教授、李秋零教授、執行所長張風雷教授、張文良副教授出席了頒獎典禮。頒獎典禮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國際佛學研究中心主任、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專職研究員魏德東副教授主持。
  • 中佛協副會長覺醒法師致唁電悼念智敏上師
    唁電截圖(圖片來源:鳳凰佛教)當代弘揚俱舍第一人、浙江省佛協諮議委員會委員、深受社會各界尊敬、廣為弟子愛戴的多寶講寺住持上智下敏上師,於2017年8月5日(農曆六月十四日)晚上8時因病在多寶講寺安詳示寂
  • 日本佛教大學水谷幸正先生訪問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圖)
    日本佛教大學水谷幸正先生訪問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圖) 2007年05月22日 13:41中國佛教制度研究中心網站2007年5月21日下午,日本佛教大學理事長水谷幸正先生一行在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張琳先生、中國佛學院教務長向學法師、國際部李賀敏先生的陪同下,來到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訪問,受到著名學者、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曾文教授的熱情接待
  • 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舉行宗教事務與宗教管理學術研討會
    「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辦的新年第一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人文學苑如期舉行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8年1月12日,「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辦的新年第一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人文學苑如期舉行會議主題為:「宗教事務與宗教管理」。會議由中心執行主任王頌教授主持,國家宗教局、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十餘位專家學者與會。王頌教授首先介紹了與會學者和嘉賓,以及舉辦本次研討會的背景。北京大學在宗教研究領域具有學科齊全、學者眾多的綜合優勢,本次與會的大部分學者已經組成了跨宗教傳統、跨學科的學術團隊,長期合作進行教學科研工作。
  • 社科評論|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理論研究
    當前,我國宗教學界要順應時代要求和國家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推動我國宗教中國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創新作出貢獻。  第一,深入系統的理論研究是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這一大政方針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工程。
  • 「中國宗教研究方法的新視野」工作坊在復旦大學舉辦
    繼今年六月在北京大學之後,2018年12月1日在復旦大學舉辦了「中國宗教研究方法的新視野」工作坊。在復旦大學舉辦「中國宗教研究方法的新視野」的工作坊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系李天綱教授(中)、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張志剛教授(右)共同主持。
  • 「宗教」概念的確立與「中國宗教」基本研究範式的形成
    即使是儒家,在現代的研究者中,也不乏將之視為宗教者。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本土的佛教、道教皆為合法的「五大宗教」之一,縱觀20世紀的有關學術成果,其主流仍是將它們視為「中國宗教」來進行研究的。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宗教」這一概念也逐漸與「迷信」區別開來,即使是那些草根性的「民間宗教」,學界也逐漸重視起它們的歷史上的某些積極作用。
  • 2019中國高校【宗教學】專業排名,南京大學第四,清華大學第九!
    宗教,就是一種文化,對於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們來說,他們的認知、行為準則,往往會受到宗教的影響或者制約。 宗教學,主要研究宗教現象及其歷史演變,大家熟知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每個宗教,對於信徒的要求都不一樣,以及信仰的準則也不一樣。
  • 哲學史家、宗教學家方立天逝世:著述50載,名利淡處之
    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馮友蘭、任繼愈等學界泰鬥。1961年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哲學史教研室任教,是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與中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奠基人,在海內外佛教學術界享有盛譽。7月7日,因病去世。   在中國人民大學師生印象裡,他是每天端著水杯,背著書包,等候圖書館開門的一位師長。
  • 第二屆中國華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陝師大宗教研究中心舉行
    第二屆中國華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佛教在線陝西訊  2015年10月24日至25日,陝西師範大學宗教研究中心隆重舉行「第二屆中國華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於陝西師範大學雁塔校區教學8樓隆重開幕,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的10位代表以及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嘉賓出席,中心師生30餘人參加會議。
  • 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博士漫談北美的中國宗教研究
    李建欣博士於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間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進行學術訪問,這次訪學他所關注的即是北美的中國宗教研究。在報告中,李建欣博士首先強調指出中國宗教研究早已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研究領域,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沙畹、伯希和為代表的法國漢學已經把中國宗教作為其研究的重要領域並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
  • 劉元春副校長率教授考察團赴閩調研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 | NEWS...
    過去五年,中國人民大學與福建省的省校合作頗有成效,雙方優勢互補,積極推進各項雙贏合作。理論聯繫實際、深入學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是省校雙方的共同使命、責任和優勢。教授考察團作為學校教師理論聯繫實際、服務社會的品牌活動,依託學校優勢學科實力,邀請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和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的相關專家學者參加調研,以支持福建省辦好2018年10月在福建省莆田市舉辦的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
  • 新時代宗教學學科體系建設芻議
    宗教研究機構已形成一定規模,主要有四類:一是社會科學院系統宗教研究機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等;二是高校系統的宗教研究機構,如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等;三是黨和政府主管部門的宗教研究機構,如中央統戰部宗教研究中心等
  • 佛教學術研究的意義 如何避免學與修的對立?
    (《釋氏學堂內班課程雛議》)其後的歐陽竟無先生繼承了楊仁山的遺志,將佛教教育引向深入,支那學院的創辦可以說是20世紀上半葉佛教教育取得較成功的一個典範,培養了一批有成就的佛教學者。相比之下,這一時期的世俗院校,特別是大學系統在佛教教育方面的成績不如佛教界明顯,許多學者真正學習佛教知識,還是在佛教界辦的佛學院裡或者在支那內學院之類的學府裡得到的。 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中國佛教教育可以分為兩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