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數出來了後,接下來就是考生與家長們要面臨的重大事項——志願填報了。那麼家長和同學們是否意識到,選擇了什麼樣的學校與專業,對自己的人生將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了?
大部分人還是會從事與大學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這是最容易達成知識轉變財富的渠道。但只有一小部分人,會從事與專業完全不相關的工作。說說這些年來遇到的變換賽道的求職者們。
一、四年專業全放棄,重頭再來起點低
在一次公益諮詢活動中,來了三四個小夥子,說是同班同學。他們學的是土木工程橋遂專業,已畢業一年,進入一家國企,福利待遇都還不錯。但他們都選擇了辭職,重新紮進求職大軍中。
究其原因,是因為工作環境,建橋梁隧道,可想而知都是在荒郊野外。住的簡易工地板房、能說話的身邊人是民工兄弟們、打到碗裡的豬肉帶著毛(描述這個細節時那小夥氣憤的樣子,依舊浮現在我腦海裡),他們一致表達最不能忍的是:手機信號不好,打電話還湊合,但沒法上網…………
我明白,對於成長在現在信息社會中的孩子們,沒有網絡簡直就是與世隔絕,就算是從農村出來的,4年城市中的大學生活,也早已習慣了現代社會的各種繁華與便利。
問他們當時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是否了解該專業工作的真實工作狀態?一致回答是家長建議的,因為聽說土木工程專業很熱門,工作好找,薪水高……其實當初家長選擇這個專業的因素,目前也是都實現了的,但還是敵不過孩子們不願意幹。
如今回到人才市場,放棄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用自己的零基礎去搏未來。他們說知道沒有專業優勢,所以鎖定的目標工作是房屋中介、銷售之類的崗位。並非說這些工作崗位不好,只是這幾位,浪費了四年時間,真是很可惜。
二、高攀不起的專業,重起爐灶籌碼低
有一位的畢業學校相當好的候選人,工作履歷、技術棧都相當匹配,用人部門初步溝通實操技能挺不錯。我進一步溝通時,發現簡歷中只寫以學校,沒寫專業。一問,是我原來從來聽說接觸過的專業,好像是「稀有金屬鑑定」之類。他說他生長在農村,當初高考分數很不錯,按老師的建議填報那所985大學,自己沒有親朋好友能提供有效建議,於是他在志願欄中選了計算機類,也勾選了服從專業調劑。
最後是錄取到了理想的大學,但被調到了一個他聽都沒聽過的專業。上了半年課後才知道,班上的同學大都是家裡有礦、或者珠寶行的,學成在家族企業內是有用武之地的。而他,從農村靠發奮讀書跳出家門,家裡不要說礦,連黃金都沒見過,只有貧瘠的黃土地,去哪鑑定貴金屬呀。
他在申請轉專業無果的情況,硬著頭皮還是學完了本專業的課程,拿到了985的畢業證,同時自學計算機編程,在畢業當年就去了一家小公司寫代碼。比本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同學薪酬少了近5成。他說知道自己非科班出身,進大企業難、薪水也不能同日而語,好在還是有很多中小公司認可他的學習能力,願意給機會讓他驗證自己的實際能力。
這位無疑是不幸的,如果在本校錄入計算機專業,那對他後來做從事這一行,起點無疑高很多。但同時他又是幸運的,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想做的,並付出努力,終於從事了喜歡的行業,起點雖低一些,但通過努力,還是獲得認可,目前工作生活也都不錯。
三、本碩7年的專業,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幸好工作可以擺脫了
有位29歲卻只有一年工作經驗的候選人,本科碩士都是同一個專業,但他自己說一點都不喜歡,畢業時毅然選擇了個與本專業不相干的工作。薪水與他從事本專業的同學低了不少。他說,工資低點無所謂,7年了,我終於可以擺脫TA了。
不知當初要他志願填報這個專業的父母,看到這一幕會做何想……
那麼,志願到底怎麼填?專業到底要怎麼選?
1、諮詢專業人士:
學校老師對於分數對應到報哪些學校、無疑是最了解的。所以報哪個學校,多問問老師,能將分數最大化利用。
2、了解自己:
每個人的性格、家庭條件等都千差百異,根據實情來選適合自己的專業,不跟風,不攀比。自己將來從事的工作是自己喜歡的,並且能滿足社會生存物質目標的,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此之蜜糖,彼之砒霜。
3、結合就業:
有的同學說那我就只憑興趣與喜好來選專業,將來的事交給將來。那麼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偷的懶,將來必定是要加倍償還的。
4、信息了解:
現在信息傳播如此方便,只要你有心,你的疑問在網上都能找到答案。多做點功課,未來可少走點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