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重疾險大調整,買重疾趁現在還是再等等?

2020-12-20 騰訊網

2020年第一季度的最後一天,保險業內發生了一件「重磅」事件,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修訂版(徵求意見稿)》(下文簡稱《新規意見稿》)。

國內保險業的重疾險遵從使用的一直是2007年版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距離今年已有13年之久。

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疾病的發展變化,舊的重疾定義規範已經逐漸暴露一些問題。

舉個例子:

上圖是某款重疾險對於「主動脈手術」理賠標準的定義,要求必須是實施了開胸或開腹手術。

然而隨著醫學的進步,類似疾病已經可以通過胸腹腔鏡微創進行完成,那麼必須「開胸開腹」才賠就顯得很不合理了。

因此推陳出新是大勢所趨,此次《新規意見稿》就是一個開端。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新規意見稿》最大的幾個變化:

七大重點變化

01 新增3種重疾病種

2007年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中對25種重大疾病做了統一規定,這25種重疾含金量非常高,它們佔了重疾險賠付的95%以上。

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險,基本都包含這25種高發重疾。

所以買重疾險,不用太過在意重疾的病種數量,高發重疾都能覆蓋到就夠了!

此次《新規意見稿》新增了3種重疾:嚴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嚴重克羅恩病、嚴重潰瘍性結腸炎,想必是因為這幾種重疾近幾年的發生率有所上升吧。

無論如何,保障範圍擴大都是一件好事!

02 對重疾病種的規範性提出了要求

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險動輒都是100多種重大疾病,看起來保障範圍很廣、很唬人,但有的實際效用和價值卻很低。

有些保險公司為了產品銷量,會將一些發生率極低的疾病加進來湊數,或是將某一疾病強行再拆分,強行湊病種做噱頭。

比如下面這種:

一模一樣的病,改了一個字就是兩個病了!然後就說自己保的更全,產品更好!你說坑不坑!

此次《新規意見稿》要求:

• 一款產品中不得出現保障範圍高度重疊的疾病;

• 發病率極低的疾病,需要在名稱中註明!

這就可以讓老百姓看的更明白,避免為了一些基本賠不到的病種多花冤枉錢!

03 首次引入輕度疾病定義

之前對於重疾險中的輕/中症,保協會沒有做過統一的規定,都是各家保險公司自行定義的。

此次《新規意見稿》,將輕度惡性腫瘤、較輕急性心肌梗死、輕度腦中風後遺症列為3種必保輕症。

根據以往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這3種輕症也是實際理賠中佔比最高的,目前市面上帶有輕症保障的重疾險基本都包含。

既然之前都保,那是不是說這則《新規》多此一舉呢?

當然不是!

之前這3輕症怎麼定義、達到什麼條件可以理賠,都是各家保險公司自己說了算。

而此次《新規意見稿》的意義是,將這3種高發輕症統一定義。

也就是說,以後重疾險產品中這3種輕症的疾病名稱和理賠標準必須和《新規》完全一致,這樣就避免了理賠爭議!

04 限制輕症賠付比例

(新規意見稿內容截取)

《新規意見稿》除了新增3種輕症,同時還要求,新增的這3種輕症的理賠金額,不得超過基本保額的20%!

這一點如果真的實施,對消費者就很不友好了。

由於這三種輕症相對高發,按照之前的保險產品,輕症理賠甚至可以高達45%並且遞增賠付!

所以20%的限定對於消費者來說,確實算是不小的損失。

05 將原位癌從輕度惡性腫瘤中剔除

先來看看原位癌的發病率怎麼樣:

(平安2019年重疾理賠前十大因素)

從平安人壽的理賠報告中可以看出,原位癌的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

現行的重疾險對於輕度惡性腫瘤的保障中,幾乎都包含了「原位癌」,比如當紅重疾險無憂人生2020:

(無憂人生2020產品條款)

而《新規意見稿》卻規定原位癌不屬於輕度惡性腫瘤,不在輕度惡性腫瘤的保障範圍內,多少讓人費解!

(新規意見稿內容截取)

06 對甲狀腺癌實行分級賠付

要不要把甲狀腺癌踢出重疾,一直有爭論。

之前的定義是,只要一經確診為甲狀腺癌,不管分級,都會全額賠付。

但是這種癌症發病率高、理賠率高,但致死率低,一般花個2-3萬就能治好。按照重疾的標準賠付,無疑會加大保險公司的理賠負擔。

這也是業內質疑「甲狀腺癌到底該不該根據重疾標準賠付」的主要原因。

《新規意見稿》並沒有將甲狀腺癌直接從重疾裡面剔除,而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把甲狀腺癌分成了重疾和輕症:

(新規意見稿內容截取)

•TNM分期為1期的甲狀腺癌被劃分到了輕度惡性腫瘤,按照輕症理賠;

• 其他分期的,嚴重一些的甲狀腺癌,依然可以按照重疾理賠。

對於消費者來說,意味著理賠款有可能縮水80%。

但實行分級賠付後,保險公司的理賠負擔會大幅下降,從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也算是合理。

07 微調部分高發重疾名稱和理賠定義

隨著醫學臨床診斷標準和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革新,現行重疾定義中的部分描述已經有些落伍,有的還不夠量化和具體。

此次《新規意見稿》還對部分重疾險的名稱和定義進行了優化,細化了檢測方式和判斷病情的標準:

•惡性腫瘤更名為嚴重惡性腫瘤

(新規意見稿內容截取)

《新規意見稿》對嚴重惡性腫瘤的定義引入了ICD-O-3腫瘤形態學概念,這是一種分級體系。

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把惡性腫瘤劃分為輕度惡性腫瘤和嚴重惡性腫瘤,上面說的甲狀腺癌採用的就是這種分級體系。

對於消費者來說,未來惡性腫瘤的理賠將會更加精準,好的方面就是減少理賠糾紛,不好的方面就是到手的賠償金可能會變少!

•急性心肌梗塞更名為較重急性心肌梗死

(新規意見稿內容截取)

更名後的較重急性心肌梗死,理賠標準更加豐富,此前的「急性胸痛」這種感覺性的描述,變成了更加切實詳細的臨床數據,可以減少理賠爭議。

• 腦中風後遺症更名為嚴重腦中風後遺症

(新規意見稿內容截取)

• 肢體技能完全喪失改為「肢體肌力2級(含)以下,或不能隨意運動」;

• 咀嚼吞咽能力完全喪失改為「嚴重咀嚼吞咽功能障礙且已經留置試管90天(含)以上」。

也是對原定義加以規範化,細化了判斷病情的標準,減少理賠爭議。

• 優化重大器官移植術理賠定義

(新規意見稿內容截取)

增加了對重大器官移植術中的小腸異體移植手術的責任;而「造血幹細胞移植」不再限定是異體移植。

所謂異體移植,是指移植的器官不能是自己的,例如把自己左邊的腎移植到右邊,這樣是拿不到理賠的。

優化後的定義,保障範圍擴大了,對消費者更友好!

• 優化冠狀動脈搭橋術理賠定義

(新規意見稿內容截取)

將冠狀動脈搭橋術的「開胸」改為了「切開心包」。

因為隨著無創和微創治療的普及,「切開心包」的微創手術更加符合當下的醫療手段,對消費者理賠更有利!

•終末期腎病更名為嚴重慢性腎臟病

(新規意見稿內容截取)

現行定義中的「尿毒症期」改為國際通用的「慢性腎臟病5期」,都是腎衰竭晚期的稱呼,沒什麼差別。

另外,「規律性透析」的標準更明確了,限定為「每周血液透析,或每天腹膜透析」,減少理賠爭議!

除了上面這6種高發重疾,還有一些重疾的定義在這次修訂中也變得規範化,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了。

總的來說,這一大項的調整,使得理賠定義更加精準,可以有效減少理賠糾紛的發生,有利於整個行業健康長久地發展,整體是件好事!

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01 已有保單會受到影響嗎?

(新規意見稿內容截取)

《新規意見稿》明確說明:

新規發布之日前已承保的重大疾病保險合同,保險公司應按原條款約定做好相關服務工作。

已經投保的小夥伴都不會受到影響,你的保障,還是會按照原有條款來執行。

02 重疾險會降價嗎?

雖然佔重疾理賠較大比重的甲狀腺癌被部分降級,3種高發輕症的賠付比例也低了不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險公司的賠付壓力。

但重疾險的定價,不止要看保險公司會賠出去多少錢,還要看保險公司拿到保費之後,通過投資可以賺到多少錢。

鑑於現在整個經濟形勢和投資環境,要想大幅降價,恐怕不太可能!

而且「一分錢買一分貨」,就算後面價格真的便宜了一些,但上述實實在在保障的也減少了啊!

03 什麼時候買?

目前《新規意見稿》仍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正式文件什麼時候出臺、還會做哪些調整,目前並不明確。

雖然此次的調整,整體上更加科學合理,也能降低一些不必要的理賠糾紛,有利於推動商業健康保險的高質量發展。

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有不好的地方,部分理賠標準變嚴格、輕症賠付比例降低、「原位癌」不在輕度惡性腫瘤保障範圍內,這些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不太友好的!

更何況,「觀望」的最大代價可能是風險突然到來,畢竟誰也無法預測自己什麼時候會生病,而一旦這個空檔期真的得了重病,不但當下沒有保障,將來也很難再買到保險了!

如果有配置保險的需求,買保險的最好時機永遠是越快越好

最後提醒大家,一些別有用心的從業人員,肯定又會把這次調整拿來炒作,比如說將「甲狀腺癌即將被剔除重疾險」、「以後輕症最多賠20%」等為噱頭,趁機銷售產品。

大家千萬不要盲目聽信,按照自己的節奏,選到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有任何關於保險的問題,識別下方二維碼聯繫我們,我們有專業的團隊,一對一為您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重疾大變革已開始,現在是買重疾險的好時機嗎?
    在這樣新舊產品交替的時間節點,對於近段時間想買重疾險的夥伴來說,頗有一種站在歷史關頭做抉擇的感覺,非常糾結。於是有很多人問,現在是不是買重疾險的好時機?其實,大家現在糾結的點無非就是:不知道《新規》實施對我們買重疾險是利是弊?
  • 買重疾險的最佳年齡是多大?什麼時候買最好?
    為了抵禦重大疾病對家庭生活的影響,很多人選擇買重疾險,那麼購買重疾險的最佳年齡是多大呢?>一、 買重疾險的最佳年齡是多少買重疾險的最佳年齡就是現在。因此,趁現在身體狀況良好,儘量早點買。二、 重疾險應該如何選擇知道買重疾險要儘快,但是不知道應該怎麼選?奶爸告訴你可以從這幾點考慮:1.
  • 重疾險買定期,還是終身的好?
    在四大基礎保障類險種(意外、醫療、重疾、定壽)裡,重疾險的保費最貴;而定期重疾和終身重疾保費還可能相差出一個60%。如此大家就非常糾結,買重疾到底是買定期,還是終身好?其實,說實話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
  • 重疾理賠規範會變嚴?要不要趕緊給孩子買重疾險?
    3)新定義的理賠條件更清晰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調整後,理賠是變嚴還是變寬了? 調整以後的定義跟上了現在的醫療技術,之前有些模稜兩可的,現在都很明確,會更規範。但是很難說是變嚴了還是變寬鬆了。
  • 買重疾險不要再被僅僅的病種多少蒙蔽了!
    成人重疾險中到底是哪6種必須有的重疾,哪25種是統一規範的重疾,大概2008年後買過重疾險的人都可以翻開自己的重疾險保險合同,基本上全部的重疾險,重疾中前6種就是成人重疾險中必須有的6種重疾,前25種就是統一規範的重疾。除了平安福把重疾分開亂放,還有中德安聯的一些重疾險只用了統一規範的24種重疾。
  • 過了40歲,是買重疾險,還是年金險?
    然後她再次發出一句感嘆:這個年齡段的人買重疾險的成本有點高啊!誠然,保險是一種歧視很明顯的險種,對性別、對年齡、對健康狀況、對職業都會做出篩選,並不是說我們隨時想買都能買到我們稱心如意的產品。所以我理解這個姐姐的感嘆。她又問了一個問題:那如果她現在買,應該買哪一款合適呢?
  • 兒童重疾險應該怎麼買?
    為什麼一定要買兒童重疾險?根據國際兒童腫瘤學會調查顯示,每3分鐘就有1名兒童死於癌症 [1]。惡性腫瘤已經成為除意外創傷外,造成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保額一定要充足與大人買重疾險同理,孩子買重疾,必須要買夠保額。從原則上說,孩子的重疾險保額,至少要覆蓋常見重疾的治療+康復+護理費用,最好還能覆蓋父母中收入較低者的年收入。因為照顧孩子期間必然會耽誤工作,產生的誤工費也少。
  • 兒童重疾險怎麼買?-附產品測評
    我覺得這個家庭很可憐,要是小孩沒有患病多好,又或者買了重疾險多好。值得欣慰的是,現在很多人剛為人父母,就想著給孩子購買保險。但是兒童重疾險該怎麼買,需要注意哪些坑,哪一款產品好或者適合自己?現在我們就來聊聊怎麼給兒童購買重疾險。從以下幾個方面要避開哪些誤區?
  • 重疾保險哪個好 30歲買50萬終身重疾險性價比高不高
    三是儲蓄,儲蓄也是很重要的保險,你能夠定好目標,做好儲蓄,不被中途買房買車等等影響打擾,可以讓自己有很充足的能力享受退休後的生活。重疾保險哪個好?30歲買50萬終身重疾險性價比高不高?總結下來:單從收益的角度來比較30歲買50萬的保額,到了80歲這50萬是否會被通知吃掉,答案是:肯定的,提這個問題似乎已經忘了保險保障內容的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買保險?
  • 平安、人壽、友邦紛紛推出擇優理賠,現在是買重疾險最好的時機?
    「擇優理賠」方案下,買舊版重疾險會更好?我們知道,新定義除了重疾種類從25種變成28種、新增了3種輕症外,有些疾病定義本身做了比較大的調整。由此可見,從擇優理賠的角度來看,現在買舊定義重疾確實更好。「擇優理賠」方案下,還有這些注意點①僅限使用舊重疾定義的產品,新定義下的重疾險並不適用!
  • 給孩子買重疾險太糾結?這3個問題先弄清
    但正因為保障期限長,所以保費也會貴將近1倍,而且有些人擔心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之後的重疾險可能會隨之做出調整……多次賠付如果買多次賠付重疾險的話,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賠了一次之後,還能繼續享受保障,得了別的病還能再賠,未來的保障更多了幾分!
  • 兒童重疾險最全攻略:90%以上的家庭,都在瞎買小孩的重疾保險
    以前是爸媽下菜地幹農活把孩子放一邊自己玩泥巴就行,現在是父母恨不得每時每刻捧在手心捨不得放地上。雖然各位父母被孩子虐得死去活來,但沒辦法,自家孩子,才是寶!而養大孩子的過程中,真正的大風險莫過於重大疾病的威脅了,而孩子抵抗力差,需要父母們提前做好準備。但我們太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了,有時候反而會不夠理性,往往誤入坑中。這一篇小新將介紹父母們最為關心的重疾險,以及常見的配置誤區。
  • 這款重疾險666,抑鬱症/肺結節/大三陽都讓買
    因為只要肝功能正常,大三陽,超惠保能直接買,不用多交錢。超惠保健康告知問的是:B肝合併肝功能異常大三陽同樣能加費買的,還有弘康的幾款重疾險,如哆啦A保、倍倍加。拿倍倍加舉個慄子。有抑鬱症、肺結節、大三陽,醫療險基本買不著。所以就算六六六2年內只報銷治療費,也能幫你轉移掉風險。至少治療費有著落了,不用自己兜著,不是?要是2年之後出的險,那六六六在理賠上,跟其他重疾險沒任何差別。
  • 2019最新兒童重疾險 哪款值得買?
    保護孩子是我們的天性,很多人第一次動了買保險的念頭,都是為了孩子而買。臨近歲末年初,市場上又推出了幾款新的兒童重疾險,不少家長都非常關心。今天深藍君就通過一篇文章,帶大家全方位了解兒童重疾應該如何選。主要內容如下:  給孩子買保險,先遠離這些誤區!
  • 防患未然,兒童重疾險的期限該怎麼選?
    面對如此大的差距,有人便算了一筆帳,說給孩子買終身型重疾,結果虧了十幾萬。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選購兒童重疾險,終身型也不錯!終身重疾險真的虧錢嗎?我們以3歲孩子買50萬保額的30年期重疾險與終身重疾險為例加以對比。
  • 給孩子買重疾險,保定期和保終身,哪個更好?
    最近又有朋友問奶爸:想給小孩買重疾險,買終身還是定期的好? 為什麼要給孩子買重疾險?保定期還是保終身,怎麼選?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終身重疾險的缺點。,但少兒終身重疾險保費價格計算下來,還是比成人的便宜。
  • 我有了醫療險,是不是不用買重疾險了?
    最近經常看到有人問這樣一個問題:醫療險比起重疾險,價格便宜保障又高,那是不是買了醫療險就不用買重疾險了?我們先來看看醫療險是什麼。醫療險是針對疾病治療過程中產生的醫藥費進行報銷的這麼一個保險,它對普通人和一般收入的家庭來說其實還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一個保障。得了大病,醫保勢必是不夠用的,醫療險對於醫保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醫療險雖然打破了醫保的限制,但也只能報銷醫院內的醫藥費,其實大病治療往往有非常多醫院外的開銷,這個時候醫療險就不夠用了。
  • 兒童重疾險有必要買嗎?應越早買越好
    那麼,就有很多人關注兒童重疾險有必要買嗎這個問題,下面小編整理了一個文檔來供大家參考的。   然而,在少兒保險裡面,毫無疑問,兒童重疾險是必須買的,而且越早越好。   所以重疾險的額度就應該覆蓋大多數重疾的平均治療成本。這個數字大家可以在網上查,筆者認為,以50萬為宜。為節約成本,可以減除醫保專為重疾所設定的報銷額度。   但是醫保重疾的額度各地有差異,以廣州為例,重疾可額外報銷15萬,所以成年人購買重疾險,保額起碼要買到35萬元以上。但是未成年人沒有針對重疾的醫保報銷,所以建議保額買到50萬元以上。
  • 買什麼的重疾,性價比最高?
    現在市面上很多重疾險都包含了輕症,但是條款又很多,挑花了眼也不知道要怎麼辨別,今天就教給大家三個辦法,來分辨這款重疾險附帶的輕症是不是實用。首先,我們要看這款重疾險附帶的輕症有沒有包含六種高發的輕症。比如說原位癌啊,微創的冠狀動脈搭橋去,輕微的腦中風等等。這些輕疾的理賠率非常高。所以有一些產品會刻意的將一些高發輕疾從自己的保障責任裡面剔除出去。比如說某安福。前段時間被起訴就是因為自己的輕疾責任裡不包括微創的冠狀動脈搭橋,病人被拒賠了,所以就去起訴了。
  • 購買重疾險的目的是什麼?如何配置重疾險?
    因為對於一個平常的家庭來說,是需要靠工作養活家庭的,不可能專心地做康復與修養,那麼患了重疾以後如果沒有資金的支持,患者大概率會走向死亡。巴納德意識到他可以挽留一個人的生命,但是拯救不了一個家庭的經濟。於是他嘗試說服南非的保險公司推出一種新型保險,能夠在人們罹患重疾時得到一筆錢,用於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