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成就了合肥,卻被它拖累?

2021-02-23 正解局

前兩天,世界四大權威高校排行榜之一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正式發布了2020年亞洲大學排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第10,在內地高校中僅次於清華北大。

而在5月份,自然出版集團公布的全球科研機構TOP50榜單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第8,在中國科研機構中排名第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所神奇的大學。

這座神奇的大學,正在神奇地改變它所在的城市——合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於1958年9月,在愛追溯歷史的中國高校中,應該是比較年輕的名校了。

中科大,使命光榮,肩負改變教育體制和科研體制相割裂的使命,彌補當時中國尖端科技人才的緊缺。

中科大,系出名門,背靠中國科學院的科研力量。

中科大,一開先河,摒棄了當時我國高等教育照搬前蘇聯模式的做法,在系科專業設置上實行理工結合、科學與技術結合。

1958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屆學生入學(玉泉路校區)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中科大,確實也沒有讓人失望。

中科大的前三屆學生中,後來當選為「兩院」院士者有29人,在全國高校同期畢業生中名列第一。

1963年中科大首屆畢業典禮 圖片來源:wikipedia

1966年,受當時的國內外環境影響,國家決定,把中科大、北京農業大學,北京地質學院在內的13所北京地區高校,下放到全國其他地區。

北京是留不住了,去哪兒卻成了大難題。

若在今天,像中科大這樣的頂級名校要外遷,各個地方都搶著要。

當時的條件卻不允許。很多地方,連飯都吃不飽。一所大學,動輒數千人,衣食住行都要解決,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中科大先後到江西、河南、湖北等地考察商談,都吃了閉門羹。

江西明確拒絕,河南南陽表示力不從心,湖北以「沙市(現湖北荊州)已有中科院五七幹校,無合適地方容納中科大」為由,婉拒。

這個時候,安徽伸出了援助之手,卻也是一波三折。

中科大先是搬到了安慶,待了一年才發現,當地的條件根本無法支撐近千人的基本生活。

窘境之下,合肥又為中科大鋪開了一條路。

為了中科大,安徽省和合肥市,可謂傾囊支持。

先是將合肥師範學院和銀行幹校騰空,給了中科大。隨著中科大在合肥紮根,合肥提供的建校土地也越來越多。

中科大原有東西兩個校區,為了將兩個校區連接起來,合肥市直接把中間的合肥學院騰空給中科大。

中科大校園地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力普遍不足,中科大享有特權,在用電上甚至優於政府機關。

還有一種說法,合肥冬天寒冷但不集中供暖,卻單獨為中科大開通了暖氣。

後經考證,暖氣是中科大向中科院申請經費後解決的,但也離不開安徽省和合肥市在配額上的支持。

安徽還將安徽最好的醫院之一省立醫院劃撥給中科大。

在錢這件事上,安徽也不含糊。

作為直屬中科院的高校,中科大由教育部、中科院和安徽共建,安徽一直按1:1:1的比例,撥付教育經費。

安徽省和合肥市,真是很夠意思。

當合肥默默支持中科大的時候,中科大也慢慢改變著合肥。

最直接的改變,就是讓合肥填補了頂級名校的空白。

在中科大遷入之前,合肥最好的大學是合肥工業大學,也只是後來才成為一所211大學。

中科大的到來,填補了合肥在頂級高校方面的空白。

更深遠的影響是,合肥打造出自己的創新體系。

今天,合肥敢喊出「大湖名城 創新高地」的口號,最大的底牌,就是中科大。

1999年,合肥與北京、成都、西安一起被確定為國家四大科教基地。

2004年,合肥被批准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

2017年,合肥市正式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繼北京之後全國第二個國家科學中心。

新聞報導

中科大,正是站在合肥背後的功臣。

這裡,我們舉國家實驗室的例子。

國家實驗室,是中國最高級別的實驗室,代表國家水平、國際同行認可、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創新實力,是國家重要戰略的創新力量。

1984年,中國首個國家實驗室——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成立,不在北京,也不在上海,而在合肥。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之所以在合肥,是因為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在中科大,中科大在合肥。

截至目前,中國成立了20個國家實驗室。合肥擁有3個,僅次於北京,比上海還多。

國家實驗室名單

當然,還是因為中科大。

藉由中科大,合肥與中科院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又爭取到中科院合肥分院以及中電集團38所、16所、43所等一大批科研院所,打造出自己的創新體系。

合肥的高科技產業,也離不開中科大。

合肥的家電、顯示面板、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產業的崛起,離不開中科大這樣頂級名校培養的人才支撐。

中科大的科研成果轉化,也在反哺合肥。智能語音領域的龍頭企業科大訊飛,正是中科大的校辦企業。

在《「新一線城市」排名出爐,哪個城市最委屈?》(點擊標題即可閱讀)一文中,我介紹合肥和佛山第一次進入新一線城市名單,很多人對合肥頗有微詞。

合肥算不算的上「新一線」,這個確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合肥是改革開放以來,成長最快的城市之一。

2005-2015年 GDP增幅排行榜

2005年到2015年,10年間,合肥GDP增幅高達563%,高居全國第一。

既不是古都,也沒有富饒的自然資源,合肥快速成長的原因很多,中科大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中科大與合肥,因緣際會,本是一段佳話。

但是最近幾年,漸漸有一種聲音出現,認為合肥耽誤了中科大。

理由是,一座城市的地理位置、經濟實力等因素,越來越影響考生和畢業生的決策,也影響著人才的去留。

合肥的軟硬體條件比不上北上廣,考生不願意報名,高端人才不願意來,畢業生留不下來,最終限制了中科大的發展。

中科大在高校中排名前10,合肥在城市中排名20開外,從這個角度看,合肥確實有點配不上中科大。

但是,說合肥耽誤了中科大的發展,就有點不厚道了。

想當年,中科大走投無路之際,是合肥敞開懷抱接納。

這段歷史,不應該被忘記。

1970年代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說中科大被合肥耽誤,根本的原因還是,中科大的發展,沒有想像中的好。

事實上,中科大的巔峰時期,恰恰是在合肥取得的。1990年代,中科大的高考錄取分數線,比清華北大還高。

這段歷史,也不應該忘記。

中科大發展沒有想像中的好,不全是合肥的原因。

從自身看,中科大偏科嚴重,理科無敵,工科一般,商科、經管等熱門學科較弱。再加上規模小,與綜合類大學相比,無論是社會影響力,還是大學排行榜,都比較吃虧。

另一個原因是,中科院的戰略傾斜。

中科院2012年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大學。中科大不再是獨生子,被分走了部分資源,受到了影響。

中國科學院大學

還有一個原因是,國家戰略使然。

國家將清華、北大作為衝擊世界一流大學的領頭羊,給予大量扶持,中科大自然被甩在後面。

還需要說明的是,合肥耽誤了中科大的發展,是一個偽命題。

其一,沒有辦法證明,在其他城市,中科大可以發展得更好。

其二,中科大不可能搬離合肥。

如果按上面的分析,中國只有北京、上海才配得上中科大。

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科大不甘心留在合肥,多次請求回遷北京,或者遷往上海、蘇州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都以失敗告終。

道理也很簡單,教育平衡。

從全國的教育布局看,中央不可能允許中科大從教育資源並不優質的安徽,遷入頂級教育資源集聚的北京或上海。

所以說,中科大不可能遷出合肥。

從長遠看,中科大「被迫」留在合肥,也許是一件好事。

中科大是理工類大學,是「小而精」類型高校的代表,幾乎做到了極致。

如果要想尋求質的飛躍,必然要捅破「天花板」,由「小而精」轉型到「大而全」。

也就是說,中科大要從理工類大學變成綜合類大學。

如果中科大遷回北京或遷往上海,註定永遠是一所理工類大學。因為,北京有清華北大,上海有復旦交大,不需要也不被允許再有一所實力相當的綜合類大學。

在合肥就不一樣了。整個安徽沒有一所頂尖的綜合類大學,出於教育平衡的戰略,國家反而允許中科大逐漸成長為綜合類大學。

再者,在合肥,中科大更受重視。

北京、上海固然好,卻也是強校如林。一座城市的資源總是有限的,蛋糕就那麼大,碗筷多了,分到的蛋糕自然小了。

合肥雖然比不上北京、上海,但對中科大非常看重,願意將大部分蛋糕分給中科大。

綜合看來,中科大在合肥獲得的機會,未必比在北京、上海少。

中科大,中國最頂尖的高校之一。

合肥,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他們應該,也能夠,共同進步、彼此成就啊。  

Tip:

有一種說法,合肥是肥了自己,瘦了安徽,那麼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點擊本篇文章標題下方藍字進入公眾號,回復【合肥】,即可看到正解局的解讀。

相關焦點

  • 說中科大被合肥拖累的人,你給我閉嘴
    /圖蟲創意儘管合肥並非中科大的「初戀」,但對待這位來自京城的客人,合肥給予了親人一般的待遇。為了騰出住的地方,合肥師範學院和銀行幹校被遷走;在當年電力不足的情況下,中科大被保障為優先於政府的供電單位;合肥冬天寒冷但不集中供暖,中科大卻有專門開放暖氣的待遇。作為直屬中科院的高校,中科大由教育部、中科院和安徽共建,接收三者相同比例的經費支持。
  • 合肥和中科大,到底是誰成就了誰?
    這座神奇的大學,正在神奇地改變它所在的城市——合肥。合肥收留了中科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於1958年9月,在追溯歷史的中國高校中,應該是比較年輕的名校了。中科大改變了合肥當合肥默默支持中科大的時候,中科大也慢慢改變著合肥。最直接的改變,就是讓合肥填補了頂級名校的空白。在中科大遷入之前,合肥最好的大學是合肥工業大學,也只是後來才成為一所211大學。中科大的到來,填補了合肥在頂級高校方面的空白。更深遠的影響是,合肥打造出自己的創新體系。
  • 一所大學和一座城市的愛恨糾葛:說中科大被合肥拖累的人給我閉嘴
    有人認為,「合肥這座城市交通不便,產業落後,沒法吸引人才,委屈了中科大這所名校」。換句話說,如果中科大離開合肥,遷往更一線的大城市,肯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儘管合肥並非中科大的「初戀」,但對待這位來自京城的客人,合肥給予了親人一般的待遇。 為了騰出住的地方,合肥師範學院和銀行幹校被遷走;在當年電力不足的情況下,中科大被保障為優先於政府的供電單位;合肥冬天寒冷但不集中供暖,中科大卻有專門開放暖氣的待遇。
  • 安徽接納了中科大,中科大成就了合肥,河南人現在最後悔!
    現在談及安徽的發展,很多人都會說安徽多虧了中科大的存在。雖然說中科大不比北大清華,名頭上也不如復旦浙大,但是論及教學質量來說,中科大卻是不比這幾所大學差。那麼話說回來了,如果安徽沒有中科大,那麼安徽還能發展的這麼好嗎?
  • 從中科大到國科大,合肥與青島讓城市改變了什麼?
    而排在第4位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與國科大一脈相承,前五強高校中中科院系統高校就佔了兩席。教育改變城市,中科大帶動合肥成為全國高科技中心之一自合肥接納了自北京而來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之後,正是這所大學,為合肥日後的科技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中科大為什麼會在合肥?原來中科大也有曲折的歲月
    中科大,全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國內雙一流的大學,在國內大學排名中也穩居前十,更是985高校之一。就有點令小編在內的所有人費解,這麼一所國內的頂級學府,為什麼會在名名不見經傳的合肥呢?中科大不建校之初,是在北京,與清華北大在一個地方。
  • 中科大為什麼最終會落戶合肥?
    在當時物資匱乏的年代,江西也無力再承擔更多高校,於是回絕了中科大的"落戶"申請。六、詬病合肥一直有很多人詬病合肥,說:"合肥配不上中科大"、"合肥阻礙了中科大發展"等等,這些言論網上隨處可見。說是因為合肥落後才導致科大發展的沒有想像中好,這種言論是極其不公平的。遙想當年,科大南遷,多省拒絕,沒人敢要,如果不是安徽接收了科大,科大命運勢必更加曲折。
  • 中科大研究生擴招,招收合肥學生最多,兩所高校保研人數過百!
    就說研究生這一塊,強如中科大,也是難免要擴招個幾百人。不過在本科生這一塊,中科大把關還是相當嚴格的。說到研究生的錄取,現在研究生的錄取主要分為兩種,其一是考研的,其二就是保研的。考研的變化太大,暫且不提,這裡主要看看那些保研的名額。且說中科大的保研,相比較考研來說,保研的難度其實也不小。是以能夠保研的同學,自然也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
  • 中科大花落合肥,安徽才是中科大最正確的選擇
    有這樣一所神奇大學,他是僅次於清華北大的頂級名校,卻不在北京,還偏偏在合肥。前兩天,世界四大權威高校排行榜之一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正式發布了 2020 年亞洲大學排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第 10,在內地高校中僅次於清華北大。
  • 中科大校友「回家」 共謀合肥創新發展之路
    央廣網合肥6月30日消息(記者徐鵬 通訊員程晨)他們從國內外來到合肥,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中科大人,6月30日,來自海內外的近30名中科大校友齊聚合肥,參加合肥市與中科大聯辦的「2017科大校友回家行」活動,共謀合肥創新發展之路。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什麼會遷往合肥,回顧中科大的曲折歲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我國頂尖高校,在我國也是僅次於清北的存在,甚至有部分人認為中科大的實力並不遜於清北,只不過因為學科過少,所以排名低。照理來說,國字號開頭的大學都會留在北京,但是中科大卻位於合肥。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中科大建校的時候確實是在北京!
  • 中科大在合肥的待遇有多好?全城不供暖,給中科大修供暖專線
    始建於1958年9月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匯集了錢學森、華羅庚、趙九章、郭永懷等一眾著名科學家,建校第二年便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中科大的建立也被成為「中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就是這樣一所師資力強強大,中國科學院直屬的科技名校,卻在1969年選擇落戶安徽,並在名不見經傳的合肥生根發芽。
  • [合肥晚報]中科大先研院專家樓及人才公寓將開放
    先研院建設者昨立下「軍令狀」 合肥晚報訊再過一個月時間,中科大先研院的專家樓、人才公寓以及食堂和運動場將正式開放使用。昨天上午,記者從中科大先研院一期工程動員大會上獲悉,11家參建的單位正式籤署了承諾書,為首批交付使用項目的順利完成立下「軍令狀」。
  • 合肥一六八中學怎麼樣?2020年49人被中科大錄取,19人就讀少年班
    近日,中國科技大學招生辦公室給合肥一六八中學發來喜報:祝賀該校49名畢業生被中科大錄取。其中,還有19人就讀少年班學習!據合肥一六八中學微公消息:中科大在發來的喜報,祝賀該校49名被錄取的高中生!合肥一六八中學怎麼樣?
  • 實拍合肥中科大迎春盛放的櫻花 萬人湧入「櫻花大道」而我偏愛食堂
    說起中科大,反應就是它高高在上的分數線,做為一個經歷過高考的安徽學子,中科大的光環曾伴隨過我很多年的「芳華」時光,雖說沒有經歷過它的大學,但似乎它的光環從沒有斷過。這次,中科大真的又雙叕火了!2017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和醫學部,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醫院」掛牌!
  • 這個省曾拒絕中科大落戶,如今周邊6省全有985,它卻只有一所211
    說起我國的好大學,一定繞不過985大學,它是我國最好大學的代表,目前全國只有39所。然而,985大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不是所有省份都能夠擁有一所985大學。然而,我國卻有這樣一個省份,非常尷尬,曾經拒絕985大學落戶,如今全省只有一所211大學,最讓它尷尬的是,它周邊6省全有985大學,唯獨它沒有,因此被人稱為我國教育最尷尬的省份,它就是江西省。
  • 中科大校友企業家融智助皖懇談會在合肥舉辦
    人民網合肥9月19日電(趙越)9月18日,中科大校友企業家融智助皖懇談會在安徽省投資大廈舉辦。本次會議由安徽省投資集團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總會辦公室、合肥高新建設投資集團協辦。 安徽省投資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陳翔在致辭中表示,中科大作為合肥最獨特、最重要的地標,60年來與合肥互相成全,是安徽嫁接全球資源的強勁動力和助推創新發展的重要槓桿,而科大校友則是重要的紐帶和聯繫人。
  • 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為何中科大最終選擇了安徽
    這對於中科大而言挺心酸的,一所高校被各個省份拒絕來拒絕去……安徽最終接納中科大算是互相成就互相扶持,說實在的當年搬過來一座高校不算什麼,畢竟下放了那麼多學校,關鍵是有沒有決心留住,為什麼後來那麼多學校又回北京了,就是當時各地沒有決心去留住這些學校,有的更是不管不顧,安徽必須要感謝當時的管理者。
  • 中科大到底算不算安徽的?網友:你肯定搬不走
    算下來中科大在安徽已經度過了48個年頭,但是說起中科大,我們卻經常能看到這麼一句話:中科大不算安徽的。看到這樣的話,我想先問一下:你能搬的走?再看看中科大對合肥的貢獻,教職工在合肥上班就要在合肥繳稅,子女在合肥讀書吧,另外,當科大的科研有了新的成就,合肥也是目光聚集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