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接納了中科大,中科大成就了合肥,河南人現在最後悔!

2020-12-15 路音機侃球

現在談及安徽的發展,很多人都會說安徽多虧了中科大的存在。雖然說中科大不比北大清華,名頭上也不如復旦浙大,但是論及教學質量來說,中科大卻是不比這幾所大學差。那麼話說回來了,如果安徽沒有中科大,那麼安徽還能發展的這麼好嗎?

說來中科大在安徽落戶已經四十多年了,但是中科大的發展歷程, 卻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首先中科大於1958年在北京建校,然而建校才短短10年的時間,為了防止戰亂,就決定將中科大外遷。這一外遷是難倒眾人,因為當初的首選外遷地是河南省,但是河南省卻表示,無力接納。

於是繼續為中科大尋找落腳點,此時目光聚集在了中部另外兩省,江西和湖北。但是江西省和湖北省也表示,無力接納。而此時中部的安徽省則是挺身而出,願意為國家保留科技種子。於是無奈之下,中科大在1970年落戶安徽合肥。

在那個年代,對於任何一個地方來說接納一所大學都是很吃力的,畢竟那會不比現在,有大學要搬遷都敞開懷抱歡迎,那會更多的是考慮吃飽飯的問題。在落戶安徽合肥之後,中科大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低谷,但是對於這樣一條潛伏的巨龍來說,重新騰飛只是時間問題。

於是經過短暫的低谷期後,中科大是迅速崛起。並且由於中科大的崛起,合肥也對應的得到了很多資源。比如說量子通訊京滬幹線,這是連接北京和上海這兩大城市的通訊關鍵啊,但是中控中心卻是在合肥。第一個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也是落在了合肥。所以即便是再將學校搬走,那麼這些實驗室怎麼搬?

在得到這些資源後,合肥直接被確立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因此如果合肥,乃至安徽沒有中科大,那安徽省或許也會發展的很好,但是其省會合肥斷然不會有現在的地位。所以之於安徽和中科大來說,是安徽接納了中科大,中科大成就了合肥,而河南人現在應該是最後悔的。

相關焦點

  • 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為何中科大最終選擇了安徽
    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為何中科大最終選擇了安徽?其實嚴格來說,不是中科大選擇了安徽,而是安徽主動接納了中科大。改開前大部分省份都很窮,重點在發展經濟,教育不是主要的,包括改開後一段時間,只有自身物質豐富了,才會在其它方面加大投入。
  • 中科大成就了合肥,卻被它拖累?
    若在今天,像中科大這樣的頂級名校要外遷,各個地方都搶著要。當時的條件卻不允許。很多地方,連飯都吃不飽。一所大學,動輒數千人,衣食住行都要解決,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中科大先後到江西、河南、湖北等地考察商談,都吃了閉門羹。江西明確拒絕,河南南陽表示力不從心,湖北以「沙市(現湖北荊州)已有中科院五七幹校,無合適地方容納中科大」為由,婉拒。
  • 合肥和中科大,到底是誰成就了誰?
    中科大的前三屆學生中,後來當選為「兩院」院士者有29人,在全國高校同期畢業生中名列第一。若在今天,像中科大這樣的頂級名校要外遷,各個地方都搶著要。當時的條件卻不允許。很多地方,連飯都吃不飽。一所大學,動輒數千人,衣食住行都要解決,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中科大先後到江西、河南、湖北等地考察商談,都吃了閉門羹。江西明確拒絕,河南南陽表示力不從心,湖北以「沙市(現湖北荊州)已有中科院五七幹校,無合適地方容納中科大」為由,婉拒。
  • 北京遷出了3所國字號大學,安徽成最大贏家,河南最後悔
    當然,要說北京的高校實際上遠不止現在這些,因為北京的高校還遷出了很多。說到遷出的大學,有很多都是非常知名的高校。還有一些則是在遷出之後,又再度回到北京的。比如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在遷出北京後又回到了北京,然後一起組成了現在的中國農業大學。不過要說遷出的大學名聲最大的,那還是當屬這3所國字號大學。那麼它們現在都怎麼樣了呢?
  • 遷出的這所「國字號」大學,安徽成最大贏家,河南現在後悔不已!
    還有一些大學在遷出北京之後,再度回到北京,例如北京機械化學院與北京林業大學,在遷出之後再度回到北京,組成了現在的北京農業大學。不過遷出大學中,名聲最大,同比發展最好的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
  • 曾與中科大失之交臂的河南,卻成了科大省外最大生源地
    大家也都清楚,如今的中科大並不在北京,而是位於大湖名城的安徽省會合肥,辦學地址南遷千裡,其中曲折也常被人說道。1969年,中科大受命南遷出京,最初優先選擇的落戶地點是河南,但是通過與地方接觸後被婉拒,原因是商品糧供應不足,無力接納科大師生。
  • 安徽為中科大付出了多少?
    安徽有個中科大,中科大是安徽的驕傲!作為國內非一線城市,合肥因為中科大而一躍成為中國的科技之城!1969年,因為國際局勢的惡化,中科大被列為北京外遷高校之一。但是,中科大的外遷之路卻很不順利,因為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等幾個中科大意向外遷的省市都明確拒絕了中科大!但是,同樣處於經濟困難時期的安徽卻伸出了援助之手:當時時任安徽省省長的李德生主動要求接納中科大,「安徽人再困難,就是不吃不喝也要保住中國科技的種子」!
  • 安徽:對不起,中科大留在合肥,不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安徽:對不起,中科大留在合肥,不是一個美麗的意外!一種觀點認為,中科大,當時的原話「為了保住中國科學的苗子」,那會北京出來的高校後來都回京了,中科大留在合肥本身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 安徽一勞永逸,河南事倍功半!河南錯失中國科技大學的歷史背景
    從此後,中科大成為安徽的驕傲和機會,河南則因此而後悔、痛楚,經年不絕。中國科技大學成立於1958年。起因是國外高新科學技術在快速生長,中國缺乏科研後備力量。於是中國科學院依託屬下各個研究所,開展教學,創辦了中國科技大學。第二年,中國科技大學就被列為排名第四的16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1969年,中蘇邊境衝突。
  • 中科大在合肥的待遇有多好?全城不供暖,給中科大修供暖專線
    結果河南說自己現在還沒有能力接受一所大學,婉拒了中科大,湖北沙市也同樣表達了不願接受中科大的意思。 這兩組無功而返後,中科大又派了兩組分別前往江西和安徽,沒想到江西明確拒絕了中科大。
  • 說中科大被合肥拖累的人,你給我閉嘴
    為了選地新校址,校方曾到湖北、江西、河南、安徽地考察商談,但好幾次都是以閉門羹收場:湖北以「沙市已有中科院五七幹校,無合適地方容納中科大」為由,婉拒了這一請求;江西明確表示不能接收中科大;河南南陽也提出沒有接收一所大學的能力。七十年代中後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師生正在參加義務勞動。/安徽老圖片館相比之下,安徽對中科大的到來做出了熱情的回應。
  • 我要上觀網|河南曾拒絕中科大的遷入?是因為吃飯問題嗎?
    但由於安慶條件太差,中科大不願去,李德生又騰出位於合肥的合肥師範學院和銀行幹校的校舍,來安置中科大。 另外,科大搬到合肥後,一直到我上科大時都沒怎麼搞土建:直接用合肥師範學院的原校園、校舍(合肥師院當時合併到了安徽勞動大學)。你告訴我需要怎麼「從附近農村招募大量農民」?這些人又是怎麼吃掉15萬農民的口糧的? 河南養不起,那安徽合肥怎麼就養得起呢?
  • 北京遷出了3所國字號大學,安徽成最大贏家,河南最後悔
    當然,要說北京的高校實際上遠不止現在這些,因為北京的高校還遷出了很多。比如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在遷出北京後又回到了北京,然後一起組成了現在的中國農業大學。不過要說遷出的大學名聲最大的,那還是當屬這3所國字號大學。那麼它們現在都怎麼樣了呢?
  • 中科大為什麼最終會落戶合肥?
    河南組:校革委會派人到南陽等地考察選點,考察組還帶著中國科學院科教組組長劉西堯寫給河南省的親筆信,但河南只同意中科大臨時疏散到南陽地區,不同意中科大在南陽建校。六、詬病合肥一直有很多人詬病合肥,說:"合肥配不上中科大"、"合肥阻礙了中科大發展"等等,這些言論網上隨處可見。說是因為合肥落後才導致科大發展的沒有想像中好,這種言論是極其不公平的。遙想當年,科大南遷,多省拒絕,沒人敢要,如果不是安徽接收了科大,科大命運勢必更加曲折。
  • 北京遷出13所高校,河南錯過3所,安徽收穫中科大成最大贏家!
    在京校外遷的過程中,一共有著13所高校外遷。如今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那麼這外遷的13所高校,現在的狀況如何呢?或者說當初接納這些外遷的高校,現在的狀況又是什麼樣了呢?回顧當初外遷的高校,如今大多數都是回遷了北京。即便沒回到北京的,也是兩地辦學。
  • 一所大學和一座城市的愛恨糾葛:說中科大被合肥拖累的人給我閉嘴
    建校第二年,中科大就被列為全國16所重點大學之一,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全國重點大學。 中科大的前三屆學生中,後來當選為「兩院」院士者有29人,在全國高校同期畢業生中名列第一。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什麼在合肥?湖北、河南、江西、上海虧了!
    中國科技大學(下稱中科大)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它為國家培養了許多人才,創造了許多輝煌,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落戶合肥卻經歷了一段曲折的歷史。1958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
  • 中科大為什麼會在合肥?原來中科大也有曲折的歲月
    中科大,全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國內雙一流的大學,在國內大學排名中也穩居前十,更是985高校之一。就有點令小編在內的所有人費解,這麼一所國內的頂級學府,為什麼會在名名不見經傳的合肥呢?中科大不建校之初,是在北京,與清華北大在一個地方。
  • 中科大花落合肥,安徽才是中科大最正確的選擇
    有這樣一所神奇大學,他是僅次於清華北大的頂級名校,卻不在北京,還偏偏在合肥。前兩天,世界四大權威高校排行榜之一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正式發布了 2020 年亞洲大學排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第 10,在內地高校中僅次於清華北大。
  • 從中科大到國科大,合肥與青島讓城市改變了什麼?
    縱觀大學與城市發展的歷史,經濟發達的城市總是坐擁最頂級、豐富的高教資源。而一座城市的發展,絕對少不了優秀教育資源的支持。生源質量TOP10,國科大位踞前三2020軟科中國大學新生質量排名的Top10高校中,清華、北大、國科大佔據前三;中科大躋身第四,復旦位居全國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