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篇):萬榮后土廟

2020-12-20 往事推送

汾陰后土祠,俗稱后土祠,因所在地今亦稱萬榮后土祠,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村,汾河南岸、黃河東岸。后土祠為漢武帝所確立的皇帝祭地的本廟,漢、唐、宋多位皇帝曾在此親祀后土。1996年萬榮后土祠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禮記王制》載「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后土即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與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為天子所祭祀的對象。漢武帝於元狩二年(前121年)欲祀地神后土,以與祀天神上帝相配,太史令司馬談與祠官寬舒等認為應在澤中立圓丘祭祀,汾陰滿足立祠的條件,與此同時汾陰人公孫滂洋等見汾河旁有光如絳,言之於武帝,於是在汾陰脽上建祠並親臨祭祀,後定以每三年親祭一次。

自漢後汾陰雖不再成為祀后土的重地,但其間仍有帝王親至汾陰祭祀,如唐玄宗、宋真宗等。金、元時期以祠廟所處較偏僻,帝王祭祀諸多不便而改為遣官祭祀。明代建地壇後,官祀后土的儀式便不在后土祠舉行,后土祠也轉變為民間祭祀場所。

元代時於廟後建秋風亭,其中藏以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所刻漢武帝《秋風辭》碑,明隆慶中亭廢,改為建於廟前的秋風樓,在此可遠眺汾河與黃河,「擁勢華煥,賦詠無數」,清同治年間重建時又移於廟後。自明萬曆末年起汾河南泛,護堤傾剝,廟址漸陷。清順治時黃河決口,祠廟被淹,僅存山門與秋風樓。康熙年間移地重建,同治初年因黃河河道東移再次遷建,至同治九年(1870年)定於現址。

秋風樓內藏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所刻漢武帝《秋風辭》碑。「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這首慷慨悲涼的辭,正是著名的漢武帝所作的《秋風辭》。寫這首辭的時候,漢武帝正在今天的萬榮境內祭祀后土。

2002年萬榮縣政府投入巨資對后土廟進行了維修,現廟坐北朝南,南北長240.81米,東西寬105.21米,總佔地25268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兼戲臺)三間、二連戲臺七間、獻殿五間、香廳一間、正殿五間和秋風樓。山門為重簷歇山頂,二連戲臺、獻殿與配殿為硬山頂,香廳為卷棚頂,正殿為懸山頂。圖為獻殿與正殿。

秋風樓建於16米見方的磚石臺基上,樓身三層,高33米,面闊進深各五間,十字歇山頂。秋風樓東側有宋真宗於大中祥符四年所作《汾陰二聖配饗之銘》碑(亦名《蕭牆碑》)碑樓。

相關焦點

  • 大名三處古建築文物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介紹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第八批國保單位」)相關情況,並與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共同答記者提問。開展部門合作,破解保護難題,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共同圍繞文物保護利用所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下功夫,找辦法,出政策,推動文物保護利用高質量發展。深化保護利用改革,讓文物活起來,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重點,採取切實有效的實招硬招,深入推動文物資源活化利用工作,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社會各界參與文物保護,讓廣大百姓分享保護成果。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篇):濟源濟瀆廟
    濟瀆廟位於中國河南省濟源市濟瀆大道,始建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唐貞元十二年(796年)在濟瀆池後建北海廟。現存建築可分為四組:前為濟瀆廟,後為北海祠,西為天慶宮,東為御香院,佔地總面積86255平方米,共有宋至清代建築23幢。1996年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七批429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名錄在這裡!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公布,共258項。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公布,共250項。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共518項,並將第一批所公布的2項合併為1項。
  • 萬榮實施后土祠景區文旅綜合開發項目
    助推黃河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萬榮實施后土祠景區文旅綜合開發項目近日,在萬榮縣后土祠景區文化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工程現場,機械轟鳴、車來車往,一派繁忙施工景象。后土祠景區文化旅遊綜合開發項目是萬榮縣貫徹落實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雙十工程」推進會暨汾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與修復現場會精神的重大舉措。該項目總投資8.1億元,建設內容包括后土祠環境整治工程和后土祠綜合服務區、后土文化展示區、后土文化核心區等。
  • 考古界:七批429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名錄在這裡!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23日公布,共62項。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公布,共258項。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共23處。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公布,共1080項。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共106處。第六批增補: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湖南省懷化市,2009年8月公布,共1項。
  •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元代五龍廟亟待搶救
    本報訊 一座有數百年歷史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五龍廟因缺乏保護,寺廟自然毀壞嚴重,亟待搶救、維修和保護。  位於閬中市河樓鄉白虎村境內的五龍廟始建於唐朝,元代重建。據文物專家考證,該廟文昌閣屬四川地區保存不多的元代木結構建築之一,雖面積不大,但風格古樸,氣勢雄偉,雖歷經明清兩代多次維修,仍基本保留下了元代建築的主體構架,是研究四川地區宋元建築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 文化滋養的三晉大地之介休琉璃藝術世界——后土廟
    2、琉璃藝術世界——后土廟早晨8點,在當地朋友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位於介休市北壇的后土廟。這是一座規模比較完整的全真派道教宮觀建築群,包括三清觀、后土廟兩大部分,佔地9千平方米。該廟創建久遠,早在南北朝時即已重修,現存建築基本上是保存了明清廟堂建築的營造風格。其中華美精緻的琉璃裝飾以及手法高超的群雕懸塑,使后土廟這一珍貴的古建遺存更加璀璨奪目,享有「三晉琉璃藝術博物館」之美稱,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土廟古建群縱貫橫聯,交錯重疊。山門的一副對聯曰:混元一氣為造化之根本,無上三尊乃乾坤之主宰。
  • 【山西日報】大河之東,豐收在即
    4000多年前,軒轅黃帝在這兒掃地為壇,祭拜大地之神——后土。堯舜二帝時,專門有八個家族,負責祭祀后土這件事。夏商周三朝時,帝王每年都要在這兒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到漢文帝時,正式在這兒建廟。漢武帝時,把祭祀后土,列入國家祭祀的範疇。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10月1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全國新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2處,另有50處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其中,河南共有62處入選:古遺址20處、古墓葬3處、古建築27處、石窟寺及石刻3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9處;另外,孟津縣象莊村石象併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邙山陵墓群。
  • 山西萬榮:物產豐富百果園
    被譽為中國現代蘋果產業10強縣的山西萬榮縣,一片片果林鬱鬱蔥蔥,一棵棵大樹碩果纍纍。近日,「情系革命老區·助力脫貧攻堅」萬榮縣招商引資(北京)宣介會在京召開,萬榮以其優美的環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獨具特色的產品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吸引了社會各界投資26.5億元。
  • 追跡攻略|山西大同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它是以雲岡石窟為重點,名城大同為中心的特色文化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處,其他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00餘處。1961年,平型關戰役遺址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岡石窟批次:第一批類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大同市城西16公裡武周山南麓雲岡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裡。現存主要洞窟53個,大小造像51000餘尊,佔地面積約40萬平方米。規模宏大,雕飾奇偉,是中國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
  • 萬榮后土祠,歷代帝王看作皇天后土之地又祭拜又賦辭,如今被遺忘
    在黃河與汾河兩河交匯之處,有一座祭祀后土的皇家祠廟--萬榮后土祠,因歷史悠久,每年都吸引著無數的海外僑胞和華夏兒女前祭拜。山西萬榮后土祠裡有一座秋風樓,位於黃河邊的高臺上,因漢武帝《秋風辭》而得此名。其實后土祠的地位比秋風樓要高很多,而秋風樓在后土祠內,是后土祠的一處建築。這裡不得不說下后土祠,后土指大地母親,是我們中國最古老最原始的神。皇天后土中所說的「后土」指的就是后土聖母,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其中以秋風樓最有名,一則是它可以登高遠眺,以觀黃河;二則是因為它高,黃河多次泛濫,它被淹的最少。
  • 上饒廣豐有個地方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日 國務院正式印發 《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 山西介休迴鑾寺、后土廟
    迴鑾寺在山西介休城西南隅興地村,位於綿山腳下。據碑記考證,原名為空王靈溪寺。唐大宗欲登綿山禮佛,至此迴鑾。後僖宗賜名「迴鑾寺」。五代時遭兵毀,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重建,名興國寺,金天會至大定間於故基重建。
  • 關於萬榮后土祠的那些事兒
    萬榮后土祠汾陰后土祠,位於運城市萬榮縣西南40公裡處黃河岸邊廟前村北,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媧氏的祠廟。后土聖母是中華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內祠廟之冠,北京天壇之源。它作為華夏根祖文化的源頭,已越來越顯現出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
  • 山西運城這四所重點中學,有一所百年名校,地址位於聞喜縣!
    運城坐落著武廟之祖解州關帝廟、祠廟之冠后土祠、道教祖庭永樂宮、山西最大湖泊運城鹽湖等名勝古蹟。當然運城市是比較注重教育的,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遠程市的重點中學,你都知道哪些呢?一:運城中學運城中學是山西省示範高中,該校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迄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
  • 山西古建文物頻遭盜賣 部分廟宇被整座賣掉
    村中,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湯廟雖是明清建築風格,但廟中三千年古柏甚至早於二千多年前的長平之戰,至今仍長得鬱鬱蔥蔥,令人驚嘆。「前幾年廟裡丟了很多東西,有磚雕,還有精美的桃園三結義雕塑,等等。」47歲的成湯廟安全防護員王建林說,由於失盜嚴重,後來各級文物保護部門和企業家投資約850萬元對其進行了維修,並派專人看管。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篇):溪州銅柱
    1968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楚(907年-951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以其為馬氏所建,史稱馬楚,又稱南楚,都長沙。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人。楚全盛時,轄域包括今湖南省全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貴州省東部和廣東省北部。楚王馬希範是馬殷之子,932年至947年在位。
  • 這座小財神廟來頭可不小,竟是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自古就有財神崇拜,全國各地均有大大小小的財神廟,而本期《玉泉故事匯》要介紹的呼和浩特財神廟,可不單單是一處祈福求財的地方,它還是綏蒙抗日救會舊址,呼和浩特紅色革命的搖籃。隨商家駝鈴而來的信仰清代初期不少商人來呼和浩特做買賣,使歸化城成為南北貨物的集散地,這些買賣人大多是來自山西的漢人,漢人自古對財神信仰情有獨鍾。因此,各社團、商號募捐資金興建了財神廟,以求財納福。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田臨水宮祖廟
    2013年5月,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