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也能洩露個人信息?求職者個人信息不需填寫太詳細

2020-12-15 騰訊網

大小新聞客戶端9月19日訊(記者 夏丹 通訊員 諸葛祥靚 攝影報導)眼下,「海投」簡歷因其高效便捷,成為眾多求職者尋找工作的最佳方案。記者走訪發現,一般求職者在找到滿意工作之前大都要在招聘現場或網上投出少則幾十份,多則數百份的求職簡歷。

那麼,這些求職簡歷上的個人信息是否會遭到洩露?一旦洩露應該怎麼辦?如何保障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調查。

「海投」簡歷後騷擾後電話不斷

「您好,這裡是煙臺XX房地產公司,請問您最近有購房需求嗎?」

「親,想要了解投資理財的更多信息請加微信……」

連日來,不少求職者反映,他們在「海投」簡歷後收到了許多騷擾電話和簡訊,這讓他們感到十分無奈。

「我昨天接到了煙臺開發區一家公司的電話,電話中稱讓我明日一早來上班,而且關於我的個人信息還說得分毫不差,可我從來沒有向這家公司投遞過簡歷啊。」求職者韓靜蕾猜測,估計是她在網上「海投」簡歷的時候,個人信息被其他招聘單位或網站洩露了。

應屆畢業生蘇愛娟也表示,自從她上個月參加了一次網上招聘會投了幾份簡歷出去之後,最近就老收到一些垃圾簡訊還有騷擾電話,就連許久未使用的郵箱在登錄之後也收到了大量的垃圾郵件。

在企業從事多年人事招聘工作的杜廣平告訴記者,為了能讓招聘企業了解自己,大多數求職者都會將簡歷填寫得十分完善。「甚至有些企業還會要求應聘者額外再填寫一份類似『個人信息表』的東西,這張表上求職者的家庭關係說明、父母名字電話、個人電話住址、身份證號等所有信息都十分詳細。」杜廣平表示,招聘過後,這些信息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就很容易造成信息洩露,被心懷不軌的人利用。因此,求職者應聘簡歷中的個人信息不需要填寫得過於詳細,自己的隱私安全才是最為重要的。

有些簡歷為相親提供信息

眼下,在現場招聘會上,簡歷上的個人信息太過詳細有時也會不大安全。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些男性求職者把招聘會當成相親機會,眼睛始終盯著漂亮女性求職者簡歷上的手機號看。

「我就遇到過好幾次男性求職者來招聘會上找對象的!」開發區一家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孫海誠告訴記者,這些人在招聘會現場借著排隊等契機直接向身邊的漂亮女生索要聯繫方式。也有靦腆些的人不直接索要,而是徘徊在企業的招聘攤位附近,等到有漂亮女生過去應聘,就跟過去看女生簡歷上的個人信息。

對此,應屆畢業生鄭麗娜就深有體會。「前幾天,我在一家企業的招聘攤位前填寫報名信息時,一直被旁邊的一個男士盯著看。」鄭麗娜說,這個男的不是企業的招聘人員,仿佛是在等著排隊填表的樣子。她雖然感覺很不舒服,但一想大家都是來求職的,也就沒說什麼。

然而,讓鄭麗娜沒想到的是,當天她就收到了那個男士的邀約電話。「我當時才意識到,自己的個人信息就這樣被洩露了。」鄭麗娜有些氣憤地說,當時的感覺比吃了顆蒼蠅還噁心。

除此之外,在校大學生於穎也曾接到過類似的相親邀約。「當時接到一個陌生男子的電話,上來就問我要不要見個面認識一下,在我當即拒絕之後,他還多次打電話進行騷擾。」於穎告訴記者,那個男子說,是在一場招聘會上對她一見鍾情的,所以便偷偷記下了於穎的手機號碼。

「我之前就看到有些男生來到招聘會之後,並不像其他求職者一樣關注展位前張貼的招聘信息,反而看到女生就跟過去看簡歷上的手機號碼,時不時還和身邊的同伴交談幾句。」福山區一家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劉向陽表示,他們都對這種現象十分反感。

多數企業不會主動歸還求職簡歷

在開發區舉行的一場招聘會上,求職者孫志剛向記者反映,他今年5月份向福山區一家私營企業投遞了簡歷。當時雙方溝通得不錯,於是公司負責人讓他第二天就去上班了,他還一併補交了身份證複印件以及學歷證書複印件等一系列個人資料。

但在工作了3個月後,孫志剛覺得公司提供崗位的發展空間跟他之前的預期差距較大,所以深思熟慮之後他還是決定向公司提出了辭職。然而,當孫志剛提出打算要回曾經上交的一系列個人資料複印件時,卻被公司的人事主管告知,他們公司一個月前搬家時,相關材料已經丟失了。「不知道這些材料丟失是不是真的?如果我的個人信息洩露了怎麼辦?」在孫志剛看來,這些方面都存在著安全隱患。

如今,招聘企業不歸還應聘材料、簡歷所填信息過於詳細、不法分子惡意倒賣信息等都是導致求職者個人信息洩露的原因。垃圾簡訊源源不斷、騷擾電話接二連三、垃圾郵件鋪天蓋地、坑蒙拐騙趁虛而入,這些都讓人叫苦不迭。

除此之外,記者採訪多家招聘單位後了解到,大部分招聘單位在招聘結束後都不會主動歸還求職者的應聘材料,除非個別應聘者主動前來向企業索要。「我們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這些簡歷啊。」開發區一家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傅國華坦言,目前他們還沒有主動給求職者退還簡歷的做法,一一退還簡歷實在太麻煩了,所以他們有專門的辦公室進行存放,大約擱半年就會用碎紙機清理一次,在未清理期間他們會對求職者的簡歷信息進行嚴格保密。

「就算我們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一一通知求職者取回簡歷,有的求職者也不願意來啊。」芝罘區一家食品企業的招聘負責人楊錦強表示,他們企業會對未經錄用的求職者簡歷及時進行銷毀,但對於錄用求職者的簡歷,他們都是統一收錄到資料庫裡的。

對於招聘企業不會主動退還求職簡歷的做法,記者隨機採訪了兩名求職者,其中一名表示理解,一名希望企業還是能夠聯繫他們及時退還。「就算沒有通過面試,企業也不可能打電話讓你來取回應聘簡歷啊,想想都麻煩。」應屆畢業生趙欣然對此表示理解,只要企業能保護好這些信息,並及時處理好就可以。

求職者高建平則不以為然。「這些簡歷上包含了我的家庭住址、聯繫電話、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如果企業沒能及時處理,那我的隱私也極有可能被洩露。」高建平認為,這樣的做法未免太過草率,他不願意企業如此隨意地處置寫有自己個人信息的物品。

求職者有權要回自己的應聘材料

對於多起簡歷洩露個人信息的事件,長期從事人事招聘的劉愛娟建議,對於「收不回來」的簡歷,求職者可以在複印件或原件上標明「應聘專用」或寫上「僅供某某企業招聘使用,複印無效」等字樣,以防自己的求職材料被濫用。

「對於個人簡歷或者公司額外要求填寫的個人信息表,求職者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填寫,不要『傻乎乎』的填得過分詳細,例如家庭住址、家人信息等可以選擇不填。」劉愛娟告訴記者,對於要求過分詳細的填寫個人信息的招聘企業,求職者可以當面拒絕。

對於喜歡在網站上「海投」簡歷的求職者。劉愛娟表示,求職者在網上投遞簡歷時更要小心,比起線下紙質版的簡歷,網上數據更易被盜取,現在網絡環境並不安全,求職者投遞簡歷還是要提高警惕。「求職者在網上發布的照片可以添加水印,標明不可隨意使用。」劉愛娟建議,求職者在尋找招聘網站時一定要找安全可靠的大網站,切忌盲目「海投」。

「眼下,法律尚無明文規定企業是否應該在招聘結束後將求職者的簡歷退回。」山東濱海正大律師事務所王承強律師告訴記者,求職者在求職結束後索要自己的應聘材料是求職者的權利,但公司如果已經將其銷毀,求職者也沒有辦法對其追究責任。「法律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求職者應該多留個心眼以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信息」。

除此之外,王承強律師建議,如果在面試結束後,求職者得到明確應聘結果後或打算中途退出時,都可直接詢問企業,並要求當場歸還自己的應聘材料。在找工作時最重要的還是要選擇正規單位正規渠道,以防被不正規單位竊取或洩露求職者的個人信息。

責任編輯:趙璇

相關焦點

  • 招聘網站低價「批發」求職簡歷 求職者信息洩露
    一些招聘網站上的簡歷模版要求應聘者不僅填寫個人電話,還要寫清楚家庭電話,家庭成員,甚至婚姻狀況等。為了能讓用人單位及時聯繫到自己,求職者儘可能地詳實填寫,他們沒想到,自己對招聘網站的信任卻沒有被好好珍惜。  有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求職者在海量網投簡歷後,和王芳一樣遭遇過海量騷擾。
  • 招聘網站有陷阱或致個人信息洩露 求職須謹慎
    招聘網站有陷阱或致個人信息洩露 求職須謹慎 不過通過招聘網站找工作,很有可能個人信息洩露。求職者應聘時應多留心眼,謹防就業「陷阱」。  網投簡歷,竟招來「詐騙」簡訊  江西師範大學的小張在網上搜尋招聘信息廣投簡歷,在註冊一個招聘網站的帳號後,她填寫了包括姓名、手機號碼、電子郵箱等相關的個人信息,並向一些公司投出了簡歷。兩天後,她突然收到一條簡訊通知她去參加面試。
  • @師生家長,如何避免個人信息洩露?
    朋友圈「曬」孩子畢業找工作海投簡歷考試報名列印資料......師生家長們,你們知道嗎,這些都可能導致個人信息在網絡平臺洩露。近日,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開展,「網絡安全」再次成為大家熱議話題。
  • 為什麼每次面試,已經提交過個人簡歷,求職者還要填寫個人信息表
    當我拿著一張張手寫的個人信息表的時候,忍不住想到當初第一次填這張表時的疑惑。我依然記得當初填表時那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畢竟個人信息表上的信息簡歷上都有,何必要再寫一遍。這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為什麼同樣的信息還要再填一遍,HR是不是傻?
  • 【提醒】極易洩露個人信息的10種不良習慣!
    7.朋友圈及網絡空間中的各種曬 曬娃、曬各種票根,都會造成個人隱私的洩露,許多人在發布時還會定位自己的位置信息,這樣不僅會暴露行蹤,也變相公開了自己不在家的信息,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6.各種網絡小遊戲、調查活動 許多市民經常會遇到網絡調查,性格測試、免費抽獎等小遊戲,一般要求填寫姓名、手機號、家庭住址等其他個人信息,極易造成個人信息洩露。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有賣家稱,不同平臺的簡歷價格有所不同,總體來說,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元到5元不等,二手簡歷每份不到1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12月3日,新京報記者分别致電招聘網站官網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對上述情況並不了解,會將這些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 因信息洩露銀行卡被盜50萬,保護個人信息你得這樣做!
    各類網際網路企業、商戶在長期經營中逐漸形成並積累了用戶信息資料庫。因此,作為金融消費者的我們,應該了解什麼是個人信息並保護個人信息不受非法侵害。 (二)個人信息洩露的幾種情形 個人客戶信息的洩露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情形:
  • 八類行為會洩露你的個人信息 或有被騙風險
    原標題:八類行為會洩露你的個人信息    早報訊 水電費帳單、登機牌隨意丟;手機自動連接公共WiFi;網絡調查隨便填寫……這些平時不太起眼的細節當中就藏著你的個人信息,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成為安全隱患。昨日,市南公安盤點了八類可能洩露個人信息的途徑,並作出相應提醒。
  • 個人信息洩露需法律監管
    每天,我們都會收到許多垃圾簡訊,不是賣房賣車賣保險,就是中獎、恐嚇等詐騙信息,真是煩不勝煩。最可氣的是這些發簡訊的人的那股執著勁兒,今天你剛把垃圾簡訊刪除,明天他又發了進來,像狗皮膏藥似的,揭都揭不掉。
  • 簡歷信息被販賣,你的個人信息被洩露過嗎?
    央視曝光,不少人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有人詢問「來電方」後得知,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
  • 央視曝光求職者簡歷資料被洩露販賣!個人信息資料岌岌可危
    最近很多關於信息洩露的新聞,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900萬的高校畢業生。原本應是用於求職者求職和招聘企業招聘人才的招聘平臺,忽然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有信息販賣者稱:一天能掙幾千塊。
  • 你的個人信息可能是這樣洩露的,務必小心
    不要小看這些個人信息的洩露問題,可能會導致——  除了垃圾簡訊、騷擾電話的煩惱,還有個人身份被冒用這類較為嚴重的問題。同時,個人信息洩露是詐騙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不法分子在精準掌握用戶個人信息的前提下,能編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詐騙場景,繼而對公眾實施欺詐。
  • 網投簡歷需謹慎,51job簡歷被內鬼洩露,10萬份個人信息僅售40元
    今年由於外部環境的因素,許多的人都是不得不待在家裡等待風波過去才出來,這個時候正好經濟又不是非常的景氣,很多人都是在重新的找工作,所以競爭的壓力非常大,不過現在相比於之前要好點的就是,現在可以通過網投簡歷還有視頻面試的方式來進行,對於求職者來說無疑是很大的幫助,但是這實際上也是造成了非常大的一個隱患
  • 求職者未填家庭信息被拒絕面試 企業招人疑更重背景
    ,又不是我全家找工作?萬一家人信息被隨意洩露,誰又能負責?」  昨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應屆畢業小林反映,由於沒有填寫家庭成員信息,一家房地產公司竟拒絕給她面試機會,公司的理由也很「雷人」:沒有人脈關係,怎麼能做好業務?  記者採訪發現,小林的遭遇並非個案,對家庭成員信息該不該填,如何保護家庭隱私,求職者和企業觀點不一。
  • 都是個人簡歷信息洩露惹的禍!
    他能準確地說出一些你的過往,和你熱聊幾天後,這位「老同學」突遭麻煩,苦苦懇求你出手幫忙……「領導」或者「大Boss」打電話吩咐你:「小夥子表現不錯,明天來我辦公室一趟」。你滿心歡喜,以為升職有望。近日,廣東雲浮網警重拳出擊,成功打掉一個從收集求職者信息到實施詐騙,再到洗錢的犯罪團夥。【現實版「萬萬沒想到」】你是否從未想過,你精心製作的簡歷信息,會被人隨意倒賣?
  • 當心朋友圈照片洩露個人信息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各類APP逐漸滲透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帶來便捷的同時,安全性問題也日益突出。我們該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呢?9月7日,省公安廳發布溫馨提示,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洩露的途徑很多,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保護信息安全。警方對偵破的案件進行分析發現,個人信息洩露主要有主動洩露和被動收集兩方面。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12月7日《新京報》)<br/><br/>  求助者滿懷期望,在招聘平臺上投出個人簡歷,沒等來招聘單位電話,卻遭遇「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怎能不令人惱火。
  •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你的信息洩露了嗎?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你的信息洩露了嗎?為此,瀋陽市公安局關於公共服務質量檢測結果有關問題整改工作按計劃部署推進,切實增強公民自我防護意識,使公民認識到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了解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方法和要領。反信息詐騙支隊總結了九條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措施。
  • 疫情期間填寫的個人信息怎麼處理?律師這樣說
    疫情防控期間,市民出入小區、購物、乘車,許多生活場景下都被要求登記個人信息,不少人因此擔心有交叉感染、信息洩露的風險。現今西安市個人電子識別碼(簡稱「一碼通」)上線啟用,這些風險被規避,但又有人好奇,市民此前手寫登記的個人信息咋處理?會不會被洩露從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埋下安全隱患?
  • 如何避免個人信息洩露?8條網絡安全提示請收好
    朋友圈「曬」孩子、畢業找工作海投簡歷、考試報名列印資料......師生家長們,你們知道嗎,這些都可能導致個人信息在網絡平臺洩露。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又該如何避免?教育小微帶你一起了解↓↓↓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