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用鄭愁予的詩寫了一部小說,名字很唯美,立意也很高深

2020-12-14 騰訊網

金庸用古詩詞寫了兩部小說。

《神鵰俠侶》用的是元代詩人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俠客行》用的是唐代李白的《俠客行》。

古龍也用一首現代詩寫了一部小說,《風鈴中的刀聲》。

《風鈴中的刀聲》使用的是鄭愁予的《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鄭愁予的這首詩,以江南小城作為意象,描寫了戰爭年月閨中婦人盼歸人的情懷。這首詩意象很美,特別是最後那句「我達達的馬蹄聲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更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也許鄭愁予的這首詩給了古龍啟發,古龍也以《錯誤》為主題寫了《風鈴中的刀聲》,只不過這不是個美麗的錯誤,是個血腥殘忍的錯誤。

所有的故事都是因一個叫花錯的男子所引起,他從出生起,就覺得自己是個錯誤,所做的事情都是個錯誤,事實上他確實錯了,他不該向姜斷弦挑戰,結果被姜斷弦一刀劈成兩段。

姜斷弦的刀實在太快,快到花錯的身子並沒有立刻分成兩截,於是花錯在超常的意志力下, 快速飛奔,回去見了他的妻子花景因夢。並將來年比武之約,告訴了花景因夢,隨後身體段成兩截而死。

花景因夢深愛著丈夫,於是想要為自己的丈夫報仇。可是她沒想到從一開始報仇她就找錯了人,來的不是姜斷弦而是丁寧,花景因夢用盡計謀將丁寧抓住。並且將丁寧交給了慕容秋水和韋好客,她要讓丁寧受盡折磨才死去。

但是不可思議的是,花景因夢卻因恨生愛,愛上了丁寧。在慕容秋水想要處決丁寧的時候,花景因夢明明提前得到丁寧將被救的消息,卻眼睜睜無動於衷。丁寧被姜斷弦救走後,慕容秋水才告訴花景因夢,真正殺死花錯的是姜斷弦。很奇怪,這時候的花景因夢卻忽然又想殺死了丁寧,而不是去找姜斷弦報仇。最終花景因夢被柳伴伴殺死,結束了錯誤的一生。

花錯錯了,花景因夢也錯了。姜斷弦也錯了,他本來是跟丁寧比武的,約定好了日子。卻半路上又跟花錯比武,又錯誤的認為花錯沒有死,又約定了比武之期。約定了比武之期,本該自己去的,可是卻讓丁寧去了。丁寧如果向花景因夢解釋這是個誤會,自己並沒有殺死花錯,也許就不會有以後的故事。

但是丁寧沒有解釋,他不是個願意解釋的人。所以故事就一錯再錯,丁寧被抓後,又想昔日的好朋友慕容秋水、韋好客求助,又是個錯誤,他們本來就要殺死丁寧的,怎麼會救丁寧的。但是他們殺丁寧卻選錯了人,錯誤的選擇了姜斷弦,姜斷弦又救了丁寧。

慕容秋水也看錯了韋好客,以為韋好客對自己絕無二心,他哪知道,當自己冷眼旁觀韋好客割掉一隻腿的時候,他的結局就註定了。韋好客咽不下這口氣,趁慕容秋水昏迷又割斷了慕容秋水的雙腿。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錯誤,一切都是個錯誤惹的禍。古龍的《風鈴中的刀聲》不僅名字很唯美,立意也很高深。以錯誤兩個字,貫穿主題,超級燒腦,又帶給人以思考。古龍後期的作品不再執著刀光劍影,立意高深了很多。

小說中姜斷弦和丁寧的比武,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比武,也不再走老套之路。而是以兩人插花為載體,寓武學於花瓶之中,實在是了不起。

花枝在瓶中,帶著極疏落而蕭然的韻致,剩下的餘隙還有很多,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把一枝花插進去,甚至連十枝花都可以隨隨便便插得下去。

可是姜斷弦手裡拿著一技花,卻好像一個要寫一篇文章的學生,手裡雖有筆墨,卻不知該從何處下手。

他的刀一般的眼神,已在瓶中花枝的空隙間選了很多個地方。

可是他手裡的花枝卻沒有插下去。

他的神色更凝重,不但額角上有青筋露出,甚至連刀背上都有,這段輕如羽毛的花枝,竟似已變得重逾千斤。

一一這又是為了什麼?

過了很久之後,丁寧才輕輕嘆了口氣:"姜先生,果然高明。"姜斷弦苦笑。

"連這枝花我都不知應該插在何處,高明兩字,如何說起。""三尺童子,也會插花,"丁寧說:"姜先生這枝花為何不知如何插?""這就像是著棋,丁兄這瓶花,已如一局棋,成了定局,"姜斷弦說:"我這一子落下去,若是破壞了這一局棋,那就非僅無趣,而且該死了。"丁寧微笑。

"就憑姜先生這番話,就已足見高明。"

相關焦點

  • 古龍大弟子丁情,冒用古龍之名寫了好幾本小說,水平卻一言難盡
    金庸在《天龍八部》後記裡,很驕傲地表示:「所有文字,不論好壞,百分之百是金庸自己所寫,並無旁人代筆。」而梁羽生也沒有傳出有別人代筆的新聞。倒是古龍,早期迫於生計給其他武俠作者代筆。等到古龍成名後,又隨便讓出自己的筆名,讓其他作者代筆。也因此,署名古龍的武俠小說,那數量真是龐雜眾多。
  • 古龍寫了一部像作文般的小說,首尾呼應很經典,楔子部分令人叫絕
    不賣關子了,直接說明,古龍的這部小說是《英雄無淚》。 先來看看開頭,「 一個人,一口箱子。 一個沉默平凡的人,提著一口陳舊平凡的箱子,在滿天夕陽下,默然地走入了長安古城。」 再來看看結尾,「朝陽初升,春雪已溶,一個人提著一口箱子,默默地離開了長安古城。
  • 中國現當代禪意詩選讀(24)——鄭愁予的詩
    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鄭愁予詩選集》《鄭愁予詩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蒔花剎那》《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十幾二十種。對他的詩,我有特別的喜愛,甚至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把他那種「愁予風」化到自己詩歌裡了。有人問我:開始不是寫小說的嗎?怎麼突然寫詩呢?我答曰:大概讀多了鄭愁予的詩吧!鄭愁予的詩還真以一個「愁」字突顯特色,「淡淡的愁緒結在那些詩句裡」;還有就是「厭世」情結,他竟在一片晨光中寫出「我即歸去」的詩句。
  • 古龍寫人名的一大喜好,女孩子的名字通常用疊字,很接地氣
    說到古龍給筆下的人物取名字,大家通常都是這樣說的,金庸善取女名,古龍善取男名。其實這都是相對的,金庸筆下好聽的男名也不少,古龍筆下好聽的女名同樣多。古龍既能寫出像西門吹雪、葉孤城、司空摘星、陸小鳳、白玉京、李尋歡、楚留香、蕭別離、秋鳳梧這樣的男名,也能寫出像林詩音、沈璧君、梅吟雪、邀月、憐星這樣的女名。古龍在寫女孩子的名字時,還喜歡用疊字,這可以說是古龍的一大喜好。看過86版《西遊記》的筒子們一定對三聖試禪心記憶猶新,裡面菩薩們幻化成了三個女子,叫珍珍、愛愛、憐憐。都是疊字的名字,很有親切感和少女感。
  • 獨家 臺灣詩人鄭愁予:《情婦》是首戰爭詩
    在那個烽火年代,鄭愁予經歷一次次的避難,行跡遍布濟南、北平、南京、漢口、武漢、衡陽、桂林、陽朔、柳州、梧州、廣州……他已經記不清何年何月睡在何處。因為流浪,鄭愁予沒辦法上學校,母親就成為他第一位老師。她教他背誦《詩經》。裡面那些婦女等待良人歸來的閨怨詩和戰爭詩,為他種下了日後寫「等待的詩」的種子。流浪的生活,一直到抗戰勝利才稍稍結束。
  • 分享 | 《鄭愁予的詩》· 鄭愁予
    今日為大家推薦的是鄭愁予先生所作的三首詩歌,分別是《錯誤》、《送花大盜》和《靜物》。
  • 古龍寫了一部開篇經典卻結尾死結的名著,成了古龍迷心中的遺憾
    張愛玲愛《紅樓夢》是出了名的,可惜的是鴻篇巨著只寫了前八十回便夭折了。我是個喜歡讀古龍小說的人,於我來說,人生的恨事便是古龍的《白玉老虎》成了一個死結,寫成了一部不是結尾卻意外結尾的小說。《白玉老虎》可以說是古龍中後期最宏偉的巨著了,不但篇幅巨大,人物眾多,故事曲折離奇,而且其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以及對唐門的大幅描寫,都讓這部小說成為古龍著作中的另類。
  • 薦讀:臺灣詩人鄭愁予的最美的詩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筆名「愁予」,臺灣現代詩詩人。鄭愁予生長於軍事世家,祖籍福建南安,世居直隸寧河,為鄭成功十一代後裔。1933年鄭愁予在山東濟南出生,其父親陸軍少將鄭曉嵐在他出生後不久即前往南京就讀陸軍大學,隨後又赴湖北,鄭愁予與其母親由山東當地親戚照顧,並於1945年進入私塾研讀了四書五經、古典詩詞。抗戰後,鄭愁予舉家遷至北平,1947年進入英人設立的崇德學校就讀。
  • 小說寫到百分之八十的篇幅,男主角忽然被古龍寫丟,高潮戛然而止
    真正奠定古龍武俠界地位的是中期的四大名著。中期的四大名著包括《武林外史》、《大旗英雄傳》、《絕代雙驕》、《浣花洗劍錄》。在這四部作品中,《武林外史》首開浪子之先河,從此古龍筆下的浪子大行其道,成為古龍小說的標杆形象。
  • 古龍筆下好聽的男主角名字,每一個都令人覺得像詩!
    在武俠小說中,古龍和金庸給我們留下了不少酣暢淋漓的作品,其中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把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基本大部分的70、80、90都看過古龍的小說,而金庸善取女名,古龍善取男名,之前講過了金庸筆下好聽的女生名字,今天就來分享古龍筆下好聽的男主角名字,每一個都是讓人拍案叫絕的好名字
  • 古龍小說這些「逗比」你知道嗎?燕十三名字竟是這樣來的!
    古龍小說給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意識流」,看不太懂這類,但古龍小說對人生道理、生活感悟這方面是寫的很好的,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出自古龍,而且古龍有很多人物都有「逗比」性質。而就這麼一個俠客,燕十三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有點「隨意」了因為從前有個人叫燕七,又有個人叫燕五,燕十三覺得比他們兩個人加起來還要強一點,所以就叫燕十三。
  • 金庸給女人起名時喜歡用單字,古龍喜歡疊字,什麼名字都好聽
    8090後當父母的,出現了各種流行時髦的寶寶名字,武俠迷們根據金庸古龍的小說起名字,如:語嫣慕容瑠若;喜歡詩詞濃縮詩句,如:梅凌寒盈雪等,既有內涵,又高雅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學習古龍金庸兩位老師是如何給女孩子取名字的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被稱為「
  • 古龍評價金庸小說:「我能看出他模仿了誰,但並不算抄襲!」
    在古龍的散文裡,古龍對金庸的小說和地位評價極高,簡直像極了一個死忠粉,首先是古龍對於金庸在武俠小說史上的地位之評價——武俠小說的"復興者":五十年代後,有人"復興"了武俠小說,為武俠小說開創了一個新局面使得武俠小說又蓬勃發展了20年。
  • 古龍武俠小說人物命名與武功秘藉名字拾趣
    「世上無古龍,心中有古龍。」誰年少沒有一個武俠夢?當不再年少,卻可以領略武俠小說人物和武功秘籍背後的意蘊。歷史,是我用來掛小說的釘子。成就一部好的作品,一個紮實的世界觀便是基礎。而對於武俠作品而言,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就是最好的背景板。
  • 古龍唯一一部龍套搶了男主風頭的小說,一提起書名就會想到這龍套
    古龍一生寫了七十餘部小說,這些小說質量參差不齊,有經典至極的作品,也有稚嫩的平庸作品,還有代筆作品。在古龍這麼多作品中,有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男主角被龍套搶了風頭。在古龍的筆下,男主角大都是風流倜儻,聰明睿智,幽默搞笑,不但武功高強而且智商奇高。這樣的人設,一般的配角很難搶到他們的風頭。
  • FM1958 | 浪子詩人—鄭愁予
    鄭愁予的名字出自屈原的楚辭《九歌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他的作品很多,為大家所熟知的有《錯誤》、《水手刀》、《殘堡》、《小小的島》、《情婦》、《如霧起時》等詩,這些詩中優美的文字,引起共鳴的感情令人著迷,使人陶醉。鄭愁予又被稱為「浪子詩人」,「中國的中國詩人」。
  • 鄭愁予詩116首
    在臺灣和海外華人詩壇上,鄭愁予素有邊塞詩人、山水詩人、婉約派等稱謂。邊塞詩、山水詩都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題材類別,婉約派則是與豪放派相對的二分宋詞的兩大流派之一。這樣的稱謂所指陳的,乃是現代詩人鄭愁予與中國古典詩歌的多方面聯繫。臺灣詩人楊牧則將「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的鄭愁予,與那些用翻譯體的「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作的現代詩人加以比較,而稱賞他為「中國的中國詩人」。
  • 古龍寫了一部非常出彩卻知名度很低的小說,光開頭和結尾就難超越
    古龍的小說,向來書名和開頭都很美。書名好聽的包括《天涯·明月·刀》、《劍花·煙雨·江南》、《圓月彎刀》、《風鈴中的刀聲》、《碧玉刀》、《長生劍》、《孔雀翎》、《多情劍客無情劍》等等。開頭很美的像《天涯·明月·刀》的開頭,古龍用了四個問句,散文詩般的語言,來自問自答,關於天涯、明月、刀這三個意象。天涯遠不遠?明月是什麼顏色?刀呢?如此開篇,實在是意境悠遠,回味無窮。
  • 古龍對金庸小說的評價:「我能看出他模仿了誰,但並不算抄襲!」
    學生時代,不知道多少學子們曾偷偷地躲在課桌下看武俠小說,甚至讀的廢寢忘食,當時古龍和金庸的小說,看了一遍又一遍,他們倆可以說是陪伴了無數個如今的中年人。當時我很喜歡古龍的小說,心裡覺得古龍肯定對金庸很不滿,兩人也一定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後來翻讀古龍的散文隨筆時才發現,原來古龍不僅不恨金庸,還是金庸的"頭號大粉絲",古龍曾說:如果我手邊有十八本金庸的小說,只看十七本半我絕對是睡不著覺的。
  • 給女性起名字時,金庸喜歡用單字,古龍喜歡用疊字,卻都非常好聽
    給女性起名字時,金庸喜歡用單字,古龍喜歡用疊字,卻都非常好聽古龍老先生和金庸老先生雖然都已經相繼離世,但他們卻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可供拜讀。仔細研讀兩位老先生的作品,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給女性起名字的時候,金庸喜歡用姓氏加一個單字,而古龍則會在姓氏後面加疊字,這其中有何深意呢?我們最熟悉的《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連城訣》、《倚天屠龍記》裡出現的女性角色,名字都是由兩個字組成。比如說,黃蓉、郭襄、郭芙、程英、華箏、戚芳、水笙、桃紅、菊友、殷離、 趙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