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對於《火影忍者》中大蛇丸的不屍轉生一直很感興趣,相比被玩壞了的穢土轉生,不屍轉生這種類似奪舍的方法,對凡夫俗子有著巨大的誘惑。
誰不想長生不死?就算三代火影猿飛日斬得知這個消息後,眼中一抹貪婪之色還是無法掩飾的。
而且,令人驚嘆的是,《火影忍者》的不屍轉生,似乎很有科學道理的樣子。
小編認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應包括三大要素——記憶、人格以及腦部持續放電。
首先,說說記憶。記憶無疑是人生經歷的載體,失去記憶的人,就失去了曾經活著的證明。我們之所以有時間觀念,對未來有欲望,說到底還是記憶在引導我們。人不是低級生物那樣記吃不記打,人的行為除了本能,往往是憑記憶經驗在做事。幼年期的經歷會對成熟期的行為有很大的指向性和引導性。
也就是說,人活著是為了改變不舒適的記憶經驗,並履行令自身感到舒適的記憶經驗。
記憶中的事,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是重要的人生閱歷,失去了這些,等於白活一場。甚至,如果失去了這些東西,人生經歷會變成一片空白,人生自然也就沒什麼意義了。
所以,一些神話故事中才有了孟婆湯消除記憶的橋段,沒有了記憶,人就像被格式化了一樣,那樣的你,還會是你?
其次,說說人格。人格包括人的本性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風格。前者是先天基因決定的,後者是後天經驗培養形成的。擁有一個完整人格的人,才算得上正常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機械的工具、只憑本能的行屍走肉。過度釋放本性,是自私的浪蕩;只憑風格做事,是冷漠的規矩。普通人的精神深處始終有這兩個小人在打架,先天和後天的鬥爭與妥協。
最後,說說腦部持續放電。心臟的停止跳動不代表死亡,而腦死亡才是一切的終結。一旦腦電波停止,腦部不再放電,大腦的生化反應停止,這一切就會變得不可逆。從來沒有人的腦電波消失後還能復活的先例。也許強烈的腦電波能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會與其他人腦電波諧振而產生某種映像,但這些都會隨著放電的衰減而歸於沉寂,徹底死透了。
腦部放電異常,人就會發羊癲瘋,也就是癲癇,癲癇病人是不會記起發病時的狀況,因為那時候,他們的意識喪失了,只是沒徹底消失。
但是如果腦部持續放電終止,意識消散,那就死定了。
生命,說到底,只是一系列複雜的、循環的生理化學反應的綜合體,這些反應出現異常,就會生病,反應停止,一切也就結束了。
謀求長生,奪舍似乎不錯,大蛇丸不愧是木葉科學家。
將未死亡的大腦與新鮮大腦連接在一起,不能發生排斥,將腦信息轉移到新鮮大腦上,保持大腦原本的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識,完整繼承舊有人格(包括後天的)。這個過程中,舊有和新鮮大腦的持續放電不能中斷,腦部供血供氧要始終保持。經過一段時期的適應和同化,舊有大腦逐漸和新鮮大腦融合,記憶信息也完成交接。在這期間內,對老化壞死的神經元進行剝離,並保持大腦的活性。
因此,腦信息提取技術已經成為國外腦科學研究的前沿,成為延續生命,實現長生不死的不二法門。大蛇丸能活到《博人傳》,依舊保持青春,可見不屍轉生的強悍。
但是這種奪舍行為嚴重違背人類的倫理道德,被三代火影列為禁術也是必然。
由於兩個大腦融合過程中,要保持舊有大腦的主體地位,勢必要弱化新鮮大腦的放電強度,使其處於一種既維持活性,又不會影響到舊有大腦的融合。為了融合後的大腦主體不至於精神分裂,出現多重人格,新鮮大腦的腦電波頻率終究要與舊有大腦保持一致,終被徹底同化,這個過程與謀殺無異。
為了一個意識繼續存在,就要消滅另一個意識,這就是奪舍的奧義。而且,同化後的大腦依舊會繼承一部分新鮮大腦的記憶和基因決定的本能,所以實現長生不死的人,往往會對自我身份產生懷疑,「我是誰」將成為他最不願回答的問題。
這是無法避免的副作用。
而且,這種方式不適用於腦部放電強度降低的衰老人群,而有長生意願的人群,大部分是老年人。而腦部放電強度高的青壯年,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進行奪舍,又似乎不值得。
這是一個矛盾的資質問題。
所以,小編不得不欽佩大蛇丸的魄力,不斷尋找更好的容器,不分男女。
所以,我們在《火影忍者》中看到大蛇丸進行不屍轉生時,幻幽丸腦部放電強度顯然低於大蛇丸,但大蛇丸依舊要求其心甘情願接受,也怕遭到反噬。大蛇丸承認奪舍後,也會保留一部分幻幽丸的記憶。
進入新的容器(奪舍)後,三年之內不能再次更換容器,說明奪舍也是一個融合的過程。後來幻幽丸大腦與大蛇丸排斥嚴重,大蛇丸只能寄生佐助,卻被後者壓制,這也說明奪舍風險的巨大。
但隨後佐助的各種精神失常表現,證明他還是受到大蛇丸融合的影響。當佐助因為與鼬大戰後腦部放電強度銳減,壓制不了大蛇丸,大蛇丸重新掌控身體成為主導,並發動八岐大蛇之術。
如果不是鼬幫助佐助清除了大蛇丸,恐怕佐助會成為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融合大蛇丸的兜,就已經無法認清自己,最後依靠鼬的伊邪那美才重新找到自己的人格。
奪舍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但是,如果現實中,真的有人利用這一技術實現長生不死,那麼你會甘心嗎?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