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稱體測不應成比賽攔路虎,要看到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

2020-12-19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運動員在預賽中創造新的紀錄是令人欣喜的事,但最近,這種驚喜在泳池裡卻有些變味。正在青島舉行的全國遊泳冠軍賽競賽規程規定,預賽前16名的運動員要根據體能得分排序,只有體能排名前8名的運動員方能進入決賽。由此,在預賽中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式亞洲紀錄的王簡嘉禾、打破男子50米自由式全國紀錄的餘賀新等選手沒能走得更遠。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各方關注和熱議。

對運動員來說,紮實的體能是保障技術發揮的前提。在奧運會、世錦賽等大賽中,密集的賽程和多槍比拼都會讓運動員產生巨大的體能消耗,如果沒有充足的體能儲備,很容易後程乏力,在最後關頭動作變形,喪失對頂尖選手的競爭力。2018年的杭州短池遊泳世錦賽和去年的光州遊泳世錦賽上,一些中國選手就出現後半程體能不足的問題,甚至在出水後感到強烈體力不支,難以多項目兼顧。因此,重視體能、強化體能,這點毋庸置疑。

也要看到,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有各自不同的專項體能要求。據了解,國家體育總局所強調的,是更為底層的「基礎體能」。在今年2月份出臺的一份國家隊體能達標測試評分標準中,涵蓋了BMI(身體質量指數)、坐位體前屈、垂直縱跳、3000米跑等10項內容,成為此後包括遊泳、田徑、羽毛球、體操等項目進行體能測試的主要依據。

從強化體能的角度看,推動弱勢項目補強,讓一些多年徘徊不前的項目有所突破,基礎體能的提升也是勢在必行。但是,把體能測試結果與比賽晉級掛鈎,甚至有的項目在1/4決賽階段不比專項只比體能,也讓不少體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賽」。拿全國遊泳冠軍賽來說,如果選手抱著只遊一槍的心態,或許能在預賽中創造成績,但無法檢測連續作戰的能力,起不到模擬大賽的作用。對這種比賽槓桿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不察。

加快體育強國建設,需要以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去更新體育理念,借鑑國外有益經驗,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強化體能的初衷有積極的針對性,但在具體操作層面暴露出來的問題更需要審慎對待。如何保證體能測試的項目選擇、評價體系科學有效;如何讓運動員、教練員對體能的認識真正貫穿在訓練的日常環節中,需要體育主管部門和相關專家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給出權威解答,回應公眾關切。

與此同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如何嚴格執行標準,確保公平公正,也需要強化組織管理。改革之路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挑戰,面對改革中新出現的問題,需要及時研判,科學應對,實事求是,方能行穩致遠。

延伸閱讀: 女子重劍兩世界冠軍因體測止步16強

2019-2020賽季全國擊劍冠軍賽南京站28日開始成年組爭奪,在最受關注的女子重劍個人賽中,2019年世錦賽女重團體冠軍成員無人入圍8強,其中孫一文、林聲因體能測試成績止步16強。

根據賽事秩序冊,本次比賽個人和團體賽在「16進8的比賽中不進行專項比賽,只進行體能測試,並根據體能成績進行名次排位,前8名進行個人賽8進4的專項比賽,後8名根據體能成績進行排位,不再進行專項對抗」。

按規則參賽隊員要分兩次進行5個體能項目的測試,當天孫一文和林聲在16強賽順利擊敗對手,隨後進行了坐位體前屈、縱跳和30秒雙飛跳繩的測試項目,最終體測總成績兩人分別排名第15和第9,無緣8強。

「今天也知道自己體能可能進不了前八,打比賽還是挺放鬆的,通過這次比賽也是嘗試彌補自己的短板,也是一種歷練吧。」孫一文說。

同為世錦賽女重團體冠軍成員的朱明葉在32進16的比賽中被淘汰,而許安琪因為有傷在身沒有參賽,以江蘇隊教練的身份亮相賽場。

「這次其實大家也看到孫一文、林聲打得還不錯的,但是體能測試跟年輕隊員比的話,尤其是老運動員傷病比較多,肯定是不如年輕運動員的。」許安琪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對你的技術要求會更高,對你這個跑跳能力可能不是要求那麼高的時候,我們大多數時間都在磨鍊小技術。尤其擊劍它本來就是一個功夫活,它需要時間的積累。為什麼擊劍運動員年紀越大的,他經驗越老道,他可能打到最後,不是說靠你一槍衝擊一槍拼盡的,還是要比對比賽的控制,還有你的這種經驗臨場的發揮,我覺得這個可能更重要一點。」

雖然國家隊隊友沒能更進一步,但許安琪在教練席上還是有所收穫,當天的女重個人決賽中,她執教的許誠子通過「決一劍」以14:13戰勝山西隊的麥詠藍獲得冠軍。

運動員在預賽中創造新的紀錄是令人欣喜的事,但最近,這種驚喜在泳池裡卻有些變味。正在青島舉行的全國遊泳冠軍賽競賽規程規定,預賽前16名的運動員要根據體能得分排序,只有體能排名前8名的運動員方能進入決賽。由此,在預賽中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式亞洲紀錄的王簡嘉禾、打破男子50米自由式全國紀錄的餘賀新等選手沒能走得更遠。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各方關注和熱議。

對運動員來說,紮實的體能是保障技術發揮的前提。在奧運會、世錦賽等大賽中,密集的賽程和多槍比拼都會讓運動員產生巨大的體能消耗,如果沒有充足的體能儲備,很容易後程乏力,在最後關頭動作變形,喪失對頂尖選手的競爭力。2018年的杭州短池遊泳世錦賽和去年的光州遊泳世錦賽上,一些中國選手就出現後半程體能不足的問題,甚至在出水後感到強烈體力不支,難以多項目兼顧。因此,重視體能、強化體能,這點毋庸置疑。

也要看到,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有各自不同的專項體能要求。據了解,國家體育總局所強調的,是更為底層的「基礎體能」。在今年2月份出臺的一份國家隊體能達標測試評分標準中,涵蓋了BMI(身體質量指數)、坐位體前屈、垂直縱跳、3000米跑等10項內容,成為此後包括遊泳、田徑、羽毛球、體操等項目進行體能測試的主要依據。

從強化體能的角度看,推動弱勢項目補強,讓一些多年徘徊不前的項目有所突破,基礎體能的提升也是勢在必行。但是,把體能測試結果與比賽晉級掛鈎,甚至有的項目在1/4決賽階段不比專項只比體能,也讓不少體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賽」。拿全國遊泳冠軍賽來說,如果選手抱著只遊一槍的心態,或許能在預賽中創造成績,但無法檢測連續作戰的能力,起不到模擬大賽的作用。對這種比賽槓桿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不察。

加快體育強國建設,需要以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去更新體育理念,借鑑國外有益經驗,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強化體能的初衷有積極的針對性,但在具體操作層面暴露出來的問題更需要審慎對待。如何保證體能測試的項目選擇、評價體系科學有效;如何讓運動員、教練員對體能的認識真正貫穿在訓練的日常環節中,需要體育主管部門和相關專家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給出權威解答,回應公眾關切。

與此同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如何嚴格執行標準,確保公平公正,也需要強化組織管理。改革之路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挑戰,面對改革中新出現的問題,需要及時研判,科學應對,實事求是,方能行穩致遠。

延伸閱讀: 女子重劍兩世界冠軍因體測止步16強

2019-2020賽季全國擊劍冠軍賽南京站28日開始成年組爭奪,在最受關注的女子重劍個人賽中,2019年世錦賽女重團體冠軍成員無人入圍8強,其中孫一文、林聲因體能測試成績止步16強。

根據賽事秩序冊,本次比賽個人和團體賽在「16進8的比賽中不進行專項比賽,只進行體能測試,並根據體能成績進行名次排位,前8名進行個人賽8進4的專項比賽,後8名根據體能成績進行排位,不再進行專項對抗」。

按規則參賽隊員要分兩次進行5個體能項目的測試,當天孫一文和林聲在16強賽順利擊敗對手,隨後進行了坐位體前屈、縱跳和30秒雙飛跳繩的測試項目,最終體測總成績兩人分別排名第15和第9,無緣8強。

「今天也知道自己體能可能進不了前八,打比賽還是挺放鬆的,通過這次比賽也是嘗試彌補自己的短板,也是一種歷練吧。」孫一文說。

同為世錦賽女重團體冠軍成員的朱明葉在32進16的比賽中被淘汰,而許安琪因為有傷在身沒有參賽,以江蘇隊教練的身份亮相賽場。

「這次其實大家也看到孫一文、林聲打得還不錯的,但是體能測試跟年輕隊員比的話,尤其是老運動員傷病比較多,肯定是不如年輕運動員的。」許安琪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對你的技術要求會更高,對你這個跑跳能力可能不是要求那麼高的時候,我們大多數時間都在磨鍊小技術。尤其擊劍它本來就是一個功夫活,它需要時間的積累。為什麼擊劍運動員年紀越大的,他經驗越老道,他可能打到最後,不是說靠你一槍衝擊一槍拼盡的,還是要比對比賽的控制,還有你的這種經驗臨場的發揮,我覺得這個可能更重要一點。」

雖然國家隊隊友沒能更進一步,但許安琪在教練席上還是有所收穫,當天的女重個人決賽中,她執教的許誠子通過「決一劍」以14:13戰勝山西隊的麥詠藍獲得冠軍。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論:體能要補強,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
    遊泳比賽不看遊泳成績看體測成績?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網友對此展開了激烈討論。不少網友表示難以理解這樣的規則,認為這好比是「讓一條魚去跑步」:對於高水平的專業運動員來說,運動員的體能水平與專項成績之間的平衡點如何掌握,成為此番輿論對「體能測試」的討論焦點。正如王簡嘉禾在賽後接受採訪時所說——「 體能我們也不是不重視。我們畢竟是水上項目,大家對陸上項目不是很擅長。就像跑步運動員不可能水裡遊得特別好,同樣的道理,遊泳運動員不可能陸上所有項目都擅長。」
  • ...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拜登公布2019年稅務表:繳稅近30萬美元
    3丨人民日報評論:體能要補強,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人民日報9月29日發表評論稱,對運動員來說,紮實的體能是保障技術發揮的前提。重視體能、強化體能,這點毋庸置疑。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有各自不同的專項體能要求。
  • 人民日報評論: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
    正在青島舉行的全國遊泳冠軍賽競賽規程規定,預賽前16名的運動員要根據體能得分排序,只有體能排名前8名的運動員方能進入決賽。由此,在預賽中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式亞洲紀錄的王簡嘉禾、打破男子50米自由式全國紀錄的餘賀新等選手沒能走得更遠。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各方關注和熱議。對運動員來說,紮實的體能是保障技術發揮的前提。
  • 體能測試成「攔路虎」,科學決策應貫穿每一步
    正式比賽中,預賽成績前16名的運動員根據體能得分進行排序,前8名進入決賽。將遊泳運動員的跑步成績和在泳池中的表現放在一起比較,已然超出人們的常規認知。就像王簡嘉禾接受採訪時所提到的,「我們畢竟是水上項目,陸上項目不是很擅長。」讓體能得分凌駕於正式比賽成績之上,成為晉級的決定性因素,更是本末倒置。該規定招致諸多批評,在情理之中。不獨遊泳項目如此。
  • 體測標準要追求統一與差異相結合
    不獨遊泳項目如此,翻看新聞即可發現,近期舉行的全國體操錦標賽、全國場地自行車錦標賽、全國桌球錦標賽等項目比賽中都增加了前置的體能測試,其中也出現了不少體測成績成「攔路虎」的現象。今年2月24日發布的《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將體能達標作為選拔運動員的前提條件,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
  • 體測替考被取消學位 教育部:高校應提高運動樂趣
    中國網北京12月14日訊(記者 劉佳)近日,山西省太原工業學院8名學生因體測替考事件,被校方通報取消學位獲得資格。這則新聞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今天,在教育部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迴應稱,應積極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讓學生找回運動樂趣。
  • 「體測替考100元50米」,既要嚴懲作弊也應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近日,一則「大學生體測替考『明碼標價』老師『看破不說破』」的新聞引發輿論關注。據新京報報導,體測「替考」在高校中並不罕見。一到體測季,在校園QQ群、微信群中,常有學生發布尋找體測替考的消息,且多明碼標價,依據不同的項目,其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人民幣不等。而由於監考不嚴格等原因,體測替考者很容易就能矇混過關。
  • 大學生體測不合格不能畢業!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體測
    (體測一景)當然在共識之外,不同的聲音同樣存在。強制方式真的就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唯一良方嗎?「但是不合格不允許畢業的說法會讓很多人反感,從而加深對運動的厭惡。「一位大一的同學如是說,」我認為,運動的興趣是要培養的,並不能簡單的從硬性要求來抓,提高身體素質應該從小開始。」體測難,難於上青天?
  • 傅園慧徐嘉餘之後,體測又爆荒唐項目,60歲要快走3000米?
    近日,體能測試成為了體育界的熱門話題,起源來自於在2020全國遊泳冠軍賽上,傅園慧、徐嘉餘等知名運動選手在預選賽中紛紛拿到了第一名,其中王簡嘉禾甚至打破了自由式1500米的亞洲記錄,然而因為她們沒能滿足體育總局要求的「體能測試」標準,因此直接失去了參加後續比賽的資格;一石激起千層浪
  • 山西大學生體測替考被取消學士學位:高校體測真的那麼難嗎?
    值得注意的是,體測替考事件在該校已不是第一次發生。據該校此前公告,今年9月,學校教務處也因相同的原因處罰了6名學生。2019年,該校也有相關處罰記錄3則。該校工作人員稱,學校在此方面嚴控嚴懲,「體育測試,我們都有監考老師在場,每個環節都會進行身份審核驗證,要保證對每個學生公平公正。
  • 體測不影響運動員參與奧運選拔
    【國家體育總局:體測不影響高水平運動員奧運選拔】@人民日報體育 消息: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10月10日上午接受採訪時表示,近段時間以來部分項目所進行的體能測試僅是督促運動員加強基礎體能的措施,不會影響高水平運動員參與奧運會等國際大賽的選拔
  • 亞體看點 | 體測,大學生必須要渡的「劫」
    在此之前,放假路上最大的攔路虎——體測,是每個大學生必須要「渡」的「劫」……對於現如今的大學生來說,最可怕的不是冬天從被窩裡爬出來上早課,也不是英語四六級沒有通過,體測才是他們的「噩夢」。2019年,教育部就發布了《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
  • 運動員的體測,不是健身房的全能考核|GymSquare
    隨著國家級運動員體測成績陸續公示,不少運動冠軍被最新要求的體測成績擋在門外,輿論譁然。今天,「體能測試」登上微博熱搜,其中,既有女子重劍兩名世界冠軍,因體測不達標止步全國賽16強,也有體測淘汰運動員太多,導致全國體操錦標賽上演業餘空翻。
  • 用體測代替競技,是高要求還是鬧笑話
    經過兩天的發酵,體測這兩天已經成為微博熱搜的常客。王簡嘉禾打破亞洲紀錄也進不了決賽、餘賀新破全國紀錄也進不了決賽、擊劍比賽用體測比賽代替……大家越來越看不明白,現在國內的體育比賽到底是在比什麼。如果體測分數排名沒到前8,即使是預賽第1也只能被淘汰。這條規定導致王簡嘉禾1500米自由式和800米自由式兩項預賽第一都進不了決賽,小姑娘也挺耿直,認為體測不應該成為決定性的東西。熟悉遊泳的人都知道,遊泳運動員長期泡在水裡,他們身體的關節比普通人都要「脆弱」一點,他們甚至連走路都要比常人弱一點。
  • 大學生體測不合格不能畢業?
    能猜到很多不同的答案 比如 有人會說 當然是冬天早晨鬧鐘響了 要離開被窩去上課 沒有之一 還有人會說
  • 高中體測,最讓男生「丟人」的3個項目,多數男生做不來最後一個
    體育課是高中繁重課程中的一股清流,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不過如果體育課如果要體測的話,就讓男生女生很頭痛了,其實女生還好,畢竟女生天生較弱,不需要展現的非常強壯,反而哪一個項目都不好,更招人憐愛。但是男生則不同,如果體測成績不理想,什麼都做不來,那麼男子漢的形象就毀於一旦了,尤其是在女生面前感覺到非常丟人,頭都抬不起來了,以後在班級裡不好混了。
  • 高校體測不合格不發畢業證且嚴查代測現象 網友:支持!
    開設不少於15門的體育項目。每節體育課須保證一定的運動強度,其中提高學生心肺功能的鍛鍊內容不得少於30%;要將反映學生心肺功能的素質鍛鍊項目作為考試內容,考試分數的權重不得少於30%。組織學生每周至少參加三次課外體育鍛鍊,切實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
  • 高校體測真的很難嗎?
    該校工作人員稱,學校在此方面嚴控嚴懲,「體育測試,我們都有監考老師在場,每個環節都會進行身份審核驗證,要保證對每個學生公平公正。對一件沒興趣的事,去做也僅僅是完成任務而已,體測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不得不去參加的考試。找替考是因為對體育課的重要性不認可、不重視。換個角度想,如果大學體育課不是必修,那又有多少學生會去主動選呢?」 近年來,大學生體測一直是較有爭議的話題,體測違規的處罰力度是一方面,體測該不該存在也有很多討論。
  • 大學生替考被取消學士學位,高校體測真的「恐怖」嗎?
    值得注意的是,體測替考事件在該校已不是第一次發生。翻看此前記錄,今年9月,學校教務處也因相同的原因處罰了6名學生。2019年,也有相關處罰記錄3則。封面新聞記者援引學校工作人員稱,學校在這方面是嚴控嚴懲的,「體育測試,我們都有監考老師在場,每個環節都會進行身份審核驗證,要保證對每個學生公平公正。
  • 軍訓日記Ⅱ體測和拔河比賽拍了拍你並感嘆道挺突然的
    為增強同學的凝聚力與團結意識,豐富軍訓內容,我校於9月4日下午4:30分舉辦拔河比賽,在第一場比賽中,我們23連與19連打成平手,經歷了近一周的軍訓,同學們對這次拔河的熱情空前高漲。選拔選手 每個連隊派出10名男生,5名女生參加比賽,為了成為拔河隊的一員,同學們唇槍舌劍、勢均力敵,最後不得不以掰手腕一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