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

2020-12-19 人民日報

王簡嘉禾在1500米自由式預賽中以15分45秒59打破亞洲紀錄,但因體能測試成績不佳而無緣決賽。圖片來源@新華社

運動員在預賽中創造新的紀錄是令人欣喜的事,但最近,這種驚喜在泳池裡卻有些變味。正在青島舉行的全國遊泳冠軍賽競賽規程規定,預賽前16名的運動員要根據體能得分排序,只有體能排名前8名的運動員方能進入決賽。由此,在預賽中打破女子1500米自由式亞洲紀錄的王簡嘉禾、打破男子50米自由式全國紀錄的餘賀新等選手沒能走得更遠。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各方關注和熱議。

對運動員來說,紮實的體能是保障技術發揮的前提。在奧運會、世錦賽等大賽中,密集的賽程和多槍比拼都會讓運動員產生巨大的體能消耗,如果沒有充足的體能儲備,很容易後程乏力,在最後關頭動作變形,喪失對頂尖選手的競爭力。2018年的杭州短池遊泳世錦賽和去年的光州遊泳世錦賽上,一些中國選手就出現後半程體能不足的問題,甚至在出水後感到強烈體力不支,難以多項目兼顧。因此,重視體能、強化體能,這點毋庸置疑。

也要看到,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有各自不同的專項體能要求。據了解,國家體育總局所強調的,是更為底層的「基礎體能」。在今年2月份出臺的一份國家隊體能達標測試評分標準中,涵蓋了BMI(身體質量指數)、坐位體前屈、垂直縱跳、3000米跑等10項內容,成為此後包括遊泳、田徑、羽毛球、體操等項目進行體能測試的主要依據。

從強化體能的角度看,推動弱勢項目補強,讓一些多年徘徊不前的項目有所突破,基礎體能的提升也是勢在必行。但是,把體能測試結果與比賽晉級掛鈎,甚至有的項目在1/4決賽階段不比專項只比體能,也讓不少體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賽」。拿全國遊泳冠軍賽來說,如果選手抱著只遊一槍的心態,或許能在預賽中創造成績,但無法檢測連續作戰的能力,起不到模擬大賽的作用。對這種比賽槓桿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不察。

加快體育強國建設,需要以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去更新體育理念,借鑑國外有益經驗,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強化體能的初衷有積極的針對性,但在具體操作層面暴露出來的問題更需要審慎對待。如何保證體能測試的項目選擇、評價體系科學有效;如何讓運動員、教練員對體能的認識真正貫穿在訓練的日常環節中,需要體育主管部門和相關專家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給出權威解答,回應公眾關切。

與此同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如何嚴格執行標準,確保公平公正,也需要強化組織管理。改革之路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挑戰,面對改革中新出現的問題,需要及時研判,科學應對,實事求是,方能行穩致遠。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論:體能要補強,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
    遊泳比賽不看遊泳成績看體測成績?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網友對此展開了激烈討論。不少網友表示難以理解這樣的規則,認為這好比是「讓一條魚去跑步」:雖然我國有較多運動員可以在冠軍賽暨奧運會達標賽上達到奧運A標,但難的是在比賽中出現在奧運會上獲得獎牌或至少進入決賽的成績。」對於高水平的專業運動員來說,運動員的體能水平與專項成績之間的平衡點如何掌握,成為此番輿論對「體能測試」的討論焦點。正如王簡嘉禾在賽後接受採訪時所說——「 體能我們也不是不重視。我們畢竟是水上項目,大家對陸上項目不是很擅長。
  • ...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拜登公布2019年稅務表:繳稅近30萬美元
    3丨人民日報評論:體能要補強,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人民日報9月29日發表評論稱,對運動員來說,紮實的體能是保障技術發揮的前提。重視體能、強化體能,這點毋庸置疑。但體測不應成為比賽攔路虎,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有各自不同的專項體能要求。
  • 人民日報稱體測不應成比賽攔路虎,要看到不同項目之間存在顯而易見...
    但是,把體能測試結果與比賽晉級掛鈎,甚至有的項目在1/4決賽階段不比專項只比體能,也讓不少體育迷直呼「看不懂比賽」。拿全國遊泳冠軍賽來說,如果選手抱著只遊一槍的心態,或許能在預賽中創造成績,但無法檢測連續作戰的能力,起不到模擬大賽的作用。對這種比賽槓桿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不察。
  • 體能測試成「攔路虎」,科學決策應貫穿每一步
    但比賽結束後,王簡嘉禾透露自己的體能測試分數不高,預計進不去決賽。在此之前,已有餘賀新、傅園慧、於靜瑤、方喆四位預賽排名第一的遊泳運動員因為同樣的理由無緣決賽。為何會接連出現「預賽第一被淘汰」的尷尬?根據此次競賽規程,先進行為期兩天的體能競賽,共設置垂直縱跳、引體向上、軀幹核心力量、30米衝刺、3000米跑5個項目。
  • 體測標準要追求統一與差異相結合
    正式比賽中,預賽成績前16名的運動員根據體能得分進行排序,前8名進入決賽。將遊泳運動員的跑步成績和在泳池中的表現放在一起比較,體能測試得分重於正式比賽成績,成為晉級的決定性因素,道理和根據都值得探討。不獨遊泳項目如此,翻看新聞即可發現,近期舉行的全國體操錦標賽、全國場地自行車錦標賽、全國桌球錦標賽等項目比賽中都增加了前置的體能測試,其中也出現了不少體測成績成「攔路虎」的現象。
  • 大學生體測不合格不能畢業!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體測
    可以看出,當前加強體育鍛鍊,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共識。(體測一景)當然在共識之外,不同的聲音同樣存在。強制方式真的就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唯一良方嗎?「但是不合格不允許畢業的說法會讓很多人反感,從而加深對運動的厭惡。「一位大一的同學如是說,」我認為,運動的興趣是要培養的,並不能簡單的從硬性要求來抓,提高身體素質應該從小開始。」
  • 體測替考被取消學位 教育部:高校應提高運動樂趣
    中國網北京12月14日訊(記者 劉佳)近日,山西省太原工業學院8名學生因體測替考事件,被校方通報取消學位獲得資格。這則新聞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今天,在教育部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迴應稱,應積極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讓學生找回運動樂趣。
  • 體測不影響運動員參與奧運選拔
    【國家體育總局:體測不影響高水平運動員奧運選拔】@人民日報體育 消息: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10月10日上午接受採訪時表示,近段時間以來部分項目所進行的體能測試僅是督促運動員加強基礎體能的措施,不會影響高水平運動員參與奧運會等國際大賽的選拔
  • 軍訓日記Ⅱ體測和拔河比賽拍了拍你並感嘆道挺突然的
    為增強同學的凝聚力與團結意識,豐富軍訓內容,我校於9月4日下午4:30分舉辦拔河比賽,在第一場比賽中,我們23連與19連打成平手,經歷了近一周的軍訓,同學們對這次拔河的熱情空前高漲。選拔選手 每個連隊派出10名男生,5名女生參加比賽,為了成為拔河隊的一員,同學們唇槍舌劍、勢均力敵,最後不得不以掰手腕一決勝負。
  • 人民日報評論部:別讓能力不足成為阻力
    原標題:別讓能力不足成為阻力(人民觀點)   新一輪改革大潮已經起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要突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突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突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民福祉,突出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積極回應。
  • 體測不合格就拿不到畢業證?!網友的評論兩邊倒……
    近日,在安慶師範大學體育運動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該校體育學院院長章翔表示,從2019年起,應屆畢業生如果體測不合格,就不予頒發畢業證書。對體測不合格的應屆畢業生會按照規定準予補測一次,補測不合格就只能畢業後回校補考,若補考再不及格將無法拿到畢業證。屆時,學生畢業後只能取得肄業證書。安慶師範大學官方微博更是直接坦言:確實是動真格的,不信明年6月見分曉!
  • 人民日報新媒體新聞評論話語分析
    等等都是在網絡上紅極一時網絡熱詞和口語化表達,在使用這些熱詞的時候,「睡前聊一會兒」這個欄目和「人民日報評論」的微信訂閱號內容就和受眾貼近,創造出對話的情境,讓對聊成為行文的風格,讓口語化表達成為這一欄目的標籤。 在兼具國家主義的價值觀表達的同時擁有口語化的對談,輕鬆明快、專業嚴密的行文、用此風格,「睡前聊一會兒」能夠成為該訂閱號最具影響力的欄目是有其機理所在。
  • 「體測不合格不發畢業證」,別急著拍磚
    近日,在安慶師範大學體育運動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該校體育學院院長章翔表示,從2019年起,應屆畢業生如果體測不合格,就不予頒發畢業證書。對體測不合格的應屆畢業生會按照規定準予補測一次,補測不合格就只能畢業後回校補考,若補考再不及格將無法拿到畢業證。屆時,學生畢業後只能取得肄業證書。
  • 亞體看點 | 體測,大學生必須要渡的「劫」
    在此之前,放假路上最大的攔路虎——體測,是每個大學生必須要「渡」的「劫」……對於現如今的大學生來說,最可怕的不是冬天從被窩裡爬出來上早課,也不是英語四六級沒有通過,體測才是他們的「噩夢」。2019年,教育部就發布了《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
  • 「體測替考100元50米」,既要嚴懲作弊也應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近日,一則「大學生體測替考『明碼標價』老師『看破不說破』」的新聞引發輿論關注。據新京報報導,體測「替考」在高校中並不罕見。一到體測季,在校園QQ群、微信群中,常有學生發布尋找體測替考的消息,且多明碼標價,依據不同的項目,其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人民幣不等。而由於監考不嚴格等原因,體測替考者很容易就能矇混過關。
  • 用體測代替競技,是高要求還是鬧笑話
    經過兩天的發酵,體測這兩天已經成為微博熱搜的常客。王簡嘉禾打破亞洲紀錄也進不了決賽、餘賀新破全國紀錄也進不了決賽、擊劍比賽用體測比賽代替……大家越來越看不明白,現在國內的體育比賽到底是在比什麼。如果體測分數排名沒到前8,即使是預賽第1也只能被淘汰。這條規定導致王簡嘉禾1500米自由式和800米自由式兩項預賽第一都進不了決賽,小姑娘也挺耿直,認為體測不應該成為決定性的東西。熟悉遊泳的人都知道,遊泳運動員長期泡在水裡,他們身體的關節比普通人都要「脆弱」一點,他們甚至連走路都要比常人弱一點。
  • 運動員的體測,不是健身房的全能考核|GymSquare
    隨著國家級運動員體測成績陸續公示,不少運動冠軍被最新要求的體測成績擋在門外,輿論譁然。今天,「體能測試」登上微博熱搜,其中,既有女子重劍兩名世界冠軍,因體測不達標止步全國賽16強,也有體測淘汰運動員太多,導致全國體操錦標賽上演業餘空翻。
  • 體測後,跳馬決賽驚現戲劇性一幕!
    體測後的跳馬決賽出現戲劇性一幕 @中新體育 9月29日消息,在昨日(28日)結束的全國體操錦標賽女子跳馬決賽中,不少運動員由於體測不過關無緣此次比賽,使得原本8人參加的決賽,最終僅有5名運動員入圍。
  • 體測,想說愛你不容易!
    體育教師並不能承擔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所有責任,但應該由測試結果的反饋,更加重視學校體育的開展,將結果反饋到踐行陽光體育的過程之中,不僅需要重視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本身,還應更多地關注測試前的體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和測試後對於「體困生」針對性的指導。
  • 山西大學生體測替考被取消學士學位:高校體測真的那麼難嗎?
    一位自稱是該校學生的網友表示,學校對體測一直很嚴,是一直在強調的事,作弊本身是不對的。對於體測替考現象,一位從業多年的大學運動與健康學院教師表示,原因其實很複雜。對一件沒興趣的事,去做也僅僅是完成任務而已,體測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不得不去參加的考試。找替考是因為對體育課的重要性不認可、不重視。換個角度想,如果大學體育課不是必修,那又有多少學生會去主動選呢?」近年來,大學生體測一直是較有爭議的話題,體測違規的處罰力度是一方面,體測該不該存在也有很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