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舟:輕舟已過萬重山

2020-12-17 電商報

有人說,有「姓孟」的基因是華為最重要的成功起點之一,因為任正非的嶽父是曾經擔任過四川副省長的孟東波,而孟東波的領導楊超則擔任過國家領導人的秘書。

也有人說,如果孟曉舟她爹不是任正非,她現在最多只能當個秘書科老大,而不是華為常務董事、CFO。

更不可能在福布斯發布的「2017中國最出色商界女性排行榜」中榜上有名,排名第八。

不可否認,任正非之女、華為接班人之一這些閃亮的光環,註定孟曉舟和你我等拼殺在北上廣深的普通職場人士成長路徑不一樣,她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平臺。

但是,在成為華為CFO之前,她也在華為蟄伏了20年,如今走上臺前的每一步,都是過去20年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鋪就的路,在這個偶像叢生的年代,我們更需要看到的是功成名就者抬頭低頭間的平凡歲月。

聚少離多,自由發展

1984年,那時改革開放沒多久,12歲的孟晚舟和弟弟任平被轉業到深圳南油集團的父母接到身邊,一家人,總算團聚在一起了。

據孟曉舟在文章《風箏》中回憶,當時的居住環境特別艱苦「父母響應黨的號召,在深圳艱苦工作,他們住在漏雨的環境裡,深圳是多雨地區,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四面透風的屋子裡,隔壁鄰居說話都能聽見。」

可是,在父母身邊呆了沒多久,為了不影響她的學習,她又被送到了貴州的爺爺奶奶家去上初中。

1992年,孟曉舟大學畢業,進入了建設銀行工作,一年後,由於銀行整合撤銷了一個網點,就離開了銀行,計劃出國留學。

從孟曉舟初期的人生道路來看,也許她並沒有繼承父業的意願。

陰差陽錯進入華為,打雜做起

可是,人生處處充滿著未知與驚喜,這就是生命的趣味所在。

嚴父任正非認為出國總要學點謀生技能,積累社會閱歷,而社會閱歷的第一條是對人要有認識,打雜的經歷有助於積累這些經驗,所以安排孟曉舟到華為打雜,從接電話開始做起。

那是1993年,那時候的華為還是一家小公司,當時公司的總機是一個有著密密麻麻鍵盤的平板,足足有一張辦公桌那麼大。每當電話進來,紅紅綠綠的信號燈就會不停閃爍。手忙腳亂的孟曉舟,曾經轉錯過很多電話。

進入華為打雜是父親任正非的意思,在孟曉舟看來那只不過是為出國做準備而已,可是一心計劃出國留學的孟曉舟,拿到offer了,卻戲劇性地因為被認為有移民傾向而被拒籤了。

被斷了出國念想的孟曉舟,於是只能繼續留在華為,在那打雜的一年半的時間裡,她並沒有因為是任正非的女兒而得到特別優待,她和另外三個女孩承擔了總機轉接和文件列印等瑣碎且辛苦的事務。

她還做過秘書、協助過銷售和服務部門,負責打字、製作產品目錄、安排展覽會務等,是華為早年僅有的三個秘書之一。

打雜生涯結束後,她進入了華為的行政部。

1996年,華為第一次參加國際通訊展,孟曉舟也隨團去了莫斯科,經歷了一次大磨練。

當時,領導讓她和另外一個同事去把美金兌換成盧布。走在異國涉世未深的兩個人,拿著一摞美金去街邊兌換。當好幾十捆盧布從窗口裡塞出來時,她倆第一次感受到匯率的放大效應,哪裡敢站在街邊點數,抱起來就往賓館狂奔。回到房間,鎖好門,仔細點數才發現少了100美金的盧布。所幸領導理解她們當時所處的環境,並沒有過多責難。

這次事件對孟晚舟日後的管理影響很大,她往管理上加入了溫情的因素。後來孟晚舟回憶當時的工作時說:「在這段繁忙、青澀的時光裡,大家給了我點點滴滴的溫暖與包容,如絲絲涓流融入心底,至今記憶猶新。二十多年來,一批批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與公司共同成長,華為包容了我們的懵懂、稚嫩、固執、甚至失誤。在無數將士沙場鏖戰毫不退縮的背後,包容始終是抹不掉的底色。」

當時,華為內部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她是任正非的女兒,因為16歲那年孟曉舟自己把名字改了,隨母親姓。

不過,世界並沒有不透風的牆,長相酷似任正非的她還是被有些員工一眼認出。而高中時代經常跑去華為辦公室列印試卷的她,也被一些老員工所熟知。

生性低調的她既不公開表明身份,也不堅決否認,因為任正非告訴她「講一句謊話就要用十句來掩蓋它,平凡人的能力就是講真話」。

在員工的印象中,孟晚舟待人隨和,「毫無老闆女兒的架子」,在她擔任前臺的那段時間裡,員工們沒事時都很喜歡和她聊天。

學成歸來,開啟財務生涯

1997年,孟曉舟去了華中理工大學讀碩士,學會計,一年半學成。

1998年,她又回到了華為的財務部門,這才真正開始了她在華為的職業生涯。

在孟晚舟從行政轉到財務的頭幾個月,只要總帳和明細帳的數據不一致,她的會計憑證一定是重點檢查對象。

不過,長相酷似任正非的孟曉舟,骨子裡的「狼性」一點也不比父親弱,幹起事情來一樣雷厲風行。

在此後的長達十四年的時間裡,她先後擔任過公司國際會計部總監、香港華為財務總監、帳務管理部總裁、銷售融資與資金管理部總裁等職,轟轟烈烈地幹過一些大事,對華為的發展功不可沒。

2003年,孟晚舟負責建立全球統一的華為財務組織,這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組織架構、業務流程、財務制度和IT平臺,使得全球的財務組織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運作。

從2005年到2009年,在華為全球帳務系統的統一化和標準化建設中,孟晚舟主導建立了五個帳務共享中心,覆蓋和支撐全球的會計核算工作,並推動華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在深圳落成。

從2007年開始,她負責實施華為集成財經服務的變革項目,該項目實施能為各級經營組織提供更完善、更準確、更有價值的財務數據,促使華為持續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綜合解決方案。

雖然,華為從2000年開始成本核算,卻沒有前瞻性的預算管理。因此,任正非仍然非常擔憂:「我們的確在海外拿到了不少大單,但我都不清楚這些單子是否賺錢。」

介於此,華為請來IBM,但是孟曉舟拒絕IBM像服務其他本土公司那樣為華為配置中國顧問,而是要求專業的外籍顧問直接指導華為的員工。

孟晚舟給出的觀點是華為需要的是「原汁原味」的跨國公司經驗,而不是經過本地調整之後的方法。

在IBM的幫助下,華為啟動ifs(集成財務轉型)項目,培養出數千名合格的財務總監,把規範的財務流程植入到華為公司的整個運營流程,實現了收入與利潤的平衡發展,使華為營收穩步增長。

由於她的加入,之後的華為財務管理更加順利,也解決了任正非最關注的財務問題。

不過,孟曉舟在華為發展得越是得心應手,越是能掀起巨大的波浪。

其中,關於華為接班人的新聞從來沒有斷過,2010年,一則重磅消息傳出:「華為總裁任正非逼走華為董事長孫亞芳及其親信,為其子任平順利接班鋪平道路」,馬上引起軒然大波。

這次接班人事件沒有波及孟曉舟,是因為在華為漫長的接班人計劃裡,孟晚舟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是晚來的「輕舟已過萬重山」,她在外界傳言中只是一個「甚至連高中都沒畢業」見不得大場面的女子,而她的弟弟任平才是傳說中任正非接班人的不二人選。

直到任正非本人出來澄清,傳言才終於消停。

手握財政大權,肩挑華為重任

可是,很快,風波就找上門來了,在幾個月之後的2011年4月,華為董事會改選,新一屆董事會中,身為常務董事的孟晚舟首次亮相,並擔任CFO,掌握華為財政大權。

再加上長相端莊大氣的她在照片中流露的氣質和氣勢,令人眼前一亮。而名單中,並沒有任平。於是,有媒體以「女兒入場兒子候場」為題來描述任正非的交班。

2013年,孟曉舟在華為2012業績預告媒體見面會上首次走到臺前,接受媒體採訪,還公開澄清了很多傳言,一亮相,就顯得自信、明媚。

很多對華為熟悉的人都曾經想像過這個時刻,可當這個「決定性的時刻」來臨時,卻又好像如此自然。

至此,眾人才知悉她就是任正非的女兒,這個默默在華為蟄伏了20年的女子。

從此,她頻頻亮相,出現在鎂光燈下,2016年9月26日,孟晚舟在清華大學做演講,引發了青年學子的強烈共鳴:

「大學之大在大師企業之強在強人。」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英雄不問出處,出處不如聚處。」

「金子其實不發光,選擇比天賦重要。」

而28日在北大,作為華為2017年校園招聘宣講會的收官之站,孟晚舟引用清朝梁同書的名句「出處不如聚處」,來說明北大和華為都是「人才因聚集而產生價值」,並與學生們進行了更多互動,在答問環節精彩紛呈。

這讓孟曉舟收穫了端莊、大氣、睿智的美譽,原來,這個蟄伏了20年的低調女子竟有如此口若懸河的口才與智慧。

同為富二代,和王思聰比,孟曉舟可謂是相當低調了。

做事雷厲風行,但待人和藹的孟晚舟是崇尚「狼性文化」的華為中的一股清流。

不管未來華為的接班人究竟是誰?

在謎底揭曉之前,這都是個尚未參透的懸疑故事。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今,身為董事會成員並執掌華為財政大權的孟晚舟,在華為的作用和地位已是舉足輕重。

這位兒女雙全,又低調能幹的女子,用她的魅力書寫用實力去「拼爹」的故事。

是的,不能讓父母的光環遮蔽住自己的能力,而是用自己的努力讓家族增輝!

電商報原創,轉載請註明以下信息

來源:電商報

電商報,看電商,中國電子商務權威媒體!

(未註明,一律舉報抄襲者)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鐘聲:輕舟已過萬重山
    最近一段時間,中美經貿磋商尚未達成任何協議,美方就一再給中方亂扣帽子,指責中方「倒退」、「背棄」、在一些已達成共識的問題上立場出現「倒退」。美方用這樣的伎倆一邊混淆視聽,一邊揮舞大棒,實質是霸凌主義的又一次表演。眾所周知,磋商本是交換意見、縮小分歧、謀求共識、解決問題的過程。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迴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注釋 發: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註:「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
  • 科學網—李家春院士談「流動」:為何「輕舟已過萬重山」
    ■為什麼「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是一種流動現象 中國古代詩詞往往反映了詩人的一種意境,然而,在很多詩歌中還蘊含著科學原理。下面我就給大家舉兩個例子。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所作的七言絕句《早發白帝城》,抒發了詩人遇赦後愉快的心情,描述了沿途江山的壯麗多姿和順水行舟。其實,「輕舟已過萬重山」體現了一種流動現象。為什麼三峽建成前後,船的航速不一樣?沒建三峽之前可以輕快如飛。三峽工程建成以後,「高峽出平湖」,流速就大大減緩了。實際上,這是由於河道的比降不同,也就是說水面的坡度不同所致。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第二句的「千裡」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裡,巧妙的地方在於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
  • 柳傳志「謝幕」——輕舟已過萬重山
    因此,「輕舟已過萬重山」可能更適合柳公當下之現狀。在中國改革開放最為激蕩的40年當中,柳公可謂「起得最早,活得最久,事業成功,傳承有道」,其職業生涯雖經歷坎坷,但幾近完美。因此,75歲的柳傳志被業界稱為「教父級」別的存在,他的人生路徑與中國的改革相呼應,終成一段傳奇。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個詩情畫意沒有了(淨空老法師)
    我們在古人詩詞裡面念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個詩情畫意沒有了,根本沒有了。這人定勝天,把樹木砍得光光的,引起長江泛濫,那就是你跟長江鬥,長江一生氣,一發大水,多少人死亡,生命財產傷亡多少!你怎麼鬥得過它?到現在才知道,森林是保持水土,要是沒有樹木的根在泥土裡,泥土被水浸了很容易崩潰,堤防都會崩掉。
  • 時光雖然隨風流失,過往記憶仍留存,輕嘆一葉輕舟,真是太美了
    好懷念那時的時光~古代詩人對這種場景也是詩意大發的:一葉輕舟。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巖陵。君臣一夢,今古虛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乘風破浪的輕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公元2020年,在當年李白的輕舟掠過的萬重山上,51歲的李英正在衝洗剛摘下來的橙子。一千多年過去,輕舟和猿聲早已走遠,生活的元素和重心變了又變,唯有水,成為一代又一代綿延裡永恆的載體。759年,江水載起李白乘風破浪的輕舟。
  •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讓他以喜歡的方式過暑假
    但他越舒服,我的心裡就越難受,因為我知道過得太安逸就越容易懈怠。長此以往,對孩子肯定是不利的。所以,不能以孩子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揚眉吐氣」叫「輕舟已過萬重山」。也有一種「悔之晚矣」叫「輕舟已過萬重山。」
  • 【對話】尹紹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上)
    父親在西安時曾參與國共合作事宜,曾經多次參加抗擊日寇的戰鬥,對抗戰做過貢獻。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父親榮獲紀念章一枚,紀念章證明書寫道:「前陸軍上校尹文德曾參與對日抗戰,犧牲奉獻,功在國家,特頒發抗戰紀念章一枚,以昭尊崇。」自稱為「抗戰老兵」的原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將軍也為父親題詞:「騰越英靈。」二伯為人寬厚大度,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常有公益慈善之舉,深得鄉親敬重。
  • 顧宏斌:駕「輕舟」飛天打造中國牌飛行模擬器
    從無到有,「輕舟」駛入飛行模擬器領域 現代飛行模擬器,集航空科技、計算機、機械、電氣、電子、自動控制、液壓、光學等技術於一身,是一種十分複雜精密的高科技設備。 本世紀初,我國在這個領域還很薄弱,顧宏斌就「單槍匹馬」開始了飛行模擬器的技術研發。
  • 「清粥」已過萬重山,一碗粥的萬種風情
    千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從文火熬製白粥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中正平和的人生智慧。白粥的精華在於「米油」。粥熬好後,粥上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中醫稱它為米油。關於米油的好處,許多中醫都有著述,清代藥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強調:「米油滋陰,功勝於熟地。」
  • 乘輕舟 千帆競|雲從科技智慧物聯「千帆計劃」已開啟
    「三化合一」的智慧物聯為順應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發展,雲從科技基於基於人機協同開發了輕舟平臺,攜手合作夥伴共助各行業智慧前行。雲從輕舟平臺依託領先的感知AI技術和可信計算技術,可為客戶帶來了更廣闊的數據源選擇。開創性地讓感知信息、專家經驗和現有的多源業務數據相結合,以「AI數據湖」實現行業價值閉環,全面助力「場景+AI」定義的「數位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三化合一」的智慧物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