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鐘聲:輕舟已過萬重山

2020-12-17 海外網

最近一段時間,中美經貿磋商尚未達成任何協議,美方就一再給中方亂扣帽子,指責中方「倒退」、「背棄」、在一些已達成共識的問題上立場出現「倒退」。美方用這樣的伎倆一邊混淆視聽,一邊揮舞大棒,實質是霸凌主義的又一次表演。

眾所周知,磋商本是交換意見、縮小分歧、謀求共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磋商過程中雙方有不同觀點是正常的,雙方正式達成協議前有變化也是正常的。現在磋商還未結束、協議尚未籤署,何談什麼「倒退」與「背棄」?尊重談判夥伴,這是國際談判的規則。只要中方提出自己的關切,美方就盛氣凌人地指責中方,美方真是無禮到了極點!美方此舉還有端不到桌面上的盤算,那就是為美方極限施壓尋找藉口。

究竟是哪一方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事實不辯自明。

去年12月1日,中美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期間達成共識,停止加徵新的關稅,並要求兩國工作團隊加緊磋商,朝著取消所有加徵關稅的方向,達成互利雙贏的具體協議。此後,雙方磋商團隊往來於大洋兩岸,讓世界看到了中方解決經貿問題的誠意。在不久前的第十輪磋商中,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還表示貿易磋商「富有成效」。然而,話音未落,美方就指責中方「倒退」、「背棄」,單方面宣布加徵關稅,完全背離兩國之前達成的共識,使中美經貿磋商嚴重受挫。這是誰在「倒退」、「背棄」,明白人一眼就看得真真切切。

從中美經貿磋商的進程看,把車開得歪歪扭扭、倒來倒去的是美方,美方反覆無常已經成了常態。美方一會兒說「與中方的磋商進行得非常順利」,一會兒又指責中方在貿易磋商中「毀約」;一會兒堅稱要與中方「達成一份非常全面的重大協議」,一會兒又宣布「非常樂意提高中方輸美商品的關稅稅率」。不僅是言論上口是心非,行動上更是前後矛盾,前腳派出工作團隊到中國磋商,後腳就揮起關稅大棒破壞磋商進程。

正是美方的反覆無常、朝三暮四,讓中美經貿磋商跌宕起伏。去年5月19日,中美雙方曾經達成重要共識,並且發表了聯合聲明,但5月29日美方就單方面「倒退」、「背棄」,撕毀協議,背棄共識;去年6月初雙方曾就能源和農業領域的具體合作達成共識,6月15日美方又一次「倒退」、「背棄」……美國人的臉,一天一個樣,讓世人直嘆跟不上節奏。

在國際事務中強詞奪理,對他國隨意指責、橫加幹涉,動不動就翻臉,時不時就變臉,是美國一貫的做派,有時甚至到了荒誕不經的地步。這一次,美方故伎重演,煞有介事地拋出所謂的「中國退步論」,終將自摑臉皮、貽笑大方。

中方一直抱著最大的誠意推動經貿磋商,希望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達成一份互利雙贏的協議。儘管美方加徵關稅行為使第十一輪磋商進程遭到嚴重挫折,中方磋商團隊依然前往華盛頓,中方推動磋商的誠意有目共睹。

事實上,中國歷來「言必信、行必果」,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去年以來,中國擴大開放的一系列措施正在加速落地:大幅下調汽車、化妝品等進口關稅;審議出臺外商投資法;放寬市場準入,一般製造業已基本實現對外資全部開放……

不僅說到做到,還將做得更好!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措施,在世界範圍引發熱烈反響。世人看到的是,中國改革開放正在滿懷信心地高歌猛進。

中國是有原則、有底線的。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將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堅決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如果把中方堅持原則、拒絕損害說成是「倒退」、「背棄」,那只能是強盜邏輯。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方從來沒有讓步,何來「倒退」、「背棄」之說!自己想像自己取得了「進步」,遭到拒絕後就誣稱中方「倒退」、「背棄」,想要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只能是一廂情願。中國人民過去沒有、今天不會、將來更不可能拿原則問題和核心利益作交換。指望著中國吞下損害自身核心利益的苦果,指望中國在重大原則問題上讓步,註定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為了在經貿磋商中撈到更大好處,美國罔顧事實、亂扣帽子、極限施壓,嚴重透支了其國際信用,既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更抹黑不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永遠向前,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永遠向前,絕不是一些人一聲「倒退」、「背棄」就能抹殺得了的!正所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2日   第 03 版)

責編:刁世峰

31561238,.人民日報鐘聲:輕舟已過萬重山,.2019-05-22 05:06:54,.204411,.刁世峰

相關焦點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迴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注釋 發: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楊齊賢註:「白帝城,公孫述所築。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自以承漢土運,故稱白帝,改魚復為白帝城。」
  • 科學網—李家春院士談「流動」:為何「輕舟已過萬重山」
    ■為什麼「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是一種流動現象 中國古代詩詞往往反映了詩人的一種意境,然而,在很多詩歌中還蘊含著科學原理。下面我就給大家舉兩個例子。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所作的七言絕句《早發白帝城》,抒發了詩人遇赦後愉快的心情,描述了沿途江山的壯麗多姿和順水行舟。其實,「輕舟已過萬重山」體現了一種流動現象。為什麼三峽建成前後,船的航速不一樣?沒建三峽之前可以輕快如飛。三峽工程建成以後,「高峽出平湖」,流速就大大減緩了。實際上,這是由於河道的比降不同,也就是說水面的坡度不同所致。
  • 孟曉舟:輕舟已過萬重山
    有人說,有「姓孟」的基因是華為最重要的成功起點之一,因為任正非的嶽父是曾經擔任過四川副省長的孟東波,而孟東波的領導楊超則擔任過國家領導人的秘書。也有人說,如果孟曉舟她爹不是任正非,她現在最多只能當個秘書科老大,而不是華為常務董事、CFO。更不可能在福布斯發布的「2017中國最出色商界女性排行榜」中榜上有名,排名第八。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第二句的「千裡」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裡,巧妙的地方在於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
  • 柳傳志「謝幕」——輕舟已過萬重山
    因此,「輕舟已過萬重山」可能更適合柳公當下之現狀。在中國改革開放最為激蕩的40年當中,柳公可謂「起得最早,活得最久,事業成功,傳承有道」,其職業生涯雖經歷坎坷,但幾近完美。因此,75歲的柳傳志被業界稱為「教父級」別的存在,他的人生路徑與中國的改革相呼應,終成一段傳奇。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個詩情畫意沒有了(淨空老法師)
    我們在古人詩詞裡面念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個詩情畫意沒有了,根本沒有了。這人定勝天,把樹木砍得光光的,引起長江泛濫,那就是你跟長江鬥,長江一生氣,一發大水,多少人死亡,生命財產傷亡多少!你怎麼鬥得過它?到現在才知道,森林是保持水土,要是沒有樹木的根在泥土裡,泥土被水浸了很容易崩潰,堤防都會崩掉。
  • 時光雖然隨風流失,過往記憶仍留存,輕嘆一葉輕舟,真是太美了
    好懷念那時的時光~古代詩人對這種場景也是詩意大發的:一葉輕舟。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巖陵。君臣一夢,今古虛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乘風破浪的輕舟和水到渠成的幸福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公元2020年,在當年李白的輕舟掠過的萬重山上,51歲的李英正在衝洗剛摘下來的橙子。一千多年過去,輕舟和猿聲早已走遠,生活的元素和重心變了又變,唯有水,成為一代又一代綿延裡永恆的載體。759年,江水載起李白乘風破浪的輕舟。
  • 人民日報鐘聲:「甩鍋」推責暴露無信失職
    蓬佩奧之流的政治偏執顯然已到「病入膏肓」的程度,自欺欺人,貽害無窮。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500萬例,死亡病例逾16萬。面對如此嚴峻的疫情形勢,美國一些政客不盡心盡責控制好國內疫情、挽救民眾生命,反而沉溺於各式各樣的政治作秀。正如美國著名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所言,這些政客將疫情視為攫取權力和黨派利益的契機,不惜以無數美國普通民眾的生命為代價。
  • 人民日報鐘聲:事關根本利益就當鍥而不捨
    原標題:事關根本利益就當鍥而不捨(鐘聲)   當下,讓中美關係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穩定發展,尤其需要洞察歷史的宏大視野和高度負責的政治擔當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07日 02 版)
  • [學子論文]「鐘聲」敲響了什麼?
    關鍵詞 人民日報;鐘聲;國際評論 《人民日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是我國最具權威性、最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報紙。在很長的時間裡,人民日報評論曾是政治「晴雨表」,人們習慣在評論文章的字裡行間,尋找其中的政治訊息,揣度政策取向、人事變動、思想交鋒。
  • 毀掉一個孩子,就是讓他以喜歡的方式過暑假
    但他越舒服,我的心裡就越難受,因為我知道過得太安逸就越容易懈怠。長此以往,對孩子肯定是不利的。所以,不能以孩子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揚眉吐氣」叫「輕舟已過萬重山」。也有一種「悔之晚矣」叫「輕舟已過萬重山。」
  • 【對話】尹紹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上)
    父親在西安時曾參與國共合作事宜,曾經多次參加抗擊日寇的戰鬥,對抗戰做過貢獻。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父親榮獲紀念章一枚,紀念章證明書寫道:「前陸軍上校尹文德曾參與對日抗戰,犧牲奉獻,功在國家,特頒發抗戰紀念章一枚,以昭尊崇。」自稱為「抗戰老兵」的原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將軍也為父親題詞:「騰越英靈。」二伯為人寬厚大度,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常有公益慈善之舉,深得鄉親敬重。
  • 顧宏斌:駕「輕舟」飛天打造中國牌飛行模擬器
    從無到有,「輕舟」駛入飛行模擬器領域 現代飛行模擬器,集航空科技、計算機、機械、電氣、電子、自動控制、液壓、光學等技術於一身,是一種十分複雜精密的高科技設備。 本世紀初,我國在這個領域還很薄弱,顧宏斌就「單槍匹馬」開始了飛行模擬器的技術研發。
  • 「清粥」已過萬重山,一碗粥的萬種風情
    千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從文火熬製白粥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中正平和的人生智慧。白粥的精華在於「米油」。粥熬好後,粥上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中醫稱它為米油。關於米油的好處,許多中醫都有著述,清代藥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強調:「米油滋陰,功勝於熟地。」
  • 人民日報鐘聲:以鄰為壑換不來獨善其身
    人民日報鐘聲:以鄰為壑換不來獨善其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世界衛生組織多次表示不建議各國採取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呼籲各國應基於證據採取令人信服的措施。
  • 詩詞丨人民日報推薦36首絕美詩詞,原來古人這樣描寫天氣
    人民日報根據「風、雲、雨、雪、霜、露、虹、霧、雷」8個角度總結了36首描寫天氣的經典詩詞。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古人筆下的氣象萬千吧!1.風來源:人民日報微博《如夢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