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邳州人,80多年前,他發起成立並領導的蘇魯豫皖邊區特委,廣泛活躍於山東、江蘇、河南、安徽四省邊區二十餘縣的廣大區域,被稱為中國共產黨「白區工作的一面旗幟」。他就是中共徐州黨史代表人物之一——郭子化。
驕陽似火的7月,記者走進了邳州郭宋莊村,探訪郭子化的故居。郭子化的侄子帶領記者來到郭子化小時候生活的地方,打開院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郭子化故居」幾個字。
這已經不是最初的模樣了,這幾年郭家後人為了紀念自家的「大英雄」,幾家共同出資為郭子化的房子進行了修繕。
走進屋內,看到落滿灰塵的家具和滿牆的老照片,仿佛那段崢嶸歲月又出現在了記者眼前。
郭子化10歲那年,父親讓他讀私塾,因災荒不斷,在私塾裡只讀了兩年便輟學了。後來靠叔伯兩家的資助,20歲的郭子化到離家18裡的古邳鎮嶧陽高級小學繼續讀書。
邳州市史志辦副主任王永生說:「1918年夏,郭子化高小畢業,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徐州第七師範學校。在校期間,由於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郭子化開始閱讀一些進步書刊,接受了新思想。」
1919年,郭子化參與領導響應北京五四運動的學生愛國運動,被推選為徐州學生聯合會會長。他還組織宣傳隊和抵制日貨小分隊,到各商店、火車站查禁日貨。1926年,郭子化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北伐戰爭。
1930年,郭子化在安徽領導農民暴動失敗後,受到國民黨當局通緝,便化名葛幼如來到沛縣孔莊小學任教,擔任語文老師,人稱葛先生。
他在學校組織「讀書會」,向學生推薦《少年漂泊者》《吶喊》《彷徨》等進步書籍,向學生講述「可怕的西北風」「誰養活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故事,引導學生嚮往光明,追求真理,肩負起救國救民的重任。
沛縣孔莊小學退休會計張應法說:「我聽歲數大的跟他上過學的那些學生那些老年人介紹過,學生在他領導下,進步都比較快,對當時的時局認識得比較清楚。」
據了解,目前孔莊村正在編撰村志,張應法擔任主編。他說,村志裡「紅色孔莊」那一章專門介紹了郭子化的故事,他走訪了很多認識郭子化的村民,據他們介紹,當時郭子化才華橫溢,當他看到報紙上報導了徐州市某中學的一位學生在張貼宣傳海報時被捕,為革命捐軀的事跡後,大力向學生宣講,並借用當時民間流行的《小麻雀》的曲調,編寫進步歌曲《少年之魂》。
另外,他還使用《蘇武牧羊》歌譜為該校作了校歌,宣傳救國道理,灌輸進步思想。歌詞中寫道:盛夏戰酷暑,隆冬抗嚴寒,霜雪礪冰節,烈日壯心肝,從來健兒成功立業,唯在不怕難。
張應法說:「他文採比較突出,他能譜曲還能寫歌詞,他利用《蘇武牧羊》曲調填寫了新的歌詞,在當時來說,大部分學生都會唱。對於當時的時局來說,有些人認識得不那麼清楚,他譜寫的歌詞大家反覆一唱,確實連老師加學生思想境界都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
這首歌深深感染了師生。學生們每天進校後集體詠唱,湖區一帶所有小學也把這首歌作為校歌。這首歌在社會上引起不同反響,許多開明人士深為讚許。
任教期間,郭子化除了向學生灌輸革命思想,更重要的是在師生中秘密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蘇魯豫皖邊區特委領導叢林的兒子、現任蘇魯豫皖邊區特委研究會副會長的叢亞東說:「他(郭子化)教一些進步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發展了七八個人,我父親叢林是被他介紹入黨的,所以我父親是他的學生,我父親對這一段很清楚,我父親對這一段有寫過專門的文章。」
(圖片來源網絡)
1931年7月,郭子化身份暴露,國民黨沛縣當局準備秘密抓捕他,上級領導讓他趕緊撤離學校,郭子化第二天晚上就離開了沛縣。
1932年10月,郭子化來到棗莊,在那裡,他迎來了革命生涯中最困難最艱苦的階段,他領導的蘇魯豫皖邊區特委成為白區鬥爭的一面旗幟。
【感謝徐州市史志辦公室的大力支持】
編 輯:郝 娜
資料來源:徐州交通廣播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