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徐州】《走進郭子化的「潛伏」歲月》上篇《播撒革命的火種》

2020-12-12 騰訊網

他是邳州人,80多年前,他發起成立並領導的蘇魯豫皖邊區特委,廣泛活躍於山東、江蘇、河南、安徽四省邊區二十餘縣的廣大區域,被稱為中國共產黨「白區工作的一面旗幟」。他就是中共徐州黨史代表人物之一——郭子化。

驕陽似火的7月,記者走進了邳州郭宋莊村,探訪郭子化的故居。郭子化的侄子帶領記者來到郭子化小時候生活的地方,打開院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郭子化故居」幾個字。

這已經不是最初的模樣了,這幾年郭家後人為了紀念自家的「大英雄」,幾家共同出資為郭子化的房子進行了修繕。

走進屋內,看到落滿灰塵的家具和滿牆的老照片,仿佛那段崢嶸歲月又出現在了記者眼前。

郭子化10歲那年,父親讓他讀私塾,因災荒不斷,在私塾裡只讀了兩年便輟學了。後來靠叔伯兩家的資助,20歲的郭子化到離家18裡的古邳鎮嶧陽高級小學繼續讀書。

邳州市史志辦副主任王永生說:「1918年夏,郭子化高小畢業,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徐州第七師範學校。在校期間,由於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郭子化開始閱讀一些進步書刊,接受了新思想。」

1919年,郭子化參與領導響應北京五四運動的學生愛國運動,被推選為徐州學生聯合會會長。他還組織宣傳隊和抵制日貨小分隊,到各商店、火車站查禁日貨。1926年,郭子化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北伐戰爭。

1930年,郭子化在安徽領導農民暴動失敗後,受到國民黨當局通緝,便化名葛幼如來到沛縣孔莊小學任教,擔任語文老師,人稱葛先生。

他在學校組織「讀書會」,向學生推薦《少年漂泊者》《吶喊》《彷徨》等進步書籍,向學生講述「可怕的西北風」「誰養活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故事,引導學生嚮往光明,追求真理,肩負起救國救民的重任。

沛縣孔莊小學退休會計張應法說:「我聽歲數大的跟他上過學的那些學生那些老年人介紹過,學生在他領導下,進步都比較快,對當時的時局認識得比較清楚。」

據了解,目前孔莊村正在編撰村志,張應法擔任主編。他說,村志裡「紅色孔莊」那一章專門介紹了郭子化的故事,他走訪了很多認識郭子化的村民,據他們介紹,當時郭子化才華橫溢,當他看到報紙上報導了徐州市某中學的一位學生在張貼宣傳海報時被捕,為革命捐軀的事跡後,大力向學生宣講,並借用當時民間流行的《小麻雀》的曲調,編寫進步歌曲《少年之魂》。

另外,他還使用《蘇武牧羊》歌譜為該校作了校歌,宣傳救國道理,灌輸進步思想。歌詞中寫道:盛夏戰酷暑,隆冬抗嚴寒,霜雪礪冰節,烈日壯心肝,從來健兒成功立業,唯在不怕難。

張應法說:「他文採比較突出,他能譜曲還能寫歌詞,他利用《蘇武牧羊》曲調填寫了新的歌詞,在當時來說,大部分學生都會唱。對於當時的時局來說,有些人認識得不那麼清楚,他譜寫的歌詞大家反覆一唱,確實連老師加學生思想境界都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

這首歌深深感染了師生。學生們每天進校後集體詠唱,湖區一帶所有小學也把這首歌作為校歌。這首歌在社會上引起不同反響,許多開明人士深為讚許。

任教期間,郭子化除了向學生灌輸革命思想,更重要的是在師生中秘密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蘇魯豫皖邊區特委領導叢林的兒子、現任蘇魯豫皖邊區特委研究會副會長的叢亞東說:他(郭子化)教一些進步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發展了七八個人,我父親叢林是被他介紹入黨的,所以我父親是他的學生,我父親對這一段很清楚,我父親對這一段有寫過專門的文章。

(圖片來源網絡)

1931年7月,郭子化身份暴露,國民黨沛縣當局準備秘密抓捕他,上級領導讓他趕緊撤離學校,郭子化第二天晚上就離開了沛縣。

1932年10月,郭子化來到棗莊,在那裡,他迎來了革命生涯中最困難最艱苦的階段,他領導的蘇魯豫皖邊區特委成為白區鬥爭的一面旗幟。

【感謝徐州市史志辦公室的大力支持】

編 輯:郝 娜

資料來源:徐州交通廣播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汪滌源:播撒革命火種的先驅
    汪滌源把革命的火種播撒在豫鄂等地,為中國農民運動的興起作出了積極貢獻。他雖然沒能留下什麼遺物,但他的革命精神卻猶如燈塔,指引著後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校史冊上清晰地記載著汪滌源等人在這裡從事革命活動的情況。」9月8日,在汪滌源曾經工作過的校園裡,長葛市委外宣辦主任左瑛君帶領記者追尋歷史的印記……    汪滌源,河南省商城縣人,1921年考入南京東南大學,次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4年,汪滌源帶著發展團組織的任務,到許長公立中等蠶桑實業學堂任英語教員。
  • 寒冬不寒冷,徐州移動播撒文明火種
    志願者擦拭站臺櫥窗今天是徐州移動的「文明實踐日」,每到這一天,車站、廣場、商超總會出現「紅馬甲」的身影。志願者攙扶老人上車「這些年輕人的臉我記不住,但他們背後寫著『徐州移動青年志願者』的紅馬甲我可不陌生。菜市場垃圾清理、交通路口行人引導、車站商場文明宣傳,哪哪都有他們。
  • 我市首部紅色少兒電視劇《火種》開機
    8月20日,我市首部紅色少兒電視劇《火種》在盂縣路家村鎮張家堖村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行開機儀式。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鐵梅出席活動,並宣布紅色少兒電視劇《火種》正式開機。
  • 重慶紅巖革命故事「走進」四川外國語大學 新穎形式傳遞革命精神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 實習生 李茂佳12月7日,「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重慶紅巖革命故事展演「走進」四川外國語大學,通過講、誦、展、演等鮮活舞臺形式,為該校1000名師生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想政治課,傳遞革命精神。
  • 中國作家協會在京舉行「走進紅色歲月」座談會
    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應妮)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9周年,中國作協20日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走進紅色歲月」座談會。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表示,「走進紅色歲月」活動是對作家們「深入生活」的一次創新探索、「核心價值」的一次精神洗禮、「紅色資源」的一次文化傳承、貫徹《講話》精神的一次重要的文學實踐。
  • 走進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重溫紅色記憶
    2020年8月5日,洛陽師範學院永信班實踐團成員來到河南省確山縣的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組織開展了一個「走進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重溫紅色記憶」的活動。 永信青年走在素有「小延安」之稱的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內,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 紀劬勞學校:廣開新式教育先河 播撒紅色革命火種
    該學校既是平湖教育發展的裡程碑,也是平湖革命歷史上的紅色搖籃。2001年,紀劬勞學校被列為龍崗區文物保護單位,並加以維修整固。 站在紀劬勞學校前,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這所學校興建的最初目的是平湖鄉賢劉鑄伯為感念慈母之恩,啟迪後人智慧。學校首開平湖國民新式教育之先河,影響力越來越大。
  • 再來大別山,重溫革命歲月
    當天下午,他首先來到位於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瞻仰革命烈士紀念堂。隨後,參觀了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並看望了當地紅軍後代、烈士家屬代表。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來到大別山革命老區。上一次是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徽考察,第一站就來到位於大別山區的金寨縣。
  • 讓紅色旅遊「紅」遍革命老區
    紅色革命的火種未曾熄滅。84年後的今天,紅軍戰士以血肉之軀譜寫的這首壯麗史詩,依然閃耀著奪目光輝,照耀著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長徵之路。  8月27日,「70年 瞰四川」——第三屆全國主流媒體航拍四川大型採訪團走進雅安天全縣仁義鄉紅軍村,探訪往昔印記,感受今日規劃發展,當地的紅軍文化及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們感慨不已。
  • 讓井岡山精神的火種生生不息——看我市如何擦亮紅色名片
    90多年後,我市廣大幹部群眾帶頭做井岡山精神的傳揚人、守護人、踐行者,結合新時代特色,做好本職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讓井岡山精神的火種生生不息。  傳承  「最近我在忙著進行紅色培訓特色課程研發,以革命文物為素材,通過講述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讓革命文化鮮活起來。」
  • 建軍節丨湯旺縣第一小學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主題系列活動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八一」建軍節前夕,湯旺縣第一小學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開展了以「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文化教育,將紅色基因融入精神血脈,把紅色火種播撒進隊員們心中,激發他們努力奮發實現中國夢的遠大志向!
  • 福鼎前岐親子主題活動:追尋紅軍足跡 重溫紅色記憶
    福鼎新聞網訊(記者 謝樹淵)10月25日,福鼎市金灘嘉苑幼兒園的100多位小朋友及家長,一同走進前岐開展「追尋紅軍足跡,重溫紅色記憶」重走紅軍路親子主題活動,從黃仁村出發徒步向「紅色搖籃」李家山挺進。前岐是閩浙邊界著名革命老區,是閩東革命根據地和浙南遊擊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鼎平革命的發源地和中心。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第十次擴大會議曾在這裡召開,並正式通過了成立浙南人民革命委員會的決議,劉英、粟裕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這裡取得了李家山戰鬥等重要勝利。
  • 【最美家政人】播撒技術火種 傳遞愛心服務——記家政培訓師王海玲
    【最美家政人】播撒技術火種 傳遞愛心服務——記家政培訓師王海玲 2020-12-04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播革命火種 堅守初心使命 ——羅平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巡迴宣講走進板橋鎮
    為紮實推進全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到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心中,11月5日,羅平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巡迴宣講走進板橋鎮。宣講團為使當地黨員群眾、師生們願意聽、聽得懂、能領會,在創新內容方式上想辦法、出實招,藉助文藝宣傳形式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勢,通過微黨課、紀實演講、「清風話語」、舞蹈、朗誦等舞臺形式,並充分發揮板橋鎮革命老區的優勢,針對性的講述紅色革命故事
  • 廣西三江:走進革命老區 宣講紅色傳奇
    廣西三江:走進革命老區 宣講紅色傳奇7月31日上午,來自浙江省邊防檢查總站杭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領導、浙江省西子慈善基金會的領導,三江縣關工委、該縣洋溪鄉黨委的領導一行10餘人,懷著無比崇敬和激動的心情,走進洋溪,走進革命老區,走進該校校園,開展「紅色傳奇」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
  • 紅色火種如何成功燎原,劉統新作《火種》打響新年第一槍
    《火種》書封。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一百年在人類歷史上只是短短一瞬,在中國歷史上卻是一個翻天覆地的過程。中國共產黨是怎麼走向成熟政黨的?又是如何在風雨飄搖的上海起步,創建了新中國?著名黨史、軍史專家劉統的新作《火種》用無數細節為讀者解密紅色火種如何成功燎原,再現百年中國偉大復興之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歷史已經人所共知,關於共產黨早期組織和中共一大的著作已經出了許多,還能寫出什麼新意?《火種》的新書發布會上,劉統說道,在構思選題大綱時就認識到,共產黨的產生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歷史時代發展的產物。要想寫清楚他的誕生,必須將其放到一個更大的歷史範圍去研究和探討。
  • 軍史|南梁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
    ,深入進行黨史軍史和光榮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80多年前,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陝甘邊軍民浴血奮戰,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在播撒革命火種、開展革命運動、建立革命政權的艱苦鬥爭中,他們用熱血和生命鑄就了不朽的功勳和南梁精神。在革命歷史長河中,南梁與延安如月轉陽,奏響了新一輪革命高潮的序曲。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再來大別山,重溫革命歲月
    當天下午,他首先來到位於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瞻仰革命烈士紀念堂。隨後,參觀了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並看望了當地紅軍後代、烈士家屬代表。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此次河南考察,第一站同樣是來到大別山革命老區,位於河南信陽的新縣。  地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大別山,是一片紅色火種曾經燎原的土地,也是一片紅色旗幟屹立不倒的土地。
  • 東明路街道生活日記——「「四史」學習」「播撒紅色種子 傳承革命精神」——青少年『四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
    播撒紅色種子傳承革命精神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思想引領工作,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意識,東明路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堅持把「四史」教育內容融入青少年活動中。8月20日,東明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播撒紅色種子 傳承革命精神」——青少年『四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引導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情感。轄區內40組親子家庭參加活動。
  • 河南學子三下鄉:紅色精神潤童心,革命精神永流傳
    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承載了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紅色文化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把革命歷史、傳統文化、國情等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孩子們的思想裡,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