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缸杯是明成化鬥彩杯之一。飲酒用具。造型為敞口,淺腹,臥足。因杯身以鬥彩描繪線雞啄早哺雛,姿態栩栩如生,輔以牡丹、蘭花、柱石紋,故名。
雞缸杯自成化以來,可謂希世之珍,亙古重寶,堪稱神品。春秋百載,後代帝王無不稱頌讚賞,竭力仿製
本品即為雍正仿成化雞缸杯,敞口,斜壁含蓄,臥足精緻,胎體輕薄,釉質潔白細膩,光潔潤澤。外壁以鬥彩裝飾,紋飾為仿自成化鬥彩雞缸杯的圖案,只見杯壁繪公雞偕母雞率幼雛覓食,園中且有花葉秀石,伴以綠彩萱草。畫面生動活潑,設色典雅精細。除洞石用青花描繪以外,畫面其它紋飾均以青花勾勒紋飾邊沿,內填各彩。底部內書「成化年制」楷書款,藍款略朦朧。如此彩瓷,須二次燒成,燒造艱難,且成對保存,更顯珍貴。
因成窯雞缸杯存世稀少,好古之人皆以得之為榮,早在明代嘉靖、萬曆時期即極為名貴。萬曆《神宗實錄》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萬曆野獲編》亦有「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之記載,萬曆朝距成化朝僅經過百餘年,已珍貴至此。因此,自明嘉靖時開始,仿製成窯雞缸杯者便絡繹不絕,後以清代康雍乾三朝仿燒更為成功,尤以雍正一朝最為逼真。究其原因,在於雍正一朝已臻化境之制瓷水平,以及雍正皇帝本人超群的藝術品位。
雍正時期的瓷器以精細著稱於世,歷史雖短,但燒制的數量和規模甚為可觀。其突出特點為,瓷質瑩潔,工藝精細,器型雋秀,典雅優美,品類繁多,釉色齊備,各種品類瓷器的燒造均技術高超,其中鬥彩工藝的高度發展,成為繼明成化以來的第二個高峰期。這種成就不僅源於雍正帝對於藝術品「文雅精細」的審美風格,並且對於瓷器的燒造直接過問,更派出年希堯、唐英等一批督陶官親力親為參與官窯瓷器的督導,從而形成了雍正一朝獨特的鬥彩工藝風格。雍正鬥彩在康熙鬥彩的基礎上,無論從造型設計,還是從紋飾布局到色彩的配合,以及填彩工藝等制瓷技術均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雍正時期施彩仍以填彩為主,不同的是在青花線內填以粉彩,並出現胭脂紅、草綠、洋黃等多種彩色,瓷畫更顯亮麗。在製作工藝上講究工整、細膩、優美,填彩時將各色粉彩嚴格準確地填在青花線內,在有限的青花框內出現渲染和烘託,突破了明代平塗彩料的局限,使紋飾愈加逸麗清秀,富有裝飾性。雍正朝擅作鬥彩,其中精良者堪與成化鬥彩媲美,素來為世所重。其鬥彩器多以繪事精工取勝,愈臻於圖案性,清雅綺麗、不豔不俗,畫筆逸麗清新,構圖別具一格,令人欣賞畫意之際頓悟其中蘊意。
歡迎收藏愛好者的關注,一起了解藏品知識信息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