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婚禮現場新娘應該先喊爸還是先喊媽

2021-01-10 我是農民老頑童

現在的農村婚禮確實比以前辦得熱鬧而又大氣,司儀的出現給婚禮現場增添不少樂趣。

司儀為了活躍現場氣氛,到了改口的環節時,司儀往往會讓新娘選擇到底是先喊媽還是先喊爸,司儀說了,先喊媽婚後有人給看娃,先喊爸婚後有錢花,這時新娘真的犯怵了,一時不知所措。

遇到這種情況,新娘千萬千萬不要慌張,確實在這個節骨眼上,先喊誰都不恰當,先喊媽,爸爸會感覺失落,先喊爸,媽媽會感覺失落。腦子稍微冷靜幾秒,為了顧全大局,不冷落任何一方,新娘不妨這樣回答:爸,我還是先喊媽吧?或者說,媽,我還是先喊爸吧?

這樣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回答,沒有冷落任一方。背後的隱含著爸媽都是先喊的,這樣父母雙方都會感覺愉悅。

所以,在婚禮現場上,面對司儀的刁難,新娘應該落落大方,冷靜思考,幽默應對,這才是出色的新娘!

相關焦點

  • 婚禮改口儀式上新郎機關槍式喊媽,下一句直奔目標,賓客笑噴
    新郎在改口儀式上,對著嶽母大喊:媽,好媽,親媽,俺的好媽。隨後,司儀指出新郎叫媽時,應該看著嶽母喊,而不是看著錢喊。隨後,新郎直奔主題,大喊:媽,媽,掏錢啊。在場的賓客都被新郎逗樂了,網友紛紛表示:有這樣的女婿,嫁閨女能不開心嗎。網友評論延伸閱讀:安徽「當了七次伴郎」的新郎婚禮現場大哭表白新娘:結婚太難了!
  • 寶寶通常第一聲先喊「爸」,原因說來好笑,寶媽別忙著傷心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珍貴的瞬間,還記得聽到寶寶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當時的感覺就是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然而先喊爸還是先喊媽總有個先後次序,在小夫妻看來,這就代表了自己在寶寶心目中的地位。
  • 為什麼孩子進門喊「媽」不喊「爸」?如果這樣喊,家庭可能更幸福
    都說孩子和媽媽的感情是最深的,就比如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孩子一進家門口,第一句話肯定是:「媽,我餓了」、「媽,我渴了」、而對於爸爸的稱呼就往往就是那一句:「爸,我媽呢」?對於很多孩子來說,跟爸爸永遠沒話說,對於媽媽卻是十分親近,凡事都找媽媽。這讓一些爸爸覺得十分「受傷」。
  • 佛教:新娘婚禮上喊了嫂子一聲媽媽,雙方都是福根深種
    01《紅塵說禪》系列第282篇最近有朋友推薦了一個視頻給我,這視頻很短,也就十多秒秒,說的是一個父母早亡,被嫂子一手帶大的新娘在婚禮現場跪拜嫂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男女分工還是很明確的,男主外,女主內,尤其是在農村更是如此,所以一家的女主人的性格和格局,往往會決定這一大家子的門風和走勢。
  • 先喊爸爸?還是先喊媽媽?民間說法有講究
    在你的記憶中,寶寶是先喊的爸爸呢?還是媽媽呢?你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和感受呢?小李媽媽家的寶寶8個多月了,經常嘴裡說著「咿呀咿呀」的發聲,像是開口給大人說話,突然有一天就喊起了baba……,不知道是喊「粑粑」還是「爸爸」,沒有喊聲媽媽,讓小李媽媽心裡有點小失望,每次抱著他出去玩耍時,總是嘴裡蹦出幾個baba,有時候小李有些不忿,對著寶寶說,喊mama,但寶寶還是喊著m……baba,寶寶看著小李媽媽的面部和嘴部動作發呆,就是學不會。
  • 孩子進門喊「媽」不喊「爸」?其實我有這些看法
    眾所周知,孩子和媽媽的感情是最深的,就像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一樣,孩子一到家門口,第一句話一定是:「媽媽,我餓了」、「媽媽,我渴了」,而對爸爸的稱呼往往就是:「爸,我媽呢」。那麼為什麼孩子有事情總是先找媽,而不是找爸呢?
  • 婚禮婆婆用「空紅包」考驗新娘,娘家人直接把新娘從婚禮現場帶走
    感謝糊塗小妮提供故事 內容原創人生大喜之一結婚,相愛的人兩個人需要大家的祝福,辦一場熱鬧的婚禮再好不過,每個新娘都幻想自己嫁個白馬王子,好相處的公婆,婚後再生個可愛的孩子,一家人就這麼幸福的生活下去。
  • 媳婦對丈夫喊婆婆,是「你媽」還是「咱媽」?其中心思大不同
    文|秘籍君這段時間參加了不少婚禮,在婚禮的流程上面,總要遵循以前的一項風俗,那就是對雙方父母進行改口。從男女朋友的爸媽變成自己的爸媽,然後長輩再給一筆改口費的紅包,這就算是從兩家人正式結為了一家人。只是通過對身旁已婚女性的觀察,發現雖然在婚禮上改口了,但是生活中還是很難自然的改口叫出「爸、媽」,尤其是兒媳婦和婆婆的關係比較尷尬,就更難叫出口。於是針對這個問題,我專門去找了身邊的已婚女性朋友,來討論這稱呼背後的原因,聽完她們所說的,反而讓人覺得很有道理。媳婦對丈夫喊婆婆,是「你媽」還是「咱媽」?其中心思大不同。
  • 有一種愛叫進門先喊媽,不在就找媽,全國統一模式開啟
    無論多大的孩子進門先喊媽,不在就找媽:「爸,我媽去哪了?」不知這是不是全國統一的模式?「媽,做飯了嗎?」剛到家的你餓了,在廚房掀鍋蓋。「吃吃吃就知道吃,餓了自己做呀……」老媽發飆了,放下手機,嘟嘟囔囔開始做飯。「沒眼力勁的傢伙,我正看得過癮哩……」說歸說,廚房裡的煙火氣傳來陣陣菜香。
  • 寶寶是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差別可大著呢,你家娃先叫誰?
    剛做媽媽的丹丹,看著軟軟的、小小的寶寶,心裡可激動了,早在懷孕的時候,她就想好了,一定要讓寶寶先叫媽媽!光想像,就覺得幸福。我聽了,哈哈大笑,寶寶先叫媽媽還是爸爸,這可是有原因的,不了解情況的新爸爸、新媽媽可是很容易「傷心」呢!
  • 北川白什鄉的這場羌族婚禮 有滋有味!
    早上伴娘等幫助新娘梳妝打扮,新娘身穿紅嫁妝,腳穿云云腳(似船形,繡有各色雲彩圖案),頭頂紅布(綢)蓋頭帕,在哭中由引姑娘和伴娘將其扶出門外,聽支客司喊禮,向家神叩拜辭別祖宗,再向父母叩頭告辭上車(以前是坐轎子或走路)前往男方家。
  • 寶寶先喊「爸爸」還是「媽媽」,你還在糾結哪個更重要?
    曾經看到有人爭論寶寶先喊「爸爸」好還是先喊「媽媽」好。單從發音的角度上看,「ba」的雙唇音要比「ma」的鼻音更容易喊出來。也有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平時寶寶由誰陪伴的時間長就會先喊誰。這點很容易找出例子來推翻。其實無論先喊誰,順其自然就好,父母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鍛鍊寶寶的語言能力。
  • 姐姐的婚禮,你們那也是這樣嗎?
    農村的婚禮和城市裡的不同,但兩者又相互借鑑互有補充。農村的婚禮主要來自傳統的傳承,但添加了一些現代因素,花轎換成了轎車,紅蓋頭也換成了白婚紗……而城裡的婚禮則更多採用的是西方的形式,有司儀,有《婚禮進行曲》,有長地毯,只不過教堂換成了酒店,牧師換成了主持人。
  • 陳凱琳8個月大兒子近照,承悅先會喊爸爸,還噴鄭嘉穎一臉口水!
    這不,10月18日,鄭嘉穎便接連曬出8個月大兒子的小視頻並附文:「先會喊爹,再會叫爸,噴我一臉口水」,言辭中難掩興奮。聽到兒子先學會叫爸,像個大男孩一樣嘚瑟的鄭嘉穎與《步步驚心》中他所飾演的溫潤如玉的「八爺」可謂形成反萌差。
  • 女子分娩時,護士喊丈夫陪產,婆婆:「讓她自己生,我兒子有事」
    農村人沒文化,我不應該跟她一般見識。最近,我四個月寶寶水囊瘤引產,請他媽過來幫忙煮下飯,讓我休息。她媽沒過來,還說她們那個年代的人流產完第二天就去幹活,下個月又懷寶寶了。我老公居然說他媽媽說的也沒有錯,只是大家觀念不同而已。我是不是該離婚?」
  • 最近「不要喊媽」火了,做到這10點,讓孩子不要凡事都「喊媽」
    我是『小河馬的精分爸爸』今天在小區裡遇到一個媽媽,聊了幾句,她說最近網上有一個東西很火,叫「不要喊媽」,她昨天給自己家裡也列印了一份,放在孩子的小桌子上了,她們家的今年剛一年級!大概就是下面這個東西!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數學:所有的題目做完請認真檢查!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
  • 婚禮上,新娘追加8萬元彩禮,公婆高情商處理,新娘悔恨交加
    我兒時最好的夥伴劉欣,就是因為沒有把握好考驗的尺度,最後在婚禮現場出盡了洋相。劉欣與男友,一個住村頭,一個住村尾,兩人是初中同學,畢業以後都在外工作。他們多年不曾聯繫,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意外相遇,一起吃了一頓飯,或許是愛情來得太突然,兩人在後來鬼使神差地成為了情侶。
  • 新郎婚禮現場播放新娘出軌新郎姐夫的視頻,出軌的婚姻兩敗俱傷
    近日,有網友上傳了一段婚禮現場的視頻,一對新人在親人們的掌聲中手牽手走上了婚禮臺,婚禮主持人大聲地說著:現在,我給大家展現一對新人甜蜜成長的歷程,請大家觀看大屏幕,然而,大屏幕裡播放的卻是新娘和新郎的姐夫在賓館裡出軌的不雅視頻,新郎大聲的怒吼:你以為我不知道是吧?
  • 30歲的我,聽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女兒會喊「爸爸」了
    最近一段時間總是咿咿呀呀地想說話,但就是不會喊「媽媽」,有時候感覺那個「媽」字都已經到嘴邊了,就是喊不出口。可是今天卻意外地喊了聲「爸爸」,瞬間讓我這個30歲的男人一下子有點受寵若驚,興奮的同時也替媳婦感到不公,也明顯感覺到媳婦有點吃醋。
  • 做作業「不要喊媽」!百萬媽媽都應該教孩子的第一條準則
    從小到大,我的孩子已經習慣了「有問題先喊媽~」但現在,你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所以今天開始,我要做一位「壞媽媽」。以後,做作業請「不要喊媽,謝謝配合「!!!你媽不想每天都被你喊那麼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