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門喊「媽」不喊「爸」?其實我有這些看法

2020-08-10 青松優課

眾所周知,孩子和媽媽的感情是最深的,就像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一樣,孩子一到家門口,第一句話一定是:「媽媽,我餓了」、「媽媽,我渴了」,而對爸爸的稱呼往往就是:「爸,我媽呢」。


對許多孩子來說,和爸爸永遠無話可說,對媽媽卻很親近,什麼事情都找媽媽。它使一些父親感到非常「受傷」。


那麼為什麼孩子有事情總是先找媽,而不是找爸呢?

1) 出於本能


事實上,嬰兒在出生時,就有了與母親更加親近的本能。懷胎十月,胎兒不知道和媽媽之間有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靈感應,這就註定了孩子天生就和媽媽更親近。


因此,寶寶出生後,對於媽媽的聲音、體味等都比較敏感,在每次哭鬧時,只要感覺到媽媽的靠近,都會讓寶寶瞬間安靜下來。


2) 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多


每個媽媽在生下寶寶之後都會有一段時間和寶寶親密接觸。因此,母親必然成為嬰兒的第一養育者,培養嬰兒的時間自然比父親和其他人都多。


媽媽也會更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比爸爸更關心孩子的成長,而且媽媽也能滿足寶寶的各種需要,這樣會讓寶寶更有安全感。於是小孩自然習慣了母親的存在,也習慣了凡事找母親。


3) 媽媽更溫柔


作為女性的媽媽,要比男性的爸爸更溫柔、更好說話,孩子遇到問題找媽媽,媽媽會更耐心地幫助孩子想辦法,或者乾脆直接幫孩子解決。與之相比,父親更缺乏耐心,對孩子也更苛刻,孩子在父親那裡很難找到答案,所以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儘量不願向父親求助。


儘管小孩「進門喊媽」說明了與媽媽的關係密切,但也從側面反映出親子教育中,父親參與不夠,這也是中國式家庭中,很普遍的一種存在現象。


這兩種叫法,相比起「進門喊媽」來,家庭會更幸福

1. 孩子進門先喊爸爸


小孩凡事懂得找爸爸,說明在小孩心中爸爸的地位很高,也反映了爸爸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小孩有高品質的陪伴,由此可以看出,爸爸分擔了寶媽帶小孩的重任。這種家庭相處起來,就會更加和睦,母子的幸福也會多一點。


2. 見到媽媽喊爸爸,見到爸爸喊媽媽


有些孩子看到父母中沒有一個在場,就會去尋找。例如,叫爸爸去找媽媽,叫媽媽去找爸爸。這種叫法,說明孩子在家庭中的參與性和集體感比較強,父母雙方一個也不能少。


平時,父母都會給孩子們同樣的陪伴和照顧,在孩子們心中,地位一樣重要,不分主次,這樣的家庭無疑是最幸福的。


對「爸爸,我媽媽呢」這樣的家庭來說,不能說不快樂,但也給很多爸爸提個醒,不要再做一個「隱形的爸爸」了,參加孩子的活動,你會發現,參與孩子的成長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進門喊「媽」不喊「爸」?如果這樣喊,家庭可能更幸福
    都說孩子和媽媽的感情是最深的,就比如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孩子一進家門口,第一句話肯定是:「媽,我餓了」、「媽,我渴了」、而對於爸爸的稱呼就往往就是那一句:「爸,我媽呢」?對於很多孩子來說,跟爸爸永遠沒話說,對於媽媽卻是十分親近,凡事都找媽媽。這讓一些爸爸覺得十分「受傷」。
  • 農村婚禮現場新娘應該先喊爸還是先喊媽
    司儀為了活躍現場氣氛,到了改口的環節時,司儀往往會讓新娘選擇到底是先喊媽還是先喊爸,司儀說了,先喊媽婚後有人給看娃,先喊爸婚後有錢花,這時新娘真的犯怵了,一時不知所措。遇到這種情況,新娘千萬千萬不要慌張,確實在這個節骨眼上,先喊誰都不恰當,先喊媽,爸爸會感覺失落,先喊爸,媽媽會感覺失落。
  • 有一種愛叫進門先喊媽,不在就找媽,全國統一模式開啟
    無論多大的孩子進門先喊媽,不在就找媽:「爸,我媽去哪了?」不知這是不是全國統一的模式?「媽,做飯了嗎?」剛到家的你餓了,在廚房掀鍋蓋。「吃吃吃就知道吃,餓了自己做呀……」老媽發飆了,放下手機,嘟嘟囔囔開始做飯。「沒眼力勁的傢伙,我正看得過癮哩……」說歸說,廚房裡的煙火氣傳來陣陣菜香。
  •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比如寫語文作業的時候,碰到一個不認識的字就喊「媽」;寫英文作業的時候,看不懂某個單詞又喊「媽」;就連數學作業寫完之後的檢查工作也交給媽媽。過度依賴家長、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往往就會不戰而敗,是無法得到成長的。
  • 最近「不要喊媽」火了,做到這10點,讓孩子不要凡事都「喊媽」
    我是『小河馬的精分爸爸』今天在小區裡遇到一個媽媽,聊了幾句,她說最近網上有一個東西很火,叫「不要喊媽」,她昨天給自己家裡也列印了一份,放在孩子的小桌子上了,她們家的今年剛一年級!大概就是下面這個東西!實在不會的題目請完成所有的作業之後再喊「媽」!英語:複習之後再寫作業,不會的單詞請用有道!不要喊「媽」!請認真讀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
  • 寶寶通常第一聲先喊「爸」,原因說來好笑,寶媽別忙著傷心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珍貴的瞬間,還記得聽到寶寶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當時的感覺就是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然而先喊爸還是先喊媽總有個先後次序,在小夫妻看來,這就代表了自己在寶寶心目中的地位。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喊媽媽,長大後喊媽,是不愛媽媽了?
    文|文兒孩子在小的時候會說,媽媽,我想告訴你一個事情,或者是媽媽,我想要什麼,媽媽你在不在家,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媽媽你給我做好吃的。總之孩子的話就是媽媽,媽媽,媽媽。但是孩子在長大之後,你會發現,他更多的時候是叫你媽:媽,我回來了;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吧,媽我想買件衣服。這個是在現實中活生生的事情,那這個要怎麼講呢,為什麼孩子在小的時候是喊媽媽,但是在長大之後會喊媽呢?是因為孩子不愛媽媽了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想過的話,你想出來原因了嗎?
  •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雖然如今的教育鼓勵孩子們不懂就問,但是有一些能夠通過自己的摸索而知道答案的問題,家長們更傾向於孩子獨立思考。「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現在很多孩子在家的地位猶如眾星捧月一般,這也導致了孩子遇到一點問題就缺乏了獨立解決的習慣。
  • 從喊「媽媽」變成喊「媽」,孩子的一聲稱呼,其實意味著很多東西
    很多媽媽其實對於這件事情並不敏感,甚至根本沒發現孩子是叫自己媽媽還是媽,父母們一定要留心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裡蘊含著大道理。從「媽媽」到「媽」的過程,說明孩子有著以下的巨大變化,各位媽媽們一定要注意。
  • 「不要再喊媽了,你沒有爸爸嗎!」
    ,孩子上學的時候還好,一到放假自己就忙得不行,家裡最多的聲音就是「媽,我餓了!」、「媽,我衣服在哪?」……好不容易是個喊爸的也是「爸,我媽在哪?」不要喊「媽」!請認真讀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
  • 不要再喊媽了,你沒有爸爸嗎?
    ,孩子上學的時候還好,一到放假自己就忙得不行,家裡最多的聲音就是「媽,我餓了!」、「媽,我衣服在哪?」……好不容易是個喊爸的也是「爸,我媽在哪?」不要喊「媽」!請認真讀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
  • 孩子進門的第一句話都是喊媽,父親的缺位對孩子來說影響多大?
    網上有一個搞笑的段子:說每個人回家的第一句話都是喊「媽」,如果只有爸爸在家,那麼第一句話就是:「爸,我媽呢?」不了解前因後果,這種武斷的指責會給孩子和媽媽帶來更大傷害。我有一個同事,每天都很忙,上班下班都是看她風風火火的,據說她每天還要接送孩子上學放學。
  • 不要喊「媽」|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秘笈」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一位爸爸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被送進醫院搶救。我看了既好笑又心疼,為孩子輔導個作業有至於那麼嚴重嗎?這位爸爸就是湖南沅江的夏先生,今年45歲,有多年高血壓病史。幾天前,他在家裡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差點被孩子氣暈,隨後出現了持續性的頭痛情況。之後,他看手機時一些常見字都不認識了,才到醫院就診。經CT結果顯示,夏先生被診為:腦出血。
  • 當孩子不喊你「媽媽」,而是喊「媽」時,家長應多注意他心理變化
    「媽媽」和「媽」之間僅差一字,但有不同!孩子小喊媽媽時,當媽的已經習慣,孩子也這麼叫習慣了,並不知道還有別的叫法,而孩子長大後,會覺得喊媽媽有點撒嬌的感覺,還是喊媽比較自然,所以只有當一個人面對喜歡,並且信任對方的時候,才會說一些撒嬌的話,也就是說孩子長大後,還是和媽媽關係特別深厚的話,孩子多半還是會喊媽媽,而不是媽。
  • 孩子突然喊「媽」而不是「媽媽」,意味著什麼?可能是心理有問題
    有人說,世界上最動聽的詞語,就是「媽媽」,不管照顧孩子有多麼辛苦,可是當自己聽到孩子喊「媽媽」的時候,身上所有的疲憊會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幸福。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媽媽」,而是直接喊一個字——媽,你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孩子為什麼會突然改變對媽媽的稱呼呢?
  • 侄女想認姑父當「爸」被拒30年不放棄:去世前一定同意我喊你爸
    「30年來,我一直想認姑父當『爸』,他就是不答應。」6月22日,山東泰安,31歲的方麗娜告訴記者。方麗娜的父母想要一個兒子,她出生時父母打算送人,是姑父、二姑站出來,把她帶回家撫養。從1歲會說話起,她一直稱二姑「媽媽」,但喊姑父「爸爸」時,姑父總是不答應。
  • 媽媽剛去世爸爸再婚,看到結婚對象,我趕緊喊媽
    不幸的是,我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走了,我的記憶中對媽媽的印象不是特別多。但我幸運的是,我還有一個很疼愛我的後媽。我媽和我爸是父母之命,也就是「娃娃親」。當時我的爺爺和我的姥爺是戰友,兩個人在一起打過仗,姥爺救過爺爺的命,所以爺爺執意讓父親娶媽媽。父命難違,父親聽了爺爺的話。但兩個人沒什麼感情,父親心裡一直有人,母親受不來了就和父親離婚了。
  • 當孩子喊「媽媽」變成了「媽」,家長要注意了,孩子可能有變化
    當孩子第一次叫媽媽的時候,想必家長會非常開心,媽媽想到之前為孩子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而媽媽在有了孩子之後,就是這麼容易滿足。而孩子其實從小到大也會經常喊媽媽,不管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媽媽也是孩子第一個想到的人,所以媽媽和孩子之前的關係可以說非常親近。
  • 寶寶啥時會喊「媽」?越早說越聰明?帶你一起了解下
    「哎呀,你說我家寶寶怎麼只會喊爸,絕不喊媽啊?他是不是不喜歡我呢?」昨晚閨蜜在電話裡滿滿的失望。閨蜜的兒子已經一歲了,平時說話很少,偶爾喊幾聲「爸爸爸爸」。他家的老人說,孩子這種表現在過去被稱為「貴人語遲」。可放在現代,眼看著別人家孩子已經小嘴嘟嘟的了,自家娃還連媽媽都還不會叫,任誰當媽心裡都有無限的焦慮吧。
  • 30歲的我,聽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女兒會喊「爸爸」了
    今天,我聽到了來自這個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女兒10個月了,在家裡已經可以扶著沙發慢慢行走。最近一段時間總是咿咿呀呀地想說話,但就是不會喊「媽媽」,有時候感覺那個「媽」字都已經到嘴邊了,就是喊不出口。媳婦和閨女相反,我因為要上班的緣故,很多時候不能陪在媳婦和孩子身邊,抱孩子的時間和次數都是能數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