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2020-10-09 快樂小黎兒

雖然如今的教育鼓勵孩子們不懂就問,但是有一些能夠通過自己的摸索而知道答案的問題,家長們更傾向於孩子獨立思考。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的地位猶如眾星捧月一般,這也導致了孩子遇到一點問題就缺乏了獨立解決的習慣。

小玲今年剛上小學的兒子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兒子在學習上但凡遇到一個小問題,都是第一時間尋求媽媽的幫助。比如寫語文作業的時候,碰到一個不認識的字就喊「媽」;寫英文作業的時候,看不懂某個單詞又喊「媽」;就連數學作業寫完之後的檢查工作也交給媽媽。

小玲剛開始以為孩子長大以後會慢慢變得獨立一些,但好像並沒有。於是她對孩子過於依賴媽媽的現象制定了「不要喊媽」的家規。

家規的具體細則是告訴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能夠自行解決的問題,可以利用網絡的便利來為自己尋求答案,而不是下意識地只知道喊媽媽來幫忙。

如果家長把幫孩子解決一切問題當作一種愛TA們的方式,那遲早會害了TA。家長不可能永遠跟在孩子身後,孩子終歸有一天要獨當一面。過度依賴家長、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往往就會不戰而敗,是無法得到成長的。

孩子的獨立意識是需要家長從TA們小時候就開始有意識培養的。如果等到孩子應該獨立的年紀才跟TA們強調所謂的「獨立」,豈不是為時已晚?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呢?

學會放手,給孩子提供適當的個人空間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教孩子騎自行車的經歷。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習慣就好比教孩子學騎自行車。當孩子對自行車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以後,父母在身後幫孩子扶著車的手要適時學會放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學會騎車。

此外,父母應該給孩子適當的個人空間。在那個空間裡,TA不僅是在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還可以有自己的個人思考,能夠為TA做事上的獨立提供大腦內的一套方案。

和孩子多溝通交流,鼓勵他們有主見意識

關於孩子穿著打扮、衣食住行、興趣愛好方面的事情,家長應該多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其實孩子在這些關乎自身方面的事情會存在許多的看法和觀點,家長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去表達的自己的意願。

當孩子的想法和觀點是合理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去採納,讓孩子覺得有了更多的家庭參與權。這對獨立自主意識的形成也十分重要。

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並給予獎勵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巧妙地引導TA們自己去尋求解決方法,而不是直接就幫孩子解決了。孩子掌握了問題的解決方法,對於問題的解決也會更獨立。

當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家長們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激勵他們,讓他們感覺到自豪感,更加愛上獨立自主的做事方式。

說給父母聽:

孩子獨立自主意識的培養是需要家長循序漸進培養的,切記不能急於一時。所以父母們可以考慮從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去鍛鍊孩子,從量變達到質變。

今日互動話題:你平時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雖然如今的教育鼓勵孩子們不懂就問,但是有一些能夠通過自己的摸索而知道答案的問題,家長們更傾向於孩子獨立思考。「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現在很多孩子在家的地位猶如眾星捧月一般,這也導致了孩子遇到一點問題就缺乏了獨立解決的習慣。
  • 最近「不要喊媽」火了,做到這10點,讓孩子不要凡事都「喊媽」
    我是『小河馬的精分爸爸』今天在小區裡遇到一個媽媽,聊了幾句,她說最近網上有一個東西很火,叫「不要喊媽」,她昨天給自己家裡也列印了一份,放在孩子的小桌子上了,她們家的今年剛一年級!大概就是下面這個東西!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數學:所有的題目做完請認真檢查!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
  • 「不要再喊媽了,你沒有爸爸嗎!」
    、「媽,我衣服在哪?」……好不容易是個喊爸的也是「爸,我媽在哪?」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不要喊「媽」!請認真讀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
  • 不要再喊媽了,你沒有爸爸嗎?
    、「媽,我衣服在哪?」……好不容易是個喊爸的也是「爸,我媽在哪?」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不要喊「媽」!請認真讀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
  • 不要喊「媽」|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秘笈」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一位爸爸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被送進醫院搶救。我看了既好笑又心疼,為孩子輔導個作業有至於那麼嚴重嗎?這位爸爸就是湖南沅江的夏先生,今年45歲,有多年高血壓病史。幾天前,他在家裡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差點被孩子氣暈,隨後出現了持續性的頭痛情況。之後,他看手機時一些常見字都不認識了,才到醫院就診。經CT結果顯示,夏先生被診為:腦出血。
  • 「遇到困難時不要喊媽」,寶媽為孩子定家規,完美條例獲網友怒贊
    小陳是一位接受過新時代思想洗禮的年輕寶媽,在育兒一事上她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因此她的孩子被教育得很是聰明懂事,所以完全不用自己自省,當孩子過度依賴父母時就會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發現到這一情況後,小陳便著手為孩子定製了一系列"家規",來幫助孩子進行學習。
  • 為什麼孩子進門喊「媽」不喊「爸」?如果這樣喊,家庭可能更幸福
    都說孩子和媽媽的感情是最深的,就比如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孩子一進家門口,第一句話肯定是:「媽,我餓了」、「媽,我渴了」、而對於爸爸的稱呼就往往就是那一句:「爸,我媽呢」?對於很多孩子來說,跟爸爸永遠沒話說,對於媽媽卻是十分親近,凡事都找媽媽。這讓一些爸爸覺得十分「受傷」。
  • 孩子進門喊「媽」不喊「爸」?其實我有這些看法
    眾所周知,孩子和媽媽的感情是最深的,就像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一樣,孩子一到家門口,第一句話一定是:「媽媽,我餓了」、「媽媽,我渴了」,而對爸爸的稱呼往往就是:「爸,我媽呢」。因此,母親必然成為嬰兒的第一養育者,培養嬰兒的時間自然比父親和其他人都多。媽媽也會更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比爸爸更關心孩子的成長,而且媽媽也能滿足寶寶的各種需要,這樣會讓寶寶更有安全感。於是小孩自然習慣了母親的存在,也習慣了凡事找母親。
  • 給熊孩子輔導作業太鬧心?寶媽一封《不要喊媽》見奇效,快來拜讀
    最近就有一位媽媽在兒子的書桌旁貼了一張《不要喊媽》的「倡議書」,果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給熊孩子輔導作業太鬧心?寶媽一封《不要喊媽》見奇效兒子在做作業時候總喜歡問媽媽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比較簡單,兒子自己完全可以解決,媽媽害怕時間一長,兒子會養成惰性,一遇到問題就要求助別人。
  • 做作業「不要喊媽」!百萬媽媽都應該教孩子的第一條準則
    從小到大,我的孩子已經習慣了「有問題先喊媽~」但現在,你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所以今天開始,我要做一位「壞媽媽」。以後,做作業請「不要喊媽,謝謝配合「!!!你媽不想每天都被你喊那麼多次。做作業有問題,請參考以下方案:注意:各位媽媽們,只要堅持1個月,相信我們馬上都會有一個能獨立做作業的孩子!
  • 「不要喊媽!」刷屏父母圈:毀掉一個孩子,媽媽總是陪著就夠了
    前幾天逛購物網站的時候,頁面向我推薦了一個書桌小擺件,叫「不要喊媽」。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數學:所有的題目做完請認真檢查!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
  •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就是教會孩子「凡事不找媽」
    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數學:所有的題目做完請認真檢查!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實在不會的題目請完成所有作業後再喊「媽」!英語:複習之後再寫作業,不會的單詞請用有道!不要喊「媽」!請認真書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有困難請第一時間嘗試著自己解決,不要第一時間就喊「媽」!
  • 從喊「媽媽」變成喊「媽」,孩子的一聲稱呼,其實意味著很多東西
    很多媽媽其實對於這件事情並不敏感,甚至根本沒發現孩子是叫自己媽媽還是媽,父母們一定要留心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裡蘊含著大道理。從「媽媽」到「媽」的過程,說明孩子有著以下的巨大變化,各位媽媽們一定要注意。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喊媽媽,長大後喊媽,是不愛媽媽了?
    但是孩子在長大之後,你會發現,他更多的時候是叫你媽:媽,我回來了;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吧,媽我想買件衣服。這個是在現實中活生生的事情,那這個要怎麼講呢,為什麼孩子在小的時候是喊媽媽,但是在長大之後會喊媽呢?是因為孩子不愛媽媽了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想過的話,你想出來原因了嗎?
  • 孩子喊「媽」和「媽媽」,有什麼區別?稱呼變了後家長就該上心了
    那為什麼大多數孩子在四五歲前喊母親都是「媽媽」,但在有自己的思想之後卻變成了「媽」呢? 很多家長都不能接受這個改變,覺得孩子和自己有距離感了。那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 當孩子不喊你「媽媽」,而是喊「媽」時,家長應多注意他心理變化
    當教孩子說話時,寶媽們都特別期盼孩子第一聲喊「媽媽」,如果真是這樣心都要融化了。等孩子開始學話的時候,家長們都會用一些疊詞給孩子傳遞信息,比如稱呼上會說「爸爸」、「爺爺」、「奶奶」、「姑姑」,一些物品也會說「桌桌」、「凳凳」等等,所以孩子小的時候都比較擅長說疊詞,那麼叫「媽媽」更是習以為常,肯定不會直接叫「媽」的。
  • 孩子喊「媽媽」到喊「媽」,暗示著孩子3種變化,母親要正確應對
    其實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孩子的成長都要經歷這個階段。稱呼的改變,意味著孩子心理需求上的變化,家長也要隨之改變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喊「媽媽」到喊「媽」,孩子會有哪些變化?1,母子關係疏離。稱呼的改變,往往意味著情感的變化。
  • 「不要喊媽」,刷爆朋友圈的這幾句話,戳破一個溫柔的教育陷阱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最近朋友圈一個小擺件刷屏了,上面的這幾句話,道出了一個大家都知道卻做不到的道理——不要喊媽!就是下圖這個,上面配有一套搞笑的標語:做作業時碰到不會的題目,請先想辦法自己解決,不要「喊」媽。
  • 孩子不再喊「媽媽」了?孩子對母親稱呼的變化預示著什麼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喜歡帶著「撒嬌式」的語氣喊你「媽媽」,但是不知道從哪天起,他開始喊你「媽」!孩子小時候叫媽媽,是一種依賴和撒嬌,但是上了初中之後,孩子為了避免被同學嘲笑自己幼稚、沒長大,都習慣說:「我媽」,而不是「我媽媽」。雖然只是稱呼的改變,其實也是孩子內心在走向成熟的標誌,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朋友圈子,不再是只圍著爸爸媽媽身邊。
  • 寶寶睡太久要不要喊醒?若是以下幾種情況,不喊醒小心影響娃發育
    文|好孕姐有寶寶後,寶媽們最擔心的就是寶寶的睡眠問題。如果寶寶有「鬧百天」的情況,不僅晚上睡覺哭鬧讓人哄,白天也鬧得讓人很心累。所以,寶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是個整天安睡的「天使寶寶」。不過,真遇到這樣的乖寶寶,寶媽也有發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