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喊媽」,刷爆朋友圈的這幾句話,戳破一個溫柔的教育陷阱

2020-10-03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最近朋友圈一個小擺件刷屏了,上面的這幾句話,道出了一個大家都知道卻做不到的道理——不要喊媽!就是下圖這個,上面配有一套搞笑的標語:做作業時碰到不會的題目,請先想辦法自己解決,不要「喊」媽。

看到這個,很多家長都輕鬆不少,說實話,輔導作業這麼考驗耐心的事,大部分父母都已經快受不住了。

當時把這張圖轉到群裡,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共鳴,有人說每天最糟心的就是孩子寫作業,只要是一聽見「媽」,恨不得能有隱身戲法。

孩子怎麼就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呢?非要在一旁督促、指導,關鍵有的題目自己也不會,很尷尬。

其實這個問題,真不是一言兩語能道清的。

「不要喊媽」,戳破了一個溫柔的教育陷阱

遇到難題向家長求助是孩子的本能,因為在成長過程中,他每次都是這麼做的,而父母也確實給出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而且,孩子的能力有限,就算告訴他:你要獨立,你要自己面對困難,可當困難超出能力範圍,這樣的雞湯也不管用。求助身邊比較親近的人,也算是一種試錯的方式,積累經驗的過程。

是的,有時孩子帶著情緒向你求助,不妨給他個耐心的解答和簡單的提示。

先處理孩子慌張的情緒,再幫他解決問題,可能是個更好的辦法。

但凡事都要有個限度,不能每次孩子遇到問題就出現,時間長了他就產生依賴了。如果喊兩句就能解決問題,那還何必自己動腦子呢?

因此,「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遇到麻煩隨叫隨到」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可能很多家長會疑惑,說這麼多到底幫還是不幫?其實還是要看具體情況。

你可以先觀察一下,或者讓孩子再試一試。有的孩子本來能做到但就是不想自己做,家長可以狠下心逼他一會兒,這樣他才能學會獨立。

那麼,生活中要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提供適宜的環境

蒙臺梭利提出,想讓孩子獨立完成一項工作,家長必須提供適宜的環境。比如想讓孩子自己吃飯,就要提供高度適中的餐桌,固定的餐具,孩子能看見的食材。

當然最主要的是,家長首先要放下過度的擔憂,試著給孩子獨立面對問題的勇氣。

蒙臺梭利教室中,所有裝教具的器皿都是陶瓷的,布藝的……很有質感,有的家長會說不擔心被孩子打破?其實正因為都是陶瓷的,孩子才能學會如何保護環境,目的就是一種體驗和嘗試。

2、平時的獨立小事

吃飯、睡覺這類本能,只要家長給足孩子時間,孩子都會自己做,沒必要追著催著。

想吸引孩子的興趣很簡單,你可以試試在「儀式感」上下些功夫,比如準備精緻的果醬罐子,寶寶專用的道具,和新鮮的麵包片,剩下的等孩子自己操作就可以了。

當獨立成為習慣,任何事情想讓孩子做起來,都會輕鬆不少,寫作業也是其中一環。

3、適當示弱

有時面對孩子,家長應該適當示弱,不要什麼事都搶在孩子之前做,也不要非裝作無所不知。

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哪怕這道題的思路是錯的,至少做出了嘗試。等最後統一檢查時,再好好對照和答案的差距,會讓孩子印象更深刻。

你強了,孩子自然就弱,還不如多給他發揮的餘地。

4、簡單說出思考的過程,只給引導不給答案

當然,如果問題實在有難度,家長該幫還是得幫,不過要注意技巧。

簡單說出思考的過程,讓孩子了解個大概方向,或者哪裡可以有更好的拓展想法。幫孩子縷清思路,答案自然近在咫尺,不要直接提供答案,省略的思考過程,早晚有一天會在試卷上以錯題的形式出現。

5、提供有限選擇

你還可以試著提供兩個或多個可以選擇的答案,生活中其他事也是一樣的,只要符合實際和孩子的能力即可。

比如孩子這道題實在學不會,家長也解答不了,可以告訴他先做別的題,再研究這道,還是空下來明天問老師?

寫在最後

家長永遠是孩子最大的靠山,孩子真正需要時,可以全力以赴地幫忙。

但輔導作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有朝一日能獨立完成,因此在能力範圍內,引導孩子自己邁出腳步,更能助他獨立、自信成長。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相關焦點

  • 看到這封刷爆朋友圈的信,我們明白了日本的素質從何而來
    最近,日本已經刷爆了朋友圈捐口罩、藥店加油、網上應援可能這些代表的並不能是日本全體國民的意識但是有目共睹的國民素質>確實令人不得不感動而今天再次刷爆朋友圈的這封日本學校通知家長的信短短幾句話,可能已經說清了我們倡導了十多年的素質教育究竟應該從何處開始
  • 最近「不要喊媽」火了,做到這10點,讓孩子不要凡事都「喊媽」
    我是『小河馬的精分爸爸』今天在小區裡遇到一個媽媽,聊了幾句,她說最近網上有一個東西很火,叫「不要喊媽」,她昨天給自己家裡也列印了一份,放在孩子的小桌子上了,她們家的今年剛一年級!大概就是下面這個東西!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數學:所有的題目做完請認真檢查!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
  • 王健林「先掙它一個億」刷爆朋友圈!網友舉一反三:笑噴了!
    今天,首富王健林在某節目中的一句「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掙它一個億」在網絡走紅。我們先來看看他的原話是怎麼說的「很多年輕人,有自己目標,比如想做首富是對的,奮鬥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你看看能用幾年掙到一個億。
  • 朋友圈刷爆了!江陰這片「粉黛亂子草」仙氣十足,但...
    朋友圈刷爆了!江陰這片「粉黛亂子草」仙氣十足,但...>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本文原標題:《朋友圈刷爆了
  • 老師給學生畢業留言爆紅網絡 全班集體喊「媽」
    學生們都把她當媽媽一樣看待,在畢業的時候,全班集體向她喊了一聲「媽」,感動得她淚流滿面。&nbsp&nbsp&nbsp&nbsp高考前夕 臨別贈言爆紅網絡&nbsp&nbsp&nbsp&nbsp6月6日,高考前一天夜裡,「新密同城會」在微博上發了一張圖。
  •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雖然如今的教育鼓勵孩子們不懂就問,但是有一些能夠通過自己的摸索而知道答案的問題,家長們更傾向於孩子獨立思考。「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兒子在學習上但凡遇到一個小問題,都是第一時間尋求媽媽的幫助。比如寫語文作業的時候,碰到一個不認識的字就喊「媽」;寫英文作業的時候,看不懂某個單詞又喊「媽」;就連數學作業寫完之後的檢查工作也交給媽媽。
  • 昨天刷爆朋友圈和微博的「 IG奪冠」,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昨天刷爆朋友圈和微博的「 IG奪冠」,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昨天很多人的朋友圈應該都被諸如:我年紀這麼輕,怎麼突然就跟不上網際網路的熱潮了?不服輸的小編打開了瀏覽器,開始搜索IG。沒想到,搜著搜著小編眼眶就溼潤了,甚至有點想跟風喊一聲:IG牛!王思聰老闆牛!
  •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雖然如今的教育鼓勵孩子們不懂就問,但是有一些能夠通過自己的摸索而知道答案的問題,家長們更傾向於孩子獨立思考。「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現在很多孩子在家的地位猶如眾星捧月一般,這也導致了孩子遇到一點問題就缺乏了獨立解決的習慣。
  • 福州晚霞驚豔天空 刷爆微博朋友圈
    中國天氣網訊 7月24日傍晚,福州天空驚現反雲隙光和絢爛晚霞,市民們紛紛駐足觀望,並舉起手機記錄下眼前美景,一時間晚霞美照刷爆了朋友圈。圖為福州福道(圖/雨葉)中國天氣網訊 7月24日傍晚,福州天空驚現反雲隙光和絢爛晚霞,市民們紛紛駐足觀望,並舉起手機記錄下眼前美景,一時間晚霞美照刷爆了朋友圈。
  • 中秋節祝福語微信朋友圈說說,簡短精緻,刷爆朋友圈!
    中秋節祝福語微信朋友圈說說,簡短精緻,刷爆朋友圈!時間:2020-09-30 23: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祝福語微信朋友圈說說,簡短精緻,刷爆朋友圈! 1.在此中秋佳節來臨之際,願你心情如秋高氣爽!笑臉如鮮花常開!願望個個如願,中秋快樂!
  • 為什麼孩子進門喊「媽」不喊「爸」?如果這樣喊,家庭可能更幸福
    都說孩子和媽媽的感情是最深的,就比如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孩子一進家門口,第一句話肯定是:「媽,我餓了」、「媽,我渴了」、而對於爸爸的稱呼就往往就是那一句:「爸,我媽呢」?對於很多孩子來說,跟爸爸永遠沒話說,對於媽媽卻是十分親近,凡事都找媽媽。這讓一些爸爸覺得十分「受傷」。
  • 「佛系保佑媽媽圖」刷爆六安人朋友圈!真相是……
    從大年初一中午開始鋪天蓋地的這張圖片刷爆了小編的微信朋友圈一夜之間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刷屏了?然鵝不久,朋友圈又出現另外一張圖片,貌似提醒大家不要隨意轉發↓↓↓微博認證為「插畫師並曬出了圖片的創作過程~對於刷爆朋友圈的圖片,曾月希望大家不要迷信,
  • 感動無數爸媽的漫畫,刷爆朋友圈!
    感動無數爸媽的漫畫,刷爆朋友圈!但等到孩子長大去遠方求學工作,才發現時光如梭,曾經的小人兒早已長大,漸行漸遠……在還能陪伴孩子的歲月裡,我們應當懷一顆感恩的心,不要動不動就對他發火,其實聽他們哭鬧,也許也是一種幸福......
  • 孩子進門喊「媽」不喊「爸」?其實我有這些看法
    儘管小孩「進門喊媽」說明了與媽媽的關係密切,但也從側面反映出親子教育中,父親參與不夠,這也是中國式家庭中,很普遍的一種存在現象。,相比起「進門喊媽」來,家庭會更幸福1.孩子進門先喊爸爸小孩凡事懂得找爸爸,說明在小孩心中爸爸的地位很高,也反映了爸爸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小孩有高品質的陪伴,由此可以看出,爸爸分擔了寶媽帶小孩的重任。這種家庭相處起來,就會更加和睦,母子的幸福也會多一點。
  • 對孩子有「救命之恩」的阿姨,刷爆了朋友圈
    她們很平凡,卻又很偉大,她們的故事曾經刷爆朋友圈,而在她們自己看來,不過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那點事兒而已」。記得上戶時,遇到過這麼一個家庭。因產婦的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加上之前的面試過程非常愉快,寶媽對路阿姨的印象很好,一見面就格外親切。所以自寶媽住院那天我便去醫院陪護了,她說只有這樣心裡才會踏實些。不知道這算不算命運的捉弄,意外的發生總是那麼猝不及防。
  • 「不要喊媽!」刷屏父母圈:毀掉一個孩子,媽媽總是陪著就夠了
    前幾天逛購物網站的時候,頁面向我推薦了一個書桌小擺件,叫「不要喊媽」。一個相框的樣子,上面印著之前網上流傳很廣的那段話:語文:不會寫的字請查字典!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
  • 一個讓你猝不及防的彩虹和晚霞刷爆了鉛山人的朋友圈
    打開朋友圈,各種角度、各種地方美麗的彩虹和血紅的晚霞刷爆了朋友圈。這種美景是可遇不可求的,稍縱即逝,要拍到它,必須分秒必爭。自己當然也不能自甘落後啊,匆匆拿起手機,急急忙忙向外走去,爭取在晚霞和彩虹消失之前記錄下這美好的影像,還好抓住美景的尾巴。(丁銘華 攝)
  • 「2017-2019」刷爆朋友圈,什麼梗!最後一個亮了
    「2017-2019」刷爆朋友圈,什麼梗!最後一個亮了 · 正 · 文 · 來 · 啦 · 一到年底 人就特別容易陷入回憶和比較之中
  • 刷爆朋友圈的「牙籤弩」引發家長擔憂
    資料圖片  中國江蘇網6月22日訊 近日,許多市民尤其是家長的朋友圈被一條關於「牙籤弩」的警示信息刷爆了。信息引發了不少家長的擔憂:孩子會不會在學校周邊買到這種危險玩具呢?煩請各位家長留意……」刷爆家長朋友圈的這條警示信息,說的是一個不到巴掌大的迷你小弓弩,以牙籤為箭,據說最遠射程有20米,不僅能射穿易拉罐,甚至能射穿石膏板。  「我是前兩天看到其他家長分享的,看了以後特別心驚,怕孩子玩的時候遇到這種玩具。」孩子在中山路小學的劉媽媽告訴記者,她這兩天特意再三叮囑孩子不要接觸這種玩具,並且再三留意了校園周邊有沒有售賣「牙籤弩」的店。
  • 一個送給保定大唐熱力的錦旗,刷爆了朋友圈
    12月3日,一個贈送給保定大唐熱力有限公司、寫著「製冷能手」的錦旗迅速刷爆了朋友圈,引來眾多市民共鳴,一些飽受「寒舍」之苦的居民紛紛表示要效仿。不過相比之下,保定大唐熱力的態度則從容很多——管你朋友圈輿情滔天,我自巋然不動。截至目前,保定大唐熱力公司官方依然未對住戶暖氣送錦旗的問題公開回應,畢竟一個月前,保定各大主流媒體對於保定大唐熱力提前供暖大張旗鼓地進行了報導,毫不吝嗇讚美之詞,該看見的人都看見了,至於那些天天暖氣冰涼的,任憑你在家跺著腳取(ma)暖(jie),也不過「以頭搶地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