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業「不要喊媽」!百萬媽媽都應該教孩子的第一條準則

2020-09-05 幼教資源之家

從小到大,我的孩子已經習慣了「有問題先喊媽~」

但現在,你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所以今天開始,我要做一位「壞媽媽」。

以後,做作業請「不要喊媽,謝謝配合「!!!你媽不想每天都被你喊那麼多次。

做作業有問題,請參考以下方案:

注意:各位媽媽們,只要堅持1個月,相信我們馬上都會有一個能獨立做作業的孩子!

相關焦點

  •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兒子在學習上但凡遇到一個小問題,都是第一時間尋求媽媽的幫助。比如寫語文作業的時候,碰到一個不認識的字就喊「媽」;寫英文作業的時候,看不懂某個單詞又喊「媽」;就連數學作業寫完之後的檢查工作也交給媽媽。
  • 不要喊「媽」|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秘笈」
    不會的題目請先翻書,不要喊「媽」!數學:所有的題目請認真檢查三遍。不要喊「媽」!不會的題目,請多讀幾遍題目,認真分析,不要喊「媽」!英語:複習之後再寫作業,大聲朗讀並拼寫單詞,不要喊「媽」!有實在不會做的題目,請標記好,完成所有作業之後再喊「媽」!請認真書寫!認真檢查!認真做作業!
  •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雖然如今的教育鼓勵孩子們不懂就問,但是有一些能夠通過自己的摸索而知道答案的問題,家長們更傾向於孩子獨立思考。「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現在很多孩子在家的地位猶如眾星捧月一般,這也導致了孩子遇到一點問題就缺乏了獨立解決的習慣。
  • 給熊孩子輔導作業太鬧心?寶媽一封《不要喊媽》見奇效,快來拜讀
    最近就有一位媽媽在兒子的書桌旁貼了一張《不要喊媽》的「倡議書」,果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給熊孩子輔導作業太鬧心?寶媽一封《不要喊媽》見奇效兒子在做作業時候總喜歡問媽媽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比較簡單,兒子自己完全可以解決,媽媽害怕時間一長,兒子會養成惰性,一遇到問題就要求助別人。
  • 最近「不要喊媽」火了,做到這10點,讓孩子不要凡事都「喊媽」
    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數學:所有的題目做完請認真檢查!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實在不會的題目請完成所有的作業之後再喊「媽」!英語:複習之後再寫作業,不會的單詞請用有道!不要喊「媽」!請認真讀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
  • 「不要喊媽!」刷屏父母圈:毀掉一個孩子,媽媽總是陪著就夠了
    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數學:所有的題目做完請認真檢查!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實在不會的題目請完成所有的作業之後再喊「媽」!英語:複習之後再寫作業,不會的單詞請用有道!不要喊「媽」!請認真讀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
  • 「不要再喊媽了,你沒有爸爸嗎!」
    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實在不會的題目請完成所有的作業之後再喊「媽」!不要喊「媽」!請認真讀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
  • 不要再喊媽了,你沒有爸爸嗎?
    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實在不會的題目請完成所有的作業之後再喊「媽」!不要喊「媽」!請認真讀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
  • 寫作業不要喊「媽」:孩子6歲前做好這4點!家長不再兩行淚
    但現在1年級的題家長有時候都不會做,更不用說孩子了!輔導孩子寫作業,真是破壞親子關係的第一步驟。既然輔導孩子寫作業這麼難,是不是應該在孩子在上小學,幼兒園時期就應該教孩子一些知識,為孩子打下基礎!,該塗抹哪種顏色,比如:香蕉應該塗成黃色的,蘋果應該塗成紅色綠色的......這樣會極大的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 「遇到困難時不要喊媽」,寶媽為孩子定家規,完美條例獲網友怒贊
    上小學後每次孩子放學回到家中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寫作業,而這時小陳就會在一旁盯著孩子,輔導孩子寫作業,一開始孩子的狀態還算良好顯然不是,那麼為什麼孩子會屢教屢錯呢,關於這個問題小陳糾結了好幾天,而有一次在丈夫的點醒之下,小陳突然醒悟,既然不是孩子的問題,那會不會是我的問題?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果然不一樣,很快小陳便發現孩子在獨立完成作業時速度雖然慢了一些,但錯題率明顯低了很多,而一旦自己在旁輔導,孩子的錯題率就會有一個明顯的上升,這是為什麼?
  •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就是教會孩子「凡事不找媽」
    不要喊「媽」!寫完的句子及看圖說話請讀兩遍,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數學:所有的題目做完請認真檢查!不要喊「媽」!不會的題,請通讀三遍!不要喊「媽」!實在不會的題目請完成所有作業後再喊「媽」!英語:複習之後再寫作業,不會的單詞請用有道!不要喊「媽」!請認真書寫,認真檢查!你媽我也實在不想喊你。有困難請第一時間嘗試著自己解決,不要第一時間就喊「媽」!
  • 當孩子不喊你「媽媽」,而是喊「媽」時,家長應多注意他心理變化
    當教孩子說話時,寶媽們都特別期盼孩子第一聲喊「媽媽」,如果真是這樣心都要融化了。等孩子開始學話的時候,家長們都會用一些疊詞給孩子傳遞信息,比如稱呼上會說「爸爸」、「爺爺」、「奶奶」、「姑姑」,一些物品也會說「桌桌」、「凳凳」等等,所以孩子小的時候都比較擅長說疊詞,那麼叫「媽媽」更是習以為常,肯定不會直接叫「媽」的。
  • 「不要喊媽」,刷爆朋友圈的這幾句話,戳破一個溫柔的教育陷阱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最近朋友圈一個小擺件刷屏了,上面的這幾句話,道出了一個大家都知道卻做不到的道理——不要喊媽!就是下圖這個,上面配有一套搞笑的標語:做作業時碰到不會的題目,請先想辦法自己解決,不要「喊」媽。
  • 能不能別一遇到難題就喊「媽」?媽媽輔導作業被氣哭,很無奈
    王女士一看,明明都是換算單位,怎麼上一道題目會做,換了另一個數字又不會了?她感覺頭都大了。題目真的很簡單,但是孩子就是怎麼教都教不會。王女士輔導了沒一會,就被兒子氣哭了,看到兒子又要喊「媽」,王女士心態崩了:「能不能別一遇到難題就喊媽?」
  • 學校手工作業是拼孩子還是拼爹媽?[圖]
    在幼兒園或小學就讀的孩子,除了基本的練習或課堂作業外,遇到紀念日或重大節假日,老師還會布置不少手工或其他動手類的作業,學校本意是希望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但因為種種原因,這些作業基本上變成了家長們的活兒。有不少家長紛紛吐槽,這些作業到底是拼孩子還是拼爹媽啊?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喊媽媽,長大後喊媽,是不愛媽媽了?
    文|文兒孩子在小的時候會說,媽媽,我想告訴你一個事情,或者是媽媽,我想要什麼,媽媽你在不在家,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媽媽你給我做好吃的。總之孩子的話就是媽媽,媽媽,媽媽。但是孩子在長大之後,你會發現,他更多的時候是叫你媽:媽,我回來了;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吧,媽我想買件衣服。這個是在現實中活生生的事情,那這個要怎麼講呢,為什麼孩子在小的時候是喊媽媽,但是在長大之後會喊媽呢?是因為孩子不愛媽媽了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想過的話,你想出來原因了嗎?
  • 寶媽陪娃寫作業,被氣得默默流淚,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陪?
    視頻是寶爸拍攝的,內容是寶媽教娃寫作業,孩子年齡不大,看樣子也就剛上幼兒園。一身黑色衣服的孩子坐在一邊默默抽泣,旁邊的年輕寶媽居然也在默默的流淚,甚至哭的比兒子還慘,但是也只能一邊哭一邊給兒子改作業。1)影響孩子注意力孩子寫作業時,父母在身邊陪伴最大的弊端就是影響娃的注意力,不僅會分散孩子做作業的注意力,還會打斷娃的學習思路。孩子應該獨立專心的做作業,有問題可以找家長諮詢,但家長儘量不要和孩子共處一室。
  • 孩子喊「媽」和「媽媽」,有什麼區別?稱呼變了後家長就該上心了
    那為什麼大多數孩子在四五歲前喊母親都是「媽媽」,但在有自己的思想之後卻變成了「媽」呢? 很多家長都不能接受這個改變,覺得孩子和自己有距離感了。那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 從喊「媽媽」變成喊「媽」,孩子的一聲稱呼,其實意味著很多東西
    第一:孩子長大了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因為他們的大腦發育和語言表達能力都不強,並且他們所積累的詞彙量也不足,所以他們特別喜歡使用疊詞,比如「喝水水」、「吃飯飯」等。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的表達方式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不會再使用疊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會用更加簡單明了的詞來表達。所以有一天,各位媽媽們發現孩子從喊「媽媽」變成喊「媽」,那就說明他們長大了,他們不再像小時候一樣幼稚。
  • 「寒假作業被我媽炒菜了」:未經允許,孩子的東西再廉價也不要動
    原來,窗臺的大蒜是學校老師布置的一項培育蒜苗的觀察作業,小男孩精心照料終於讓蒜苗生長了出來,卻被媽媽炒了菜。這條熱搜叫「寒假作業被我媽炒菜了」,聽上去有點好笑對不對,但不點媽看見這條熱搜時有隱隱怒氣,孩子崩潰的大哭和媽媽沒心沒肺的笑聲,對比太強烈也太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