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則新聞:一位爸爸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被送進醫院搶救。
我看了既好笑又心疼,為孩子輔導個作業有至於那麼嚴重嗎?
這位爸爸就是湖南沅江的夏先生,今年45歲,有多年高血壓病史。幾天前,他在家裡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差點被孩子氣暈,隨後出現了持續性的頭痛情況。
之後,他看手機時一些常見字都不認識了,才到醫院就診。經CT結果顯示,夏先生被診為:腦出血。最後被確診為左側枕葉急性血腫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
顯然嚴重,這到底是誰之過呢?依我看,一定是這位爸爸問題,不得法,又沒把控好自己的情緒。
你看,住院期間,他還時常擔心孩子作業沒有寫好。情緒低落,難以入睡,患上卒中後抑鬱。
家長輔導孩子作業送進醫院的事例並不是只有夏先生一例,但均有一個共同點:情緒管理不當。
其實,輔導孩子作業要講究方法和智慧。前段時間看到媽媽與孩子關於輔導作業的一份約定,為這位媽媽的智慧點讚。
語文:
不會的字請查字典,不要喊「媽」!
不會的題目請先翻書,不要喊「媽」!
數學:
所有的題目請認真檢查三遍。不要喊「媽」!
不會的題目,請多讀幾遍題目,認真分析,不要喊「媽」!
英語:
複習之後再寫作業,大聲朗讀並拼寫單詞,不要喊「媽」!
有實在不會做的題目,請標記好,完成所有作業之後再喊「媽」!
請認真書寫!認真檢查!認真做作業!
有困難的,第一時間嘗試自己解決。
你媽實在不想被你喊那麼多次!也不想喊你那麼多次!
謝謝配合!合作愉快!
這位媽媽的做法有點值得肯定和借鑑的。
1.勤查字典
關於語文學科,告訴孩子遇到不會的字要查字典,其實字典是學習語文最好的老師。查字典可以對該字進行全面的理解,這往往家長所做不到。
勤查字典最主要的是培養一種主動查找答案意識,養成自發動手解決問題的習慣,那樣以後無論生活中遇到什麼難事或問題,自己都會想方設法尋求解決之道。
2.複習鞏固
「不會的題目請先翻書」「複習後再寫作業」是媽媽示意孩子做題前注重「複習」。
複習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不是說「溫故而知新」嗎?目的在於將已有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形成認知規律,在應用中將知識點升華為實用性。
也許一經複習,就可以解決剛才的問題了。
3.多多讀題
「寫完的句子和看圖寫話請大聲朗讀」「不會的題目,請多讀幾遍題目」「大聲朗讀並拼寫單詞」等,媽媽讓孩子要「多朗讀」,其好處為:
一,多讀讓題意更清晰明了,幫助思考和解決問題。
二,多讀可以辨析所寫句子是否通順,若有出入可加以修改,還能加深印象。
4.認真做題
「所有的題目請認真檢查三遍」「請認真書寫!認真檢查!認真做作業!」,這位媽媽非常強調孩子學習要「認真」。認真書寫,不僅把字寫好,還不會犯錯;認真檢查,這是對所做作業負責的態度。相信孩子不僅做作業認真,今後做任何事情都會很認真。
約定中反覆出現「不要喊媽」和末尾「有困難的,第一時間嘗試自己解決」,可見媽媽就一再提醒孩子,遇到問題,從自個兒想辦法解決。這樣會促使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獨自解決問題,其該種能力相應地會得到提升。
約定中的重要一句:有實在不會做的題目,請標記好,完成所有作業之後再喊「媽」!
與孩子這份約定,不是媽媽放任不管,而是有智慧地參與孩子學習,在關鍵時刻「輔導」孩子作業。
不會做的題目做好標記,完成所有的作業之後再喊「媽」,讓孩子明白有困難要尋求幫助。尋求幫助是一種勇氣, 不是弱點,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
這份約定,看似媽媽對孩子學習「放手」,其實是在參與,在陪伴。
你看「你媽實在不想被你喊那麼多次!也不想喊你那麼多次!」「謝謝配合!合作愉快!」,無不體現了母子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各位家長朋友,如果你能像這位媽媽那樣輔導孩子作業,我相信再也不會出現「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到做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的現象。再也不會發生輔導孩子寫作業,把自己送進醫院搶救的結局。
結語:孩子作業還是要輔導的,但一定要把控好情緒,還要講究方法哦!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