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監督變家長代勞 家庭作業為何變「家長作業」。 視頻來源:央視網(01:48)
我們都知道老師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是為了幫助孩子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然而不少家長卻認為,越來越多的家庭作業成了他們的任務。
列印塑封手工 一年級作業家長做陝西西安的孟女士,女兒今年九月上小學一年級,作為家長,每天都得跟著孩子做作業。這11張卷子,只佔女兒周末作業的一半,而作業還包括:列印、塑封,這些孩子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都是家長代勞。
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 孟女士:「老師會髮捲子到群裡,你就自己列印,到時候老師也不會收這個卷子,你做完之後,直接拍照傳群裡,老師就知道你做了。而且老師有時候布置一些手工,說是讓娃做,其實娃也做不了,然後就家長來做,她的作業變相就是我們的作業。」
學生家長 章先生:「我家是雙胞胎,孩子放學之後吃完飯寫作業要寫兩三個小時,家長還要批改,批改重點批分,然後回頭要和孩子一起分析難點,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孩子睡覺了家長也睡不了覺。」
輔導批改分析 家長稱不堪重負採訪中,學生家長都說,自己白天還要工作,回家再陪孩子寫作業,輔導批改,分析問題,時間一長,有點不堪重負,記者也在一些班級家長群裡看到,僅語文一科,就有多個作業要求家長籤字,評價。如果家長沒有做到位,還會受到老師的批評。
某小學老師:「老師這麼做的話,一定是希望家長在家庭去監督孩子,老師在學校監督孩子才能讓孩子更快地進步。」
初衷是監督 為何變代勞除了語數外這樣的主課,各種手抄報、讀書筆記、課外實踐也一度五花八門,不僅孩子們累,家長們的負荷也重,這些現象引起了教育部門和一些專家學者的重視。
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 李彩娜:「老師最初的初衷是讓家長來監督學生,來形成一個好的行為習慣,但是如果把這個責任全都推到家長身上,家長他做不到對學生做得對或錯進行及時反饋,家長也沒有辦法去在繁忙的工作壓力之外,再去承擔批改作業這樣的任務,就會導致比較深刻的一些矛盾。」
遼寧省教育廳義務教育處 副處長 劉偉:「學習負擔從校內向校外無限延伸是一個可怕的現象,部分孩子文化課學習甚至達到了『白加黑,五加二』的這種程度,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發展。這是我們教育部門堅決反對和嚴厲禁止的行為,也希望廣大學生和家長給予廣泛監督。」
(原題為:《家庭作業還是「家長作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討論
討論|你拿命陪孩子寫的,是家庭作業還是家長作業?
關鍵詞 >> 作業,一年級,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