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記者 計思佳
實習生 韓曉露
山西省太原市教育部門出臺文件明確規定,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打掃教室衛生等;江蘇一位家長因不滿教師要求批改作業,憤而退出家長群——日前,兩則關於家庭作業的新聞在全國範圍內引發熱議。
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否應由家長批改,是目前家校合作過程中容易引發矛盾的一個問題。在家校合作過程中,一些家長有牢騷,認為教師將自身責任轉嫁給家長,而教師們也有自己的委屈:一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感覺自己沒責任了。
家庭作業到底應該由誰來批改?家長微信群為何成為家長的負擔?家長有沒有義務去學校站崗、大掃除?家校合作如何界定權責?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
每天被要求訂正作業 家長直言負擔重
近段時間,家住海口市龍華區的鐘先生晚上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以前,教師不僅要求家長看著孩子寫作業,還要批改訂正。每天花在輔導孩子寫作業上的時間就有1至3個小時。」鍾先生告訴記者,今年10月,省教育廳印發了《海南省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負面清單》,將不認真進行備課、授課、布置與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等,列入教師職業行為負面清單,「這之後,讓家長批改作業才被叫停」。
每天勞心勞力給孩子訂正作業,家住海口新華南片區的陳先生也感到疲憊。「我兩個孩子在讀小學,教師們都要求學生寫完作業後,家長要訂正。雖然第二天教師會把作業收上去,進行二次批改,但若發現家長沒有給孩子訂正,作業錯誤很多,會在家長群裡對家長點名批評。」讓陳先生更為苦惱的是,家長手裡沒有標準答案,有些題目自己拿不準,只能向搜尋引擎或App尋求幫助。
在海口媒體人蔣女士看來,學校給家長施加太多壓力,主要還是因為公立學校教師負擔太重,所以將任務轉嫁到家長身上。「班上有家長為了圖省事,把孩子轉到私立學校,我也有這樣的打算。」蔣女士打聽得知,部分私立學校人數較少,所以教師有足夠的精力照顧到每個孩子,讓家長省心不少。
海口市英才學校副校長符碧玲認為,批改作業是教師的責任。「我們學校不允許教師將批改作業的任務轉嫁到家長身上。但在小學一二年級,我們鼓勵家長能夠陪伴孩子寫作業。」符碧玲表示,此時是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希望家長能夠督促孩子在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不拖拉、書寫工整,這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很有益處。同時,若家長發現孩子做作業速度慢、錯誤率高,說明孩子在課堂聽講的效率不高,應該引起重視,並及時和教師溝通」。
一個班級6個微信群 全家上陣盯信息
在採訪中,家長群數量多、信息密集,手工作業、手抄報等五花八門的作業多,也成為家長抱怨的重點。
陳先生說,在他女兒的班級,就有班級通知群、家長交流群、打卡學習群、語文學習群、數學學習群、英語學習群6個「家長群」。其中,通知群用來布置每天的作業,學校班級的重要活動通知。家長交流群則用於教師和家長的日常反饋交流。學習打卡群用於家長每天上傳孩子的英語閱讀和語文閱讀記錄。語文學習群、數學學習群、英語學習群則是各個學科教師建立的。
「女兒和兒子的班級家長群加起來有10多個。為了不錯過每天的信息,我和孩子的媽媽、爺爺都入了群,每個人明確分工,各自盯自己負責群裡的信息。」陳先生告訴記者,很多雙職工家庭白天工作忙,所以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加入班級學習群,幫助盯信息的家庭不在少數。
對於手工作業、手抄報這些額外作業,家長持有不同態度。有的家長認為,有些布置給低年級學生的手工作業難度太大,最後只能家長代勞,所以完全就是「家長作業」。但海口海燕小學家長楊女士認為,手工作業充分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想像能力,所以她每次都要求兒子認真對待,「每次我都是引導為主,讓孩子自己動手,不會越俎代庖」。
此外,不少學校也會要求家長輪流在校門口當志願者維護交通,參與大掃除,幫學生排練節目等。家長們大多表示,若這些任務頻率不太高,並且遵循自願原則,是可以接受的。
「差不多每學期會輪到一次當交通秩序志願者。去年孩子班上準備元旦表演,班主任在群裡問有沒有家長可以幫忙排練節目,我因為有這方面特長,所以就主動請纓。因為是自願的,所以整個排練、表演的過程也非常愉快。」楊女士告訴記者。
須注重溝通和尊重 家校合作待破題
家校合作問題一直是教育界人士非常關注的話題,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多位受訪者認為,應該建立家長、教師之間平等的對話機制,讓雙方在家校合作中形成共識。
在海口市英才小學濱江分校教師容瑪麗看來,在家校合作過程中,為了減少家長、教師間的互相抱怨,建立平等的溝通機制,讓大家互相尊重,能夠充分交流非常重要。「在我們學校,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群、家長會上對學生和家長都以鼓勵為主。對於學生學習、行為上出現的問題,應該私下和家長溝通,不允許直接在班級群裡直接點名批評」。
符碧玲表示,過多的家長群確實會給家長帶來負擔,可以適量「瘦身」、合併。此外,家長對於學校布置的一些作業有不同意見,可以和教師進行充分溝通,了解這些作業背後的意圖,「在當今的教育形式下,學生的素質教育備受重視,教育部也明確指出要把美術、音樂正式納入中考。很多動手類的作業,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海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段會冬認為,破解家校之爭,須有系統思維,憑單一舉措很難達到理想效果。一是要理清家校責權,具體哪些工作該由教師或家長完成、負責。二是要為教師減負,讓教師可以專心教學,教師整天面對複雜繁瑣的各種檢查、評比和材料撰寫工作,難以保證投身教學工作的時間,家校作業之爭還將出現。三是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家校對話的機制,以平等的對話促進家校合作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家長、教師都需明白,家校如果不能達成共識,只會讓夾在中間的學生處境尷尬」。(海南日報海口11月5日訊)
原標題: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家長群成壓力群,家長喊累教師也疲憊 學生家庭作業該由誰來批改?
責任編輯:吳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