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媽寶經,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1
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如何壓垮成年人的?
這兩天一條#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情況說明# 的話題在網上迅速蔓延開來。江西南昌的一名家長向媒體爆料:自家孩子上小學,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不批改需要向老師上交手寫情況說明書。
事後老師表示「如果家長也參與批改,我可以用一堂課的時間批改作業,如果家長不批改,我要耗費兩堂課的時間,我完全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有的時候忙的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手寫情況說明是為了讓家長更重視孩子的教育。」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孩子的家庭作業成了家長的作業,家長群、輔導作業、批改作業已經成了壓在家長身上的「三座大山」。
就像前兩天傳遍全網的文章「壓垮年輕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學校和家長之間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很多老師打著「重視教育」的旗號,要求家長做這個做那個。
公司同事小邱今天上班還向我抱怨說今天又輪到她去學校打掃衛生了,學校安排學生值日打掃衛生本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可現在卻逐漸變成了家長的職責,甚至家長忙沒時間去學校打掃衛生還會遭到老師的數落。
作業家長批改,衛生家長打掃,不得不說,這屆家長真的太累了!
2
作業交給家長批改,到底是重視教育還是老師偷懶
前面那位老師說到的,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手寫情況說明是為了讓家長更重視孩子的教育。其實仔細思考,會發現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老師給孩子留家庭作業,除了鞏固課堂知識點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批改的過程中了解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二次鞏固複習。
作業全給家長批改了,家長是重視了教育,了解了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老師了解嗎?不批改作業怎麼知道學生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哪些地方需要加強?作為教育工作者,難道老師不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嗎?我一直認為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風向標,學生哪裡錯得多就說明哪裡需要加強教育。
而且教師職業道德裡不是也要求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不得敷衍塞責麼。
批改作業是老師的職責所在,把作業交給家長批改,在我看來是老師在推卸責任!也不是說家長就完全不用管孩子的學習情況了,如果老師要求家長定期檢查孩子的作業,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這樣做倒是合乎情理的。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
是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家長也要承擔起教育者的責任,積極配合學校開展教育,保持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但是這並不代表家長要完全聽從學校老師的安排,兩者的互動應該是良性的,而不是一方給另一方生硬地布置任務。
而且每個家庭壞境不一樣,家長的教育水平也不一樣,對於課本知識的傳授,絕大情況下老師都要比家長更專業,而家長的教育任務應該更偏重孩子學習習慣,良好品質的培養。
3
把家庭作業交給家長批改,影響了「教育公平」的原則
「教育公平」是近年來出現頻率比較高的詞彙了,但凡提到教育,總少不了教育公正。教育公正要求教育機會均等,讓學生擁有平等的機會去競爭優質資源。教育公平則是盡力確保每個學生享受同樣優秀的教育資源。
但是把作業直接丟給家長修改,其實是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的原則。
試想一下,一個高學歷的社會精英,整天在舒適的辦公室西裝咖啡談笑生風,家裡離公司很近,家裡有保姆做飯做家務,不用為金錢和生活奔波,下班後有足夠的時間輔導孩子作業和批改作業;而另外一個人是低學歷的工地工人,每天都在工地幹著苦力活,回家後還要做飯做家務,哪裡有時間和精力給孩子批改作業?
如果老師都這麼做,長期以往肯定會拉大教育不公平。有人會說,絕對的教育公平是不可能的,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努力去保持公平。
我們的社會貧富差距還是挺大的,所以更要重視教育公平:雖然家庭情況不一樣,但是我們至少能通過教育,通過自身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有些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我們不能在給他們設置「障礙」。
因為這不公平。
4
學校和家庭之間應該如何協調,更好促進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教育部門釐清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權責界限,對家庭作業給出指導建議。家庭作業布置多少、家庭作業的批改應不應該由家長批改、家長群等熱門話題,教育部門應該及時調研並給出解決方案或建議。
老師應該堅守職業規範和職業道德,認真對待教育工作。不得「越線」對家長提出過分要求,更不能把教學任務寄托在家長身上。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在教育上應該一絲不苟,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
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拒絕教育焦慮。其實家庭作業發展成這個樣子,與家長的教育焦慮有很大關係,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一大批補習班,花錢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生怕孩子落後於別人。
或許老師正是利用了家長的這種思想。
作為家長,我能理解老師工作量繁雜,但這不應該成為教師不批改作業的理由!
關注「媽寶經」,每天學習專業有用的育兒知識,做新時代好媽媽!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記得給我們點讚並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