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2020-12-24 瀟湘晨報

家長很苦惱

「雖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批改作業不是老師的義務嗎,為何要強行讓家長來做?」

「家長文化水平、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有些知識連家長自己都不清楚,要怎麼給孩子改作業呢?」

「每天回家就開始弄孩子作業,每天都氣得遭不住,但還是得硬著頭皮輔導,就怕孩子學習跟不上會自卑。」

業內人士來支招

要加強溝通,若出現疑似「家長作業」的情況,家長可及時向老師交流反饋,老師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要科學設計作業,著力培養學生必備品質、關鍵能力、創新精神,減少書面作業,適當增加實踐性、體驗性、參與性作業。

要標本兼治,教師重在作業設計、布置、指導與批改,家長重在陪伴、引導和督促,任何一方既都不能缺席,也不能越俎代庖。

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 江芸涵 攝影報導

12月中旬,在教育部舉行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將從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等3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家長和老師如何看待「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這種現象?在完成作業方面,家校如何形成高效的配合機制,教育行政部門如何來規範?近日,記者就相關話題進行了調查。

調查

近五成受訪家長參與過

批改作業、製作小報等

「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的話題一直備受關注。就在上月,江蘇一名家長退出家長群的舉動,更是將此話題推上風口浪尖。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

對此,成都市民王女士也感同身受。「女兒現在四年級,老師每周都會要求我們批改幾次數學作業。雖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批改作業不是老師的義務嗎,為何要強行讓家長來做?」王女士直言,「家長文化水平、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有些知識連家長自己都不清楚,要怎麼給孩子改作業呢?」

更讓王女士疲憊的是時間、精力的問題,每天輔導完孩子做作業,已是差不多晚上10點。這一點,家長鄧女士深有同感。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有的作業要求家長批改,有的要求家長籤字,「輔導完所有作業,通常需要兩個小時。」

近期,四川在線教育頻道進行了「對完成或批改孩子作業的現狀調查」,參與調查的家長網友有百餘人。

調查數據顯示,45.8%的受訪者遇到過老師要求自己批改作業、完成作業或布置需要代勞作業的情況,尤以小學生家長居多。這部分人群中,每周需完成或批改作業1至3次的家長比例達66.7%,4次以上的比例為16.67%。

不僅是批改書面作業,還有很多非學科類作業,家長也直接參與當中。此次網絡調查中,超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參與過錄製視頻、做手抄報、製作主題ppt、完成各種網絡學習平臺等相關任務。「說是讓孩子完成、家長配合,但事實上,家長要耗很多時間來搜資料、構思、輔助等,遠遠大於孩子的工作量。」家長鄧女士表示。

同時,還有家長表示,家長檢查修正後的作業呈現出的「滿分」,與孩子參加考試後的分值落差明顯。

家長

其實不想當「甩手掌柜」

希望分清督促和批改的界線

在採訪過程中,許多受訪家長表示,曾因孩子的各種作業而頭疼。「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現狀,成了家長教育孩子的難點和痛點。

許女士告訴記者,「我有幾個朋友的孩子都在上小學,每天回家就開始弄孩子作業,每天都氣得遭不住,但還是得硬著頭皮輔導,就怕孩子學習跟不上會自卑。」

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家長並不是想當「甩手掌柜」,推卸教育孩子的責任,而是希望老師能夠分清「督促作業」和「完成或批改作業」的界線。

在家長李先生看來,老師是否將作業交給家長批改,與家長需不需要監管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其實是兩個問題。「家長不用過度擔責,但也不能徹底甩手。家長可以督促孩子養成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但要靠家長去檢查對錯,不妥。」

也有受訪者表示,有時候並非老師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而是家長捨不得放手。「擔心孩子做不好或者想幫孩子掙表現,一邊抗議著一邊拿來做的家長大有人在。」

業內人士

批改作業是教師分內事

要不斷增強作業設計能力

雖然成為負擔的「家長作業」讓家長們頭疼,但是在本次網絡調查中,有超半數的受訪者也對「老師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這種行為表示理解,他們認為,出現這種行為的最主要原因是老師希望家長關注、參與孩子的學習問題。

成都市高新區益州小學老師朱琴音認為,批改作業是老師的分內之事。「老師批改作業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握,更是對自己教學結果的了解,進而有針對性地補充教學。」但同時,她希望家長能多些理解。「小學有許多需要聽寫的字詞和背誦的課文,這樣的作業,如果家長不參與,那麼,布置的效果幾乎為零。」 這也是不少受訪老師的心聲。

「作業是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習質量所進行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省教科院教育監測評估研究所所長、省政府督學賴長春認為,參與學生作業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內容和共同目標,是教師掌握學情、改進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家長了解子女學習狀況的重要途徑,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席。

成都市鹽道街小學語文老師羅萍認為,建立良好的家校溝通機制也很重要。「若出現疑似『家長作業』的情況,家長能及時有效地向老師交流反饋,老師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那麼上述問題便能得到緩解。」此外,羅萍建議,老師應該抓好課堂上的時間,把最重要的練習放在課堂上完成,同時,高效利用課後時間,對學生進行充分輔導,不給家長增加負擔,形成家校協同育人的良好態勢。

記者了解到,鹽道街小學建立了各年級、各學科作業情況的統一監管機制,教導處會每月定期抽查老師對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二次批改的情況。同時,各年級、各學科備課組會統一探討和制定學生課堂練習量、家庭作業量,避免出現個別老師為追求成效而給學生增加練習量的情況,以及老師作業批改不過來讓家長批改的情況。

「要科學設計作業。」賴長春建議,教師要不斷增強作業設計能力,提高作業設計水平。著力學生必備品質、關鍵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設計多樣化、多元化的作業,減少書面作業,減輕書寫負擔,適當增加實踐性、體驗性、參與性作業。

教育部門

堅決貫徹落實減負30條

將強調「家長不得批改作業」

近期,江蘇、遼寧、浙江、海南、河北、廣東等多個省份的教育部門都出臺了相關文件,向「家長批改學生作業」說不。不少家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期盼教育部的要求能夠儘快在四川得到落實。

2018年,教育部等9部門印發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明確了30條減負舉措。其中,在「規範學校辦學行為」方面對於學生作業有兩條具體規定:一是嚴控書面作業總量,二是科學合理布置作業。「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我省各級教育部門堅決貫徹落實教育部的減負30條。」四川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這一條,四川雖然沒有專門的政策文件涉及,但一直是中小學減負工作的重點之一。

12月21日,省政府第6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新時代深化改革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四川省教育廳基教處上述負責人介紹,這將進一步推進落實「家長不得批改作業」。

賴長春認為,解決「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需要標本兼治,從認識上、策略上、方法上形成教師盡責、家長盡心、學校指導的協同參與機制。「教師重在作業設計、布置、指導與批改,家長重在陪伴、引導和督促。任何一方既都不能缺席,放任不管;也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學生做作業。要共同培養學生對待作業的正確態度和高效完成作業的習慣與方法。」

賴長春建議,學校要善於利用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平臺,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定期對家長或其他監護人開展有關有效參與學生作業方法的培訓、諮詢和輔導。對參與學生作業確有困難的家庭,特別是殘疾、單親、留守、流動、貧困、重病、經歷重大變故以及其他有特殊情況的學生家庭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記者調查 | 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家長和老師如何看待「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這種現象?在完成作業方面,家校如何形成高效的配合機制,教育行政部門如何來規範?近日,記者就相關話題進行了調查。「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的話題一直飽受關注。
  • 調查| 家庭作業家長要不要籤字?你怎麼看?
    浙江一小學「叫停」家庭作業籤字引熱議  椰城超9成受訪家長稱被要求籤字  家庭作業家長要不要籤字?我們希望學生擁有這樣的認識:檢查作業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媽媽的事……」  以上做法引起廣泛熱議。南國都市報記者調查發現,椰城超9成受訪家長被老師要求籤字。多數家長表示,樂意為孩子作業籤字,拒絕批改作業。也有少部分家長認為,檢查作業是老師的事,無條件支持取消家長籤字。專家則表示,孩子教育是家庭、學校共同的責任,「一刀切」式叫停不可取。
  • 手工作業要求塑封 家庭作業網絡化難倒家長
    手工作業要求塑封 製作小報必須列印  □晚報記者 錢鈺 實習生 邵菁 報導  做一個手工五角星居然還要塑封;製作小報不能手抄而要列印;為完成在線作業,幼兒園建議家長為孩子配電腦……記者日前採訪發現,隨著家庭作業網絡化的興起,現如今花樣繁多的作業令家長叫苦不迭,隨之帶來作業人力、財力成本的急劇上升,家長困惑,如此作業究竟為哪般
  • 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家長籤名該不該?
    記者了解到,家庭作業由於家長籤名和批改而變成「家長作業」的現象廣泛存在,引發一些家長不滿。 專家認為,教師對家庭作業負有批改責任。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盡其職、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孩子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濟南市民柳海亭的兒子今年上了小學一年級。作為家長,他也因此多了一份「家庭作業」——每天監督孩子讀三遍課文,然後籤名確認。
  • 家庭作業,不能成「家長作業」!
    在教育部《關於做好2019年中小學生暑假有關工作的通知》裡,「嚴禁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最受關注。這一要求在不少家長中間引發共鳴,也引起我們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關係的思考。  近年來,「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情況時有發生。相較於平常,暑期則更容易發生「作業需要家長代勞」的情況。
  • 小學作業鑽木取火 如此高難度作業讓家長頭疼
    小學作業鑽木取火 如此高難度作業讓家長頭疼時間:2018-10-07 00: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 每逢假期補作業,現在小學生的假期作業,可不是一下子就補完的,往往都是實踐活動與知識相結合,戶外室內相結合的高難度作業,這不,國慶家長們曬的孩子假期作業又妥妥的火了。
  • 孩子家庭作業讓家長批改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你怎麼看
    面對熱點咋處理?  有益孩子就安排。此外,班主任會通過家長微信群,每天向全體家長發送作業信息,提醒家長及時檢查。  市民王女士說,檢查家庭作業有助於了解孩子的課業水平,哪些科目是強項,哪些科目是弱項,通過作業一下就能了解。檢查作業也是一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雖然在陪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摩擦,但是她仍然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市民葉女士說,她的孩子在市區蒲鞋市小學讀6年級。
  • 孩子作業用PPT家長求助 小學親子作業成"家長劫"?
    資料圖片 孩子德育作業用PPT,家長敗倒;為孩子掙面子,家長熬夜做燈籠…… 小學親子作業成「家長劫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佔玲 胡玲玲 實習生 蔣軍鳳 核心提示 南寧市民劉女士最近遇到了煩心事,她的兒子華華因為手工作業沒做好而受到了老師批評;華華則認為是因為劉女士做得不好造成的,「手工作業應該以孩子動手為主,家長從中輔助,而且我也不是萬能,什麼都會呀。」
  • 成都早已明確: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出臺《意見》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意見》明確了「不得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同時對作業管理提出要求: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建立作業調研、調控及年級作業集體設計等制度。各學校要將作業量控制納入學校常規管理,明確作業研發、審核、總量控制等環節的責任人,積極推行精選分層等作業布置改革,建立分年級、分班各學科作業量、學生完成作業時間的統籌和公布制度。小學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餘年級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每天不超過1小時。初中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應控制在1.5小時以內。鼓勵布置彈性作業、體育鍛鍊等。
  • 媽媽被兒子作業難哭!被家庭作業支配的家長太難了
    檢查孩子的作業經常把家長氣得想哭,而一旁的孩子呢,看見家長情緒不對,他也膽戰心驚地不知該如何是好,於是經常出現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然後怒吼孩子一頓,之後母子一起痛哭流涕的畫面。要知道,這些年,被家庭作業逼瘋的家長,真不少。  36歲的王女士給小學三年級的兒子講題時,由於反覆講,孩子都一副茫然模樣,王女士越講越激動,以至於突然感覺心臟不適,甚至因此誘發了心梗,被送往醫院。
  • 家庭作業不得變為家長作業
    成都市教育局昨髮禁令 家庭作業不得變為家長作業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曉蓓A減負大招關鍵詞:作業老師不得要求家長 批改檢查作業並籤字  《指導意見》首先針對作業有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嚴禁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應要求學生抄寫所布置的作業項目。鼓勵教師布置重在促進運用與學生自我體驗的實踐性作業。
  • 家長煩惱:孩子作業知多少——家庭作業丨寫作業丨幼兒園作業丨小學...
    做樹葉畫、用蔬菜做動物、拼水果拼盤、做小報、收集石頭……眼下一些幼兒園布置的手工作業,讓不少家長很糾結:做,作業基本上由家長代勞;不做,孩子難向幼兒園交差。這樣的家庭作業到底是在鍛鍊孩子還是在折騰家長?
  • 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情況說明,為何家庭作業成了家長的「痛」?
    1 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如何壓垮成年人的? 這兩天一條#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情況說明# 的話題在網上迅速蔓延開來。江西南昌的一名家長向媒體爆料:自家孩子上小學,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不批改需要向老師上交手寫情況說明書。
  • 家庭作業為何會成為家長作業?
    如今學校有好多作業布置,給家長完成。家長有時感覺也挺煩,挺累的,他們認為這是學校老師給的。其實學校布置給學生:的作業可以分為以下兩類:一、這類主要是學生學業任務,包括課堂作業檢查籤字,家庭作業,美術手工作業,版報紙板報,手抄報。
  • 家庭作業變成了家長作業?父母們是不是又想起了被作業支配的恐懼
    假期中最讓家長感到恐懼的估計也就是每天給孩子批改作業了,不知道各位家裡面有沒有上學的孩子呢?說到這個上學,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恐怕就是每天的家庭作業和假期裡那一本又一本的練習冊了,當年我上學那會啊,真的是不寫作業心裡難受,一寫作業渾身難受,假期裡寫作業的進度永遠趕不上開學的進度。
  • 家長「越俎代庖」改作業,合適嗎
    的確,現在教師負擔很重,但是讓學生家長做這些專業性的工作實屬強人所難,也是教師「懶政」。    記者調查發現,鄭州不少小學,甚至一些中學都要求家長代批作業。對此,有家長覺得成了負擔,感覺身心疲憊。針對此事,專家認為,批改作業是老師的職責,不能以任何理由轉嫁。
  • 小學作業輔導家長抱怨多,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原因為何?
    開學後,家長作業輔導抱怨多開學已經一周了,孩子們都回到了學校,家長也算舒了一口氣。但是煩心的事業接踵而至,尤其是家庭作業的輔導,很多家長顯得力不從心。有些家長不得不把孩子放到託管機構,作業完成後再接回家。
  • 寶媽陪娃寫作業,被氣得默默流淚,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陪?
    執筆:張大貓編輯:張大貓定稿:歐陽比文這幾年陪娃寫作業成了許多家長心頭的一根刺,平時再怎麼「母慈子孝」,一到陪娃寫作業的時候肯定會鬧得「雞飛狗跳」。這一點連各大明星也不能免俗,比如之前嶽雲鵬就發文吐槽過陪姑娘寫作業的事情。
  • 家長輔導作業難,小學生作業太多?那為何不取消家庭作業?
    圍觀群眾大笑之際也不免感到心酸,這句話說出來多少家長的心聲。前段時間,家長退群,網上也紛紛跟風,輔導之難,孩子作業之多引起一大群人的關注,那麼,既然孩子的家庭作業帶來了這麼多題,為何不取消家庭作業呢?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不僅是在座的各位家長,連老師都是叫苦連天,孩子回家的作業老師要在上班時抽空批改也就算了,學生的作業真的可以用「千奇百怪」來形容了。老師批改作業時還得弄清這些小腦袋瓜子是咋想的,或者孩子在家都經歷了什麼,作業寫得不堪入目。
  • 作業那些事|安陽:低年級微信布置作業較普遍,仍需家長籤字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於豔彬 見習記者 於彥鵬 劉朋飛/文 圖 視頻  「小學低年級大部分還是通過微信布置作業,但作業量有所減少。」「一些作業雖然不讓家長批改,但孩子做完後要求家長籤字。」……連日來,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書面家庭作業問題,記者隨機走訪了安陽市文峰區及高新區一些小學,發現老師通過微信布置作業的現象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