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06:59 來源: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 作者:黃佔玲 胡玲玲 蔣軍鳳 編輯:鄧達
資料圖片
孩子德育作業用PPT,家長敗倒;為孩子掙面子,家長熬夜做燈籠……
小學親子作業成「家長劫」?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佔玲 胡玲玲 實習生 蔣軍鳳
核心提示
南寧市民劉女士最近遇到了煩心事,她的兒子華華因為手工作業沒做好而受到了老師批評;華華則認為是因為劉女士做得不好造成的,「手工作業應該以孩子動手為主,家長從中輔助,而且我也不是萬能,什麼都會呀。」劉女士頗有微詞。一份手工作業就能讓家長頭疼孩子嘆氣?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家長曾因德育作業而煩憂,對此,不少小學回應稱,學校布置的德育作業一般是比較簡單的,一些較難的手工作業只是個別現象而已,家長應當利用和孩子做作業的機會,促進親子關係。
故事
孩子作業要用PPT,家長急向朋友求助
「我朋友的孩子讀小學三年級,但是我已經聽她抱怨過很多次學校的作業太難了。」市民廖女士在一家設計公司上班,她朋友口中的作業,指的是學校不定期會布置的德育作業。孩子才三年級的孩子,老師要求要用PPT做一個介紹,是關於海洋生物的。「晚上8點多,孩子的媽媽打電話來求助,她說自己已經折騰了近1個小時,還是沒有辦法做好,想起我在設計公司工作,應該會製作PPT。」
廖女士聽她在電話那邊長籲短嘆,說養個孩子不容易,自己工作中還沒有做過PPT,第一回倒是用在孩子作業上面了。接到她發過來的作業要求和資料,廖女士看到要求還挺詳細,要有圖、有文,不能光是網上查的資料,還要有自己的見解和表述。「小學生對電腦知識接觸得晚,也沒有系統的課程。突然間要求孩子去做PPT,實際上是難為了家長。」廖女士說。
孩子的手工作業獲表揚,家長卻開心不起來
妞妞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去年臨近元旦,學校要求所有學生動手做一個燈籠。妞妞回到家後,按照之前學的方式,用紙折了一個燈籠,當時妞妞的媽媽陳女士還覺得妞妞動手能力強,對女兒表揚了一番。然而,吃過晚飯,妞妞從鄰居家串門回來後,就馬上和媽媽提出要重新做一個燈籠,因為她的鄰居小美做的燈籠太美了,而且小美告訴妞妞,只有做得好看的燈籠才能受到老師表揚。
在妞妞的央求之下,陳女士只好答應和她一起重做。當時已經是晚上9時許,陳女士特地跑出去購買了一大堆製作燈籠的材料,但最讓陳女士頭疼的是,她和愛人都不曾做過手工燈籠,一下子要做出一個精美的燈籠出來,還真有點難,「再難也要做,不然孩子的情緒會一直低落。」陳女士說。她一邊對著網上的教程,一邊和妞妞一起做。
到了深夜11時許,陳女士仍舊沒辦法做出妞妞理想中燈籠的樣子,她不忍孩子熬夜,便讓妞妞先去睡,自己和愛人再對著一大堆材料進行琢磨,那晚他們一直弄到將近12時才把一個燈籠做好。第二天,妞妞的燈籠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但陳女士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做個燈籠感覺比加班還累!我去學校看了一下,看得出大部分孩子的燈籠都是家長從旁幫忙精心製作的。可是這樣對孩子的動手能力真的有用嗎?」陳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