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業用PPT家長求助 小學親子作業成"家長劫"?

2020-12-14 廣西新聞網

2015年10月30日 06:59 來源: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 作者:黃佔玲 胡玲玲 蔣軍鳳 編輯:鄧達

資料圖片

孩子德育作業用PPT,家長敗倒;為孩子掙面子,家長熬夜做燈籠……

小學親子作業成「家長劫」?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佔玲 胡玲玲 實習生 蔣軍鳳

核心提示

南寧市民劉女士最近遇到了煩心事,她的兒子華華因為手工作業沒做好而受到了老師批評;華華則認為是因為劉女士做得不好造成的,「手工作業應該以孩子動手為主,家長從中輔助,而且我也不是萬能,什麼都會呀。」劉女士頗有微詞。一份手工作業就能讓家長頭疼孩子嘆氣?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家長曾因德育作業而煩憂,對此,不少小學回應稱,學校布置的德育作業一般是比較簡單的,一些較難的手工作業只是個別現象而已,家長應當利用和孩子做作業的機會,促進親子關係。

故事

孩子作業要用PPT,家長急向朋友求助

「我朋友的孩子讀小學三年級,但是我已經聽她抱怨過很多次學校的作業太難了。」市民廖女士在一家設計公司上班,她朋友口中的作業,指的是學校不定期會布置的德育作業。孩子才三年級的孩子,老師要求要用PPT做一個介紹,是關於海洋生物的。「晚上8點多,孩子的媽媽打電話來求助,她說自己已經折騰了近1個小時,還是沒有辦法做好,想起我在設計公司工作,應該會製作PPT。」

廖女士聽她在電話那邊長籲短嘆,說養個孩子不容易,自己工作中還沒有做過PPT,第一回倒是用在孩子作業上面了。接到她發過來的作業要求和資料,廖女士看到要求還挺詳細,要有圖、有文,不能光是網上查的資料,還要有自己的見解和表述。「小學生對電腦知識接觸得晚,也沒有系統的課程。突然間要求孩子去做PPT,實際上是難為了家長。」廖女士說。

孩子的手工作業獲表揚,家長卻開心不起來

妞妞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去年臨近元旦,學校要求所有學生動手做一個燈籠。妞妞回到家後,按照之前學的方式,用紙折了一個燈籠,當時妞妞的媽媽陳女士還覺得妞妞動手能力強,對女兒表揚了一番。然而,吃過晚飯,妞妞從鄰居家串門回來後,就馬上和媽媽提出要重新做一個燈籠,因為她的鄰居小美做的燈籠太美了,而且小美告訴妞妞,只有做得好看的燈籠才能受到老師表揚。

在妞妞的央求之下,陳女士只好答應和她一起重做。當時已經是晚上9時許,陳女士特地跑出去購買了一大堆製作燈籠的材料,但最讓陳女士頭疼的是,她和愛人都不曾做過手工燈籠,一下子要做出一個精美的燈籠出來,還真有點難,「再難也要做,不然孩子的情緒會一直低落。」陳女士說。她一邊對著網上的教程,一邊和妞妞一起做。

到了深夜11時許,陳女士仍舊沒辦法做出妞妞理想中燈籠的樣子,她不忍孩子熬夜,便讓妞妞先去睡,自己和愛人再對著一大堆材料進行琢磨,那晚他們一直弄到將近12時才把一個燈籠做好。第二天,妞妞的燈籠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但陳女士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做個燈籠感覺比加班還累!我去學校看了一下,看得出大部分孩子的燈籠都是家長從旁幫忙精心製作的。可是這樣對孩子的動手能力真的有用嗎?」陳女士說。



相關焦點

  • 「甜蜜的負擔」:孩子不可能完成的作業難壞家長
    原標題:那些孩子無法完成的作業(圖)  做手工、做小報、做ppt、畫漫畫……自從上了幼兒園、小學以後,許多孩子都會從學校領回自己根本不可能獨自完成的作業。為此,爸爸媽媽們被迫回到了需要做作業的年代,其中少部分人樂在其中,而大部分人則覺得這是個「甜蜜的負擔」。
  • 暑假作業家長做:作業太難?孩子太弱?家長溺愛?
    假期作業並不是「親子」的名義下為難家長與孩子,而是讓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多實踐、多探究,家長們並非甩手不管,而是為孩子提供必須的工具,與孩子一起梳理知識,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新武器 寫字機器人可模仿筆記 「這款寫字機器人,可以模仿你的筆跡,寫字繪畫都不成問題。」
  • 作業作業,這屆家長的劫
    這或許不是他們的妄想,他們只是擅長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家長也是不容易對於娃來講,一遇作業,如臨大敵。,大概就是家長人生中要歷的一個劫。,他們也能把作業做得又快又好。大概,輔導作業這筆債,只有讓孩子的孩子來幫忙還回來了吧!
  • 記者調查|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調查近五成受訪家長參與過批改作業、製作小報等「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的話題一直備受關注。就在上月,江蘇一名家長退出家長群的舉動,更是將此話題推上風口浪尖。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
  • 記者調查 | 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王女士直言,「家長文化水平、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有些知識連家長自己都不清楚,要怎麼給孩子改作業呢?」更讓王女士疲憊的是時間、精力的問題,每天輔導完孩子做作業,已是差不多晚上10點。這一點,家長鄧女士深有同感。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有的作業要求家長批改,有的要求家長籤字,「輔導完所有作業,通常需要兩個小時。」
  • 家長吐槽幼兒園親子作業難 被逼成「手工達人」
    對於這樣的作業,她無從下手。問孩子,孩子也不清楚,只說老師要求用廢舊材料製作。  林女士只好上網搜教程,然後找各種材料,甚至還去折了樹枝來當「庭院」裡的大樹。她說,這個作業孩子也無法參與,最終都是她一個人完成的。  家長葉女士也和林女士有著一樣的煩惱,她說,這些手工作業不要說孩子做不來,連家長都叫苦。「我都是等孩子睡著之後開始製作,有時要做到凌晨一兩點」。
  • 親子手工作業為何會變成對家長的折磨?
    新學期開始不到一個月,不少家長在微信朋友圈中吐槽,訴說被各式奇葩親子手工作業折磨。孩子在廣東某省一級幼兒園軟讀小班的嚴女士告訴記者,剛開學老師就布置了「找春天」的作業,要養蠶找蝌蚪,聽蛙聲看雞啼,最終只能向單位請假,帶孩子郊外住了一晚,用DV拍了一個花紅柳綠的春天視頻。某幼兒園負責人稱,幼兒園教學指南對每個年齡段的小孩有其年齡段的能力要求,就會布置作業。
  • 孩子的「親子作業」變成家長的「親自作業」,別讓家園共育變了味
    然而由於親子作業設置的難度不合理,老師布置的親子任務高出了幼兒的發展能力與嚴重脫離了幼兒的生活經驗。造成了親子作業過程中主體被迫由孩子變成了家長,親子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另外難度過高,孩子自主完成作品的作品觀賞度較差,家長們為維護幼兒自尊心,家長就會盡其所能去代替完成,從而忽視了作品的真實度。
  • 揚州幼兒園「製作一本書」難倒家長 親子作業你怎麼看?
    原標題:幼兒園「製作一本書」難倒家長 親子作業有人吐槽有人力挺   用落葉拼一座橋、用廢舊盒子做一輛汽車、畫份手抄報……這樣的親子作業已經out啦,這不,市民張女士最近遭遇了史上最難作業:「家長和寶貝共同製作一本書」,前前後後忙了兩天才搞定。
  • 孩子家庭作業讓家長批改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你怎麼看
    有益孩子就安排。  支持意見  家長監督孩子做作業  可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市區一名二年級小學生的家長說,孩子入學後,他和妻子每天必做的工作包括檢查閱讀、背誦和默寫,周末和節假日可能還有製作手抄報、完成手工製作等作業。
  • 天天「累成狗」 家長們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
    家長兜不住,天天「累成狗」:家長們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腦出血奔急診」……家長們無處安放的「陪作業焦慮」近期廣受關注。相關統計顯示,中國學生每天寫作業超過2小時,而「陪作業」已成為影響家長幸福感,誘發親子矛盾、家校矛盾的社會問題。
  • 家長煩惱:孩子作業知多少——家庭作業丨寫作業丨幼兒園作業丨小學...
    做樹葉畫、用蔬菜做動物、拼水果拼盤、做小報、收集石頭……眼下一些幼兒園布置的手工作業,讓不少家長很糾結:做,作業基本上由家長代勞;不做,孩子難向幼兒園交差。這樣的家庭作業到底是在鍛鍊孩子還是在折騰家長?
  • 小學作業輔導家長抱怨多,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原因為何?
    開學後,家長作業輔導抱怨多開學已經一周了,孩子們都回到了學校,家長也算舒了一口氣。但是煩心的事業接踵而至,尤其是家庭作業的輔導,很多家長顯得力不從心。有些家長不得不把孩子放到託管機構,作業完成後再接回家。
  • 幼兒園的親子作業有用嗎?家長不認真對待,畢業後媽媽悔不當初
    確實很多家長都面臨相同的問題,以前孩子上個幼兒園就是玩,現在可好上幼兒園都開始給孩子安排親子作業了,而且還要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做,每天老師還要孩子把親子作業拿回來展示,看誰和家長做的最好。而有的家長認為親子作業沒大用,每天就敷衍了事,孩子也敷衍了事,從沒拿親子作業當回事。就算幼兒園的老師再三叮囑家長,有的家長就是不配合,當然家長的態度直接決定孩子的結果。很多家長對幼兒園的安排持懷疑態度,總覺得幼兒園多此一舉,對待親子作業可有可無。其實家長的這種想法對幼兒園沒有任何的影響,受影響的只能是孩子。
  • 近7成家長陪寫作業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前一秒還如膠似漆,後一秒就分道揚鑣……」不陪孩子寫作業吧,老師還得要求籤字;陪孩子寫作業吧,整天鬧得大人孩子都生氣。到底該咋辦呢?怎麼管管孩子寫作業這事兒,才能讓家長省點心,孩子也更自覺呢?不少家長感慨:有了作業,想對孩子說「愛你真的很不容易」。
  • 20÷3請寫出相應成語 這是「家庭作業」還是「家長作業」?
    「老師留了作業讓家長籤字,要求家長配合孩子聽寫生字、做點小手工等,這些都可以接受。如果作業太難,實際上是我們家長來代勞了。」市民劉女士說。女兒的老師最近布置的一道家庭作業,將劉女士折騰個夠嗆。「編排出一張彩色報紙,有報頭、報眼,需要編排出頭條,還有各種小欄目……」科學實踐老師留的這道家庭作業,9歲的女兒只得向媽媽求助。
  • 三年級孩子做水鍾全家齊上手,暑假作業家長成主力,而孩子變看客
    假期作業並不是「親子」的名義下為難家長與孩子,而是讓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多實踐、多探究,家長們並非甩手不管,而是為孩子提供必須的工具,與孩子一起梳理知識,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劉先生表示,學校布置的一些作業難度較大,儘管要求要由學生完成,但真實的情況卻是,如果家長不幫忙、不代勞,對孩子來說,一些作業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家長李女士也同樣的感覺,孩子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到寒暑假,便留有不同樣式的作業,手工作業、調查報告、PPT……有時候需要孩子完成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最後呈現出來的要包含照片、文字等。「只有通過家長的手來幫孩子去做這些,有的時候甚至集全家之力。」
  • 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家長籤名該不該?
    記者了解到,家庭作業由於家長籤名和批改而變成「家長作業」的現象廣泛存在,引發一些家長不滿。 專家認為,教師對家庭作業負有批改責任。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盡其職、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孩子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濟南市民柳海亭的兒子今年上了小學一年級。作為家長,他也因此多了一份「家庭作業」——每天監督孩子讀三遍課文,然後籤名確認。
  • 孩子做作業依賴答題軟體 家長擔心成抄作業工具
    昨日,海都記者在手機軟體下載裡輸入關鍵詞「作業幫忙」,搜到10多個答題軟體,且全部免費。這些軟體功能相似,主要包括拍照搜題、語音搜題、同步練習、老師答疑、答案解析、作文搜索、求助學霸等。記者找了一道高一數學題,拍照上傳,一秒鐘不到,就搜索到答案。  這些軟體為何能如此快速提供答案?
  • 小學作業鑽木取火 如此高難度作業讓家長頭疼
    小學作業鑽木取火 如此高難度作業讓家長頭疼時間:2018-10-07 00: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 每逢假期補作業,現在小學生的假期作業,可不是一下子就補完的,往往都是實踐活動與知識相結合,戶外室內相結合的高難度作業,這不,國慶家長們曬的孩子假期作業又妥妥的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