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請寫出相應成語 這是「家庭作業」還是「家長作業」?

2020-12-13 貴州都市報

別讓孩子的書包成為父母的額外負擔。

孩子的書包沉甸甸,有老師布置的作業很「超前」。

9月20日,南方日報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題為《智商爆表的12道小學生暑假作業題》的消息。「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你會做嗎?」微博中還附上了12道完整的數學題目。有網友讀完題目後忍不住感嘆:「可能我們以前讀的都是假書!」

如果你是一名小學生,你遇到過超難或者超奇葩的家庭作業嗎?如果你是一名家長,對於老師布置的那些「令人無語」的家庭作業,又有何看法?如果作為教育從業者,對於「超前」或「超難」的家庭作業,你怎麼看?

測試:奇葩作業題 簡直傷腦筋

題目一:請根據節奏,寫成乘法算式:1、叮叮叮,叮叮叮;2、啊,啊,啊,啊;3、嗚嗚嗚,嗚嗚嗚;4、喵喵,喵喵,喵喵。

題目二:請寫出相應的成語;1:20÷3;2:12345609;3:1,3,5,7,9。

這是「智商爆表的12道小學生暑假作業題」其中的兩道。

37歲的侯老師是貴陽某小學的數學老師,她利用課間時間,將這兩道題目在自己所教的4年級進行了一個小測試。測試結果是,班上42名同學,只有不到10名同學寫出了題目一的答案,而題目二幾乎沒人能回答出來。

「我當了15年的老師,1-6年級的學生都教過,對於題目一,我能想到的是3×2,1×4,3×2,2×3這樣的答案。至於對與不對,真的沒把握。」侯老師說。「而題目二,我是百度了一下,網友們給出的答案分別是:陸續不斷、七零八落、無奇不有。」

「這種類似於腦筋急轉彎的題目,作為娛樂尚可。如果作為小學生的家庭作業或者假期作業,我認為是不可取的。」侯老師說,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一些簡單知識,他們的思維模式主要以感性思維為主,除非天賦異稟,或者經過專門的邏輯思維訓練,一般孩子是很難解答的。而給學生安排這樣的作業,毫無意義。

吐槽:作業「超前超難」 家長直接代勞

說起孩子家庭作業,40歲的市民丁先生覺得自己「很沒面子」。他的兒子正讀小學三年級,有一次,老師留了一道興趣題:如果昨天是明天的話就好了,這樣今天就可以是星期六了。請問,今天原本是星期幾?

雖說是道興趣題,可兒子爭強好勝,非要把這道題做出來才睡覺。直到快深夜12點了,兒子還在冥思苦想。他想幫兒子,可看了半天,自己也是一頭霧水。「這種題目明顯超出三年級小學生的能力範圍,這到底是考學生還是考家長?」丁先生說。

「老師留了作業讓家長籤字,要求家長配合孩子聽寫生字、做點小手工等,這些都可以接受。如果作業太難,實際上是我們家長來代勞了。」市民劉女士說。

女兒的老師最近布置的一道家庭作業,將劉女士折騰個夠嗆。「編排出一張彩色報紙,有報頭、報眼,需要編排出頭條,還有各種小欄目……」科學實踐老師留的這道家庭作業,9歲的女兒只得向媽媽求助。「如果家長沒有編排報紙的經驗,恐怕也很難完成這樣的作業,更別說一個小學生了。」劉女士說。為了幫孩子完成作業,她花了整整一上午來找資料、畫版樣,隨後又拿到附近的彩印工作室去編排和列印。

對此,劉女士表示,原本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家庭作業,一旦超出學生的能力範圍,家長們為了不讓孩子挨批,最後只好自己代勞。這類「超前」「超難」的作業,不但沒有讓她和孩子體會到「親子教育」的樂趣,反倒給她帶來了諸多煩惱。有時候為了幫孩子完成FLASH製作一類的作業,她不得不求助於同事和朋友,「這讓我很難堪,沒想到孩子上學,還要拼『爹媽』。」

聲音:既要拓展思維 又要量力而行

對於「超前」或「超難」作業,貴陽某小學的二年級班主任吳老師卻有自己的看法。

吳老師說,小學家長們吐槽的作業難題主要有兩種,一種屬於腦筋急轉彎問題,答案帶有趣味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另外一種是知識點應用難題,這類題目可以「拔高」學生的成績。「偶爾給孩子們留一道貌似超出他們知識範圍的題目,並不是故意為難孩子,而是在拓展他們的思維。很多題目,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而孩子們的思維方式跟成人不一樣,他們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作為老師,只要善於引導,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答案對與錯並不重要,只要他們去思考了就行。」

當然,有些手工製作,如果已經明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甚至超出了家長的能力範圍,自然是不可取的。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完全可以跟老師進行合理溝通,實在完成不了,沒必要勉為其難。「有時,家長們習慣用成人的思維模式去處理孩子遇到的問題。殊不知,如何教孩子對不合理的事情大膽說不,也不失為一次很好的情感教育。」吳老師說。

雖然引發網友討論的「超難」家庭作業不是發生在自己的學校,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貴陽分校的李老師表示,這類「超前」、「超難」的題目出現在小學生的家庭作業或假期作業中,涉及到的是學科融合的問題。目前,很多學校都在嘗試學科整合,這種異於常態思維的家庭作業,正是在學科整合形勢下形成的。

但如果學生將這類作業轉嫁到家長身上,就失去了鍛鍊的意義,家長也要量力而行,一定要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最終孩子做到什麼程度都無所謂。同時,李老師表示,如果布置的作業明顯超出了小學生能力範圍,其實是一種「負教育」,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還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額外負擔。

新聞延伸:這些「超難」小學生作業,你會做嗎?

題目一(小學二年級):

小學生A、B、C、D四人外出野餐,他們一共帶了7張大餅。請問:如何分配才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滿意呢?

參考答案:將這7張餅摞在一起,從上到下切成4份,每人拿其中1份。

題目二(小學五年級):

一本書,100%精品和70%價格,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就是?

參考答案:物美價廉。題目三(小學三年級):

如果鳥字的點,表示鳥的眼睛。請問:卵字中間的點代表什麼?州字中間的點代表什麼?滅字上面的橫代表什麼?

參考答案:卵字中間的點代表蛋黃蛋白;州字中間的點代表露出水面的陸地;滅字的橫代表覆蓋火的東西。

相關新聞:這11種家庭作業要注意

2016年1月初,浙江省教育廳發布了《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指導意見》,要求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浙江省教育廳還很罕見地公布了具體例子,指出這11種作業有可能增加學生和家長的負擔,讓學校和老師注意。

1、小學低年級語文聽讀作業

有的低年級教師布置課文或經典詩文誦讀作業,篇目偏多,字數過多,有的還要求家長陪聽並籤字。

2、小學低年級語文聽記作業

有的學校布置低年級孩子講故事給家長聽,並要求家長把故事記下來,孩子講了十分鐘,家長可能要寫三四千字。

3、數學拓展作業

很多數學拓展作業就是奧數題,對多數孩子來說難度太大。有的題目,文化程度很高的家長一時也難以解答。

4、製作各類小報

有的學校布置的「電腦小報」和「手抄報」作業,美編、文字要求超越學生已有能力,沒有家長幫忙很難完成。

5、搜集資料作業

有的老師布置的作業要求孩子通過網絡搜集資料,還要求列印出來帶到學校。家裡沒有網絡的孩子難以完成,有網絡的家庭也為列印資料一事費盡周折。

6、要求準備物品的綜合性作業

有的老師布置的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作業,學校無法提供物品和材料,要求家長找器材、找道具、準備物品,家長覺得很為難。

7、要求學生遊遍指定的博物館

好多博物館和名人故居離家較遠,家長不放心孩子獨立完成,只得陪著去。

8、讓孩子參與投票點讚

現在很多評比、評獎活動都通過微信投票完成,孩子沒有手機、沒有微信,家長只好代勞。

9、網上「爭章」活動

有的學校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布置少先隊員參加「爭章」活動,沒有考慮學校條件和學生實際,要求高,任務緊,有的需要全家總動員才能完成。

10、假日小隊活動

本意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能力,但家長不放心讓一群幼小的孩子自己活動,有時家長成了活動的主力軍。

11、讀書徵文活動

每年各上級部門都要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讀書徵文評比活動。徵文評比種類多、次數多,老師和學生忙於應付,有的徵文其實家長才是第一作者。

文:任勇 圖:趙惠 吳東俊 來源:貴州都市報 編輯:章虹

相關焦點

  • 家庭作業,不能成「家長作業」!
    在教育部《關於做好2019年中小學生暑假有關工作的通知》裡,「嚴禁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最受關注。這一要求在不少家長中間引發共鳴,也引起我們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關係的思考。  近年來,「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情況時有發生。相較於平常,暑期則更容易發生「作業需要家長代勞」的情況。
  • 家庭作業還是「家長作業」 列印塑封手工 一年級作業家長做
    我們都知道老師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
  • 老師,請問你是布置的家庭作業呢還是家長作業?
    所以孩子很快就想出了第三局讓馬的全身都貼滿亮閃閃的反光紙,用來反射對方馬眼睛的辦法,雖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異想天開是他們的天性,請王老師批評指正,謝謝您!」果然,孩子的作文得到了王老師的高度評價,還在班上朗讀了一遍,女兒特別高興,這更增添了她對寫作的信心。家長的心細了,自然會引起老師的重視。
  • 家庭作業不得變為家長作業
    成都市教育局昨髮禁令 家庭作業不得變為家長作業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曉蓓A減負大招關鍵詞:作業老師不得要求家長 批改檢查作業並籤字  《指導意見》首先針對作業有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嚴禁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應要求學生抄寫所布置的作業項目。鼓勵教師布置重在促進運用與學生自我體驗的實踐性作業。
  • 13579猜一個成語? 這些寒假作業神題遭家長吐槽
    原標題:看了這些寒假作業題 家長們又悲劇了……    每到寒暑假,家長們就會上網吐槽那些「難倒眾生」的作業題。這個寒假,隨著各種綜合實踐作業的興起,畫中華鱘、拆解電器、看數字猜成語等作業,成為家長們新的吐槽對象。今天,我們一起看看這些神題。
  • 13579猜個成語 家長吐槽寒假作業變十萬個冷笑話
    問:數字13579,你能猜出是哪個成語嗎? 答:天下無雙 ……  每到寒暑假,家長們就會上網吐槽那些「難倒眾生」的作業題。這個寒假,隨著各種綜合實踐作業的興起,畫中華鱘、拆解電器、看數字猜成語等作業,成為家長們新的吐槽對象。今天,我們一起看看這些神題。
  • 小學作業輔導家長抱怨多,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原因為何?
    開學後,家長作業輔導抱怨多開學已經一周了,孩子們都回到了學校,家長也算舒了一口氣。但是煩心的事業接踵而至,尤其是家庭作業的輔導,很多家長顯得力不從心。有些家長不得不把孩子放到託管機構,作業完成後再接回家。
  • 記者調查|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每天回家就開始弄孩子作業,每天都氣得遭不住,但還是得硬著頭皮輔導,就怕孩子學習跟不上會自卑。」業內人士來支招要加強溝通,若出現疑似「家長作業」的情況,家長可及時向老師交流反饋,老師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 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家長籤名該不該?
    記者了解到,家庭作業由於家長籤名和批改而變成「家長作業」的現象廣泛存在,引發一些家長不滿。 專家認為,教師對家庭作業負有批改責任。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盡其職、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孩子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濟南市民柳海亭的兒子今年上了小學一年級。作為家長,他也因此多了一份「家庭作業」——每天監督孩子讀三遍課文,然後籤名確認。
  • 家庭作業引發的爭論——究竟該如何正確對待家庭作業這回事?
    而且孩子已經四年級了,正是自尊心開始增強的時候,這樣不管不顧的數落,不止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挫,還會讓孩子更加不愛寫家庭作業。聽了好半天我弄清楚了兩件事:第一,作業計劃是孩子自己給自己定的,卻沒有嚴格按照計劃執行;第二,孩子做了一個到現在還不知道有沒有的作業,浪費了一大半時間。聽完了後,當時我心裡在想:這孩子還是挺好的嘛——自己給自己制定計劃。
  • 家庭作業最終成為「家長作業」,究竟是誰的錯
    像這種花樣百出的作業,還不止這一例。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爆料的更多奇葩事:家長陪伴孩子,共同完成家庭作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要是碰上更加新奇的作業,那遭罪的就不是學生,而是家長自己了。某幼兒園的一男生,因為老師布置的作業是連續一個月觀察天上的月亮,他便「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半夜12點的月亮,可是孩子小小的身體怎麼能禁得住這樣的折騰呢?
  • 記者調查 | 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每天回家就開始弄孩子作業,每天都氣得遭不住,但還是得硬著頭皮輔導,就怕孩子學習跟不上會自卑。」、加強日常監管等3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這部分人群中,每周需完成或批改作業1至3次的家長比例達66.7%,4次以上的比例為16.67%。不僅是批改書面作業,還有很多非學科類作業,家長也直接參與當中。
  • 成都早已明確: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出臺《意見》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意見》明確了「不得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同時對作業管理提出要求: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建立作業調研、調控及年級作業集體設計等制度。倡導分年齡段布置作業請第三方做教學質量評估調查錦城小學教導主任江凌「年級和學科不同,布置作業的方式就不一樣。」江凌表示,學校一二年級不允許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但是老師會布置一些親子作業,比如回家練一下坐姿、站姿,收拾書包,整理文具等,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 家長「陪作業」要還是不要?
    範小青提出, 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其實也是給小學生減負,更是讓教育回歸初心,回歸根本。因此範小青建議:請專家論證,從教學大綱改起,給小學生減負,以所有作業基本在校完成為基準。對學校也要有嚴格規定,學校給家長的「陪作業」任務一定要適度和合理。
  • 孩子家庭作業讓家長批改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你怎麼看
    一市民近日發微博吐槽:孩子的家庭作業如今讓家長批改,老師掌握不了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辦?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怎麼看的呢?且聽老師伯說一說。這正是:  學生作業誰批改?  家長角色變化快!此外,班主任會通過家長微信群,每天向全體家長發送作業信息,提醒家長及時檢查。  市民王女士說,檢查家庭作業有助於了解孩子的課業水平,哪些科目是強項,哪些科目是弱項,通過作業一下就能了解。檢查作業也是一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雖然在陪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摩擦,但是她仍然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市民葉女士說,她的孩子在市區蒲鞋市小學讀6年級。
  • 學校布置的作業,是給孩子的,還是家長的?
    聽說過家庭作業,聽說過家長作業嗎?顧名思義,家長作業是指學校為了引導家長督促孩子在家學習做作業,給家長布置的諸如「籤到、籤名、出試卷、做海報、做手工和改作業」等任務。 這本是一項對學生學習有利的舉措,卻因為學校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採用強制的措施,且作業內容嚴重「超綱」,許多家長更是無處下手,這令許多家長十分頭痛和為難。
  • 家長輔導作業難,小學生作業太多?那為何不取消家庭作業?
    圍觀群眾大笑之際也不免感到心酸,這句話說出來多少家長的心聲。前段時間,家長退群,網上也紛紛跟風,輔導之難,孩子作業之多引起一大群人的關注,那麼,既然孩子的家庭作業帶來了這麼多題,為何不取消家庭作業呢?但是,孩子的家庭作業還是不能輕易取消寫家庭作業,是孩子對上課知識的一種複習孩子在學校,在課堂上寫作業是對剛學習的知識的運用,但是課堂時間畢竟有限,光靠上課時間去消化吸收顯然是不可能的
  • 家庭作業為何會成為家長作業?
    如今學校有好多作業布置,給家長完成。家長有時感覺也挺煩,挺累的,他們認為這是學校老師給的。其實學校布置給學生:的作業可以分為以下兩類:一、這類主要是學生學業任務,包括課堂作業檢查籤字,家庭作業,美術手工作業,版報紙板報,手抄報。
  • 新聞1+1丨家庭作業,為何變成家長作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手抄報、小手工、PPT……五花八門的作業和要求,到底是「學生」作業,還是「家長」作業?10日,遼寧省教育廳出臺新規,要求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代勞,此前全國近10個省份也下發通知叫停家長批改作業。作業誰改?怎麼改?規定能落地嗎?《新聞1+1》連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共同關注:家庭作業,為何變成家長作業?
  • 小學生「糊弄式作業」走紅,老師看後想請家長,網友:可學抽象畫
    家庭作業是孩子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孩子能夠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並能夠鞏固記憶、提升應用能力。認真、按時、按質完成作業,還能夠培養孩子負責、嚴謹的態度,並能夠鍛鍊自主學習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