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已經一周了,孩子們都回到了學校,家長也算舒了一口氣。但是煩心的事業接踵而至,尤其是家庭作業的輔導,很多家長顯得力不從心。有些家長不得不把孩子放到託管機構,作業完成後再接回家。
家庭作業作為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檢查和輔導學生作業本就是學校和教師工作環節中的一環,為什麼讓家長在輔導作業上苦不堪言了,原因是什麼?
批改和檢查作業本不是家長要做的事,現實是這些事很多家長都要做。最直接的原因是學校有部分老師直接把檢查作業的任務推給了家長。
老師布置的作業,家長自然不敢說什麼,只能照辦。
雖然很多教育部門明令禁止這種行為,但是現實中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
當然,站在老師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一個四五十個人,一個個批改和輔導作業的話,確實不是那麼現實。
小學作業輔導的難度大是由小學生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小學生的自律性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作業拖拖拉拉。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監督寫作業還是有一定必要的。
現在小學生的作業多,並且配套作業的難度比較大,在這種情況,家長不得不輔導。
尤其是有些超出學生能力的一些手抄報、手工作業孩子是不可能獨立完成的,這種作業家長不參與不行。
這些原因都是導致家長覺得輔導作業難度大的原因,除了學校、老師方面的因素外,家長輔導作業之風也很盛行。不得不說,現在的家長都很拼,很多全職媽媽甚至可以說成了全職的家庭老師,這無形中促使別的家長會更重視孩子的作業。
家長適當的監督孩子的作業是有必要的,但是過度的參與未必是一件好事。
一 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家長過度參與孩子的家庭作業,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的心理,不願意思考,一出現問題會下意識地尋求父母的幫助。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而然就不再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這種心理上的依賴對日後的學習沒有任何的好處。
二 孩子容易被動學習
家長過於嚴格監督學生寫作業,很容易造成孩子「被動式"的學習,壓迫式的學習也可能讓學生覺得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情,學習是為了父母。
從長遠看,這一類孩子很容易會缺乏學習的自主性,不利於以後的學習。
三 過度參與孩子的作業,老師無法得到及時、準確的反饋
家長過度參與,讓孩子的作業看起來正確率很高,但是全對未必就能證明學生都掌握了知識點。因為很多家長缺乏系統性的教學方法,家長為了省事,很多時候就是直接給答案,導致了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怎樣做,讓作業的真正作用發揮出來,也讓家長的壓力減輕了。
那就是要做到學校和家長的分工要明確。
首先,學校的老師在布置作業時候還是要科學合理。布置作業難度要適中,數量也要合適。
其次,作業的批改作為教學的一個環節,老師不能把這個責任推給家長,學校在這方面還是要做好監督和管理。
最後,家長輔導作業主要在是看作業是否完成,學習態度是否端正。關於作業的對錯,還是要交給老師。
小學作業輔導難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部分老師的不負責任以及家長對學習的過度重視。
如何破解這種矛盾,是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的,儘量做到分工明確。家長重學習習慣培養,學校重知識結構。
您有輔導孩子作業的經歷嗎?歡迎留言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田田教育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