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問你是布置的家庭作業呢還是家長作業?

2020-12-12 網易新聞

開學一個月了,對於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家長來說,艱難的適應期仍未過去。最近一位家長就打進成都商報熱線,吐槽學校的作業布置方式。他認為各種五花八門的作業和作業籤字制度都是逼著家長辭職回家帶娃娃,是老師們在「偷懶」,把原本該老師完成的任務轉嫁給了家長。

成都商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發現對於孩子的作業,家長們的做法大有不同。

吐槽派

家長說

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在逼著家長辭職回家

女兒上小學才4周,家長鄧先生就患上了QQ群恐懼症。因為每天下午4點開始,他就必須盯著手機,收集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有一次由於群裡家長不停說話,他粗心看漏了一項作業,沒有在女兒的作業上簽字,女兒第二天就挨了批評。於是,為了不再漏掉內容,他必須從下午4點就開始盯著手機。前幾天,語文作業等到5點還沒出來,家長們鬧麻了,不停地催,群裡對話有數百條,看得他頭皮發麻。

拿到作業還只是「痛苦的開始」,守著孩子做作業才讓他崩潰。「一個字一個字地念,還要檢查,還要算娃娃完成的正確率,再籤名,麻煩死了」。

除了讀、寫類作業,還有很多手工。一天,他收到的數學作業是:做一個有菱角的香包。一次班主任布置的生活作業是:做一份五彩飯。「這些作業哪是給孩子做的,都是布置給家長的」。「為了給孩子做菱角包,孩子媽媽做到凌晨2點」。

幾周下來,一家人覺得「小學生家長」這份工作苦不堪言,「這完全是逼著我們其中一個家長辭職不上班的節奏」。

作業看起是布置給孩子的,其實是留給家長的

說到孩子的作業,家長沈琳便咬牙切齒,「關於作業的槽我可以吐上三天三夜」。

一次,學校組織孩子們去海洋館,回來後讓每人畫一幅「海底世界」。晚上,孩子畫出了自己眼中的「海底世界」:藍藍的大海和幾條小魚。由於大海的顏色太藍了,使得小魚有些面目不清。但沈琳還是高興地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第二天放學,女兒見到她就噘起了嘴:「你為什麼不幫我?好多同學都是爸爸媽媽給畫的,有的同學是爸爸媽媽在網上找到圖片後列印出來的,都特別漂亮。」

「同學的爸爸媽媽那麼做不對,老師的作業是留給小朋友的,就應該由小朋友親自完成。」她耐心地對女兒說。

「可是,他們的作業都貼牆上了,我的被老師還回來了。」留下沈琳一臉愕然。

「難道老師這份作業的重點不是讓孩子享受畫畫的過程嗎?」後來她發現,不重過程只重結果的事在老師那兒挺普遍的。

這學期剛開學,老師讓每個同學交一份記錄假期生活的「小報」。第二天剛上班,她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麻煩您把孩子假期裡的活動做成PPT,分成幾個系列,一個是參觀博物館系列,一個是春節民俗系列,一個是運動系列……」

PPT菜鳥沈琳吭哧吭哧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做出了3個PPT。第二天女兒告訴她,她做的PPT連同另外兩個家長做的一起作為他們班優秀寒假作業交到了學校。聽到這個消息,她腦袋「轟」地一下。

家長籤字是越俎代庖,會讓孩子越來越懶

「僅僅是籤個字倒好說,但老師要求試卷籤字必須有分析內容,作業必須要確認全對後才能籤。」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李女士也是一肚子口水。每天下班回家做完飯,既要檢查孩子的數學、語文、英語等書面作業,還要幫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聽寫、背誦、預習等,最後還要在每一樣作業上籤上大名,累得要死。「家長檢查批改作業,老師幹什麼呢?這不是越俎代庖嗎?」

家住城南的王女士說,每天接孩子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登錄老師的博客查看當天的作業,然後下載、列印,等孩子寫完後,還要給孩子檢查籤字,忙完就該睡覺了。「為了孩子完成作業,還得在家裡配個印表機。有時出差沒籤字,還要被老師批評不關心孩子。」更讓她擔心的是,這樣每天幫孩子檢查作業,會不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作業隨便做,反正媽媽會幫忙改正。

支持派

給作業籤字是難得的和老師一對一溝通的機會

家長陳然卻認為孩子家庭作業中的「家長籤字」尤為重要。

在她看來,家長平時忙,只有在每學期的家長會上才能和老師面對面交流,但時間又特別有限,所以每天給孩子作業籤字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和老師進行一對一溝通的機會, 所以她一向把「家長籤字」看成重要任務,非常認真。

「籤數學作業時,我會把孩子做題時的表現一一向老師作書面匯報,比如哪類題掌握得不錯,哪類題還不太理解,讓教師心中有數,在教學中『有的放矢』,而每次老師也會認真地給我回復。」

「籤語文作業特別是作文時,我會把孩子創作、思考的整個過程以書面形式告訴老師,比如孩子剛開始是怎麼思考的,後來家長怎麼引導啟發,再後來孩子思維打開了,又是怎樣展開聯想的。另外孩子在寫作上的優缺點,我也會向老師詳細說明,比如運用了什麼好詞、好句,這些都是從哪裡看到的;還有文中哪些地方稍顯羅嗦等等。每次都會滿滿地籤上一大張。」

比如,她女兒續寫《田忌賽馬》,老師的要求是:一定要突出智慧。看完女兒的作文,她是這樣籤字的:

「老師您好!孩子在寫這篇作文之前,把全家人都叫到跟前,讓我們一起想想田忌戰勝齊威王的辦法,誰想的辦法好就按誰的寫。我和她爸爸怕她有依賴思想,故意裝出想不出的樣子,不一會兒,孩子高興地說自己想好了,就用分散對方馬注意力的辦法取勝!第一局把馬的全身掛滿鈴鐺來分散對方馬的注意力,第二局讓馬披紅掛綠來影響對方馬的情緒。我們聽完非常吃驚,孩子的小腦子裡怎麼裝了那麼多東西!後來孩子又問:「古時候有沒有反光紙啊?」為了讓她的思路能順利進行,我就告訴她完全可以大膽想像,不受現實生活條條框框的約束,只要有說服力就行。所以孩子很快就想出了第三局讓馬的全身都貼滿亮閃閃的反光紙,用來反射對方馬眼睛的辦法,雖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異想天開是他們的天性,請王老師批評指正,謝謝您!」

果然,孩子的作文得到了王老師的高度評價,還在班上朗讀了一遍,女兒特別高興,這更增添了她對寫作的信心。家長的心細了,自然會引起老師的重視。更讓我感動的是,孩子每次除了能得到王老師的口頭表揚外,還能得到她的書面鼓勵,比如,「孩子,老師最喜歡讀你的文章了,真令人佩服!」「讀你的文章真是一種享受,棒極了!」「能抓住神態、動作、心理來寫,描寫細緻,太棒了!」等等,老師的這些評語,讓女兒興奮不已,使孩子的學習形成了「良性循環」。

老師說

這也是一種家校溝通方式

「孩子的作業讓家長籤字,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有效地與老師溝通;二是督促孩子學習,檢查孩子作業完成的情況。」茶店子小學一位老師認為,「孩子作業,家長籤字」非常有必要,雖然這對家長來說可能是一種負擔,但教育孩子本來就不是輕鬆的事。

她說,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肯定得費心關注,而學習也是必須關注的內容之一。家長只有全面了解孩子的各個方面,才能更好地跟老師溝通。籤字作為家校溝通的橋梁很有意義。

能幫助低齡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紅專西路小學數學老師馮縉說,她所在的學校只會要求一年級的學生家長籤字。「因為一年級的小孩各種習慣還未養成,為了讓孩子及早培養好習慣,需要家長在家監督孩子,例如書寫姿勢、時間控制和學習態度等,進行一個評價反饋。這樣家校雙管齊下,孩子的進步非常明顯。」

「家長籤字是有針對性地解決孩子學習成長問題的過程」。實驗小學語文老師賀貝表示,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自我評價能力低,需要家長、老師幫助他們建立對自己的良好感覺。

許多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籤字是把教育責任推給家長,其實家庭教育也可以通過籤字大做文章。因為給作業籤字表面上是給老師看,實質上是給孩子看的,所以家長在籤字時不要簡單地籤上「已閱」、「孩子有點馬虎,請老師嚴加管教」之類的話,不妨把和孩子共同學習的感受和體會寫下來,或者和孩子一起分析不足,籤上解決辦法。

專家說

父母參與是家庭教育的一種方式

「有家長居然會抱怨給孩子的作業籤字?」對於這事,四川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專家張浩的第一反應是難以置信。在她看來,老師讓父母參與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張浩說,小孩自制力較差,父母的參與能夠幫助孩子養成高效學習的習慣。「對比其他歐美國家,我國的家庭教育缺失相當嚴重。」張浩舉例道,在美國,可能每年會有上千次家長會,老師和家長彼此互通情況,「這有助於老師和家長增進彼此間的信任,也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做到不偏離、不缺失」。

家長參與的深度應因生而異

西南交通大學心理研究與諮詢中心副教授高飛表示,家庭作業演變成「家長作業」,這個要強調度的問題。家長的參與固然重要,但是不是任何活動或學習都需要家長參與,這需要因校因生而異。對於學習主動性差的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要求家長籤字。對於很自覺的孩子,則沒有必要強行要求。

成都商報記者 汪玲 實習生 沈彬彬(來源:成都商報」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

本文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小學低年級不得布置家庭作業,但家長要求布置,老師怎麼辦?
    現在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老師不布置家庭作業了,老師又要求老師布置。老師布置作業了,家長也懟,老師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實,這是眾口難調,要求布置作業的家長,跟反對布置作業的家長,不是同一個人。對於這個問題,說四點意見:首先糾錯教育部門從來沒有規定過小學三年級以下不得布置家庭作業,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正確的說法是,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但這決不等於不得布置家庭作業。家庭作業包括書面和口頭兩種,可以布置閱讀、背誦的作業。
  • 20÷3請寫出相應成語 這是「家庭作業」還是「家長作業」?
    孩子的書包沉甸甸,有老師布置的作業很「超前」。9月20日,南方日報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題為《智商爆表的12道小學生暑假作業題》的消息。「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你會做嗎?」微博中還附上了12道完整的數學題目。有網友讀完題目後忍不住感嘆:「可能我們以前讀的都是假書!」如果你是一名小學生,你遇到過超難或者超奇葩的家庭作業嗎?
  • 現在的學生作業全部家長做,老師布置作業到底是為了什麼?
    現如今,家長幫孩子做作業,檢查作業,似乎已經成了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無可厚非的事字寫歪了也成了老師通報批評家長的理由,難道孩子都該個個是天生的書法家嗎?第一、作業是老師布置的,老師的職責之一是批改作業試卷,而非家長。
  • 學校布置的作業,是給孩子的,還是家長的?
    隨著中小學生逐漸複課,家長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呢。這一段時間,有些家長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作為老師的不容易,自己管一個孩子都這樣,如果管上三四十,肯定會崩潰的。 聽說過家庭作業,聽說過家長作業嗎?顧名思義,家長作業是指學校為了引導家長督促孩子在家學習做作業,給家長布置的諸如「籤到、籤名、出試卷、做海報、做手工和改作業」等任務。
  • 對教師布置家庭作業並要求指導和籤字,你怎麼看?
    家長喊話老師,檢查孩子作業不是家長的事,老師:必須檢查學生除了在學校有「學校作業」之外,放學回家後還有「家庭作業」。本來從減輕學生和老師負擔的角度考慮,完全沒有必要布置家庭作業。老師布置「家庭作業」,其實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 老師:現在布置家庭作業都這麼難?
    不知何時,「家庭作業」著四個字如同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很多人的心頭。家長不願意輔導作業,費心費力不討好,孩子還覺得自己囉嗦,最重要的是家長總覺得這應該是老師的任務;孩子不想寫作業,明明鬥放學了 離開了學校,怎麼還要布置作業呢?
  • 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寫不完就不寫了可不可以
    那麼,我們這些作業寫到凌晨的孩子,除了查找自身原因以外,家長是不是可以選擇性地寫一寫作業?首先要保證孩子的睡眠吧?我相信這類孩子實在完不成作業,家長說一下,老師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只是在練習比別人少的情況下,考試成績可能就不能保證了。那麼家長也理性看待孩子的學習能力吧!另外,對於一些所謂素質教育的作業,家長代勞一下也沒什麼不可以。
  • 幼兒園的手工作業,是給孩子布置的,還是給家長布置的?
    開學了,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在網絡上傳出一個新聞,佛山一所小學的數學老師給孩子布置了一個作業,那就是數1億粒米。這名老師怕孩子一個人數不完,而叮囑讓家長從旁協助。這件事情的是非對錯,已經成為過去式。但是這樣的事情卻一直在我們周圍上演。
  • 家長埋怨孩子作業多,老師取消家庭作業可行不?
    孩子一放學除了吃飯就在做作業,有些做到晚上10點-11點還沒有做完。有些家長就埋怨起老師,作業布置太多,孩子太辛苦了。家長恨不得自己動手幫孩子寫作業。父母是干著急,但是也沒什麼好辦法。最後還是怪老師作業多。
  • 老師不準這樣布置作業,家長們笑了
    其實關於布置學生作業的問題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門已出臺過相關規定福建八部門聯合發文,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每學期考試次數不得超過1次;浙江省教育廳就規定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等。
  • 為減輕家長與學生負擔:作業都在課堂上完成,不布置家庭作業?
    取消家庭作業或者說不布置課外作業,我肯定是沒意見的,大多數老師也不可能會有意見吧?所有作業都必須在課堂上完成,也不準布置很多課外作業,這很好呀!學生應該最高興,其次是老師;可是,家長們心裡會怎麼想呢?優秀的學生一樣會自覺完成手頭上所有作業,包括教輔資料上的,同時有剩餘時間還會主動找作業做,或加大課外閱讀量;優秀的家長一樣會督促自己的孩子多「刷題」,隨時檢查他的作業——尤其是理科的計算題、文科的探究題。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因為這樣才能熟能生巧,觸類旁通,同時也不讓孩子放養,歇懶心。完全不布置作業一定弊大於利。
  • 小學生的家庭作業,老師布置在家長微信群,大家覺得這合適嗎?
    現在科技的發達,很多學校都安裝了孩子定位到父母的手機上,例如孩子什麼時候進的學校,幾點出的學校,這個管理確實讓父母省了不少的心,最近女兒學校老師都是通過微信給孩子布置作業,我們家長群為此也和老師為此討論諸多。
  • 老師給家長布置作業,是不是權力的錯位?
    老師給家長布置作業,你會按時完成嗎?昨天老師在家長群裡給我們家長布置了一道作業題,要求我們必須觀看某某教授在網絡視頻上講述的心理安全培訓課(家長部分)。這一套心理安全培訓課,分為學生課程、教師課程和家長課程,是由不同的老師或者教授講的。
  • 家長怒退家長群引發爭議,老師究竟是給學生還是給家長布置作業?
    很多老師建家長群是為了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繫,與家長共同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然而在群中,老師或學校對家長的諸多要求讓家長感到很不滿。例如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作業,讓家長監督學生做作業的同時,還要求家長參與批改作業。
  • 幼兒園老師布置了家庭作業並要求填寫「我家的車」問卷
    01幼兒園布置作業,要求填寫「我家車」問卷,寶媽得體隨著幼兒園開設的課程越來越多,教師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家庭作業,大多數時候,家長口中的「精彩作業」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在此之前,一位母親給我們看了她兒子布置的家庭作業幼兒園,看到這一幕,人們紛紛評論:我不知道老師的目的是什麼。
  • 孩子家庭作業讓家長批改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你怎麼看
    一市民近日發微博吐槽:孩子的家庭作業如今讓家長批改,老師掌握不了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辦?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怎麼看的呢?且聽老師伯說一說。這正是:  學生作業誰批改?  家長角色變化快!  反對意見  家庭作業讓家長批改  老師咋掌握學生學業  在持反對意見的家長中,絕大部分認為作業由家長批改,老師難以掌握學生的學業情況。
  • 老師布置作業太多是對還是錯,家長和孩子怎麼想的,老師你知道麼
    「留作業」對於學生們來說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是怕寫作業,而是怕寫不完。孩子們課餘時間都被作業給佔用了,家長也不敢發表意見,孩子們的作業都是做到是做到十點多才做完,吃個飯的時間都沒有。最近就有很多家長吐槽說:「孩子們的作業留的太多了」,這話一說家長們紛紛響應,都建議老師多想一下孩子們的壓力,能不能少留一些作業。老師布置作業太多是對還是錯?
  • 家庭作業還是「家長作業」 列印塑封手工 一年級作業家長做
    我們都知道老師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
  • 給中小學生布置電子作業,老師您還是悠著點!
    電子作業,是網絡時代產生的,屬於新生事物。對於電子作業,褒貶不一。客觀的態度應該是辯證地看待電子作業,而且,電子作業作用也是因年級不同而不同的,越往高年級段,作用應該越大一些。我們從該家長的敘述中,可以判斷出,這是小學的學生,因為老師發的電子作業,還需要家長配合發視頻或者錄音的作業到班級群裡。如果判斷正確的話,我對於小學生的電子作業是持反對態度的。
  • 幼兒園老師布置家庭作業,孩子的家庭經濟情況變相調查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們在成長到一定年齡後就必然要出去上幼兒園,而許多媽媽對此並不是十分放心,因為這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出去接觸一系列的同學老師等人,這讓家長又期待又擔心。畢竟一想到孩子要與自己分開段時間,既怕孩子在外面吃苦又怕老師責任心不強讓孩子受委屈,所以如何挑選教學資源優秀的幼兒園也成了家長們的一大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