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作業,這屆家長的劫

2020-11-19 凱叔講故事


作者 | 傑西


前幾天,鄭州有一位媽媽被氣進了ICU,罪魁禍首就是——給孩子輔導作業。



有人說,不就是個作業,至於嗎?


這麼說吧,養娃費錢,但輔導作業卻是費爹媽……


儘管秋褲加身,保溫杯裡泡枸杞,早早就開始了養生大業,但父母們逐漸發現,遠離給娃輔導作業才是最好的養生大法。


每一個絕望的中年爸媽身後,都離不開一個做作業的崽。


回首向來傷心處,都是娃的腦迴路


世界上最長的路,不是套路,而是娃的腦迴路。


「王老師帶著24個小朋友出去玩,他們要坐幾座的車?」

「24座。」

「為什麼?那王老師怎麼辦?」

「他不可以站著嗎?」


來源:微博@他只是個孩子啊


所以,孩砸,是該誇你懂得控制成本呢,還是該怪你辜負了老師的一片苦心呢……


除了跟老師過不去,對媽媽他們也毫不留情。


上一秒:我和媽媽是一家人。


來源:微博@他只是個孩子啊


下一秒:娶了媳婦就變成了兩家人了。



雖然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老母親為什麼心裡感覺怪怪的呢……


本來寫「爸爸就像豬一樣」,結果媽媽說不行,讓改一下。


來源:微博@他只是個孩子啊

娃腦子一轉,這是光寫爸爸,沒提媽媽,媽媽吃醋了嗎?


那把爸爸改成媽媽?



在他們眼裡,老母親就是塊磚,哪個造句需要就往哪搬。以至於有時候還沒把老母親氣走,就被他們給送走了……


來源:微博@他只是個孩子啊


偶爾略一思忖,或許媽媽看到會傷心,所以他們還會補充:


來源:微博@他只是個孩子啊


甚至連細節都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來源:微博@他只是個孩子啊


孩砸,可別說了,如果真有那麼一天,那也很有可能是被你氣死的!


他們似乎總是繞不開「媽」這個檻。


連詞成句,你本指望他說「他真的很厲害嗎」。


結果他反其道而行,偏偏告訴你「他媽真的很厲害」。



你本以為他會說「你要去北京嗎」。


他偏偏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告訴你「你媽要去北京」。


來源:微博@野驢叔叔


雖然字數不差,語義似乎也通順,但是孩砸,你要懂得,此「嗎」非彼「媽」,再這樣下去,媽快要被你氣死了。


拋下對於媽的執念,對於計量單位,他們也有迷之神思。


在他們的眼中,鉛筆盒就是2釐米的



床就是150米長140米寬,並且面積要有21000平方米


來源:微博@他只是個孩子啊

要想放下這張床,房子肯定也不小吧!在2萬多平的大床上打滾,應該也挺累的!


這或許不是他們的妄想,他們只是擅長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他們甚至都知道物價在上漲,媽媽那個年代一塊橡皮只要5角,而他們就要5元



雖然一路和作業相愛相殺,但孩子才是最終贏家。


你說他不對吧,仿佛還有那麼幾分道理。


年幼就知勤學早,奈何教得很潦草


你永遠都不知道,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傾注了多少心血,直到打開作業本的一刻。



別的小朋友「bai 白」,奶奶教的娃是「bei 白」。


真別說,念著念著就有內味兒了!


在方言面前,拼音根本不值一提。


你看這紫色的長條蔬菜是什麼呀?


來,跟我一切讀!瘸子!


來源:微博@他只是個孩子啊


這白幫綠葉一大顆,冬天吃完一車又一車的是什麼?


對,是菠菜!



蔬菜的學習先告一段落,再認識點昆蟲長長見識吧!


這黑乎乎、八條腿,一言不合就結網的是什麼?


它是珠珠~


來源:微博@他只是個孩子啊


這黑色勤勞愛搬家的是什麼呀?


沒錯,它叫媽呀



這通體綠色,長著兩個大鉗子的是什麼?


咦,怎麼能叫螳螂呢?這是刀郎



2002年的第一場雪已經過去了18年,可是刀郎也沒想到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出現。


生物課終於結束,一激動不由得教娃唱首兒歌:


「小白兔,白又白……」


來源:微博@他只是個孩子啊


兩個耳朵炸起來?!

這是要吃麻辣兔頭???


放下了兒歌,翻開語文書,感受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天,先學一個叫「恐龍浪梨」的故事:



從前,有個孩子叫恐龍。有一天,媽媽買了很多梨,讓恐龍先挑,恐龍就挑了一個最小的……


想要娃飽受文化的薰陶,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


「做魚蒸,鹹魚蒸,鱷魚羹……」


來源:微博@他只是個孩子啊


本以為是報菜名,但越聽越耳熟,莫不是「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


其實,有時候學不好也不能全怪娃。娃也想努力,但奈何老師教的和家長教的不一樣……


生怕信了一方,就辜負了另一方。


娃也是兩難啊!


輔導作業不放棄,家長也是不容易


對於娃來講,一遇作業,如臨大敵。



對家長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如果一位老母親突然崩潰大哭,她有10%的可能性是遇到了生活難題,另外90%可能是她剛在給孩子輔導作業……


來源:微博@秒拍


雖然竭盡全力控制脾氣,告訴自己心平氣和,但仿佛拼盡了全力,就是無法和娃在一個頻道。


就好像,一個在地球散步,一個在火星奔跑。


但在作業面前,卻難得同頻,雙雙抹淚。



輔導作業,大概就是家長人生中要歷的一個劫。


踉踉蹌蹌,磕磕絆絆。

一不小心,就要住院。



怪不得,心臟支架降價了,最喜大普奔的是家長……



有一說一,家長的苦楚,娃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他們也懂得,要讓媽媽冷靜,不然媽媽氣死了,就沒有媽媽了……


來源:微博@野驢叔叔


甚至不用家長監督,他們也能把作業做得又快又好。


唯有偷偷打開他們的房間門,忽然聽到了那一聲:


「天貓精靈,13+17等於多少?」



,誰能猜到竟然是這結局?


不過,想到別人家也差不多,苦澀的心終於有了一絲絲安慰。


大概,輔導作業這筆債,只有讓孩子的孩子來幫忙還回來了吧!



-End-


作者:傑西,自由撰稿人,喜歡觸摸世界的一介凡人。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孩子作業用PPT家長求助 小學親子作業成"家長劫"?
    資料圖片 孩子德育作業用PPT,家長敗倒;為孩子掙面子,家長熬夜做燈籠…… 小學親子作業成「家長劫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佔玲 胡玲玲 實習生 蔣軍鳳 核心提示 南寧市民劉女士最近遇到了煩心事,她的兒子華華因為手工作業沒做好而受到了老師批評;華華則認為是因為劉女士做得不好造成的,「手工作業應該以孩子動手為主,家長從中輔助,而且我也不是萬能,什麼都會呀。」
  • 陸毅直言數學太燒腦了,網友:輔導作業是家長的劫,誰都逃不過
    01.陸毅直言數學太燒腦了 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立馬雞飛狗跳,每次輔導作業,我都想躲進冰箱裡靜靜,別問我誰是靜靜,我現在煩著呢! 輔導作業就是家長的一個劫呀!老師也是厲害,非得讓家長輔導作業,輔導作業就算了,還不給參考答案。
  • 幼兒園要做小動物,作業收上來後:這屆家長潛力太大了
    幼兒園都會鍛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所以經常給寶寶們布置一些手工作業。孩子們能力有限,有時候還是需要家長的幫忙才能完成,不過這也可以培養親子間的感情,讓關係更親近。01幼兒園要做小動物,作業收上來後:這屆家長潛力太大了No.1布置作業讓小朋友們用蔬菜瓜果做小動物
  • 爸爸輔導娃作業,一怒之下「燒作業」扔樓下,這屆家長為啥這麼難
    要說起家長最為難的事情,可能就是輔導孩子做作業了,有一句話說得好,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些作業雞飛狗跳,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不寫作業或者馬馬虎虎,拖拉磨蹭簡直一點辦法都沒有,有的甚至在經常發火,最後導致孩子哭了,大人也哭了,作業也象徵性做完了,但是卻沒有達到鞏固作業的初衷。
  • 幼兒園奇葩作業又火了:這屆家長太實誠,老師笑出腹肌,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幼兒園作業,真是大家的歡樂源泉。不知道是這屆家長太奇葩,還是這屆老師語文都還給了體育老師。幼兒園布置的作業,怎麼就那麼難把握?弄得像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似的?這不,奇葩幼兒園作業又火了,有的老師笑出眼淚,有的老師笑出腹肌。可能只能怪這屆家長太實誠。老師讓撿樹葉,不是讓撿棵樹幼兒園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想像能力,會經常做一些手工、美工。當然,材料都要孩子自備。
  • 父親陪娃寫作業大聲咆哮,鄰居嚇得直報警,這屆家長已被輔導作業逼瘋
    說到輔導孩子作業的經歷,每個家庭都有一部驚天動地的《陪讀血淚史》。這不,一位父親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大聲咆哮,孩子嚎啕大哭,鄰居們嚇得只好報警。民警上門一看,原來這位家長因孩子寫作業太慢,氣得大吼,沒想到驚擾了鄰居。
  • 幼兒園作業用蔬菜做動物,作業收上來後,網友:這屆家長潛力太大
    現在的幼兒園老師為了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經常會給孩子們布置各種手工作業,讓小朋友帶回家做。有的老師會給小朋友布置一些用蔬菜做成小動物的手工作業,很多作業最後都是小朋友和家長共同合作完成的。小朋友交上來的作業也是讓老師們大開眼界了,真是什麼創意都有。
  • 小學作業輔導家長抱怨多,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原因為何?
    開學後,家長作業輔導抱怨多開學已經一周了,孩子們都回到了學校,家長也算舒了一口氣。但是煩心的事業接踵而至,尤其是家庭作業的輔導,很多家長顯得力不從心。有些家長不得不把孩子放到託管機構,作業完成後再接回家。
  • 孩子家庭作業讓家長批改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你怎麼看
    一市民近日發微博吐槽:孩子的家庭作業如今讓家長批改,老師掌握不了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辦?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怎麼看的呢?且聽老師伯說一說。這正是:  學生作業誰批改?  家長角色變化快!此外,班主任會通過家長微信群,每天向全體家長發送作業信息,提醒家長及時檢查。  市民王女士說,檢查家庭作業有助於了解孩子的課業水平,哪些科目是強項,哪些科目是弱項,通過作業一下就能了解。檢查作業也是一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雖然在陪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摩擦,但是她仍然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市民葉女士說,她的孩子在市區蒲鞋市小學讀6年級。
  • 幼兒園作業「虐哭」爸媽!這屆家長為完成娃的手工作業,路子有多野...
    】微信號:「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每一個有娃的家長都會面臨同一種痛——輔導孩子寫作業老師:你這是東周還是西周的?孩子:這周的家長:準確的說昨晚的朋友們,看了之後有何感想還敢不敢和這樣的家長待一個班?這哪裡是娃的幼兒園作業簡直是家長的手工battle嘛
  • 家庭作業,不能成「家長作業」!
    在教育部《關於做好2019年中小學生暑假有關工作的通知》裡,「嚴禁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最受關注。這一要求在不少家長中間引發共鳴,也引起我們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關係的思考。  近年來,「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情況時有發生。相較於平常,暑期則更容易發生「作業需要家長代勞」的情況。
  • 「凌晨1點,二胎媽媽瘋狂咆哮」:這屆家長已被輔導作業逼瘋
    媽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上,其中有75.79%的家長曾因寫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家長給娃輔導作業為何會這麼生氣?真的很想對這屆孩子們說一句:求求你們,給我們這些輔導作業的家長們一條活路吧!
  • 家庭作業不得變為家長作業
    成都市教育局昨髮禁令 家庭作業不得變為家長作業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曉蓓A減負大招關鍵詞:作業老師不得要求家長 批改檢查作業並籤字  《指導意見》首先針對作業有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嚴禁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應要求學生抄寫所布置的作業項目。鼓勵教師布置重在促進運用與學生自我體驗的實踐性作業。
  • 家庭作業為何會成為家長作業?
    如今學校有好多作業布置,給家長完成。家長有時感覺也挺煩,挺累的,他們認為這是學校老師給的。其實學校布置給學生:的作業可以分為以下兩類:一、這類主要是學生學業任務,包括課堂作業檢查籤字,家庭作業,美術手工作業,版報紙板報,手抄報。
  • 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解決批改作業問題要減少作業量
    小編碎碎念  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表示對於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要進行嚴處。  關於孩子學習,家長老師該怎樣各負其責?如何做好家校聯動,在不同層面對孩子提供更優的教育?小編有話說。
  • 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情況說明,為何家庭作業成了家長的「痛」?
    1 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如何壓垮成年人的? 這兩天一條#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情況說明# 的話題在網上迅速蔓延開來。江西南昌的一名家長向媒體爆料:自家孩子上小學,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不批改需要向老師上交手寫情況說明書。
  • 「凌晨1點,二胎媽媽瘋狂咆哮」:這屆家長已被輔導作業逼瘋!
    媽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上有太多說不出的苦前幾天,就有一則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的新聞上了熱搜。有調查表明: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其中有75.79%的家長曾因寫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以至於很多父母都患上一種病:
  • 記者調查|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女兒現在四年級,老師每周都會要求我們批改幾次數學作業。雖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批改作業不是老師的義務嗎,為何要強行讓家長來做?」王女士直言,「家長文化水平、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有些知識連家長自己都不清楚,要怎麼給孩子改作業呢?」更讓王女士疲憊的是時間、精力的問題,每天輔導完孩子做作業,已是差不多晚上10點。這一點,家長鄧女士深有同感。
  • 記者調查 | 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王女士直言,「家長文化水平、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有些知識連家長自己都不清楚,要怎麼給孩子改作業呢?」更讓王女士疲憊的是時間、精力的問題,每天輔導完孩子做作業,已是差不多晚上10點。這一點,家長鄧女士深有同感。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有的作業要求家長批改,有的要求家長籤字,「輔導完所有作業,通常需要兩個小時。」
  • 媽媽哭、孩子哭:這世上有一種劫,叫輔導孩子寫作業......
    這屆家長真的是太難當了。而在曲阜師範大學大學生家庭教育研究會開展的「小學生家長輔導、檢查孩子做作業」現狀調研中,調查結果顯示,75.79%的家長陪寫作業時情緒暴躁做作業時,一會要喝水,一會要上廁所,注意力不集中,幾個小時也寫不完一科作業。全靠家長吼和鞭策才能勉強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