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親子作業」變成家長的「親自作業」,別讓家園共育變了味
除了定期的親子活動外,經常的親子作業則更是普遍。家長們在離開被作業折磨的多年後,為人父母卻重新經歷起作業的恐怖。然而由於親子作業設置的難度不合理,老師布置的親子任務高出了幼兒的發展能力與嚴重脫離了幼兒的生活經驗。造成了親子作業過程中主體被迫由孩子變成了家長,親子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另外難度過高,孩子自主完成作品的作品觀賞度較差,家長們為維護幼兒自尊心,家長就會盡其所能去代替完成,從而忽視了作品的真實度。
-
家長吐槽幼兒園親子作業難 被逼成「手工達人」
昨日,福州倉山一民辦幼兒園中班家長向本報968111「吐槽」說,幼兒園經常給家長布置親子手工作業,而且有一定難度,對家長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熬夜做手工,家長逼成「手工達人」 林女士的孩子在倉山區華夏濱江幼兒園讀中班。前不久,幼兒園布置了一個製作房屋模型的手工作業,要求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林女士說,自己從事餐飲業,對手工一竅不通。
-
幼兒園親子手工作業變味 次數多要求高還評比家長
幼兒園親子手工作業緣何變了味兒 調查動機 為了提高孩子動手能力、增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不少幼兒園常常布置各種親子手工作業。幼兒園的初衷無可厚非。然而,不少家長在參與親子手工作業過程中發現,這些高要求的作業非但無法讓孩子參與其中,而且讓家長身心俱疲。
-
幼兒園手工作業累壞家長 老師稱是鼓勵親子互動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基本上每個月都要接到一件手工作業任務,用環保材料製作火箭、手工縫製布偶、製作卡通水彩畫冊、中秋節花燈……太折騰人了。」日前,一位南昌家長在網上曬出兒子從小班到大班的一系列手工作品,稱想當稱職媽媽一定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幼兒園手工作業,家長加班到凌晨三點,評比不如網購作品
因為現在幼兒園的手工作業真的非常多,除了少數家長外,多數家長並不擅長做手工,這就導致會在其中花上大量的時間,而且有時效果也往往不盡人意。前幾天,丁丁所在的幼兒園又布置下了一個手工作業,要求孩子在家長的輔助之下,製作出各種各樣的燈籠來參加評選比賽。
-
凌晨兩點還在做手工,幼兒園奇葩作業難哭家長
剛生娃那會,把屎把尿又餵奶,整整一個月都睡不上一個舒坦覺。親媽跟我說,忍忍吧,大家都這麼過來的。娃上學了就好了。我信了。誰成想,好不容易忍過了熬夜餵奶的坑,卻又掉進了熬夜做奇葩作業的坑。花式手工已經算小兒科了,居然還要負責養蠶養魚孵小雞?
-
凌晨兩點還在做手工,幼兒園奇葩作業難哭家長
原本以為畢業了就不用做手工、做作業了當了家長才知道當年幸運逃過的通通會通過你的孩子還回來!圖片來自網絡這絕對是個王者啊在幼兒園出盡風頭……恰逢周末,發現朋友圈的很多家長,沒有曬吃喝玩樂,而是在曬手工作業……荊楚君找了一圈,發現幼兒園作業沒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不信的話,看看大家經歷了啥吧
-
親子作業「逼」全職媽媽 當幼兒園老師學手工
長江報訊(記者林敏)學校的親子作業有多「親」?「親」到可以「套牢」家長。昨日,一位家長向記者講述了她的真實故事:她拋開全職媽媽身份重新上崗後,選擇在一所幼兒園上班,只為有精力、有能力幫孩子做親子作業。 家住漢口古田四路的孫菁生了孩子後當起全職媽媽,兒子小易目前在水廠路小學讀書。學校經常會布置一些家庭親子作業。為了完成這些作業,全家人常常一起上陣。
-
新聞1+1丨家庭作業,為何變成家長作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手抄報、小手工、PPT……五花八門的作業和要求,到底是「學生」作業,還是「家長」作業?10日,遼寧省教育廳出臺新規,要求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代勞,此前全國近10個省份也下發通知叫停家長批改作業。作業誰改?怎麼改?規定能落地嗎?《新聞1+1》連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共同關注:家庭作業,為何變成家長作業?
-
家長「包辦」 手工作業是重參與還是拼爹媽
核心提示 給孩子布置手工作業,本意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促進親子互動,但這種教育方式卻因為家長擔心孩子失敗或受批評而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對此,老師們在布置作業時應該考慮孩子的動手能力,更應著重表揚自己動手的孩子,而不要因為希望班級獲得好評而去鼓勵家長「包辦作業」。
-
為完成孩子的手工作業,家長路子有多野?爹媽都不小心懷上二胎啦
可是自從娃上了幼兒園,父母熬夜「寫作業」的日子,似乎又回來了。並且還是「變本加厲」,專挑家長「手殘」的弱點來整治!為了完成學校的手工作業,這些家長們都付出過十分的努力,可是結果總是讓人「哭笑不得」。1、全網最優秀手工:青銅鼎1:1還原這位媽媽用硬紙殼做了一個青銅鼎,原本以為就此完工了。
-
家庭作業為何會成為家長作業?
如今學校有好多作業布置,給家長完成。家長有時感覺也挺煩,挺累的,他們認為這是學校老師給的。其實學校布置給學生:的作業可以分為以下兩類:一、這類主要是學生學業任務,包括課堂作業檢查籤字,家庭作業,美術手工作業,版報紙板報,手抄報。
-
這份一年級的寒假作業火了!家長爆發:我被孩子作業折磨到兩點!
精美的印刷,欄目劃分清晰……乍一看,不少人會認為《楚楚生活報》是一份定期出刊的報紙。如此用心的作業得到朋友們強烈點讚,還有其他媽媽開玩笑說:「還好沒跟楚楚同班,否則就尷尬了……」而在網上,很多家長則非常羨慕媒體工作者的職業屬性——還有網友表示,如今的家長沒有十八般武藝
-
為幫娃完成手工作業,一晚喝20瓶礦泉水,網友:這屆父母太難了
現在家長群的普及,老師經常會在群裡布置孩子的作業,而且要求家長配合檢查而且最近女兒的學校也布置了各項高難度作業,這些事情搞得劉女士是疲憊不堪,白天她要上班,晚上回家先要輔導兒子的作業,然後在給女兒完成各種高難度的「奇葩」手工活,遇上學校親子活動,劉女士還得跟公司請假。
-
幼兒園的「親子手工作業」,讓兩個孩子失去爸爸,網友:不敢做了
提到幼兒園的「親子手工作業」,不少家長都感到頭大!時常聽到有家長抱怨:「這手工作業哪是布置給孩子的啊?分明是布置給家長做的!」;還有家長吐槽:「這周的親子作業太奇葩了,讓孩子學會給大象洗澡,4歲的孩子能給大象洗小腿就不錯了」。
-
幼兒園的手工作業,到底是培養孩子,還是為難家長?
很多家長認為,熬了三四年,終於可以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鬆口氣了。可是,誰知道幼兒園的手工作業卻成了很多家長心目中的一大難題。到時候,老師們肯定會給孩子布置手工作業,今年聖誕節的手工作業會做什麼呢?為此,靜靜媽苦思冥想,陷入了一片茫然和焦慮之中......其實不僅靜靜媽有這樣的感受,很多家長對做手工的事同樣感到頭疼。畢竟並不是每個家長都多才多藝,能夠拿得出足夠的時間可以把手工做的很漂亮。
-
孩子作業用PPT家長求助 小學親子作業成"家長劫"?
資料圖片 孩子德育作業用PPT,家長敗倒;為孩子掙面子,家長熬夜做燈籠…… 小學親子作業成「家長劫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佔玲 胡玲玲 實習生 蔣軍鳳 核心提示 南寧市民劉女士最近遇到了煩心事,她的兒子華華因為手工作業沒做好而受到了老師批評;華華則認為是因為劉女士做得不好造成的,「手工作業應該以孩子動手為主,家長從中輔助,而且我也不是萬能,什麼都會呀。」
-
完成幼兒園作業,家長竟搭上性命,不要讓親子作業淪為花式虐父母
在學校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和遊戲來開發孩子的智力和培養與人交往的意識。放學以後,還會布置一些富有趣味的親子作業,讓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自主完成,這樣會特別有意義。但是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親子作業是一個跟孩子愉快相處的過程,最後的完成情況並不是那麼重要。在出門之前,一定要做風險評估,確保方案都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再去實施。我們小時候那會,哪有什麼親子作業,沒命的瘋跑,村子裡的旮旯角角都會留下我們的足跡。
-
孩子家庭作業讓家長批改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你怎麼看
支持意見 家長監督孩子做作業 可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市區一名二年級小學生的家長說,孩子入學後,他和妻子每天必做的工作包括檢查閱讀、背誦和默寫,周末和節假日可能還有製作手抄報、完成手工製作等作業。
-
幼兒園手工作業走紅,可愛養眼又有創意,網友:家長功不可沒
幼兒園對孩子的教育也比以前更加開放和有意義,老師經常會要求孩子和家長進行配合完成一些有意思的手工作業,在完成作業的同時能夠鍛鍊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也能促進親子間的互動。上面幾個手工作業的作品絕非小朋友能獨立完成的,基本上都是家長在完成,這其實就削弱了孩子的參與度。當然,不是說家長不可以幫著孩子做這些手工作業,但是家長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在幫助孩子完成作業的時候要扮演輔助者的角色,尊重孩子在完成作業時的主體地位。也就是說,老師布置作業之後,一定要讓孩子努力思考,多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