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幼兒園作業,家長竟搭上性命,不要讓親子作業淪為花式虐父母

2020-12-22 父母育兒觀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幼兒園的老師也是變著花樣來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學校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和遊戲來開發孩子的智力和培養與人交往的意識。

放學以後,還會布置一些富有趣味的親子作業,讓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自主完成,這樣會特別有意義。

之前網上報導過一個新聞,一對雙胞胎孩子的親子作業是觀察蝌蚪的成長過程,父親為了完成孩子的親子作業,一家人驅車來帶鄉下的河邊尋找蝌蚪,結果不料孩子失足掉下河,父親為了救孩子,自己搭上了性命。

網上一度就親子作業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人認為親子作業是幼兒園老師過失殺人本質,有的人認為這樣的親子作業失去了本來的意義,有的人認為完成親子作業之前為什麼不先做一個判斷。

幾乎都是一邊倒的責怪老師,這裡面不排除老師在布置親子作業的時候應該考慮實際情況,應該評估風險,提出相應的警示。

但是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親子作業是一個跟孩子愉快相處的過程,最後的完成情況並不是那麼重要。

在出門之前,一定要做風險評估,確保方案都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再去實施。

我們小時候那會,哪有什麼親子作業,沒命的瘋跑,村子裡的旮旯角角都會留下我們的足跡。隨著年齡增大,除了完成文化課的作業還得幹農活。

挖紅薯、拔花生、抱小麥、割稻穀,內容會不斷升級,夏天還總會放個忙假。

這就是現在教育方式的巨大改變,也說明了現在的人民水平顯著提高。

現在小小的孩子買個KFC都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與售貨員進行交流,這就是從小培養的緣故。

我們那會只會瘋玩,正兒八經的與人交往也許我們還是會表現的很羞澀。

時代不一樣了,必須得用與時俱進的心態來看待這些教育上的改變。

幼兒園的親子作業,也是跟孩子培養感情的良好契機。

認真對待每一次的親子作業,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親子作業的好處

1、 通過一些手工作業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在製作的過程中還可以逐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觀察力。

這些親子作業對孩子的幫助非常大,智力能得到一個很好的開發。

在每次完成的作業的時候還能發現孩子的天賦在哪一方面,後面可以有重點的進行培養。

有些手工作業還會與大自然親近,這會讓孩子領略到自然風光的魅力所在,呼吸新鮮的空氣,在一望無垠的田野,盡情的撒歡,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但是記得一定不能忽視安全問題,無論帶孩子完成什麼親子作業,都必須嚴把安全關。

2、 讓孩子在完成親子作業的過程中享受快樂,整個人更有陽光,充滿朝氣。

親子作業基本上都是動手的科目,而且還需要花費一些功夫才能完成。

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讓孩子明白生活中的樂趣,懂得如何解決問題。

對於孩子有疑問的地方,要及時做出解答,必須用孩子能夠聽明白的語言方式巧妙的講給孩子聽。

孩子每完成一次作業,就會收穫一份屬於他自己的成就感,自信心也會不斷增加一點,這樣對於孩子以後的人生道路都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3、 親子作業基本上都是需要父母參與其中的,父母放下手機,放下電視,取消無聊的應酬一起跟孩子完成親子作業,這會讓孩子感到無比的滿足。

在完成的過程中,父母會帶著孩子一起找材料,一起動手,一起克服困難,孩子樂此不疲的與父母進行交流,這樣親子關係自然會不斷升溫。

花時間陪自己的孩子,一起完成親子作業,這對於家庭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如何避免悲劇發生,讓親子作業更加有意義呢

1、 學校要衡量現實情況,根據孩子年齡段布置適合的親子作業

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就布置一些比較簡單的手工作業,材料容易找,難度還不是很大,比如像剪紙、風車、水彩畫這樣的。

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安排去戶外親近大自然,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感受自然的魅力。一定不要布置一些難度過大,危險係數過高的親子作業,最後難為的都是家長,硬生生把親子作業變成了"家長作業",這就失去了親子作業本來的意義。

2、 親子作業一定要以安全為前提,不可以危險操作。

這並不是知難而退的表現,碰到稍微有點難度的親子作業就堅決不做了,只是因為完成親子作業就要讓父親搭上性命,這真的有必要嘛?

對於每次老師布置的親子作業,父母首先要做一個風險評估,找出來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並做好應對措施,在完成的時候要特別留心,確保過程一切順利。

在完成有一定危險作業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講一些生活中發生事故的案例,讓孩子樹立安全防範意識,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保護自己的方法。

3、 親子作業一定不能少了父母的參與,父親母親都應該抽時間積極的參與孩子的親子作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永遠都不可或缺。孩子處在一個接受知識,大腦快速發育的重要階段,父母的良好引導能夠有效激發孩子創造的熱情和學習的濃厚興趣。

對於孩子興趣上面突顯出來的自信心一定要重點培養,不要過於壓抑自己的孩子,帶著孩子多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開闊了眼界才能讓孩子胸襟開闊,內心也會變得充盈而富有內涵。

親子作業就是一個學與玩的過程,對於老師布置的作業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家長只需要旁邊指導就行,千萬不能耐不住性子自己上手。

當親子作業都成為了"花式虐父母"的時候那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家長幫孩子養蝸牛做房子 媒體:不要花式虐家長
    他們的孩子就讀的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布置了親子作業:手工製作帽子、魔杖、披風、南瓜燈。記者走訪發現,現在很多中小學都會布置各種親子作業,製作賀卡、手抄報之類算是簡單的,養烏龜、養蠶、養蝸牛,還有手工製作保齡球、房子、汽車……花樣百出,雖然名為「親子作業」,實際大多數都是由家長完成,有家長表示已成下班後的負擔。
  • 揚州幼兒園「製作一本書」難倒家長 親子作業你怎麼看?
    昨天,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幼兒園的親子手工「升級換代」,從「製作手抄報」到「製作一本書」,對於這些形式多樣的親子手工作業,有些家長直呼「hold不住」;不過,也有家長對此表示認可,認為學校布置親子手工不僅可以增進親子感情,也能更好地發掘孩子的興趣和能力。那麼,該如何正確對待花式手工作業?不妨聽聽業內人士建議。
  • 幼兒園手工作業「太虐」,但家長的作品,還真是讓人服氣
    導讀:幼兒園手工作業「太虐」,但家長的作品,還真是讓人服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手工作業「太虐」,但家長的作品,還真是讓人服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幫幼兒園孩子做作業,蚌埠一家長差點被"虐哭"
    據蚌埠淮河晨刊消息  已入深秋,大自然完成了又一個季節的換裝,本該是欣賞秋日之靜美的好時節,可很多家長卻在這個季節要被「虐哭」了。楓葉紅了,銀杏黃了,無數個爸媽都快哭了,他們都曾經或正在給幼兒園的孩子,美其名曰的做親子「樹葉貼畫」。
  • 幼兒園布置「親子作業」,作業完成了,幸福的一家四口卻毀了
    大部分父母都幫孩子做過幼兒園的作業,因為有些幼兒園的作業,以孩子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完成。壯壯今年上幼兒園中班,有一個剛上小學的姐姐。這天,壯壯告訴爸爸,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布置了一個親子作業,要家長和孩子去抓蝌蚪,觀察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
  • 幼兒園手工作業「太虐」,但家長的作品,還真是讓人服氣
    在孩子大約四五歲的年紀,將他們送入幼兒園,很多家長想著這樣能早點上班賺錢養家,還能讓孩子早點融入集體。 可是家長們表示,寶貝上了幼兒園後,負擔倒沒見減輕,但求生欲卻變得滿滿當當。
  • 幼兒園親子手工作業變味 次數多要求高還評比家長
    和很多家長一樣,女兒入園兩個月,她覺得自己像「開掛」一樣練就了十八般武藝,甚至常常感慨「仿佛重新上了一次學」。  在王芸臨看來,幼兒園倡導親子教育無可厚非,但一些劍走偏鋒的「作業」似乎與幼兒教育不符。  親子手工作業變成評比  「就拿上周來說,萬聖節和重陽節趕在一起,幼兒園老師要求孩子與家長一起製作南瓜燈、風箏、萬聖節走秀服裝和敬老視頻。
  • 家長吐槽幼兒園親子作業難 被逼成「手工達人」
    昨日,福州倉山一民辦幼兒園中班家長向本報968111「吐槽」說,幼兒園經常給家長布置親子手工作業,而且有一定難度,對家長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熬夜做手工,家長逼成「手工達人」  林女士的孩子在倉山區華夏濱江幼兒園讀中班。前不久,幼兒園布置了一個製作房屋模型的手工作業,要求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林女士說,自己從事餐飲業,對手工一竅不通。
  • 幼兒園的「親子手工作業」,讓兩個孩子失去爸爸,網友:不敢做了
    提到幼兒園的「親子手工作業」,不少家長都感到頭大!時常聽到有家長抱怨:「這手工作業哪是布置給孩子的啊?分明是布置給家長做的!」;還有家長吐槽:「這周的親子作業太奇葩了,讓孩子學會給大象洗澡,4歲的孩子能給大象洗小腿就不錯了」。
  • 親子手工作業為何會變成對家長的折磨?
    上手工課,做手工作業都很好,要求孩子的作業跟家長一起完成,讓後者來指導孩子做完,這個思路本來是很好的。很多家長忙於工作,下班了還把很多時間耗在智慧型手機上,跟孩子其實是有所疏遠的,現在有了必須跟孩子一起做完的手工作業,就只好把智慧型手機暫時扔一邊,會因此增加跟孩子的交流。
  • 為完成「親子作業」,2孩子痛失父親,幼兒園作業真的有意義嗎?
    很多家長從孩子生下來就陪伴著孩子,可以說被「小魔鬼」折磨的不輕。終於熬到了孩子可以上幼兒園的年齡,家長都是暗自竊喜終於可以解放了。可是沒想到孩子上了幼兒園是更大的折磨,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幼兒園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都會給孩子布置一些親子作業和一些任務,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完成,同時也能夠增加親子互動時間,給孩子更多的陪伴,看似一件挑不出毛病的事情,卻讓很多家長苦不堪言。
  • 孩子的「親子作業」變成家長的「親自作業」,別讓家園共育變了味
    孩子上幼兒園了,不是家長就解放了。教育孩子不光是幼兒園老師的事兒,為了讓家長加入家園共育之中,幼兒園則想到了很多方法。除了定期的親子活動外,經常的親子作業則更是普遍。家長們在離開被作業折磨的多年後,為人父母卻重新經歷起作業的恐怖。
  • 爸爸帶兒子完成幼兒園作業,兒子:作業完成了,爸爸沒了
    但是如今幼兒園卻不能讓家長們變得輕鬆起來,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幼兒園時興起了親子作業。有的幼兒園要求家長們用礦泉水瓶做手工,家長們便只能一箱一箱地往家裡搬礦泉水,把水都倒乾淨之後再陪孩子做。有的幼兒園要求更多,讓家長帶著孩子進行社會實踐。卻沒有想到,即便是這樣的實踐,也能實踐出悲劇來。
  • 幼兒園作業「虐哭」爸媽!這屆家長為完成娃的手工作業,路子有多野...
    孩子上三年幼兒園家長差點被抓進去...自從娃上了幼兒園家長都養成了「收破爛」的自覺喝完的飲料瓶蓋捲紙的軸心壞了的塑料勺子通通留著!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來做手工知道幼兒園的初衷是想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但你看老師布置的這些小孩自己能完成嗎?誰也不想自家娃輸給別人還能怎麼辦硬著頭皮上唄
  • 幼兒園的親子作業有用嗎?家長不認真對待,畢業後媽媽悔不當初
    確實很多家長都面臨相同的問題,以前孩子上個幼兒園就是玩,現在可好上幼兒園都開始給孩子安排親子作業了,而且還要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做,每天老師還要孩子把親子作業拿回來展示,看誰和家長做的最好。幼兒園的親子作業首先肯定是有用的,因為現在的家長平時忙於工作根本就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如果有幼兒園的親子作業,家長正好可以藉此機會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互動。1.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子感情,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俗話說:手巧心靈,孩子手在動的時候大腦就在動,孩子就會越聰明。
  • 「爸爸沒了」,親子作業完成了,幸福的一家四口也「毀」了
    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往往會布置一些作業,這當然和小學有所不同,大部分都是繪畫手工之類的親子作業。畢竟幼兒園的孩子非常小,想要靠他們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作業,很多時候並不現實。只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的親子作業,往往會讓父母叫苦不迭,甚至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 幼兒園為什麼布置親子作業?答案在這裡
    老師在給孩子布置作業的同時也是給家長布置作業,又要找廢舊物品,又要找蔬菜、繪本感覺最後都是家長的活。這是最近班上部分家長對親子任務的反映,認為這些「作業」費時、費力,給工作了一天的家長帶來不少負擔,如果做不好沒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還會不開心,比自己上幼兒園還累。
  • 幼兒園手工作業累壞家長 老師稱是鼓勵親子互動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基本上每個月都要接到一件手工作業任務,用環保材料製作火箭、手工縫製布偶、製作卡通水彩畫冊、中秋節花燈……太折騰人了。」日前,一位南昌家長在網上曬出兒子從小班到大班的一系列手工作品,稱想當稱職媽媽一定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為什麼幼兒園要布置親子作業?
    其實 對於「親子小任務」而言 老師想要的是家長與孩子共同攜手的態度…… 而並非家長自己動手完成一個完美的結果… 這絕不是「作業」
  • 幼兒園親子作業「逼瘋」家長,媽媽三下五除二做出它,網友:絕了
    孩子們在上幼兒園之後,每天都會有作業要完成,現在幼兒園裡面經常會留一些親子作業,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很多家長因為白天有很忙的工作,而晚上還要幫助孩子做手工作業,也感到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