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界上最動聽的詞語,就是「媽媽」,不管照顧孩子有多麼辛苦,可是當自己聽到孩子喊「媽媽」的時候,身上所有的疲憊會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幸福。
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媽媽」,而是直接喊一個字——媽,你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孩子為什麼會突然改變對媽媽的稱呼呢?
大部分孩子在剛學會說話的時候,都是先會喊「媽媽」,聲音特別好聽,為什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會喊「媽媽」,而不是喊「媽」呢?
1、大人引導
家長在教孩子說話時,會引導孩子說出「媽媽」二字,而不是讓孩子只喊一個「媽」字,時間久了,孩子會在大腦當中形成印象,所以就會習慣喊「媽媽」。
2、發音的原因
孩子年齡比較小,很難發出單音節,相比之下,說出疊字就會很容易,所以孩子就會習慣喊「媽媽」,而不會喊「媽」。
孩子逐漸長大,慢慢可以掌握髮出單音節的技巧,可以輕鬆說出單音節的字,所以就不會說疊字,這是孩子喊「媽」的原因之一。但是孩子從疊字的稱呼變成單音節,不僅僅是發音的原因。
1、孩子長大了
孩子喊媽媽,會給人一種特別幼稚的感覺,當孩子長大一些之後,便不會繼續這樣稱呼自己的母親,而是會喊「媽」,這說明孩子長大了,但並不是指孩子身體發育得有多好,而是指孩子的思想變成熟了。
2、親子關係變差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缺乏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如果母親與孩子的關係不像以前那麼好,經常打罵孩子,或者總是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都會讓孩子感到很害怕、很寒心,所以對母親的稱呼也會發生改變。
3、孩子變得獨立
孩子慢慢長大,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依賴媽媽,變得非常獨立,希望自己可以完成一些事情,不想聽從父母的管教,孩子在這個時候就會直接喊「媽」,有些母親聽到孩子這樣稱呼自己,會很傷心,但是仔細想想,這是孩子變獨立了,是非常好的現象。
4、心理有問題
還有些孩子比較內向,不會和父母說心裡話,當孩子與母親產生矛盾時,不會哭也不會鬧,而是選擇隱忍,時間久了,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也會產生心理壓力,而孩子會通過對母親稱呼的改變,來抒發自己內心的壓力。
如果孩子突然喊「媽」,要麼是變獨立了,要麼是出現了心理問題,這都說明孩子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母親也應該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
1、尊重孩子
有些母親覺得自己是孩子的家長,孩子就要聽自己的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其實這樣的母親無法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將來不會有主見。母親應該尊重孩子,多聆聽孩子的意見,走進孩子的內心,和孩子交朋友。
2、別把孩子管得太嚴
孩子慢慢長大,會越來越獨立,如果母親總是把孩子管得太嚴,讓孩子在自己的保護之下成長,會導致孩子變成「巨嬰」,也會影響社交,孩子可能會恨自己的母親。所以母親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去外面交朋友,母親做好引導就可以了。
3、經常與孩子交流
增進親子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多溝通多交流,如果孩子對母親的稱呼變了,母親更應該多和孩子交流,這樣才能夠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孩子心理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以免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總之,孩子對母親稱呼的改變,可能是因為發音的問題,但更有可能是孩子長大了的表現,也不排除孩子心理有問題,所以家長要重視這件事,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並且幫助孩子解決,才不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孩子才能夠健康成長。
我是甜橘媽媽,一名兩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資深育嬰師,擅長撰寫育兒類原創文章,如果您想學習更多關於孕產、育兒、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可以繼續關注我每天發布的內容,您也可以給我留言,我會儘自己所能來幫助大家解決育兒道路上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