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隱藏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2020-08-17 哎呀當媽腦瓜疼

兒子前兩天突然叫我「媽」,而不是媽媽,第一次聽到時,我愣了一下;第二次聽到的時候感覺有點心酸;第三次的時候我發現是孩子在耍調皮,因為每次他叫我「媽」的時候都是用方言叫的,叫完後就咯咯咯地大笑起來了。

「媽媽」和「媽」有什麼不一樣嗎?

我是一枚80後,我們小時候那會周圍很少有人會稱自己的母親為「媽媽」,我們都叫「媽」。記得上初中那會,閨蜜跟我說隔壁班有個女生(我們班一男生的龍鳳胎姐姐)都這麼大了還稱她媽為「媽媽」,在五年級放學時那女生還會撲到她媽懷裡,抱著她媽,閨蜜說受不了她的矯情和噁心。

其實聽到那個小故事後,我就特別羨慕這個女生,想著她一定跟她媽的關係很好吧,不然「媽媽」怎麼叫得出口呢,所以我經常會有意無意地觀察這個女生,發現她每次聊到她媽時臉上都有大大的笑容。而這樣的場景,我只有在電視裡才見到過。

「媽媽」和「媽」雖然只是一字之差,雖然都只是稱呼,但給人的感覺卻完全不同,叫聲「媽媽」給人一種特別親暱的感覺,一聲「媽媽」像是包含了孩子的「撒嬌」和媽媽「寵溺」,飄蕩著母親與孩子之間那種不可描述又默契的愛。相反,一聲「媽」,給人似乎就沒有那麼溫暖的感覺了,並不是說叫聲「媽」就是沒有愛了,只是總覺得讓人有種距離感。

從「媽媽」到「媽」隱藏著孩子的三個心理變化

以前的我們一直叫「媽」,所以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變化,但現在的孩子們都叫「媽媽」,突然叫「媽」,這當媽的心理難免有些變化,但事實上從「媽媽」到「媽」同時也隱藏著孩子的三個心理變化,家長也需要注意了。

第一個變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只要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當你誇孩子長大了,他就會特別開心,而且有一段時間裡孩子特別喜歡說我比「某某某」大,孩子都渴望自己長大,變成一個小大人,擁有獨立的個體。

當孩子慢慢長大時,在我們眼裡在的活潑可愛,卻成了他們唾棄的「幼稚」,這時他們不喜歡被別人貼上「幼稚」、「不成熟」的標籤。而「媽媽」這個詞在他們的眼裡就成了幼稚的代名詞,他們覺得小寶寶才會叫「媽媽」,叫「媽」才能顯示自己的成熟感,所以不自覺中就會將自己同化,自然融入到他們的群體當中。其實這也是在向我們暗示,孩子真的長大了。

第二個變化:孩子想要獨立。

當從叫「媽媽」變成「媽」的時候,其實也代表著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了,不會再每天都像個小尾巴一樣粘著你,他漸漸地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了,想要自己的空間,也不再事事都依賴著你,總想靠自己的努力來向你證明自己的能力,想要告訴你「我長大了」。如果孩子開始有這些方面的表現了,媽媽也可以慢慢學著放手了。

第三個變化:親子之間可能存在間隙。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心理變化外,還有一種就是可能親子之間存在一定的問題,關係沒有那麼親暱或融洽。這種情況一般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母親和孩子長年分隔兩地,導致兩者之間感情沒有那麼濃厚。

另一個方面,可能是媽媽對孩子的管教過度嚴格,比如媽媽控制欲較強,導致孩子想要逃離媽媽,因此跟媽媽之間的語言溝通也是能簡潔就儘可能地簡潔。

當孩子對媽媽的稱呼發生變化時,意味著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改變了

這個世界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之愛是為了分離。真正的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要給他愛;當他越大時,越要尊重他的邊界和自由,一點一點讓他與世界接軌,而不是控制在自己的羽翼之下。這是孩子的一個心理成長過程,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 學習放手

太多的父母總害怕孩子做不好事情,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但是如果你一直怕孩子嗑著碰著,什麼事情都幫他想好、甚至做好,這樣只會阻止孩子成長的腳步。

父母可以試著相信孩子,讓孩子自己做一些選擇,比如衣服的樣式、吃什麼菜等等,允許他選取自己喜歡的,也可以讓他自行支配自己的零花錢。如果你不知道該什麼時候練習「放手」,或許你可以從他叫你一聲「媽」的時候開始練習。

只有放手讓孩子不斷試錯,他才能一次又一次從錯誤中爬起來。「放手」不是放任,父母還是要適當提出意見,替孩子把好關,但不是強迫孩子,而以尊重孩子為主。

  • 允許孩子有個人空間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會渴望擁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這就像我們想要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是同樣一個道理。如果家長偷看孩子日記,控制孩子交友自由,試圖偷窺孩子每一個空白的角落,這樣只會將孩子逼迫得無法呼吸。

想要孩子的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應該讓他像魚兒一樣在水裡也能自由呼吸,讓他在充滿競爭和壓力的學習環境裡可以擁有自己的小秘密和可以吐露心聲的好哥們、好閨蜜。

總而言之,從「媽媽」到「媽」,最大的意義是孩子長大了,只要孩子懂事孝順、健康快樂,「媽媽」和「媽」都是最好聽的稱呼。

相關焦點

  • 孩子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卻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文/山爸爸育兒記「媽媽」可以說是世界上我們最親近的人,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稱呼卻也發生了變化,當孩子從「媽媽」改叫「媽」的時候,一字之差的變化,給人感覺卻不同,那麼「媽媽」和「媽」到底有什麼區別?又暗藏了孩子哪些心理變化?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媽媽",而是變成了似乎沒有多少感情的"媽",媽媽們也許難免有些失落: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嗎,還是孩子變懶了?01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34;,而是變成了似乎沒有多少感情的&34;,媽媽們也許難免有些失落: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嗎,還是孩子變懶了?孩子不叫&34;改叫&34;,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甜甜地喊上一聲&34;。
  • 孩子從叫「媽媽」改喊「媽」,一字之差,包含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說來也神奇,「媽」這個字的發音在大多數地區都幾乎是一樣的,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會的的一個發音,而這簡單的一個發音卻讓所有的母愛都值得。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呢?孩子在小時候的都是叫「媽媽」,而長大後卻更多的是叫「媽」,雖說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聽起來卻怪怪的。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體現孩子3個心理變化
    @樊文花念佛:「我女兒平時叫我媽媽比較多,叫媽的次數並不多,只有幾次,而且都是我和她鬧矛盾,她發脾氣的時候才會氣衝衝地叫媽。感受嘛,倒沒什麼不一樣,或許是女兒只有在生氣的時候會這麼叫吧。」@庫克維爾:「我兒子只有淘氣的時候會叫我媽,不然就叫老媽,每次叫完就看著我咯咯笑,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兒子覺得好玩,就嘗試這樣叫。我平時聽慣了兒子叫我媽媽,突然來一句媽或者老媽,還真有點不習慣。」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體現孩子3個心理變化
    最近網絡上有這樣一個小調查,問的是:孩子叫「媽媽」和叫「媽」有區別嗎?被孩子這樣叫,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不妨先看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感受嘛,倒沒什麼不一樣,或許是女兒只有在生氣的時候會這麼叫吧。」@庫克維爾:「我兒子只有淘氣的時候會叫我媽,不然就叫老媽,每次叫完就看著我咯咯笑,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兒子覺得好玩,就嘗試這樣叫。我平時聽慣了兒子叫我媽媽,突然來一句媽或者老媽,還真有點不習慣。」
  • 孩子突然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孩子心理發生變化
    ,從當初的「媽媽」也變成了「媽」,熟不知這一字之差,所代表的含義是深遠的。開始學會獨立雖然「媽媽」和「媽」之間僅有一字之差,但是這也代表孩子長大了,性格也逐漸趨於成熟,這時候家長就應該改換種眼光看待孩子,學會適當放手。
  • 孩子從"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卻蘊含孩子3個內心變化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孩子小時候,孩子從來都是叫"媽媽"的,但是當孩子稍大一些,大概10歲左右,就開始慢慢的轉變,從"媽媽"這個疊詞漸漸的到"媽"單字發音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看似一字之差,實際是孩子悄悄長大
    文|麒麟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幾天,朋友楠楠突然一臉憂愁的對我說:「你知道嗎,這幾天孩子對我的稱呼變了,以前都是叫媽媽,現在開始叫我媽了,我的心裡還真有些不是滋味」。確實,對於做媽媽的人來說,這看似一字之差的稱呼,仿佛拉遠了彼此之間的距離,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些失落。不過,孩子對媽媽的稱呼也不是說變就變的,當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實際是孩子在悄悄長大。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有4個隱藏的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從什麼時候,小時候跟在你身後,甜甜的叫「媽媽」的孩子,開始叫你「媽」。孩子從叫你「媽媽」到「媽」,難道就只是少了一個字?難道只是為了省事?其實這個變化中,隱藏著4個心理變化,作為家長真的不能忽視,因為這也預示著你的教育方式,應該產生變化了。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僅一字之差,暗藏著娃三個內心變化
    我小的時候,一直叫我的母親都是「媽媽」。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就開始偷偷換掉了稱呼,我和我的母親都沒有發現,就像是時光碎隙的一縷透窗而入的光,細小得讓人無法察覺。但是似乎即使現在想起,也再沒有可能去再叫出那一聲「媽媽」了。或許是沒有勇氣,或許是缺少了接觸,又或許是一些說不清的東西。
  • 孩子由叫「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心理變化卻很大
    不是的,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不同的心理時期,而不同的心理時期就會有不同的外在表現。當孩子的稱呼發生變化的時候,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孩子的心理正在悄悄地發生很大的改變!這樣簡單的語氣中,其實更多是孩子的「反抗」與「回應」,他用自己的獨特語言,告訴父母,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弱小而稚嫩的孩子。所以,當你聽到孩子突然不再叫「媽媽」而是叫「媽」的時候,驚訝之餘也不要過分擔心,因為孩子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了。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不適應的同時要注意心理變化
    直到現在依然記得,孩子第一聲叫「媽媽」的時候,自己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但你有沒有想過忽然有一天,孩子喊你不是可可愛愛的「媽媽」了,而是一個單字「媽」, 那時候你們的心情有沒有瞬間失落的感受。因此,稱呼若是有偶爾性的改變,說明孩子心裡有氣,母子間有了「隔閡」,親熱度下降。寶媽們要及時自查,看看自己跟孩子之間是出現了哪些問題和矛盾。稱呼為什麼說變就變?在電視裡聽到有人這麼喊,聽見身邊的人說媽,就會覺得自己喊得跟大家不一樣,但不管怎麼說,當孩子把「媽媽」變成「媽」。
  • 孩子從「媽媽」改口叫「媽」,一字之差,暗示了寶寶3種心理變化
    作者/萌媽編輯/萌媽孩子總歸會長大的,而許多家長到了這個時候,總會難以割捨,因為孩子到能獨當一面的時候,總是和依賴自己的孩子,所呈現出的&34;是不同的,而這種落差感也會讓家長感到短暫的不適應,就好像孩子慢慢地變成了大人似的。
  • 當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孩子的4個隱藏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媽媽」這個詞應該是很多寶寶最先學會的一個詞語,小時候乖巧地跟在我們身邊「媽媽」「媽媽」叫的小娃娃,不知道什麼時候,對我們的稱呼從「媽媽」到「媽」的轉變,很多家長都不以為意,其實這裡面還真的蘊含了孩子的4個隱藏心理,家長不能忽視。
  • 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稱呼從&34;變成&34;,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剛生完寶寶,我們每天都在盼著孩子可以開口喊爸爸媽媽,有些家長聽到孩子喊自己後,眼淚直接就流出來了,那種激動的心情一直忘不掉。媽媽這兩個字是大部分寶寶最先會說的,奶聲奶氣的一聲真的會讓自己的心融化。
  • 從「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暗含了孩子的心理變化
    今日話題:從「媽媽」變成了「媽」,看似一字之差,但你知道它意味著什麼嗎?地球上有著成千上萬種語言,但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媽媽」這個詞,代表的意義都是一樣的,那是一種最偉大最深沉也是我們最無法割捨的愛。試想,有一天你的孩子突然不再喚你「媽媽」,而是直接稱呼你為「媽」,你是否會心頭一震?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只差一個字,說明孩子經歷3個階段
    難怪有段子說,爸爸們最心機的時候,就是先教孩子學會"媽媽"的發音,然後他們就能抱著手機喊:孩兒他媽,娃在叫你。心安理得地玩手機去了。可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粘著你叫媽媽,而是叫"媽"的時候,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現在你叫自己的媽媽,是怎麼叫的?
  • 孩子喊「媽媽」和「媽」有什麼區別?隱藏著4大心理變化,要留心
    不過,母親們有注意過孩子對自己稱謂的變化嗎?前段時間看到一位母親發朋友圈說,自己的孩子以前都是叫自己「媽媽」的,但最近一段時間卻開始改口叫「媽」了,在這條朋友圈下還有許多母親也在感慨,小的時候孩子總是叫自己媽媽,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只叫「媽」了。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共有4種隱藏的心理變化
    「媽媽」這個詞讓人感到溫馨,讓母親欣慰,這也是孩子人生中學會的第一個詞語,孩子的一聲呼喚,就可以溫暖母親的心,一身的疲乏都沒有了。有很多母親發現隨著孩子的長大,很難再聽到孩子叫一聲「媽媽」,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媽」,這僅僅的一字之差,不僅是稱呼的改變,這其中還隱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