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有4個隱藏的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2020-08-27 海之聲助聽器旗艦中心

從什麼時候,小時候跟在你身後,甜甜的叫「媽媽」的孩子,開始叫你「媽」。

孩子從叫你「媽媽」到「媽」,難道就只是少了一個字?難道只是為了省事?

其實這個變化中,隱藏著4個心理變化,作為家長真的不能忽視,因為這也預示著你的教育方式,應該產生變化了。

第一個心理變化:孩子長大了,開始在意別人的看法

孩子小時候叫媽媽,是一種依賴和撒嬌,但是上了初中以後,孩子們為了避免被同學嘲笑「幼稚!沒長大!矯情!」,都習慣於說「我媽……」,聽多了以後就習慣了,漸漸的也就改口了。

我家孩子剛剛6年級,前段時間突然開口叫我一個字「媽」的時候,還真的有點心酸,但是那一瞬間也突然覺得,那個小小的奶娃娃長大了

第二個心理變化:孩子渴望獨立,家長該學會放手了

「媽媽」到「媽」,一字之差,卻意味著,孩子已經變得渴望獨立,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學會放手了。

叫媽媽,總感覺是小孩子,應該處處被媽媽呵護著;但是叫媽媽,就像一個大人,有了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了。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不應該傷心,更不應該強制的去控制孩子,否則只會引來孩子的反感和逆反。我們需要給孩子更多的個人空間,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第三個心理變化:家長的教育方式要發生改變了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命令式的管教方法,雖然缺乏尊重,但是對孩子卻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孩子開始叫「媽」,一般就進入叛逆期了,這時候應該轉變成朋友式的情感教育方式,談心比命令更有效的多。

第四個心理變化:彼此之間存在隔閡了,家長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最後一個心理變化,有點特殊,孩子之所以會有「媽媽」到「媽」的變化,是因為跟你之間產生了隔閡。

因為心中的怨氣,叫父母時就刻意的不那麼親近,故意喊「爸」或者「媽」,因為他們只是把這個稱呼當成了符號,沒有投入更多的感情。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現了什麼問題?自己和子女之間的親子關係,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媽媽」和「媽」,相差的不只是字,更多的是一份感情,稱呼上的一字之差,意義卻不容小覷,希望家長們不要忽視,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從媽媽到媽的這個變化,大多發生在孩子的叛逆期,13、14歲的年紀,喜歡裝成熟、喜歡自我,不喜歡爸媽的嘮叨和說教,往往是父母們最害怕的一個階段,雞飛狗跳都是常態。

早戀、叛逆、交友、網癮……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家長關注的話題,但是面對這些問題,想要好好去引導孩子的時候,總是起反作用,孩子根本不聽我們的話,反而是越說越跟你對著幹

相關焦點

  • 當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孩子的4個隱藏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媽媽」這個詞應該是很多寶寶最先學會的一個詞語,小時候乖巧地跟在我們身邊「媽媽」「媽媽」叫的小娃娃,不知道什麼時候,對我們的稱呼從「媽媽」到「媽」的轉變,很多家長都不以為意,其實這裡面還真的蘊含了孩子的4個隱藏心理,家長不能忽視。
  • 別忽視!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共有4種隱藏的心理變化
    「媽媽」這個詞讓人感到溫馨,讓母親欣慰,這也是孩子人生中學會的第一個詞語,孩子的一聲呼喚,就可以溫暖母親的心,一身的疲乏都沒有了。有很多母親發現隨著孩子的長大,很難再聽到孩子叫一聲「媽媽」,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媽」,這僅僅的一字之差,不僅是稱呼的改變,這其中還隱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 孩子對你的稱呼,從媽媽變成「媽」,暗藏這4個心理變化,別忽視
    孩子們自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往往說出口的第一個詞就是「媽媽」。聽到孩子叫自己「媽媽」總是會讓母親忍不住嘴角上揚,感到無與倫比的溫暖。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稱呼卻會從親暱又帶有撒嬌意味的「媽媽」變成「媽」。這雖然是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的變化,但仍然不可忽視。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可能暗藏4個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每位媽媽最開心的時候估計就是孩子可以呼喚媽媽的那個瞬間,可以幫助孩子的母親趕走所有的疲勞。對於孩子常見的稱呼。在孩子學習說話的初期,都會是去叫媽媽,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對媽媽的稱呼就會逐漸地發生改變,有的孩子就會改口只叫媽,有的家長會認為這樣子稱呼上的改變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家長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變化。
  • 孩子對你的稱呼,從媽媽變成「媽」,暗藏這4個心理變化,別忽視
    聽到孩子叫自己「媽媽」總是會讓母親忍不住嘴角上揚,感到無與倫比的溫暖。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稱呼卻會從親暱又帶有撒嬌意味的「媽媽」變成「媽」。這雖然是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的變化,但仍然不可忽視。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隱藏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我是一枚80後,我們小時候那會周圍很少有人會稱自己的母親為「媽媽」,我們都叫「媽」。記得上初中那會,閨蜜跟我說隔壁班有個女生(我們班一男生的龍鳳胎姐姐)都這麼大了還稱她媽為「媽媽」,在五年級放學時那女生還會撲到她媽懷裡,抱著她媽,閨蜜說受不了她的矯情和噁心。
  • 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稱呼從&34;變成&34;,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剛生完寶寶,我們每天都在盼著孩子可以開口喊爸爸媽媽,有些家長聽到孩子喊自己後,眼淚直接就流出來了,那種激動的心情一直忘不掉。媽媽這兩個字是大部分寶寶最先會說的,奶聲奶氣的一聲真的會讓自己的心融化。
  • 當孩子對你稱呼從「媽媽」變成「媽」,需注意別錯過4個心理變化
    分析:孩子到了叛逆期出現了逆反心理,對父母的一切做法都看不慣,也就不想親暱地叫「爸爸媽媽」了。而有時只是因為孩子上了初中後,身邊的同學都不再叫爸爸媽媽,如果只有自己再叫,會被嘲笑,心理也會發生變化,覺得叫「媽媽」會顯得很矯情。
  • 別忽視孩子從「媽媽」改叫「媽」,雖一字之差,卻藏3個心理變化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相信孩子第一次開口說話,幾乎都是叫「媽媽」,在孩子成長中,叫的次數也是最多的,而寶媽聽到孩子喊自己「媽媽」的時候,內心也是非常溫馨和溫暖的,但是很多寶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從「媽媽」的稱呼變成 「媽」。
  • 莫忽視,孩子從「媽媽」稱呼變成「媽」,家長要注意娃的心理變化
    從寶寶咿呀學語的開始,「媽媽」一直都是每個做母親最自豪聽到的稱呼,當孩子叫出一聲媽媽的時候,相信每個母親都會感到非常欣慰。可是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從媽媽兩個字的稱呼,變成一個字媽的叫法時,孩子內心的那些細微的心理變化,你有沒有察覺呢?
  • 稱呼從「媽媽」到「媽」,背後隱藏孩子的心理變化,值得家長重視
    不知從何時起,原本親密無間的孩子,卻在不經意間改變了稱呼。原來叫「媽媽」,現在卻叫起了「媽」。媽媽可能會很失落,覺得孩子好像忽然之間長大了,與孩子之間沒有那麼親密了。「媽媽」變成「媽」,難道真的只是孩子長大的表現嗎?其實,這種稱呼的變化,往往隱藏著孩子心理上的一些轉變,家長就要找到隱藏在背後的信息。
  • 孩子喊「媽媽」和「媽」有什麼區別?隱藏著4大心理變化,要留心
    不過,母親們有注意過孩子對自己稱謂的變化嗎?前段時間看到一位母親發朋友圈說,自己的孩子以前都是叫自己「媽媽」的,但最近一段時間卻開始改口叫「媽」了,在這條朋友圈下還有許多母親也在感慨,小的時候孩子總是叫自己媽媽,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只叫「媽」了。
  • 孩子叫「媽媽」和媽有何不同,背後隱藏孩子4種變化,媽媽要留心
    她可以無拘無束地依賴自己的媽媽並且向她撒嬌,這樣的表現實際上才是孩子的天性。我也想著學習那個小女孩一樣,也喊自己的母親一聲「媽媽」。但是我發現,我和媽媽之間的長期相處,實際上已經習慣了保持一種距離。相比起叫「媽媽」,我還是稱自己的母親為「媽」來得自然、合適。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媽媽",而是變成了似乎沒有多少感情的"媽",媽媽們也許難免有些失落: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嗎,還是孩子變懶了?01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
  • 當孩子對你的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做家長的要警惕其心理變化
    ,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媽媽的感情,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生後都會叫寶媽為「媽媽」,因為家長就是這麼教孩子的。孩子在開始學話的時候,家長會教孩子叫「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等,都是這樣的疊詞,所以孩子學會的也是這樣的。但如果有一天,孩子對自己家長的稱呼,從媽媽變成了單字一個媽,這裡面其實另有隱情,值得每一位家長認真考慮。
  • 孩子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卻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文/山爸爸育兒記「媽媽」可以說是世界上我們最親近的人,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稱呼卻也發生了變化,當孩子從「媽媽」改叫「媽」的時候,一字之差的變化,給人感覺卻不同,那麼「媽媽」和「媽」到底有什麼區別?又暗藏了孩子哪些心理變化?
  •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說明心理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但是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了「媽」,讓不少父母感到些許失落。有調查認為,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由「媽媽」改口為「媽」,這種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雖然只省略了一個字,但你知道孩子對父母稱呼變化意味著什麼嗎?
  • 從「媽媽」到「媽」,暗藏4個心理變化,多數家長尚未察覺
    小林有次想要問女兒在學校過得怎麼樣,剛提了個話頭,就被女兒不耐煩地打斷了:「媽,我挺好的,您能別沒事兒老問我嗎。」孩子叫你從「媽媽」變成「媽」,暗藏4個心理變化,家長要引起重視針對小林女兒的這種情況,有育兒專家指出,孩子對父母稱呼的改變,背後其實暗藏了4個心理變化,需要家長引起重視。
  • 孩子叫「媽媽」和「媽」有什麼區別?這3個心理變化,父母要留心
    很多孩子從進入青春期開始就有了叛逆心理,渴望一夜長大,也開始與父母產生矛盾,對父母的看法和感情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孩子對母親的稱呼從媽媽轉變成媽璐璐小時候和媽媽關係特別好,天天黏著媽媽,要媽媽抱,要媽媽講睡前小故事哄她睡覺,還經常叫"媽媽,媽媽",逢人就說:"這個最好看的人是我媽媽"。
  • 孩子從叫「媽媽」改喊「媽」,一字之差,包含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說來也神奇,「媽」這個字的發音在大多數地區都幾乎是一樣的,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會的的一個發音,而這簡單的一個發音卻讓所有的母愛都值得。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呢?孩子在小時候的都是叫「媽媽」,而長大後卻更多的是叫「媽」,雖說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聽起來卻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