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忽視,孩子從「媽媽」稱呼變成「媽」,家長要注意娃的心理變化

2020-12-23 木蓮媽媽

從寶寶咿呀學語的開始,「媽媽」一直都是每個做母親最自豪聽到的稱呼,當孩子叫出一聲媽媽的時候,相信每個母親都會感到非常欣慰。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從媽媽兩個字的稱呼,變成一個字媽的叫法時,孩子內心的那些細微的心理變化,你有沒有察覺呢?

孩子從「媽媽」改口叫「媽」,家長先別心酸

安安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寶媽,為了和女兒成為朋友,安安是完全配合女兒,跟著女兒追星,女兒喜歡什麼安安就研究什麼領域。

女孩就是和媽親,從小安安就和女兒像姐妹倆一樣相處,女兒也是什麼都願意和媽媽分享,總是撒嬌的「媽媽」喊著。

可是安安發現,自從女兒上學住校後,對待自己的態度就和從前不太一樣了,就連稱呼也變成了一個「媽」字。

安安感覺自己和女兒突然變得生疏了起來,也不知道孩子發生了什麼,就是每次聽到孩子叫自己媽的時候,突然感覺很心酸,有些懷念當時寶貝女兒喊著「媽媽」的時候了。

安安把自己和女兒的情況分享給了自己的閨蜜,沒想到閨蜜家的兒子也是這種情況,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興奮而親密的叫著媽媽了,不光是對媽媽的稱呼變得簡短了,性格也會變得有些叛逆,開始和父母對立起來。

從「媽媽」稱呼變成「媽」,家長要注意娃的心理變化

很多家庭的父母其實都面臨了這樣的情況,也發現了孩子對自己稱呼的改變,其實這裡面也暗含了孩子的一些心理變化。

家長們先別心酸,孩子從叫媽媽變成叫媽,通常是因為這幾種原因,代表你將要對孩子換種教育方式了。

①親子隔閡

當媽媽變成媽,家長們要多注意孩子的語氣,是否帶著一絲絲怨氣。

孩子不再和媽媽親近了,所以故意用這種稱呼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們應該注意孩子的情緒,多關注孩子的變化。

②在意別人看法

小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喜歡和媽媽撒嬌親近,但是長大後就不太習慣粘人的稱呼。

當周圍的同學都在議論我媽怎樣時,自己說媽媽兩個字會感覺非常幼稚,感覺一種長不大的樣子,怕別的同學笑話,也會改掉疊字的稱呼方式,直接簡稱為媽。

③成長改變

孩子的稱呼標誌著自己一個成長的旗幟,在和父母證明我已經長大了,不是小孩子了,想獨立著做自己的事情了。

不想再依賴媽媽,叫媽媽好像自己還是個需要被保護的小孩子,而叫媽就是孩子心中一個標誌成熟的稱呼定義

④叛逆時刻

孩子進入到青春期,開始了自己的叛逆時間,對待家長的態度也會有所改變。不喜歡再黏著媽媽團團轉,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也不願意聽媽媽的嘮叨,所以總是煩躁的稱呼。

當孩子叫媽的時候,家長們也試著多去和孩子傾聽,不要總是念叨自己的孩子,嘗試以朋友的角度切入交流。

【木蓮媽媽寄語】

其實媽媽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對自己的稱呼改變,先不要急著難過,首先去觀察孩子的心理變化,針對孩子的特殊情況去一一解決。

家長們也不要心酸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情感轉化,孩子在成長階段一定會有所改變,不要過多的糾結在稱呼叫法上,多用心陪伴孩子關愛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話題】

你家孩子是如何稱呼你的呢?歡迎到下方的評論區給我們分享一下你家的萌娃趣事吧~

相關焦點

  • 當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孩子的4個隱藏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媽媽」這個詞應該是很多寶寶最先學會的一個詞語,小時候乖巧地跟在我們身邊「媽媽」「媽媽」叫的小娃娃,不知道什麼時候,對我們的稱呼從「媽媽」到「媽」的轉變,很多家長都不以為意,其實這裡面還真的蘊含了孩子的4個隱藏心理,家長不能忽視。
  • 孩子對你的稱呼,從媽媽變成「媽」,暗藏這4個心理變化,別忽視
    孩子們自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往往說出口的第一個詞就是「媽媽」。聽到孩子叫自己「媽媽」總是會讓母親忍不住嘴角上揚,感到無與倫比的溫暖。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稱呼卻會從親暱又帶有撒嬌意味的「媽媽」變成「媽」。這雖然是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的變化,但仍然不可忽視。
  • 孩子對你的稱呼,從媽媽變成「媽」,暗藏這4個心理變化,別忽視
    孩子們自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往往說出口的第一個詞就是「媽媽」。聽到孩子叫自己「媽媽」總是會讓母親忍不住嘴角上揚,感到無與倫比的溫暖。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稱呼卻會從親暱又帶有撒嬌意味的「媽媽」變成「媽」。這雖然是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的變化,但仍然不可忽視。
  •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說明心理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但是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了「媽」,讓不少父母感到些許失落。有調查認為,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由「媽媽」改口為「媽」,這種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雖然只省略了一個字,但你知道孩子對父母稱呼變化意味著什麼嗎?
  • 當孩子對你的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做家長的要警惕其心理變化
    孩子在開始學話的時候,家長會教孩子叫「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等,都是這樣的疊詞,所以孩子學會的也是這樣的。但如果有一天,孩子對自己家長的稱呼,從媽媽變成了單字一個媽,這裡面其實另有隱情,值得每一位家長認真考慮。
  • 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稱呼從&34;變成&34;,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剛生完寶寶,我們每天都在盼著孩子可以開口喊爸爸媽媽,有些家長聽到孩子喊自己後,眼淚直接就流出來了,那種激動的心情一直忘不掉。媽媽這兩個字是大部分寶寶最先會說的,奶聲奶氣的一聲真的會讓自己的心融化。
  • 當孩子喊「媽媽」變成了「媽」,家長要注意了,孩子可能有變化
    而孩子則是通過媽媽十月懷胎出生的,所以很多媽媽都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切,但如果有一天當孩子喊自己「媽媽」卻變成了「媽」,會不會引起家長的注意。但是孩子卻突然從「媽媽」變成了「媽」,阿玲覺得孩子肯定是跟自己不親近了,突然有些失落,但是孩子確實也已經長大了,不會像小時候那樣。一想到孩子不會依賴自己的時候,阿玲突然覺得不應該讓孩子如此獨立,但是為了孩子,家長也應該選擇放手。
  • 當孩子對你稱呼從「媽媽」變成「媽」,需注意別錯過4個心理變化
    文/好奇的萌娃控孩子從依賴父母生存到成為一個獨立個體,這個過程會經歷很多心理變化,父母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微小變化,其中可能暗藏著很多心理問題,及時抓住給孩子反應,以免孩子受到傷害。父母對孩子的這個變化顯得猝不及防,細心的父母能立馬發現孩子的稱呼變化,當孩子第一次開口叫「媽」的時候會感覺到心酸,這類的父母,會對孩子的變化及時想出應對措施。
  • 當稱呼從「爸爸」變成「爸」,孩子心理可能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相信每個孩子出生後,學會的第一個詞語都是「媽媽」,但突然有一天,孩子不稱呼「媽媽」了,而是稱呼為「媽」,可能很多家長不能很快適應。其實孩子對家長稱呼的改變,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背後反映出來的訊息有很多。孩子對家長稱呼上的變化,說明他們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 稱呼從「媽媽」到「媽」,背後隱藏孩子的心理變化,值得家長重視
    不知從何時起,原本親密無間的孩子,卻在不經意間改變了稱呼。原來叫「媽媽」,現在卻叫起了「媽」。媽媽可能會很失落,覺得孩子好像忽然之間長大了,與孩子之間沒有那麼親密了。「媽媽」變成「媽」,難道真的只是孩子長大的表現嗎?其實,這種稱呼的變化,往往隱藏著孩子心理上的一些轉變,家長就要找到隱藏在背後的信息。
  • 如果孩子叫「媽媽」變成「媽」,說明他心理有了變化,家長要注意
    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在小的時候都喜歡「媽媽,媽媽」的叫,而等孩子大一點了就會省略成一個字「媽」,在我們看來只是減少了一個字,但是這在孩子內心中是存在情感變化的。史女士知道女兒這是長大了,心智開始慢慢變成熟,不再需要媽媽的守護了,雖然心裡有點難過,但是想想孩子總是要長大的,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只有在陪著孩子的日子的好好地珍惜每一天。孩子稱呼的改變,預示哪些心理變化?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有4個隱藏的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從什麼時候,小時候跟在你身後,甜甜的叫「媽媽」的孩子,開始叫你「媽」。孩子從叫你「媽媽」到「媽」,難道就只是少了一個字?難道只是為了省事?其實這個變化中,隱藏著4個心理變化,作為家長真的不能忽視,因為這也預示著你的教育方式,應該產生變化了。
  • 從「媽媽」到「媽」,孩子的稱呼變化,體現孩子成長的心理歷程
    但是,當孩子越長越大,家長們會發現孩子的稱呼也會變化,會從「媽媽」變成「媽」,從「爸爸」變成「爸」。,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成長,孩子對媽媽稱呼的變化,實際上也是孩子的一個心理成長曆程。,家長就應該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要關注孩子這些變化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只看到孩子的表現,並且不分青紅皂白責罵孩子。
  • 如果孩子喊「媽媽」變成「媽」,說明其心理起了變化,家長要留意
    「媽媽」這個稱呼,是孩子對母親的稱呼。媽媽給了孩子生命,在自己的身體內,用自己的精血養育了孩子。出生後也是媽媽陪伴最多,所以孩子對於媽媽的感情是最深厚的。你有注意到你的孩子,是在多大的時候改變了稱呼?從「媽媽」到「媽」,女兒的改變讓媽媽接受不了洋洋是一名80後寶媽,因為從小就失去了母親,缺少母愛,所以洋洋自己有了女兒之後,特別珍惜這份母女感情。對孩子雖然不會特別的嬌慣,但是很享受孩子對自己的依戀。
  • 如果孩子喊"媽媽"變成"媽",孩子可能有變化了,家長要注意了
    今日問題:孩子稱呼變了是不是意味感情變了小孩子從小就跟著媽媽,從肚子裡出來以後,媽媽就一直沒有離開過身邊,孩子上學叫媽媽,吃飯叫媽媽,穿衣服叫媽媽,睡覺叫媽媽,只要有困難,第一件事情想著的就是媽媽。寶媽們也習慣孩子這樣稱呼自己。
  • 別忽視孩子從「媽媽」改叫「媽」,雖一字之差,卻藏3個心理變化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相信孩子第一次開口說話,幾乎都是叫「媽媽」,在孩子成長中,叫的次數也是最多的,而寶媽聽到孩子喊自己「媽媽」的時候,內心也是非常溫馨和溫暖的,但是很多寶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從「媽媽」的稱呼變成 「媽」。
  • 別忽視!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共有4種隱藏的心理變化
    「媽媽」這個詞讓人感到溫馨,讓母親欣慰,這也是孩子人生中學會的第一個詞語,孩子的一聲呼喚,就可以溫暖母親的心,一身的疲乏都沒有了。有很多母親發現隨著孩子的長大,很難再聽到孩子叫一聲「媽媽」,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媽」,這僅僅的一字之差,不僅是稱呼的改變,這其中還隱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可能暗藏4個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每位媽媽最開心的時候估計就是孩子可以呼喚媽媽的那個瞬間,可以幫助孩子的母親趕走所有的疲勞。對於孩子常見的稱呼。在孩子學習說話的初期,都會是去叫媽媽,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對媽媽的稱呼就會逐漸地發生改變,有的孩子就會改口只叫媽,有的家長會認為這樣子稱呼上的改變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家長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變化。
  • 稱呼由「媽媽」變成「媽」,可能是孩子心理產生變化,父母別大意
    世界上的語言有幾千種,但唯獨「媽媽」這個發音,全世界都是一樣的。但有一天,父母突然發現,孩子不再稱呼你為「媽媽」,而直接喊「媽」時,這背後暗藏了哪些訊息呢?從「媽媽」變成「媽」,孩子往往伴隨這四種心理變化1)孩子開始在意別人的看法叫「媽媽」聽起來是孩子對母親的一種撒嬌和依賴,但當孩子上了初中以後,發現身邊的人都是「媽」這個稱呼叫法時,孩子也會跟著自發的叫起「媽」來。
  • 稱呼從「媽媽」到「媽」,僅一字之差,可能孩子心理產生了變化
    當孩子初長成的時候,會親切地稱呼母親為「媽媽」,而媽媽也願意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精力;但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們對母親的稱呼會從「媽媽」變成「媽」,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孩子的心理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