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孩子心理發生變化

2020-09-09 小羽媽媽育兒


孩子對於媽媽的稱呼,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對媽媽的態度,從開始再到上幼兒園,幾乎每次稱呼都是媽媽。「媽媽我餓了」「媽媽我要喝水」「媽媽我要看電視」孩子似乎永對自己產生了依賴,無時無刻不再尋找媽媽的存在。

而這一句「媽媽」更多的還是孩子對於母親的期待,往往也讓母親感受到孩子的愛。

從咿呀學語再到健步如飛,孩子的稱呼也逐漸發生改變,從當初的「媽媽」也變成了「媽」,熟不知這一字之差,所代表的含義是深遠的。

而每個母親也都知道這一天遲早回來,其實這種改變,更多的是母愛分離的一種過程,也代表著孩子逐漸長大。


而孩子從「媽媽」改叫「媽」,通常是孩子上了小學以後所開始的,這是因為孩子的同學,都逐漸開始改變對媽媽的稱呼,而孩子為了想要證明自己長大了,也會隨波逐流改變自己的稱呼,開始不再叫「媽媽」而改口為「媽」。


現象

其實這也當孩子不再叫「媽媽」的時候,一般是孩子開始進入小學階段了。,有些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在身體沒發育完全的時候,只會說媽媽、爸爸這類的詞,而當孩子說單個字的時候,這也就表示孩子長大了!


從心理上來說,孩子在說媽媽的時候,這時候是在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守護者」,這時候是處在認知階段,孩子什麼東西都不懂,需要父母們的幫助。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慢慢的就會討厭這種方式,孩子希望得到尊重,而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注意了。


而這,也蘊含了孩子內心的改變

開始學會獨立

雖然「媽媽」和「媽」之間僅有一字之差,但是這也代表孩子長大了,性格也逐漸趨於成熟,這時候家長就應該改換種眼光看待孩子,學會適當放手。

而這個時候孩子往往認為自己有能力做某些事,不需要再讓家長去保護。對於問題自己可以解決,而這時候若是家長一味地管制,只會引起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得不償失。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幫助孩子去獨立面對一些事情,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飛得更高,還是為了飛得更遠。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也不要成為孩子獨立的負擔。

而這時孩子也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會用行動告訴父母,表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想再讓父母們幫助。

在意別人的看法

其實還是叫媽媽,所表達的更多是一種依賴的表現,孩子還小,許多事情都要家長幫助。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逐漸改變這一看法,或多或少會受到周圍同學朋友們的影響。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還在叫媽媽,就很有可能遭受同學的嘲笑,對於經常講「媽媽」的孩子而言,這時候就要做出一些改變。而往往這也是孩子開始獨立的第一步,所以在意別人的看法未必是一件壞事。

產生了隔閡

之所以會產生隔閡,是因為有些父母平時喜歡打罵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產生了叛逆性格。從「媽媽」到「媽」,在這裡就代表著愛的分離,意味孩子心理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12歲之後,孩子的這種行為會非常明顯。這是因為孩子對外界有了自己的認知,而母親卻依舊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就導致很多時候總是幫倒忙,孩子不但不會感謝,反而還會討厭你。

作為家長我們要保持好心態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是屬於正常表現。家長們也不要過度解讀,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從「媽媽」改叫成「媽」而高興,而有的家長則會心情失落,認為孩子這是要遠離自己。要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孩子總有一天要跟媽媽分手,去創造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果孩子都已經20歲了,卻還叫媽媽離不開你,這難道不是個悲劇嗎?


很多家長都喜歡自居高位,不願意放平姿態去跟孩子「交朋友」。那麼這樣你又怎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呢?面對孩子的這些變化,作為父母,你是否準備好了呢?


我是小羽媽媽,一位多年經驗的幼兒園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寶媽;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專業知識豐富;

教育兩個娃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

我在這裡每天都會與你分享最專業、最實用的育兒知識。

如果你也感興趣,就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吧!記得關注點讚哦!


相關焦點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媽媽",而是變成了似乎沒有多少感情的"媽",媽媽們也許難免有些失落: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嗎,還是孩子變懶了?01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
  • 孩子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卻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文/山爸爸育兒記「媽媽」可以說是世界上我們最親近的人,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稱呼卻也發生了變化,當孩子從「媽媽」改叫「媽」的時候,一字之差的變化,給人感覺卻不同,那麼「媽媽」和「媽」到底有什麼區別?又暗藏了孩子哪些心理變化?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34;,而是變成了似乎沒有多少感情的&34;,媽媽們也許難免有些失落: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嗎,還是孩子變懶了?孩子不叫&34;改叫&34;,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甜甜地喊上一聲&34;。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隱藏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兒子前兩天突然叫我「媽」,而不是媽媽,第一次聽到時,我愣了一下;第二次聽到的時候感覺有點心酸;第三次的時候我發現是孩子在耍調皮,因為每次他叫我「媽」的時候都是用方言叫的,叫完後就咯咯咯地大笑起來了。從「媽媽」到「媽」隱藏著孩子的三個心理變化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體現孩子3個心理變化
    最近網絡上有這樣一個小調查,問的是:孩子叫「媽媽」和叫「媽」有區別嗎?被孩子這樣叫,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不妨先看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庫克維爾:「我兒子只有淘氣的時候會叫我媽,不然就叫老媽,每次叫完就看著我咯咯笑,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兒子覺得好玩,就嘗試這樣叫。我平時聽慣了兒子叫我媽媽,突然來一句媽或者老媽,還真有點不習慣。」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體現孩子3個心理變化
    最近網絡上有這樣一個小調查,問的是:孩子叫「媽媽」和叫「媽」有區別嗎?被孩子這樣叫,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不妨先看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感受嘛,倒沒什麼不一樣,或許是女兒只有在生氣的時候會這麼叫吧。」@庫克維爾:「我兒子只有淘氣的時候會叫我媽,不然就叫老媽,每次叫完就看著我咯咯笑,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兒子覺得好玩,就嘗試這樣叫。我平時聽慣了兒子叫我媽媽,突然來一句媽或者老媽,還真有點不習慣。」
  • 孩子從叫「媽媽」改喊「媽」,一字之差,包含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說來也神奇,「媽」這個字的發音在大多數地區都幾乎是一樣的,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會的的一個發音,而這簡單的一個發音卻讓所有的母愛都值得。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呢?孩子在小時候的都是叫「媽媽」,而長大後卻更多的是叫「媽」,雖說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聽起來卻怪怪的。
  • 孩子從"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卻蘊含孩子3個內心變化
    ,雖然說只有一字之差吧,意思也很相同,但是相信許多寶媽對於這點細節還是很在意的。 前兩天就有朋友跟我說過這件事,朋友說突然發現,孩子居然叫自己"媽",剛開始我還很奇怪,不然該叫什麼?但是朋友仔細說來,我便懂朋友的意思了。
  • 孩子從「媽媽」改口叫「媽」,一字之差,暗示了寶寶3種心理變化
    作者/萌媽編輯/萌媽孩子總歸會長大的,而許多家長到了這個時候,總會難以割捨,因為孩子到能獨當一面的時候,總是和依賴自己的孩子,所呈現出的&34;是不同的,而這種落差感也會讓家長感到短暫的不適應,就好像孩子慢慢地變成了大人似的。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看似一字之差,實際是孩子悄悄長大
    文|麒麟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幾天,朋友楠楠突然一臉憂愁的對我說:「你知道嗎,這幾天孩子對我的稱呼變了,以前都是叫媽媽,現在開始叫我媽了,我的心裡還真有些不是滋味」。確實,對於做媽媽的人來說,這看似一字之差的稱呼,仿佛拉遠了彼此之間的距離,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些失落。不過,孩子對媽媽的稱呼也不是說變就變的,當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實際是孩子在悄悄長大。
  • 孩子由叫「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心理變化卻很大
    是的,媽媽還是那個「媽媽:,只是孩子的嘴中不再是「媽媽」的親暱,而是一個簡短不耐煩地「媽」,語氣中多了一絲沉默與厭煩。這時的孩子,到底是怎麼了,他們真的由愛到厭煩母親了嗎?不是的,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不同的心理時期,而不同的心理時期就會有不同的外在表現。當孩子的稱呼發生變化的時候,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孩子的心理正在悄悄地發生很大的改變!
  • 從「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暗含了孩子的心理變化
    今日話題:從「媽媽」變成了「媽」,看似一字之差,但你知道它意味著什麼嗎?地球上有著成千上萬種語言,但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媽媽」這個詞,代表的意義都是一樣的,那是一種最偉大最深沉也是我們最無法割捨的愛。試想,有一天你的孩子突然不再喚你「媽媽」,而是直接稱呼你為「媽」,你是否會心頭一震?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有4個隱藏的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從什麼時候,小時候跟在你身後,甜甜的叫「媽媽」的孩子,開始叫你「媽」。孩子從叫你「媽媽」到「媽」,難道就只是少了一個字?難道只是為了省事?其實這個變化中,隱藏著4個心理變化,作為家長真的不能忽視,因為這也預示著你的教育方式,應該產生變化了。
  • 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稱呼從&34;變成&34;,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剛生完寶寶,我們每天都在盼著孩子可以開口喊爸爸媽媽,有些家長聽到孩子喊自己後,眼淚直接就流出來了,那種激動的心情一直忘不掉。媽媽這兩個字是大部分寶寶最先會說的,奶聲奶氣的一聲真的會讓自己的心融化。
  • 稱呼從「媽媽」到「媽」,僅一字之差,可能孩子心理產生了變化
    當孩子初長成的時候,會親切地稱呼母親為「媽媽」,而媽媽也願意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精力;但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們對母親的稱呼會從「媽媽」變成「媽」,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孩子的心理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
  • 從「媽媽」到「媽」,雖一字之差,卻暗示了孩子3大心理變化
    ,但是等到我們年齡稍大之後,就不會再追著媽媽大叫,稱謂換成了「媽」。那麼從媽媽再到媽,僅僅是一字之差,究竟又暗示著什麼呢?,究竟暗示了什麼?作為一個已經當媽了的人,其實對於這件事情我就深有感觸。小的時候孩子還是個小不點,每次下班回來,孩子都會直接往我身上撲,然後非常輕易的對我喊著:「媽媽,媽媽,我想你了!」那時候覺得雖然說工作很累,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幸福感。
  • 從「媽媽」到「媽」,雖一字之差,卻暗示了孩子3大心理變化!
    說到「媽媽」和「媽」,這看起來就不過就是一句非常簡單的暱稱罷了。畢竟「媽媽」和「媽」其實都是一個意思,但是有不少父母卻對於這個稱呼,其實是非常看重的。那麼從媽媽再到媽,僅僅是一字之差,究竟又暗示著什麼呢?一字之差,究竟暗示了什麼?
  • 從「媽媽」到「媽」,雖一字之差,卻暗示了孩子3大心理變化!
    文|全文共1530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說到「媽媽」和「媽」,這看起來就不過就是一句非常簡單的暱稱罷了。畢竟「媽媽」和「媽」其實都是一個意思,但是有不少父母卻對於這個稱呼,其實是非常看重的。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們經常喜歡追在爸媽屁股後面,在媽媽的耳邊呼喚著「媽媽,媽媽!」,但是等到我們年齡稍大之後,就不會再追著媽媽大叫,稱謂換成了「媽」。那麼從媽媽再到媽,僅僅是一字之差,究竟又暗示著什麼呢?
  • 從「媽媽」改成「媽」,孩子稱呼只是一字之差,意義卻截然不同
    文丨櫻桃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雖然父母每天都陪在孩子身邊,但是孩子們身上仍然會有一些父母們意想不到的成長變化。當孩子不再奶聲奶氣的叫「媽媽」,而是換成更加隨意的單字「媽」時,這不一定是孩子在圖省事,這有可能暗含著孩子心理發展變化的影射。作為母親的自己如果此時糾結著孩子對自己稱呼的改變是毫無意義的,了解其背後的成長訴求才真的有價值,父母更應該從中讀懂孩子成長的意味。
  •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說明心理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但是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了「媽」,讓不少父母感到些許失落。有調查認為,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由「媽媽」改口為「媽」,這種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雖然只省略了一個字,但你知道孩子對父母稱呼變化意味著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