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體現孩子3個心理變化

2020-09-04 向上呀寶貝

最近網絡上有這樣一個小調查,問的是:孩子叫「媽媽」和叫「媽」有區別嗎?被孩子這樣叫,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不妨先看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

@樊文花念佛:「我女兒平時叫我媽媽比較多,叫媽的次數並不多,只有幾次,而且都是我和她鬧矛盾,她發脾氣的時候才會氣衝衝地叫媽。感受嘛,倒沒什麼不一樣,或許是女兒只有在生氣的時候會這麼叫吧。」

@庫克維爾:「我兒子只有淘氣的時候會叫我媽,不然就叫老媽,每次叫完就看著我咯咯笑,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兒子覺得好玩,就嘗試這樣叫。我平時聽慣了兒子叫我媽媽,突然來一句媽或者老媽,還真有點不習慣。」

@仙女哦好威風:「我女兒應該是比較現實的那種,平時都叫我媽,叫她爸的時候也只叫爸,但是一遇到要零花錢的時候,就會撒嬌叫媽媽、爸爸,以至於每次一聽到這個稱呼,我和她爸就會條件反射打開微信開始轉帳。」

@不能吃,別動:「我兒子小時候叫我媽媽,上了初中之後就開始叫媽了,有些事情他能自己做,不需要我幫忙的時候,叫媽的次數也減少了,這或許就是成長吧,孩子獨立了,和家長的距離也就遠了。」

不難看出,每個家庭當中,孩子由叫「媽媽」到叫「媽」的情況都不太一樣,有些孩子是因為撒嬌、有些孩子是因為成長、有些孩子是因為情緒變化,但最主要的,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層面發生的變化。

一字之差,包含了哪些心理變化?

1、孩子渴望獨立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自我意識慢慢形成,孩子不再是家長的小跟班,而是會學著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思考一些事。這個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對自己的稱呼發生了改變,原本柔弱的小可愛,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穩重的大孩子,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在合適的時間放手,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經歷越來越豐富,孩子才能真正學會獨立。

2、孩子的思想逐漸成熟

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長大,因為長大對孩子來說意味著未來可以逐漸擺脫家長的束縛,不管是行為上還是思想上。當孩子具備了相對成熟的思想,他對事物的固有認知就會發生改變,其中改變對家長的稱呼,就是思想成熟的一種標誌。孩子的想法往往和家長存在出入,對此,建議家長保持尊重,一個家庭中,不會只有一種想法、一種思維方式,只有互相接納、互相尊重,才能實現家庭的和諧,親子間的感情也會更深。

3、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變得淡漠

這種情況應該是家長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孩子成長在一個充滿爭吵、冷漠的家庭當中,那麼孩子和家長的關係必然好不到哪去。與叫「媽媽」相比,叫「媽」總給人一種生硬、冷漠、敷衍的感覺,這就很好的解釋了孩子和家長的關係,孩子與家長之間存在問題,且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孩子就會對家長產生排斥,為了減少語言交流,孩子就會對語言進行簡化,包括對家長的稱呼。對於這樣的現象,家長要好好審視一下自己,改善家庭氛圍,修復親子間的關係,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所以說,孩子逐漸成長,心理上是會發生轉變的,當然了叫「媽媽」還是叫「媽」只是稱呼上的改變,只要孩子和家長之間有愛,無論孩子怎麼叫,家長都會感到幸福。

相關焦點

  • 孩子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卻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文/山爸爸育兒記「媽媽」可以說是世界上我們最親近的人,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稱呼卻也發生了變化,當孩子從「媽媽」改叫「媽」的時候,一字之差的變化,給人感覺卻不同,那麼「媽媽」和「媽」到底有什麼區別?又暗藏了孩子哪些心理變化?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01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即使這樣,每次回味被孩子喊"媽媽"的日子,貝貝媽心裡難免有落差。對於這件事,不僅媽媽心理會有變化,其實孩子的心理變化也不少。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體現孩子3個心理變化
    最近網絡上有這樣一個小調查,問的是:孩子叫「媽媽」和叫「媽」有區別嗎?被孩子這樣叫,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不妨先看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樊文花念佛:「我女兒平時叫我媽媽比較多,叫媽的次數並不多,只有幾次,而且都是我和她鬧矛盾,她發脾氣的時候才會氣衝衝地叫媽。感受嘛,倒沒什麼不一樣,或許是女兒只有在生氣的時候會這麼叫吧。」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34;,而是變成了似乎沒有多少感情的&34;,媽媽們也許難免有些失落: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嗎,還是孩子變懶了?孩子不叫&34;改叫&34;,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甜甜地喊上一聲&34;。
  • 孩子從"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卻蘊含孩子3個內心變化
    ,雖然說只有一字之差吧,意思也很相同,但是相信許多寶媽對於這點細節還是很在意的。朋友反應了過來,因為她自己也是稱呼母親為"媽",而不是"媽媽",而且她已經想不起來是從何時開始從媽媽改叫媽的了。
  • 孩子從叫「媽媽」改喊「媽」,一字之差,包含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說來也神奇,「媽」這個字的發音在大多數地區都幾乎是一樣的,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會的的一個發音,而這簡單的一個發音卻讓所有的母愛都值得。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呢?孩子在小時候的都是叫「媽媽」,而長大後卻更多的是叫「媽」,雖說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聽起來卻怪怪的。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隱藏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兒子前兩天突然叫我「媽」,而不是媽媽,第一次聽到時,我愣了一下;第二次聽到的時候感覺有點心酸;第三次的時候我發現是孩子在耍調皮,因為每次他叫我「媽」的時候都是用方言叫的,叫完後就咯咯咯地大笑起來了。我是一枚80後,我們小時候那會周圍很少有人會稱自己的母親為「媽媽」,我們都叫「媽」。記得上初中那會,閨蜜跟我說隔壁班有個女生(我們班一男生的龍鳳胎姐姐)都這麼大了還稱她媽為「媽媽」,在五年級放學時那女生還會撲到她媽懷裡,抱著她媽,閨蜜說受不了她的矯情和噁心。
  • 孩子突然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孩子心理發生變化
    >,這是因為孩子的同學,都逐漸開始改變對媽媽的稱呼,而孩子為了想要證明自己長大了,也會隨波逐流改變自己的稱呼,開始不再叫「媽媽」而改口為「媽」。開始學會獨立雖然「媽媽」和「媽」之間僅有一字之差,但是這也代表孩子長大了,性格也逐漸趨於成熟,這時候家長就應該改換種眼光看待孩子,學會適當放手。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看似一字之差,實際是孩子悄悄長大
    文|麒麟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幾天,朋友楠楠突然一臉憂愁的對我說:「你知道嗎,這幾天孩子對我的稱呼變了,以前都是叫媽媽,現在開始叫我媽了,我的心裡還真有些不是滋味」。確實,對於做媽媽的人來說,這看似一字之差的稱呼,仿佛拉遠了彼此之間的距離,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些失落。不過,孩子對媽媽的稱呼也不是說變就變的,當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實際是孩子在悄悄長大。
  • 孩子從「媽媽」改口叫「媽」,一字之差,暗示了寶寶3種心理變化
    作者/萌媽編輯/萌媽孩子總歸會長大的,而許多家長到了這個時候,總會難以割捨,因為孩子到能獨當一面的時候,總是和依賴自己的孩子,所呈現出的&34;是不同的,而這種落差感也會讓家長感到短暫的不適應,就好像孩子慢慢地變成了大人似的。
  • 孩子由叫「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心理變化卻很大
    是的,媽媽還是那個「媽媽:,只是孩子的嘴中不再是「媽媽」的親暱,而是一個簡短不耐煩地「媽」,語氣中多了一絲沉默與厭煩。這時的孩子,到底是怎麼了,他們真的由愛到厭煩母親了嗎?不是的,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不同的心理時期,而不同的心理時期就會有不同的外在表現。當孩子的稱呼發生變化的時候,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孩子的心理正在悄悄地發生很大的改變!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不適應的同時要注意心理變化
    直到現在依然記得,孩子第一聲叫「媽媽」的時候,自己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但你有沒有想過忽然有一天,孩子喊你不是可可愛愛的「媽媽」了,而是一個單字「媽」, 那時候你們的心情有沒有瞬間失落的感受。這時候做媽媽的心理上是有變化的,可能大多數人跟我媽的感受是一樣的。有些媽媽在聽到自己家孩子叫自己媽媽的時候,很舒心,你想像一下,你下班回來後,聽見孩子喊你「媽媽」有一瞬間會不會很幸福呢?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有4個隱藏的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從什麼時候,小時候跟在你身後,甜甜的叫「媽媽」的孩子,開始叫你「媽」。孩子從叫你「媽媽」到「媽」,難道就只是少了一個字?難道只是為了省事?其實這個變化中,隱藏著4個心理變化,作為家長真的不能忽視,因為這也預示著你的教育方式,應該產生變化了。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只差一個字,說明孩子經歷3個階段
    難怪有段子說,爸爸們最心機的時候,就是先教孩子學會"媽媽"的發音,然後他們就能抱著手機喊:孩兒他媽,娃在叫你。心安理得地玩手機去了。可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粘著你叫媽媽,而是叫"媽"的時候,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現在你叫自己的媽媽,是怎麼叫的?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僅一字之差,暗藏著娃三個內心變化
    「媽」和「媽媽」,好像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的親切,隨意天差地別。我記得在我上高三的時候,班級裡有一位女生又一次感冒,在學校的時候病情加重。她的媽媽來接她,在座位上痛苦的她像是一隻小鳥,盤旋飛回媽媽的懷抱,還叫了一聲「媽媽」,有委屈,有痛苦,更多的還是一種面對親人的任性吧,這是時隔多年我對於當時那個場景的猜測。
  • 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稱呼從&34;變成&34;,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剛生完寶寶,我們每天都在盼著孩子可以開口喊爸爸媽媽,有些家長聽到孩子喊自己後,眼淚直接就流出來了,那種激動的心情一直忘不掉。媽媽這兩個字是大部分寶寶最先會說的,奶聲奶氣的一聲真的會讓自己的心融化。
  • 從「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暗含了孩子的心理變化
    今日話題:從「媽媽」變成了「媽」,看似一字之差,但你知道它意味著什麼嗎?地球上有著成千上萬種語言,但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媽媽」這個詞,代表的意義都是一樣的,那是一種最偉大最深沉也是我們最無法割捨的愛。試想,有一天你的孩子突然不再喚你「媽媽」,而是直接稱呼你為「媽」,你是否會心頭一震?
  • 孩子叫「媽媽」和「媽」有什麼區別?這3個心理變化,父母要留心
    孩子對母親的稱呼從媽媽轉變成媽璐璐小時候和媽媽關係特別好,天天黏著媽媽,要媽媽抱,要媽媽講睡前小故事哄她睡覺,還經常叫"媽媽,媽媽",逢人就說:"這個最好看的人是我媽媽"。後來璐璐12歲的時候開始進入了青春期,就和媽媽不那麼親密了,對媽媽的回答從"我知道了媽媽"變成"知道了",從"好的,媽媽"變成了"好",能不叫就不叫,偶爾一定要叫的時候也只是淡淡地說一聲"媽"。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也許璐璐自己都沒察覺到,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媽媽的心裡很有很明顯的落差感,覺得與女兒疏遠了。
  • 別忽視孩子從「媽媽」改叫「媽」,雖一字之差,卻藏3個心理變化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相信孩子第一次開口說話,幾乎都是叫「媽媽」,在孩子成長中,叫的次數也是最多的,而寶媽聽到孩子喊自己「媽媽」的時候,內心也是非常溫馨和溫暖的,但是很多寶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從「媽媽」的稱呼變成 「媽」。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只差一個字,說明孩子經歷3個階段
    當媽媽最幸福又最頭疼的,是什麼時候?是小屁孩兒追在身後,不停叫&34;的時候。能同時感覺到孩子對你的眷戀和幸福感,又不得不伺候小祖宗,得不到片刻清閒。難怪有段子說,爸爸們最心機的時候,就是先教孩子學會&34;的發音,然後他們就能抱著手機喊:孩兒他媽,娃在叫你。心安理得地玩手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