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34;,而是變成了似乎沒有多少感情的&34;,媽媽們也許難免有些失落: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嗎,還是孩子變懶了?
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甜甜地喊上一聲&34;。可是10歲以後,貝貝再也不這麼做了,看到媽媽在校門口等自己,他只是淡淡喊上一句&34;。
第一次聽見兒子這麼喊自己,媽媽心裡失落不少,忍不住懷疑,自己當天是不是做了什麼對不起孩子的事。可是到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直到以後,孩子還是一如既往只喊&34;,媽媽明白,孩子可能是長大了,她說服自己不再強求。
即使這樣,每次回味被孩子喊&34;的日子,貝貝媽心裡難免有落差。對於這件事,不僅媽媽心理會有變化,其實孩子的心理變化也不少。
不喊&34;改喊&34;的情況多半發生在孩子10歲以後,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漸漸進入青春期,開始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會覺得喊&34;是一件很幼稚的事,特別是對男孩子來說,還有可能被同學朋友貼上&34;&34;等標籤。
對於孩子稱呼的改口,媽媽們也不要覺得難過,雖然稱呼變了,但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對媽媽的感情是不變的,媽媽一直是他們心中的那個媽媽。
1.開始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們從&34;改口為&34;多是從在意別人的意見開始的,萬事皆有因,孩子並不會無緣無故改口。讀初中左右的孩子在與同學朋友談論媽媽時,已經習慣於&34;這樣的句式,如果還像以前那樣說&34;,會讓孩子覺得很彆扭,沒法融入同齡人。這也反映出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通過改變語言習慣來融入群體。
2.想要獨立
在大人的世界裡,大部分人都會用單字&34;稱呼自己的母親,在孩子眼裡這是獨立的一個儀式,不知不覺也會去模仿。如果孩子也開始這樣稱呼媽媽,說明他渴望獨立,希望媽媽能夠尊重他的隱私,不要再把他當成那個事事都要依賴媽媽的小屁孩。面對這樣的孩子,媽媽們應該學會適當放手,尊重他們想要獨立的願望,高興地接納孩子成長。
3.親子關係可能存在芥蒂
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與媽媽的關係有了芥蒂,讓孩子無法再像以前那般稱呼媽媽。畢竟&34;這樣的稱呼對比&34;來說還是少了親切感,孩子如果感覺不到與媽媽的親切,自然就不會去使用這種親切感強烈的稱呼,這是親子關係疏離的結果。
這種現象在一些父母與孩子分別過久或者離異的家庭中比較常見,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基本上很難去改變孩子,只好給孩子足夠的愛。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現在幾歲,是怎麼稱呼媽媽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