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2020-08-28 雅雅媽媽說育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34;,而是變成了似乎沒有多少感情的&34;,媽媽們也許難免有些失落: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嗎,還是孩子變懶了?

孩子不叫&34;改叫&34;,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

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甜甜地喊上一聲&34;。可是10歲以後,貝貝再也不這麼做了,看到媽媽在校門口等自己,他只是淡淡喊上一句&34;。

第一次聽見兒子這麼喊自己,媽媽心裡失落不少,忍不住懷疑,自己當天是不是做了什麼對不起孩子的事。可是到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直到以後,孩子還是一如既往只喊&34;,媽媽明白,孩子可能是長大了,她說服自己不再強求。

即使這樣,每次回味被孩子喊&34;的日子,貝貝媽心裡難免有落差。對於這件事,不僅媽媽心理會有變化,其實孩子的心理變化也不少。



分析

不喊&34;改喊&34;的情況多半發生在孩子10歲以後,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漸漸進入青春期,開始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會覺得喊&34;是一件很幼稚的事,特別是對男孩子來說,還有可能被同學朋友貼上&34;&34;等標籤。

對於孩子稱呼的改口,媽媽們也不要覺得難過,雖然稱呼變了,但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對媽媽的感情是不變的,媽媽一直是他們心中的那個媽媽。

孩子不叫&34;改叫&34;,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

1.開始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們從&34;改口為&34;多是從在意別人的意見開始的,萬事皆有因,孩子並不會無緣無故改口。讀初中左右的孩子在與同學朋友談論媽媽時,已經習慣於&34;這樣的句式,如果還像以前那樣說&34;,會讓孩子覺得很彆扭,沒法融入同齡人。這也反映出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通過改變語言習慣來融入群體。

2.想要獨立

在大人的世界裡,大部分人都會用單字&34;稱呼自己的母親,在孩子眼裡這是獨立的一個儀式,不知不覺也會去模仿。如果孩子也開始這樣稱呼媽媽,說明他渴望獨立,希望媽媽能夠尊重他的隱私,不要再把他當成那個事事都要依賴媽媽的小屁孩。面對這樣的孩子,媽媽們應該學會適當放手,尊重他們想要獨立的願望,高興地接納孩子成長。

3.親子關係可能存在芥蒂

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與媽媽的關係有了芥蒂,讓孩子無法再像以前那般稱呼媽媽。畢竟&34;這樣的稱呼對比&34;來說還是少了親切感,孩子如果感覺不到與媽媽的親切,自然就不會去使用這種親切感強烈的稱呼,這是親子關係疏離的結果。

這種現象在一些父母與孩子分別過久或者離異的家庭中比較常見,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基本上很難去改變孩子,只好給孩子足夠的愛。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現在幾歲,是怎麼稱呼媽媽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卻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文/山爸爸育兒記「媽媽」可以說是世界上我們最親近的人,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稱呼卻也發生了變化,當孩子從「媽媽」改叫「媽」的時候,一字之差的變化,給人感覺卻不同,那麼「媽媽」和「媽」到底有什麼區別?又暗藏了孩子哪些心理變化?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01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可是10歲以後,貝貝再也不這麼做了,看到媽媽在校門口等自己,他只是淡淡喊上一句"媽"。第一次聽見兒子這麼喊自己,媽媽心裡失落不少,忍不住懷疑,自己當天是不是做了什麼對不起孩子的事。可是到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直到以後,孩子還是一如既往只喊"媽",媽媽明白,孩子可能是長大了,她說服自己不再強求。
  • 孩子從"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卻蘊含孩子3個內心變化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孩子小時候,孩子從來都是叫"媽媽"的,但是當孩子稍大一些,大概10歲左右,就開始慢慢的轉變,從"媽媽"這個疊詞漸漸的到"媽"單字發音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體現孩子3個心理變化
    最近網絡上有這樣一個小調查,問的是:孩子叫「媽媽」和叫「媽」有區別嗎?被孩子這樣叫,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不妨先看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樊文花念佛:「我女兒平時叫我媽媽比較多,叫媽的次數並不多,只有幾次,而且都是我和她鬧矛盾,她發脾氣的時候才會氣衝衝地叫媽。感受嘛,倒沒什麼不一樣,或許是女兒只有在生氣的時候會這麼叫吧。」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體現孩子3個心理變化
    最近網絡上有這樣一個小調查,問的是:孩子叫「媽媽」和叫「媽」有區別嗎?被孩子這樣叫,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不妨先看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感受嘛,倒沒什麼不一樣,或許是女兒只有在生氣的時候會這麼叫吧。」@庫克維爾:「我兒子只有淘氣的時候會叫我媽,不然就叫老媽,每次叫完就看著我咯咯笑,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兒子覺得好玩,就嘗試這樣叫。我平時聽慣了兒子叫我媽媽,突然來一句媽或者老媽,還真有點不習慣。」
  • 孩子從叫「媽媽」改喊「媽」,一字之差,包含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說來也神奇,「媽」這個字的發音在大多數地區都幾乎是一樣的,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會的的一個發音,而這簡單的一個發音卻讓所有的母愛都值得。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呢?孩子在小時候的都是叫「媽媽」,而長大後卻更多的是叫「媽」,雖說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聽起來卻怪怪的。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隱藏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兒子前兩天突然叫我「媽」,而不是媽媽,第一次聽到時,我愣了一下;第二次聽到的時候感覺有點心酸;第三次的時候我發現是孩子在耍調皮,因為每次他叫我「媽」的時候都是用方言叫的,叫完後就咯咯咯地大笑起來了。我是一枚80後,我們小時候那會周圍很少有人會稱自己的母親為「媽媽」,我們都叫「媽」。記得上初中那會,閨蜜跟我說隔壁班有個女生(我們班一男生的龍鳳胎姐姐)都這麼大了還稱她媽為「媽媽」,在五年級放學時那女生還會撲到她媽懷裡,抱著她媽,閨蜜說受不了她的矯情和噁心。
  • 孩子突然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孩子心理發生變化
    >,這是因為孩子的同學,都逐漸開始改變對媽媽的稱呼,而孩子為了想要證明自己長大了,也會隨波逐流改變自己的稱呼,開始不再叫「媽媽」而改口為「媽」。開始學會獨立雖然「媽媽」和「媽」之間僅有一字之差,但是這也代表孩子長大了,性格也逐漸趨於成熟,這時候家長就應該改換種眼光看待孩子,學會適當放手。
  • 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稱呼從&34;變成&34;,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剛生完寶寶,我們每天都在盼著孩子可以開口喊爸爸媽媽,有些家長聽到孩子喊自己後,眼淚直接就流出來了,那種激動的心情一直忘不掉。媽媽這兩個字是大部分寶寶最先會說的,奶聲奶氣的一聲真的會讓自己的心融化。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看似一字之差,實際是孩子悄悄長大
    確實,對於做媽媽的人來說,這看似一字之差的稱呼,仿佛拉遠了彼此之間的距離,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些失落。不過,孩子對媽媽的稱呼也不是說變就變的,當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實際是孩子在悄悄長大。當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暗示了心理上的兩個變化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僅一字之差,暗藏著娃三個內心變化
    「媽」和「媽媽」,好像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的親切,隨意天差地別。我記得在我上高三的時候,班級裡有一位女生又一次感冒,在學校的時候病情加重。她的媽媽來接她,在座位上痛苦的她像是一隻小鳥,盤旋飛回媽媽的懷抱,還叫了一聲「媽媽」,有委屈,有痛苦,更多的還是一種面對親人的任性吧,這是時隔多年我對於當時那個場景的猜測。
  • 孩子由叫「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心理變化卻很大
    不是的,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不同的心理時期,而不同的心理時期就會有不同的外在表現。當孩子的稱呼發生變化的時候,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孩子的心理正在悄悄地發生很大的改變!當孩子到達3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芽,6歲左右,就會有一個強烈的「獨立自我」意識。她會認識到自己,世界獨一無二的自己,會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 孩子從「媽媽」改口叫「媽」,一字之差,暗示了寶寶3種心理變化
    作者/萌媽編輯/萌媽孩子總歸會長大的,而許多家長到了這個時候,總會難以割捨,因為孩子到能獨當一面的時候,總是和依賴自己的孩子,所呈現出的&34;是不同的,而這種落差感也會讓家長感到短暫的不適應,就好像孩子慢慢地變成了大人似的。
  • 從「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暗含了孩子的心理變化
    今日話題:從「媽媽」變成了「媽」,看似一字之差,但你知道它意味著什麼嗎?地球上有著成千上萬種語言,但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媽媽」這個詞,代表的意義都是一樣的,那是一種最偉大最深沉也是我們最無法割捨的愛。試想,有一天你的孩子突然不再喚你「媽媽」,而是直接稱呼你為「媽」,你是否會心頭一震?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有4個隱藏的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從什麼時候,小時候跟在你身後,甜甜的叫「媽媽」的孩子,開始叫你「媽」。孩子從叫你「媽媽」到「媽」,難道就只是少了一個字?難道只是為了省事?其實這個變化中,隱藏著4個心理變化,作為家長真的不能忽視,因為這也預示著你的教育方式,應該產生變化了。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只差一個字,說明孩子經歷3個階段
    難怪有段子說,爸爸們最心機的時候,就是先教孩子學會"媽媽"的發音,然後他們就能抱著手機喊:孩兒他媽,娃在叫你。心安理得地玩手機去了。可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粘著你叫媽媽,而是叫"媽"的時候,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現在你叫自己的媽媽,是怎麼叫的?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不適應的同時要注意心理變化
    直到現在依然記得,孩子第一聲叫「媽媽」的時候,自己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但你有沒有想過忽然有一天,孩子喊你不是可可愛愛的「媽媽」了,而是一個單字「媽」, 那時候你們的心情有沒有瞬間失落的感受。就像我家女兒一樣,今年過年女兒在家裡玩得很高興,女兒剛放假回家想讓她好好休息一下,根本沒放很大的心思在他身上,她一得空就天天跟著我屁股後面喊我「媽媽、媽媽」。看看現在,我一管她寫作業,我倆的關係瞬間降到冰點,隨後她就開始跟賭氣一樣地喊我「媽」。
  • 孩子對你的稱呼,由「媽媽」變為「媽」,暗藏幾種心理變化
    可隨著年齡增長,很多孩子開始不再叫「媽媽」,而是直接叫「媽」。母親們知道這是孩子長大的一種側面表現,但心底難免有些失落。前兩天和同事彤彤聊天時,她就提到了這件事情,她說總覺得孩子和自己不親了。01從「媽媽」到「媽」,是孩子和自己不親了嗎彤彤有個5歲的兒子,今年才上幼兒園大班,可卻已經「長大」的跡象了,就比如他不喜歡媽媽在同學前叫他的小名
  • 孩子叫「媽媽」和「媽」有什麼區別?這3個心理變化,父母要留心
    孩子對母親的稱呼從媽媽轉變成媽璐璐小時候和媽媽關係特別好,天天黏著媽媽,要媽媽抱,要媽媽講睡前小故事哄她睡覺,還經常叫"媽媽,媽媽",逢人就說:"這個最好看的人是我媽媽"。後來璐璐12歲的時候開始進入了青春期,就和媽媽不那麼親密了,對媽媽的回答從"我知道了媽媽"變成"知道了",從"好的,媽媽"變成了"好",能不叫就不叫,偶爾一定要叫的時候也只是淡淡地說一聲"媽"。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也許璐璐自己都沒察覺到,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媽媽的心裡很有很明顯的落差感,覺得與女兒疏遠了。
  • 從叫「媽媽」到「媽」,孩子心理發生了3個轉變,當媽的知道嗎?
    從叫"媽媽"到"媽",孩子心理發生了3個轉變,當媽的知道嗎?"媽媽"這個詞語在很多國家的發音都是一樣的,對於孩子來說這個詞語也是簡單和容易學會的,而所有寶媽們在聽到孩子叫的第一聲"媽媽"都會無比的感動,在很多人心裡,"媽媽"這個詞語都非常有重量,它意味著"愛",意味著"安全感和守護",很多孩子都是小時候叫"媽媽",長大了就開始叫"媽"了,雖然說只有一個字的差別,但是孩子的心理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