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628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說到「媽媽」和「媽」,這看起來就不過就是一句非常簡單的暱稱罷了。
畢竟「媽媽」和「媽」其實都是一個意思,但是有不少父母卻對於這個稱呼,其實是非常看重的。
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們經常喜歡追在爸媽屁股後面,在媽媽的耳邊呼喚著「媽媽,媽媽!」,但是等到我們年齡稍大之後,就不會再追著媽媽大叫,稱謂換成了「媽」。
那麼從媽媽再到媽,僅僅是一字之差,究竟又暗示著什麼呢?
作為一個已經當媽了的人,其實對於這件事情我就深有感觸。小的時候孩子還是個小不點,每次下班回來,孩子都會直接往我身上撲,然後非常輕易的對我喊著:「媽媽,媽媽,我想你了!」那時候覺得雖然說工作很累,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幸福感。
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慢慢的長大了之後,他和我的這些親暱動作開始減少了。我想著男子漢長大了之後,可能會比較拒絕和自己的媽媽親暱,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所以之後也就再沒說過這件事情。
隨著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尤其是上了初中之後,我開始發現我們之間有一些隔閡了。可能也是因為我有些事情做的不夠好,沒有能夠讓孩子和我依舊保持好的關係,孩子不再依賴我,平時看到我的時候也只是一句冷冰冰的媽,雖然只是減少了一個字,但是當初的那份親密卻已經不在這,讓我覺得非常的傷心。
其實不少寶媽也應該會有過同樣的感受,在當媽了之後,女人往往就會變得更加感性,我們喜歡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託付到孩子的身上,當發現孩子不如我們所願,對自己表現的不夠親密的時候,大部分的寶媽應該都會有點傷心吧。
之後我才了解到,從媽媽再到媽,僅僅只是一字之差,但是這卻隱藏了孩子的幾大心理變化。只有自己了解到了這些心理變化,才能夠讓孩子和你的關係處得更好。
一、孩子對父母的不再全身心信任
小的時候孩子對父母是全身心信任的,他們會完全按照爸媽的想法去做,當爸爸媽媽給出了任何提示或者是要求的時候,孩子大多會非常開心的去完成。
但是等到長大了之後,你會發現孩子不再是全身心的浸潤你,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會對父母有猜疑,畢竟每個人都會有偽裝的心理。
如果說我們和孩子的關係處的比較好的話,那麼他們依舊喜歡依賴你,信任你,但是如果在這其中沒有注意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就很容易會讓孩子不再信任你,不再依賴你,這樣你們兩個人的關係就會越來越尷尬。
二、孩子開始不擅長於表達愛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是非常擅長於表達愛的,喜歡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於媽媽的愛,但是等到年齡稍大了之後,孩子就開始變得不愛表達了。
其實這也是由於教育的影響,中國式教育,一般喜歡教育孩子,要學會沉穩,要懂得謙虛,日常生活當中父母也不喜歡表達愛,這就讓孩子覺得愛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情,所以您會發現小的時候孩子對你的態度非常的熱情。
但是等到長大之後,你們的關係似乎變得冷冰冰了,其實這並不是因為孩子不愛你了,而是因為他們不想要把這種愛給表達出來。
三、孩子與父母關係疏遠,變成了獨立的個體
其實每個人都會長大的,面對長大這件事情,我們雖然有些無奈,但是卻也沒有辦法改變。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之後,他們就會與父母疏遠,這個時候孩子會變成獨立的個體。小的時候孩子還是不懂事的,等到長大之後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就會疏遠一些,但是父母也不必太過傷心,畢竟每個人都會經歷一個這樣的階段。
我們總希望自己和孩子的關係能夠更加親密,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些寶媽卻又會發現自己和孩子的關係,處著處著反而變得尷尬了。
如果說覺得自己和孩子的關係變得比較尷尬的話,那我們可以改變一下自己平時和孩子的相處態度和相處方式,說不定又會有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