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媽媽」到「媽」,雖一字之差,卻暗示了孩子3大心理變化

2020-09-22 全能辣媽plus

文|全文共1628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說到「媽媽」和「媽」,這看起來就不過就是一句非常簡單的暱稱罷了。

畢竟「媽媽」和「媽」其實都是一個意思,但是有不少父母卻對於這個稱呼,其實是非常看重的。

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們經常喜歡追在爸媽屁股後面,在媽媽的耳邊呼喚著「媽媽,媽媽!」,但是等到我們年齡稍大之後,就不會再追著媽媽大叫,稱謂換成了「媽」

那麼從媽媽再到媽,僅僅是一字之差,究竟又暗示著什麼呢?




一字之差,究竟暗示了什麼?

作為一個已經當媽了的人,其實對於這件事情我就深有感觸。小的時候孩子還是個小不點,每次下班回來,孩子都會直接往我身上撲,然後非常輕易的對我喊著:「媽媽,媽媽,我想你了!」那時候覺得雖然說工作很累,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幸福感。

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慢慢的長大了之後,他和我的這些親暱動作開始減少了。我想著男子漢長大了之後,可能會比較拒絕和自己的媽媽親暱,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所以之後也就再沒說過這件事情。

隨著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尤其是上了初中之後,我開始發現我們之間有一些隔閡了。可能也是因為我有些事情做的不夠好,沒有能夠讓孩子和我依舊保持好的關係,孩子不再依賴我,平時看到我的時候也只是一句冷冰冰的媽,雖然只是減少了一個字,但是當初的那份親密卻已經不在這,讓我覺得非常的傷心。

其實不少寶媽也應該會有過同樣的感受,在當媽了之後,女人往往就會變得更加感性,我們喜歡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託付到孩子的身上,當發現孩子不如我們所願,對自己表現的不夠親密的時候,大部分的寶媽應該都會有點傷心吧。

之後我才了解到,從媽媽再到媽,僅僅只是一字之差,但是這卻隱藏了孩子的幾大心理變化。只有自己了解到了這些心理變化,才能夠讓孩子和你的關係處得更好。

從「媽媽」到「媽」,暗示了孩子3大心理變化!

一、孩子對父母的不再全身心信任

小的時候孩子對父母是全身心信任的,他們會完全按照爸媽的想法去做,當爸爸媽媽給出了任何提示或者是要求的時候,孩子大多會非常開心的去完成。


但是等到長大了之後,你會發現孩子不再是全身心的浸潤你,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會對父母有猜疑,畢竟每個人都會有偽裝的心理。

如果說我們和孩子的關係處的比較好的話,那麼他們依舊喜歡依賴你,信任你,但是如果在這其中沒有注意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就很容易會讓孩子不再信任你,不再依賴你,這樣你們兩個人的關係就會越來越尷尬。

二、孩子開始不擅長於表達愛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是非常擅長於表達愛的,喜歡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於媽媽的愛,但是等到年齡稍大了之後,孩子就開始變得不愛表達了。

其實這也是由於教育的影響,中國式教育,一般喜歡教育孩子,要學會沉穩,要懂得謙虛,日常生活當中父母也不喜歡表達愛,這就讓孩子覺得愛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情,所以您會發現小的時候孩子對你的態度非常的熱情。

但是等到長大之後,你們的關係似乎變得冷冰冰了,其實這並不是因為孩子不愛你了,而是因為他們不想要把這種愛給表達出來。

三、孩子與父母關係疏遠,變成了獨立的個體

其實每個人都會長大的,面對長大這件事情,我們雖然有些無奈,但是卻也沒有辦法改變。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之後,他們就會與父母疏遠,這個時候孩子會變成獨立的個體。小的時候孩子還是不懂事的,等到長大之後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就會疏遠一些,但是父母也不必太過傷心,畢竟每個人都會經歷一個這樣的階段。

辣媽語錄

我們總希望自己和孩子的關係能夠更加親密,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些寶媽卻又會發現自己和孩子的關係,處著處著反而變得尷尬了。

如果說覺得自己和孩子的關係變得比較尷尬的話,那我們可以改變一下自己平時和孩子的相處態度和相處方式,說不定又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相關焦點

  • 從「媽媽」到「媽」,雖一字之差,卻暗示了孩子3大心理變化!
    說到「媽媽」和「媽」,這看起來就不過就是一句非常簡單的暱稱罷了。畢竟「媽媽」和「媽」其實都是一個意思,但是有不少父母卻對於這個稱呼,其實是非常看重的。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們經常喜歡追在爸媽屁股後面,在媽媽的耳邊呼喚著「媽媽,媽媽!」,但是等到我們年齡稍大之後,就不會再追著媽媽大叫,稱謂換成了「媽」。
  • 從「媽媽」到「媽」,雖一字之差,卻暗示了孩子3大心理變化!
    文|全文共1530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說到「媽媽」和「媽」,這看起來就不過就是一句非常簡單的暱稱罷了。畢竟「媽媽」和「媽」其實都是一個意思,但是有不少父母卻對於這個稱呼,其實是非常看重的。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們經常喜歡追在爸媽屁股後面,在媽媽的耳邊呼喚著「媽媽,媽媽!」,但是等到我們年齡稍大之後,就不會再追著媽媽大叫,稱謂換成了「媽」。那麼從媽媽再到媽,僅僅是一字之差,究竟又暗示著什麼呢?
  • 從最開始的「媽媽」到後面的「媽」,差一字,卻暗示孩子3個變化
    跟媽媽在一起開心的小寶寶但是不少寶媽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有些孩子漸漸地將「媽媽」改成了「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媽媽們還是感受到了疏離感。那麼孩子們為什麼越大越不愛叫「媽媽」,還是喊「媽」呢?差一字,其實暗示的是孩子這3個變化,寶媽們快來看看你家小孩是不是這樣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成熟成長是一個自我意識增強的過程,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一個自我的世界。
  • 從最開始的「媽媽」到後面的「媽」,差一字,卻暗示孩子3個變化
    很多孩子出生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這兩個字仿佛帶著某種神奇的魔力,讓母親心甘情願的奉獻出自己所有的愛。跟媽媽在一起開心的小寶寶但是不少寶媽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有些孩子漸漸的將「媽媽」改成了「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
  • 別忽視孩子從「媽媽」改叫「媽」,雖一字之差,卻藏3個心理變化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相信孩子第一次開口說話,幾乎都是叫「媽媽」,在孩子成長中,叫的次數也是最多的,而寶媽聽到孩子喊自己「媽媽」的時候,內心也是非常溫馨和溫暖的,但是很多寶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從「媽媽」的稱呼變成 「媽」。
  • 孩子突然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孩子心理發生變化
    ,從當初的「媽媽」也變成了「媽」,熟不知這一字之差,所代表的含義是深遠的。>,這是因為孩子的同學,都逐漸開始改變對媽媽的稱呼,而孩子為了想要證明自己長大了,也會隨波逐流改變自己的稱呼,開始不再叫「媽媽」而改口為「媽」。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01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可是10歲以後,貝貝再也不這麼做了,看到媽媽在校門口等自己,他只是淡淡喊上一句"媽"。第一次聽見兒子這麼喊自己,媽媽心裡失落不少,忍不住懷疑,自己當天是不是做了什麼對不起孩子的事。可是到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直到以後,孩子還是一如既往只喊"媽",媽媽明白,孩子可能是長大了,她說服自己不再強求。
  • 孩子從「媽媽」改口叫「媽」,一字之差,暗示了寶寶3種心理變化
    作者/萌媽編輯/萌媽孩子總歸會長大的,而許多家長到了這個時候,總會難以割捨,因為孩子到能獨當一面的時候,總是和依賴自己的孩子,所呈現出的&34;是不同的,而這種落差感也會讓家長感到短暫的不適應,就好像孩子慢慢地變成了大人似的。
  • 孩子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卻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文/山爸爸育兒記「媽媽」可以說是世界上我們最親近的人,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稱呼卻也發生了變化,當孩子從「媽媽」改叫「媽」的時候,一字之差的變化,給人感覺卻不同,那麼「媽媽」和「媽」到底有什麼區別?又暗藏了孩子哪些心理變化?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34;,而是變成了似乎沒有多少感情的&34;,媽媽們也許難免有些失落: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嗎,還是孩子變懶了?孩子不叫&34;改叫&34;,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甜甜地喊上一聲&34;。
  • 孩子從「媽媽」叫到「媽」,稱呼少了一個字,暗示孩子三方面變化
    「媽媽」變成了「媽」?」叫到「媽」,是孩子獨立的「信號彈」在孩子牙牙學語時,最早說出口的,以及最多說出口的通常是「媽媽」,這兩個字包含了寶寶對媽媽無限的依戀與愛意,此時的寶寶像一個小跟屁蟲一般,媽媽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這得什麼時候能長大呀。」
  • 孩子喊「媽媽」到喊「媽」,暗示著孩子3種變化,母親要正確應對
    寶媽們養育孩子十分辛苦,不僅僅在生產時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帶孩子的過程中也會花費許多精力,因此自然也就會希望孩子和自己親密無間。而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當孩子的稱呼從「媽媽」變成了「媽」,寶媽就要注意了,這其中暗示的變化可不小。
  • 孩子叫「媽」和叫「媽媽」,在暗示什麼?這3個變化要注意
    導讀不知道,發沒發現孩子對自己的稱呼發生變化了呢?細心觀察會發現,最開始的時候,孩子對你的稱呼是「媽媽」,但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稱卻變成了「媽」。前段時候,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媽媽發的消息:聽到兒子開口叫自己的媽媽了,真的太開心了。要知道,孩子小時候都會稱呼母親為「媽媽」,記得聽我母親跟我說,小時候去幼兒園接我時,當我看到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叫「媽媽」,不過,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卻開始叫母親為「媽」了。其實,別看「媽」和「媽媽」的意思相同,但是卻在暗示著孩子心理的變化。
  • 從「媽媽」到「媽」,孩子的稱呼變化,體現孩子成長的心理歷程
    但是,當孩子越長越大,家長們會發現孩子的稱呼也會變化,會從「媽媽」變成「媽」,從「爸爸」變成「爸」。從另一方面來說,當孩子喊「媽」而不是「媽媽」時,也體現出孩子對媽媽的依賴程度已經不是那麼大的。,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成長,孩子對媽媽稱呼的變化,實際上也是孩子的一個心理成長曆程。
  • 從「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暗含了孩子的心理變化
    雖然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在這個變化的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你知道嗎?孩子對自己的稱呼從「媽媽」到「媽」這是一位90後媽媽真實的經歷:夏雯和女兒感情非常好,平時都像朋友一樣相處玩鬧。可唯有媽媽才知道,在這場退出中,心理上到底有多痛苦有多不舍。
  • 從叫「媽媽」到「媽」,孩子心理發生了3個轉變,當媽的知道嗎?
    從叫"媽媽"到"媽",孩子心理發生了3個轉變,當媽的知道嗎?"媽媽"這個詞語在很多國家的發音都是一樣的,對於孩子來說這個詞語也是簡單和容易學會的,而所有寶媽們在聽到孩子叫的第一聲"媽媽"都會無比的感動,在很多人心裡,"媽媽"這個詞語都非常有重量,它意味著"愛",意味著"安全感和守護",很多孩子都是小時候叫"媽媽",長大了就開始叫"媽"了,雖然說只有一個字的差別,但是孩子的心理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孩子由叫「媽媽」到「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心理變化卻很大
    不是的,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不同的心理時期,而不同的心理時期就會有不同的外在表現。當孩子的稱呼發生變化的時候,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孩子的心理正在悄悄地發生很大的改變!當孩子到達3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芽,6歲左右,就會有一個強烈的「獨立自我」意識。她會認識到自己,世界獨一無二的自己,會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隱藏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我是一枚80後,我們小時候那會周圍很少有人會稱自己的母親為「媽媽」,我們都叫「媽」。記得上初中那會,閨蜜跟我說隔壁班有個女生(我們班一男生的龍鳳胎姐姐)都這麼大了還稱她媽為「媽媽」,在五年級放學時那女生還會撲到她媽懷裡,抱著她媽,閨蜜說受不了她的矯情和噁心。
  • 當孩子不喊你「媽媽」,而是喊「媽」時,家長應多注意他心理變化
    「媽媽」和「媽」之間僅差一字,但有不同!孩子小喊媽媽時,當媽的已經習慣,孩子也這麼叫習慣了,並不知道還有別的叫法,而孩子長大後,會覺得喊媽媽有點撒嬌的感覺,還是喊媽比較自然,所以只有當一個人面對喜歡,並且信任對方的時候,才會說一些撒嬌的話,也就是說孩子長大後,還是和媽媽關係特別深厚的話,孩子多半還是會喊媽媽,而不是媽。
  • 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稱呼從&34;變成&34;,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剛生完寶寶,我們每天都在盼著孩子可以開口喊爸爸媽媽,有些家長聽到孩子喊自己後,眼淚直接就流出來了,那種激動的心情一直忘不掉。媽媽這兩個字是大部分寶寶最先會說的,奶聲奶氣的一聲真的會讓自己的心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