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五大公司2020年11月生豬銷量:(其中溫氏股份統計口徑為毛豬和鮮品;其它四家公司包括肥豬、仔豬和種豬)
11月,在生豬銷量上的幾大突破包括:牧原股份首次實現月度銷量超200萬頭;新希望月度銷量大超正邦科技,首次坐上月度二當家的位置;溫氏股份則是2020年來首次實現月度銷量正增長;天邦股份銷量大增363.2%,在五家公司中位列第一。
再來看前十一月的累計出欄量:
前十一月溫氏股份的累計出欄量首次擺脫腰斬的夢魘,新希望則以翻倍的增速遙遙領先。
再來看11月的生豬銷售收入:
雖然11月新希望的生豬銷量達138.52萬頭,比正邦科技高出31.30%,但銷售收入卻不及正邦科技,位列第三。
五家公司前十一月的累計銷售收入如下:
前十一月,正邦科技、新希望的累計銷售收入均增長2倍以上,牧原股份的增長也接近2倍,小弟弟天邦股份實現翻倍,溫氏股份則勉強維持正增長。
就出欄商品肥豬而言,11月份五家公司中每公斤單價最高的是溫氏股份,其次是正邦科技,最低的依然是牧原股份,具體如下:
再來看11月份各公司的頭均收入(其中溫氏股份統計口徑為毛豬和鮮品;其它四家公司包括肥豬、仔豬和種豬):
從頭均收入上來推斷,11月份正邦科技依然在執行養大豬策略,公司月報也顯示仔豬出欄比例顯著下降,新希望、牧原股份則顯然加大了仔豬出欄比例,天邦股份的仔豬出欄比例繼續保持在高位。
最後我們來看下各公司前十一月生豬出欄量的完成進度及接下來的月度KPI:
截止11月底,天邦股份的年度KPI完成進度最高,達93.7%,其次是正邦科技,達91.31%,這兩家公司均有望超額完成保底目標;牧原股份和新希望則是精準把握出欄力度,也有望在12月繼續放量,完成年度目標;沒有設定目標的溫氏股份則很可能年度出欄量會不足千萬頭,低於過去五年的出欄量。
西米衣谷公眾號養殖行業系列文章:
《新希望前十一月養豬數據解讀:頭均收入再創年內月度新低》
《天邦股份前十一月養豬數據解讀:綜合價格連續四個月俯衝式下跌》
《益生股份11月雞苗價格環比大漲,豬只賣了11頭》
《發改委12月第1周數據:養豬頭均利潤環比漲了,養雞利潤跌了》
《正邦科技前十一月養豬數據解讀:仔豬頭均售價連續四個月陡峭下跌》
《牧原股份前十一月養豬數據解讀:11月銷量猛增,頭均價格猛降》
《前十一月養雞數據解讀:立華股份銷售單價連續四個月低於溫氏股份》
《溫氏股份前十一月數據解讀:肉豬月銷量增速首現轉正,豬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