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新希望、正邦、溫氏、唐人神大豬企誰是真正的養豬一哥?

2020-12-20 飼料行業45

牧原第一當之無愧,新希望升到第二

牧原依然是不折不扣的「養豬一哥」,11月出欄207.6萬頭,較10月份的151.6 萬頭,大增了56萬頭,增幅達到了36.9%。

新希望六和11月出欄生豬138.52萬頭,較10月份的91.15萬頭增長了47.37萬頭,11月出欄量第二的位置。

第三名正邦科技本月出欄生豬105.32萬頭,較上個月遞減14.73%,另外一家遞減的企業是金新農,減幅達到了19.69%。

值得一提的是,11月有8家企業的出欄量實現了環比正增長,而10月份牧原、新希望、天邦、大北農都為負增長,可以這麼說,豬價上漲帶動了巨頭們的出欄量。

哪家企業賣家最高?

11月溫氏育肥豬銷售均價達到29.14元/公斤,是唯一一個豬價超過29元的企業;正邦、金新農、新希望、天邦銷售均價都超過28元,天康生物和牧原的銷售均價分別為26.86元/公斤和26.32元/公斤,明顯低於其他企業。在銷售價格上,溫氏和牧原的差距接近3元。

11月豬價上漲由西南地區帶動,隨後中南區域禁運政策助推,造成南北豬價差距拉大,南高北低現象更明顯,而溫氏的豬場主要在南方,牧原主要集中在北方,因此銷售價差被拉大也不難理解。

後期豬價怎麼走?

生豬均價止漲轉跌,全國大部分地區豬價回落或趨於穩定。受生豬價格上漲影響,豬肉價格回漲至下跌前水平,市場白條走貨再度放緩,屠宰企業屠宰量無明顯增長。另外,在生豬價格上漲一段時間後,部分養殖戶壓欄情緒減弱,出欄增加,而養殖企業出欄任務仍重,出欄量也在逐漸增加,市場生豬供應有所增多,屠宰企業收購難度也在下降,壓價意願較強,豬價小幅回調。目前南方地區醃臘製品製作尚未進入高峰期,後期需求仍會有一定的增加,但如果豬肉價格持續高位,仍會限制居民消費,豬價漲幅也會受到限制,有再度回調的機會存在。

相關焦點

  • 新年首月豬企排名新變化!正邦躍居國內第三,僅次牧原溫氏!
    ,溫氏第二,正邦躍居第三。排名第6-10位分別為大北農、唐人神、傲農生物、天康生物、金新農。2021年1月,除溫氏股份、天邦股份和唐人神外,其它養豬上市公司生豬銷售環比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同比均大幅上升,除溫氏股份同比僅上升15.5%外,其它公司養豬上市量均翻倍提升。
  • 誰是養豬一哥?!牧原、溫氏、新希望三大巨頭11月生豬簡報出爐!
    新希望六和2020年11月銷售生豬138.52萬頭,收入為36.18億元,商品豬銷售均價28.19元/公斤。 生豬銷量環比、同比上升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堅定落實養豬戰略,保持較大力度的仔豬投放。生豬銷售收入環比、同比上升較大的主要原因是生豬銷量大幅上升。
  • 新希望、牧原、正邦、溫氏4家豬企明年要出欄生豬1.3億頭,豬...
    i8v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面對此輪豬周期最後的利潤窗口期,新希望集團、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等頭部豬企均透露了雄心勃勃的2021年銷量倍增計劃,試圖搶收豬周期史上最大紅利,若搶收成功,豬股創錄的業績頂峰將出現在2021年。
  • 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天邦等五家公司前十一月賣豬數據對比
    11月,在生豬銷量上的幾大突破包括:牧原股份首次實現月度銷量超200萬頭;新希望月度銷量大超正邦科技,首次坐上月度二當家的位置;溫氏股份則是2020年來首次實現月度銷量正增長
  • 豬肉跌價壓力測試:龍頭三甲溫氏、牧原、正邦誰更能扛壓?
    透鏡公司研究相信,不出大的意外的話,豬肉價格未來下跌可能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唯一的懸念只是下跌多少的問題——在價格下跌的預期通道中,透鏡公司研究基於公開數據對滬深A股三家最大的養豬企業溫氏股份、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做了一個簡單的豬肉跌價壓力測試研究:三家龍頭養豬企業中,誰更能扛住未來豬肉價格下跌壓力呢?
  • 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六和等上市公司養豬策略不同:養大豬...
    隨著各大上市公司9月份生豬銷售簡報的陸續出爐,若南整理了一下1-9月份各大上市公司的生豬銷售數據,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六和、天邦、大北農、金新農、傲農1-9月份銷售生豬數量和收入見下表。  溫氏股份,8、9月份生豬出欄數量降幅比較明顯,前五個月每月出欄平均200萬頭,而8月份出欄114萬頭,9月份只有88萬頭,從公告上看,溫氏減少出欄,其原因為:第一是從三元雜商品豬中挑選優秀母豬留作種源
  • 牧原、溫氏、正邦、新希望4家豬企明年要出欄生豬1.3億頭
    面對此輪豬周期最後的利潤窗口期,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頭部豬企均透露了雄心勃勃的2021年銷量倍增計劃,試圖搶收豬周期史上最大紅利,若搶收成功,豬股創紀錄的業績頂峰將出現在2021年。
  • 2020年頭兩月五大養豬公司業績對比:牧原等3家亮眼,溫氏等2家刺眼
    在營收增速這項指標上,牧原、正邦、新希望都很亮眼,牧原增長了1.5倍,正邦翻了一倍,新希望增長了兩倍。而在刺眼的行列中,除了老大溫氏股份,還有老么天邦股份。
  • 牧原股份實控人躋身中國第四大富豪,「養豬一哥」能否延續高成長性?
    在豬價的帶動作用下,牧原股份的股價「水漲船高」。截至6月24日,其股價報收75.2元,最近一周累計漲幅達7.4%;TTM市盈率更是上升至26.1倍,分別是A股另外三大豬企——溫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的3.1倍、1.8倍、1.3倍。與此同時,牧原股份董事長、實控人秦英林的身家也得以暴增。
  • 五大養豬公司Q3生產性生物資產對比:新希望最猛,溫氏也發力了
    我們先來看五家公司三季度末生產性生物資產,以及和2019年末相比的增幅:需要注意的是,溫氏股份的生產性生物資產還包括雞、鴨、鴿、奶牛等,但豬佔比最高;新希望的生產性生物資產也包括了雞、鴨等,但增量顯然主要是來自於豬。
  • 溫氏、中糧、新希望、大北農、正邦、雙匯、唐人神、嘉吉、金新農...
    溫氏股份:擬以7.3億元向三項目增資  2016年2月23日,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公司將根據項目進度以分期撥付的形式將超募資金及節餘募集資金共計人民幣72,751.88萬元向北票溫氏農牧有限公司、肥東溫氏畜牧有限公司及連州溫氏乳業有限公司三個投資項目的實施主體增加註冊資本及資本公積。
  • 開源證券--農林牧漁行業點評報告:豬企出欄節奏加快 維持全年出欄...
    牧原股份(002714)、溫氏股份(300498)、新希望、正邦科技(002157)、天邦股份(002124)11月肥豬均價分別為26.32/29.14/28.19/28.65/28.11元/公斤,環比一5%/一2%/一1%/-5%1+1%,同比一25%1-22%/一22%/一22%/一21%。  隨著春節前消費旺季來臨,11月下旬以來豬價快速上行。
  • 2020年8月豬企生豬出欄各有千秋,正邦首超百萬頭、牧原出欄首降...
    2020年8月份,牧原、正邦、新希望六和、溫氏、天邦、傲農、唐人神等11家豬企共出欄生豬475萬頭,其中牧原、溫氏、金新農和龍大肉食生豬出欄量環比均下降,剩下7家企業生豬出欄量環比上漲,且正邦科技8月份生豬出欄量首次破百萬。
  • 牧原股份獸醫總監年薪507萬 正邦科技董秘漲薪一萬五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養豬業跳槽指南:牧原股份獸醫總監年薪507萬,正邦科技墊底董秘漲薪一萬五前景,等於「畫餅」,不如真金白銀來的實在,老闆要捨得砸錢,員工才會賣力幹活……去年,得益於豬價的爆發,各家養殖企業賺的盆滿缽滿,200%的利潤增幅幾乎成了起步價
  • 豬周期進入供給側,豬企高光已經逝去?
    今年九月一則新聞——《中國各大養豬企業發布的養豬項目規模將達20億頭》,觀點認為國內豬肉產能過剩,兩年後豬價將跌至個位數,讓一眾投資人恐慌,隨後上市豬企股價隨之變天,紛紛回調。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豬企的高光時刻是否已經過去,還能投資嗎?
  • 動輒年銷千萬頭生豬 頭部豬企為何總是「挑戰極限」
    除了傲農生物,其他頭部豬企也先後表示要「年銷千萬頭生豬」。當前,生豬供給增加、生豬價格下行趨勢明顯,頭部豬企的業績目標靠譜嗎?  從銷售額上看,目前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等豬企的生豬年銷售量能夠有望達到甚至超過1000萬頭以上,是業界公認的「養豬第一梯隊」。根據財報,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等豬企2020年上半年的生豬出欄量均能達到100萬頭以上,而大北農、傲農生物、唐人神、金新農等2020年上半年的生豬出欄量均不足100萬頭,位列第二梯隊。根據激勵計劃的業績目標,可以看出傲農生物正向「養豬第一梯隊」發起衝擊。
  • 五大養豬公司一季度數據大比拼,帶你看看誰是真正的二師兄!
    而在增幅方面,唯一正增長的還是基數相對較小的養豬界的新貴-新希望。若單只看出欄的肥豬而言,一季度溫氏股份出欄毛豬+鮮品豬225.26萬頭,牧原股份出欄150.5萬頭,正邦科技102.69萬頭,新希望和天邦股份則不詳。新希望是被行業作為信披模範生,然而卻在生豬月報上扭扭捏捏,恐怕是因為數據不好看。
  • 財報的秘密|牧原股份被質疑財務造假?豬企逃不開的豬周期
    一、後非洲豬瘟時代,豬企業績的回升經歷過2018年的「血虧」後,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各大豬企的業績開啟了火箭模式。4、新希望2019年度,新希望實現營業收入820.51億元,同比增長18.8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0.42億元,同比增長195.78%。
  • 豬周期助養豬股業績爆發:12家豬企2020年養豬收入同比增197.71%
    頭部豬企中,牧原股份(002714,SZ)、正邦科技(002157,SZ)與新希望(000876,SZ)銷量均出現快速增長,增速分別為76.68%、65.28%與133.60%,其中新希望銷量增速為12家豬企之首。
  • 賣房的紛紛跨行,超千家房企養豬
    養豬大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最近稱,過去一年多時間裡,已經有超過1000家房地產企業跨行養豬。這是極其驚人的數據,房地產行業在這之前是眾所周知的「暴利」行業,可現如今還不如養豬來錢快了嗎?事實上,近些年房地產行業確實不像以往那麼吃香,而養豬行業的豐厚利潤,是新晉的「暴利」行業,誘惑力很足。